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242  2020-12-09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2]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十七)文言文阅读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十七)
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就。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寻丁父忧,归。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佑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天祥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遂移漳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厓山破,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B.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C.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D.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指科举时代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举进士,指参加进士考试。
B.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自汉起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C.勤王,尽力于王事,后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D.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地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用社稷代指国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天祥才华出众。他二十岁时参加进士考试,应对时不打草稿,一挥而就,考中状元,考官王应麟对他大为赞赏。
B.文天祥堪当重任。他任湖南提刑时,与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为之动容,认为他有治理国家的能力。
C.文天祥忠君爱国。长江上游告急时,他积极应诏勤王:被捕之后,拒绝张世杰的劝降并书写《过零丁洋》,以明心志。
D.文天祥守节不屈。厓山被攻破后,他被元将张弘范送往京师,元朝廷劝降,他坚决不屈服,视死如归,最后从容就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
(2)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浏览完整试题5).文天祥为什么不听友入劝阻,仍然入卫京师?请简要说明。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白守素,开封人。祖延遇,仕周至镇国军节度。父廷训,宋初为龙捷都指挥使、领博州刺史。守素以荫补东班承旨。太平兴国五年,迁补右班殿直,以善射,授供奉官、带御器械,三迁至供备库使。咸平三年春,契丹犯边,命与王能戍邢州,俄又与麦守恩、石赞领先锋御之。敌退,复与荆嗣督河北、京东捕贼。四年,命为镇州行营钤辖,领骑兵摄大阵西偏,屡当格斗。俄改定州钤辖,复徙镇州。王继忠之陷也,宋师还度河,敌人乘之,守素据桥,有矢数百,每发必中,敌不敢近,遂引去。真宗与辅臣议三路御贼,咸曰:“威虏扼北道,要害尤甚,请分骑兵六千屯之,命魏能为部署。”上曰:“能颇强愎,尤难共事,闻守素久练边计,张锐性颇和善,参知戎务,庶克相济。”乃命守素、锐为钤辖,戍顺安以贰之。景德元年,契丹侵长城口,守素与能[注]发兵破之,追北过阳山,斩首级、获器械甚众,赐锦袍、金带。俄徙屯冀州,转运使刘综举其智勇,材任将帅,加领康州刺史。又提骑卒戍静戎军,兼莅营田之役,俄为镇、定钤辖。是冬契丹复内侵守素败其前锋获车重又入敌境俘擒甚众及请和省边戍之职与曹璨留任镇定追叙前劳加合州团练使。大中祥符三年,命副李迪使契丹。守素居边岁久,名闻北庭,颇畏伏之。上虑其不欲行,密遣内侍询于守素,守素顿首感咽,即以崔可道代焉。大中祥符五年,卒,上甚惜之,常赙外别赉钱五十万,令护丧还京师,录其一子官。
(节选自《宋史•白守素传》)
[注]能:这里指魏能。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冬/契丹复内侵守素/败其前锋/获车/重又入/敌境俘擒甚众/及请和/省边戍之职/与曹璨留任镇/定追叙前/劳加合州团练使
B.是冬/契丹复内侵守素/败其前锋/获车重/又入敌境/俘擒甚众/及请/和省边戍之职/与曹璨留任镇/定/追叙前劳/加合州团练使
C.是冬/契丹复内侵/守素败其前锋/获车/重又入/敌境俘擒甚众/及请/和省边戍之职/与曹璨留任镇/定/追叙前/劳加合州团练使
D.是冬/契丹复内侵/守素败其前锋/获车重/又入敌境/俘擒甚众/及请和/省边戍之职/与曹璨留任镇/定/追叙前劳/加合州团练使
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封,古时亦称汴州、汴梁。开封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之滨,被誉为“八朝古都”,北宋即建都开封。
B.刺史,早期为地方行政长官,后来职权范围缩小,成为地方监察官。刺史制度对维护皇,权起到积极作用。
C.河北,即河北路,古代行政区划名。宋朝曾将全国州郡划为若干路,路高于府、州、军、监,直辖于中央。
D.元年,帝王或诸侯即位的第一年或帝王改元的第一年。如宋真宗改年号为景德的那一年就是景德元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守素以箭御敌,掩护军队渡河。军队在渡河时遭敌人袭击,他挺身而出,发挥特长,不断用箭射杀敌人,敌人畏惧而退,军队得以顺利渡河。
B.白守素熟谙边事,奉命守卫顺安。朝廷要对威虏加强守卫,他因久已开展边防训练,受到真宗赏识,奉命与张锐守顺安,助力威虏防守。
C.白守素才能卓越,受到他人举荐。刘综认为他是将帅之材,于是建议朝廷命他兼任康州刺史-职,让他充分施展才能,朝廷同意了刘综的建议。
D.白守素与人协作,抗击入侵之敌。契丹军队犯边境,他与麦守恩、石赞将契丹军击退;契丹军入侵长城口,他与魏能发兵抗击,大败契丹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威虏扼北道,要害尤甚,请分骑兵六千屯之,命魏能为部署。
(2)上虑其不欲行,密遣内侍询于守素,守素顿首感咽,即以崔可道代焉。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淮阴侯韩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陈稀拜为钜鹿守,辞于淮阴侯。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稀曰:“唯将军令之。”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叛,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稀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稀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稀所,曰:“第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稀报。其舍人得罪於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稀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叛,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
B.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
C.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
D.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淮阴侯,是以官爵称谓韩信。
B.过,有路过,经过之意。这里指韩信路上曾经碰到樊哙。
C.辟,中国古代一种人才选拔方式,指征召布衣入仕。文中的辟通假避,取回避之意。
D.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官的通称。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都有舍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展开余下试题A.韩信自知受到皇上的畏忌,闷闷不乐,常托病不参加朝见和侍行,也羞于与列侯一同上朝。
B.韩信认为陈稀去钜鹿任职,所率之军是精兵,又受到皇上的信任,别人如果再三告他反叛,皇上必定亲自讨伐他,如果韩信在宫中做内应,谋反就可能成功。
C.韩信称皇上没有自己能统帅军队,鲜明地表现了他骄矜自伐,不善韬光养晦的性格特点。这件事引起了皇上的不满,为日后招致杀身之祸埋下了祸根。
D.太史公分析韩信悲剧的成因时,强调了韩信自身的原因。这段话启示后人从韩信的悲剧中吸取教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2)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马燧,字洵美,系出右扶风,徙为汝州郏城人。大历中,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准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忠臣之兵溃而西。燧军顿荥泽,郑人震骇。忠臣将遂归,燧止之,忠臣乃还收亡卒,复振。忠臣行汴南,燧行汴北,败贼于西梁固。灵耀以锐卒八千,号“饿狼军”,燧独战破之,进至浚仪。是时河阳兵冠诸军,田悦帅众二万助灵耀,破永平将杜如江等,乘胜距汴一舍而屯。忠臣合诸军战不利,燧为奇兵击之,悦单骑遁,汴州平。迁河东节度留后,进节度使。太原承鲍防之败,兵力衰单,燧募厮役,得数千人,悉补骑士,教之战,数月成精卒。造铠必短长三制,称士所衣,以便进趋。为战车,冒以狻猊象,列戟于后,行以载兵,止则为阵,遇险则制冲冒。器用完锐。居一年,辟广场,罗兵三万以肄,威震北方。
建中二年,朝京师,封豳国公,还军。李怀光反河中,诏燧为河东保宁、奉诚军行营副元帅,与浑瑊、骆元光合兵讨之。于时天下蝗,兵艰食,物货翔踊,中朝臣多请宥怀光者,帝未决。燧以“怀光逆计久,反覆不可信。河中近畿,舍之屈威灵,无以示天下”,乃舍军入朝,为天子自言之:“且得三十日粮,足平河中。”许之。贼将徐廷光守长春宫城。燧度长春不下,则怀光固守,久攻所伤必众,乃挺身至城下见廷光。廷光惮燧威,拜城上。燧顾其心已屈,徐曰:“我自朝廷来,可西向受命。”廷光再拜。燧曰:“公等朔方士,自禄山以来,功高天下,奈何弃之为族灭计?若从吾言,非止免祸,富贵可遂也。”未对,燧曰;“尔以吾为欺邪?今不远数步,可射我。”披而示之心。廷光感泣,一军皆流涕,即率众降。燧以数骑入其城,众大呼曰:“吾等更为王人矣!”浑瑊亦自以为不及也,叹曰:“尝疑马公能窘田悦,今观其制敌,固有过人者,吾不逮远矣!”
(节选自《新唐书•马燧传》)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B.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C.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D.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此处意思与成语退避三舍中的舍相同。
B.迁:古代指官职的晋升、调动或贬谪。根据语境,在文中是晋升的意思。
C.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
D.王人:古代指国君、天子的使臣或君王的臣民。根据语境,文中意为国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燧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他先是独当一面,打败李灵耀率领的八千饿狼军;后来又出奇制胜,歼灭缺乏战斗力的田悦大军,最终平定了汴州。
B.马燧练兵有方,完成边防重任。他在担任河东节度使期间,招募厮役,将其训练成精锐部队;制造铠甲、战车,非常精巧实用,完备了军需,震慑了敌人。
C.马燧思虑深远,认识时局清醒。李怀光谋反,因蝗灾导致军粮匮乏,朝中大臣大多主张宽恕,他却坚决主张讨伐,并入朝进谏,主动请缨,要求平定河中。
D.马燧胆略过人,善于争取敌人。他考虑攻打李怀光难度大,亲临长春宫城下,对不敢下城的徐廷光晓以大义,待其投降之后,仅率领数骑入城,折服对方。
4.)把文中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燧曰:“尔以吾为欺邪?今不远数步,可射我。”披而示之心。
(2)尝疑马公能窘田悦,今观其制敌,固有过人者,吾不逮远矣!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初,田婴有子四十余人。其贱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婴告其母曰:“勿举也。”其母窃举生之。及长,其母因兄弟而见其子文于田婴。田婴怒其母曰:“吾令若去此子,而敢生之,何也?”文顿首,因曰:“君所以不举五月子者,何故?”婴曰:“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文曰:“人生受命于天乎?将受命于户邪?” 婴默然。文曰:“必受命于天,君何忧焉。必受命于户,则可高其户耳,谁能至者!”婴曰:“子休矣。”
久之,文承间问其父嬰曰:“子之子为何?”曰:“为孙”“孙之孙为何?”曰:“为玄孙。”“玄孙之孙为何?”曰:“不能知也。”文曰:“君用事相齐,至今三王矣,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今君后宫蹈绮縠而不得褐仆妾余梁肉而士不厌糟。今君又尚厚积余藏,欲以遗所不知何人,而忘公家之事日损,文窃怪之。”于是婴乃礼文,使主家待宾客。宾客日进,名声闻于诸侯。诸侯皆使人请薛公田婴以文为太子,婴许之。婴卒,谥为靖郭君。而文果代立于薛,是为孟尝君。
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后常有侍吏,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秦昭王闻其贤,乃先使泾阳君为质于齐,以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将入秦,宾客莫欲其行,谏,不听。苏代谓曰:“今旦代从外来,见木禺人与土禺人相与语。木禺人曰:‘天雨,子将败矣。’土禺人曰:‘我生于土,败则归土。今天雨,流子而行,未知所止息也。’今秦,虎狼之国也,而君欲往,如有不得还,君得无为土禺人所笑乎?”孟尝君乃止。
(选自《史记•盂尝君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今君后宫蹈绮縠/而士不得褐/仆妾余粱肉/而士不厌糟
B.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今君后宫蹈绮縠/而士不得褐/仆妾余粱肉/而士不厌糟
C.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今君后宫蹈縠而士不得褐/仆妾余粱肉而士不厌糟
D.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今君后宫蹈縠而士不得褐/仆妾余粱肉而士不厌糟
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顿首,头叩地而拜。古代九拜之一,后通用作下对上的敬礼,也常用于书信中,表尊崇对方。
B.诸侯,是古代分封制中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爵位按等级依次分为侯、公、伯、子、男五等。
C.孟尝君,田文,战国时齐国贵族。与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平原君赵胜合称战国四公子。


展开余下试题D.质,古指一国为保证履行某种条约或诺言而派遣到对方国内作抵押的人。交换人质是一种外交手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婴认为五月出生的田文长大后会对父母不利,所以很不喜欢这个贱妾之子,甚至不让田文的母亲抚养他。
B.田文批评父亲手握齐国重权,却奢侈专横,只为自己谋取私利不顾国家和百姓的利益,因而受到父亲的疏远。
C.孟尝君对于来到门下的宾客都热情接纳,不挑拣,一律给予优厚的待遇,故宾客人人都认为孟尝君亲近自己。
D.苏代讲述木禺人与土禺人的故事,旨在劝孟尝君不要前往秦国,孟尝君听取了意见,及时醒悟,取消了行程。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
(2)今秦,虎狼之国也,而君欲往,如有不得还,君得无为土禺人所笑乎?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金忠,鄞人。少读书,善《易》卜。兄戍通州亡,忠补戍,贫不能行,相者袁珙资之。既至,编卒伍。卖北平市,多中。市人传以为神。僧道衍称于成祖。成祖将起兵,托疾召忠卜,得铸印乘轩之卦。曰:“此象贵不可言。”自是出入燕府中,常以所占劝举大事。成祖深信之。燕兵起,自署官属,授忠王府纪善,守通州。南兵数攻城不克。已,召置左右,有疑辄问,术益验,且时进谋划。遂拜右长史,赞戎务,为谋臣矣。成祖称帝,论佐命功,擢工部右侍郎,赞世子守北京。寻召还,进兵部尚书。帝起兵时,次子高煦从战有功,许以为太子。至是淇国公丘福等党高煦,劝帝立之。独忠以为不可,在帝前历数古嫡孽事。帝不能夺,密以告解缙、黄淮、尹昌隆。缙等皆以忠言为是。于是立世子为皇太子,而忠为东宫辅导官,以兵部尚书兼詹事府詹事。六年命兼辅皇太孙。帝北征,留忠与蹇义、黄淮、杨士奇辅太子监国。是时高煦夺嫡谋愈急,蜚语谮太子。十二年北征还,悉征东宫官属下狱。以忠勋旧不问,而密令审察太子事。忠言无有。帝怒。忠免冠顿首流涕,愿连坐以保之。以故太子得无废,而宫僚黄淮、杨溥等亦以是获全。忠起卒伍至大位,甚见亲倚,每承顾问,知无不言,然慎密不泄。处僚友不持两端,退恒推让之。明年四月卒。给驿归葬,命有司治祠墓,复其家。洪熙元年,追赠荣禄大夫少师,谥忠襄。官子达翰林检讨。达刚直敢言,仕至长芦都转运使。忠有兄华,负志节。忠守通州有功欲推恩官之辞不就尝召赐金绮亦不受成祖目为迂叟放还。一日,读《宋史》至王伦附秦桧事,放声长叹而逝。里中称为“白云先生”。
(节选自《明史•金忠传》)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忠守通州有功/欲推恩官之/辞不就/尝召赐/金绮亦不受/成祖目为迂叟/放还
B.忠守通州有功/欲推恩官之辞/不就/尝召赐金绮/亦不受/成祖目为迂叟/放还
C.忠守通州有功/欲推恩官之辞/不就/尝召赐/金绮亦不受/成祖目为迂叟/放还
D.忠守通州有功/欲推恩官之/辞不就/尝召赐金绮/亦不受/成祖目为迂叟/放还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易》,指《周易》,是中国一部古老的占卜之书,约成书于西周时期。春秋时期,有人依附于它的卦爻形式,借以发挥哲学思想。
B.东宫,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地点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
C.驿,指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如“驿站”“驿馆”等;也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文中指由朝廷专门指派的车马。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忠出身低微,家境贫寒。哥哥戍边去世之后,他去北方补服兵役,凑不够盘缠,靠人资助才得以成行,投身行伍。
B.金忠精通卦术,善于谋划。因占卜灵验,他得到燕王的欣赏;燕王起兵后,他多次出谋划策,为燕王成事立下功勋。
C.金忠才识过人,深受倚重。他奉命守卫城池,能多次击退来犯之敌;他肩负辅佐太子和皇太孙的重任,能不辱使命。
D.金忠待人赤诚,谨慎谦和。通过诚恳进言,他成功改变成祖立次子为嗣的初衷;他对皇上知无不言,但事后绝不宣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召置左右,有疑辄问,术益验,且时进谋画。
(2)帝怒。忠免冠顿首流涕,愿连坐以保之。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进士。仁宗嗣位,始召入为御史。监通州仓储,巡按畿内。
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正统二年,蒋贵讨阿台、朵儿只伯,亨信参其军务。至鱼儿海,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还。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贵不从。亨信上章言贵逗遛状。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明年进兵,大破之。亨信以参赞功,进秩一等。
父丧归葬。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参将石亨请简大同民三之一为军,亨信奏止之。十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时遣官度二镇军田,一军八十亩外,悉征税五升。亨信言:“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况边地硗瘠,霜早收薄,若更征税,则民不复耕,必致窜逸。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帝纳其言而止。
初,亨信尝奏言:“也先专候衅端,以图入寇。宜预于直北要害,增置城卫为备。不然,恐贻大患。”兵部议,寝不行。及土木之变,人情汹惧。有议弃宣府城者,官吏军民纷然争出。亨信仗剑坐城下,令曰:“出城者斩!”又誓诸将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也先挟上皇至城南,传命启门。亨信登城语曰:“奉命守城,不敢擅启。”也先逡巡引去。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遁,并按其罪。
当是时,车驾既北,寇骑日薄城下,关门左右皆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当其冲,外御强寇,内屏京师。洪既入卫,又与朱谦共守,劳绩甚著。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明年,年七十有四矣,乞致仕。许之。归八年,卒于家。
(节选自《明史∙罗亨信传》)
1.)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B.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C.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D.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践阼等等。
B.原文正统二年中的正统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
C.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D.车驾、陛下指皇帝,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2021届高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