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阅读:161  2020-12-10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1]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四)古代诗歌鉴赏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四)
古代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梦李白二首(其二)
杜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开篇两句,见浮云而念游子,通过比兴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的想念之情。
B.三、四两句,诗人推己及人,抒写对故人的衷情,体现两人形离神合的深情厚谊。
C.“冠盖”以下四句,写李白希望能高冠华盖跻身达官贵人之间,但终老却为之所累。
D.最后两句,在嗟叹之中寄托着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深厚同情,也包含着诗人的心事。
2).“告归”至“若负”六句,从不同角度将李白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喜迁莺 晓行
【北宋】刘一止
晓光催角。听宿鸟未惊,邻鸡先觉。迤逦烟村,马嘶人起,残月尚穿林薄。泪痕带霜微凝,酒力冲寒犹弱。叹倦客、悄①不禁重染,风尘京洛。
追念人别后,心事万重,难觅孤鸿托。翠幌②娇深,曲屏香暖,争念岁寒漂泊。怨月恨花烦恼,不是不曾经著。这情味,望一成③消减,新来还恶。
[注]①悄:宋人口语,简直的意思。②翠幌(huǎng):绿色帘幕。③一成:宋人口语,一点点地,渐渐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词的头三句写客舍所听到的情景,运用角声、宿鸟、邻鸡等意象,点明题中的一个晓字。上阕着重写了拂晓从驿舍上路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B.叹倦客三句结束上阕写晓行之景,过渡到下片抒情。叹倦客,这是词人对路上游子的感叹,感叹上京城的路上所见到的满面风尘游子,由此引发自己的漂泊愁绪。
C.翠幌三句实写了家庭生活的安适和温馨,写出家中妻子在念叨我岁寒漂泊,更显离愁之苦。
D.下阕着重写由怀人带出的起伏思潮,的确是作者心事万重的具体刻画。全词写心理活动细致入微,层次分明,感情真挚。
E.这首词写景抒情兼胜,下阕的怀人是由上阕晓行引起的,晓行的感触,触发了下阕怀人的思绪。景中有人,人前有景,情景历历,互相交融。
2.)有人说,“倦”字可作一篇之眼,请结合全篇内容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哭刘尚书梦得①
白居易②
四海齐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
同贫同病退闲日,一死一生临老头。
杯酒英雄君与操,文章微婉我知丘③。
贤豪虽殁精灵在,应共微之地下游。
【注】①梦得:刘禹锡字“梦得”,死后追赠户部尚书。②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③我知丘:孔子曰“后世知丘者《春秋》”;白居易自注:“《春秋》之旨微而婉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点明自己和刘禹锡是诗坛相提并论的名人,虽有自夸之意,却不令人反感。
B.“绸缪”表现了朋友间的情意殷勤,百年交分”则更表现出二人友情的终生不渝。
C.第三句写诗人与刘禹锡有着同样的贫困与病痛,字里行间含有委屈与不平之意。
D.尾联说一代诗豪刘禹锡虽然去世了,但不久的将来,作者将在地下与之重逢欢聚。
2).诗歌颈联意蕴深刻,手法精妙,请简要赏析。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思
陆游
半年闭户废登临,直自春残病至今。


浏览完整试题帐外昏灯伴孤梦,檐前暴雨滴愁心。
中原形胜关河在,列圣①忧勤德泽深。
遥想遗民垂泣处,大梁②城阙又秋砧③。
【注】①列圣:指历代帝王。②大梁:北宋都城开封的古称。③秋砧:秋日捣衣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叙事,作者说自己秋日里不去登高望远,而在这半年中一直闭门养病,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
B.首联两句作者采用倒装的写法,次句点明自己半年闭户废登临的原因:从晚春至今都抱病在身。
C.颔联描绘了一幅画面感强的秋夜难眠图,用昏灯伴\寒雨滴衬托了作者的孤老之状和愁苦之深。
D.颈联写中原山河壮美,地势险要,希望南宋朝廷像历代明君那样忧劳国事,守住中原,恩泽天下。
2.)这首诗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端居咏怀
白居易
贾生俟罪心相似,张翰①思归事不如。
斜日早知惊鵩鸟②,秋风悔不忆鲈鱼。
胸襟曾贮匡时策,怀袖犹残谏猎书③。
从此万缘都摆落,欲携妻子买山居。
【注】①张翰:字季鹰。他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遂辞官归隐。②惊鵩鸟:指对命运的忧伤感慨,贾谊曾作《鵩鸟赋》,借与鵩鸟问答以抒发忧愤不平的情绪。③谏猎书:指汉天子迷恋游猎,司马相如劝谏狩猎的奏章。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运用了贾谊和张翰的典故,与诗人自己的境遇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伤感之情。
B.颔联中“鵩鸟”鲈鱼”两个意象分别对应了首联的前后句,续用典故,语意连贯。
C.颈联写诗人曾怀匡时之策,有谏君之章,欲建功立业,但实际却是待罪闲居之身。
D.本诗通篇重在抒情咏怀,陈述诗人自己过往的心路历程,并表达了对未来的意愿。
2.)诗歌的尾联有什么深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②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此诗为苏轼被贬海南岛后,遇赦北还渡海时所作。②孔子曾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参横斗转”,指时近深夜,点出渡海的时间,又照应诗歌题目。
B.遇赦北归,诗人回想自身遭际,发出了空有乘桴渡海之意的感慨。
C.诗人被贬海南蛮荒之地,九死不恨,表达了对朝廷的忠贞之情。
D.诗歌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自然贴切,格调明朗,意蕴深远。
2).诗的颔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南宋】姜夔
云隔迷楼①,苔封很石②,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使君心在,苍厓绿嶂,苦被北门③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注释:①迷楼:楼名,隋炀帝建于扬州。与北固亭隔江相望。②很石:石名,在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形如伏羊。相传孙权刘备曾经于石头上论事。③北门:指南宋北疆门户京口。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次韵,即用原作之调、韵并按照原作用韵次序进行诗歌创作。本词便是姜夔按辛弃疾词的韵脚填写而成的。
B.上阙起笔三句写了词人远眺江岸,不见江北,只见青苔布满很石的景象。云隔、苔封既写景,又隐喻现实。
C.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三句,写征骑与船只年复一年自来自去,由虚入实,给人时事消沉之感。
D.依依在描摹柳枝形态的同时又表现了南渡前辛弃疾复杂的心情。词人以想象收束全篇,读来意蕴颇丰。
2).诗人塑造了辛弃疾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夜泊钱塘
(明)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
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
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出了诗人焦灼而凄惶的心理,把“日已暮”带来的悲凉向更深处推进了一步。
B.颈联用“迸”字形容树叶凋落之态,仿佛叶离母体是强力所致,不是自然落下,表现了诗人离愁的深重。
C.颈联中,诗人把无形的“离心”“乡梦”与眼前有形的“落叶”“寒流”交织在一起,突出了乡愁之浓。
D.尾联以景结情,形象地表达了作者想借酒消愁而不得的苦闷之情。
2).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9.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智度师二首
元稹
其一
四十年前马上飞,功名藏尽拥僧衣。
石榴园下擒生处,独自闲行独自归。
其二
三陷思明【注】三突围,铁衣抛尽衲禅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闲凭栏干望落晖。
【注】思明:史思明,安禄山手下大将。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诗以智度师出家为界,前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智度师人生境界的企慕。
B.铁衣抛尽衲禅衣巧用借代写出了智度师身份的变化,两衣相对,饶有情趣。
C.智度师功名藏尽后,走在天津桥上无人认识,抒发了诗人对人们健忘的感叹。
D.无论是战场将军,还是僧人,在这两种人生体验中,智度师都是一个成功者。
2).诗中的智度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答案:1).C
2).①“告归”两句,写李白告别时的神态;②“江湖”两句是李白的独白,通过双关手法写李白现实处境的险恶;③“出门”两句,通过动作、外貌揭示心理,也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的同情。④寥寥三十字,从各个侧面刻画了李白的形象,其形可见,其声可闻,其情可感,枯槁惨淡之状,如在眼前。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C项,“冠盖满京华”写的是当时高冠华盖者充斥长安的现实,而不是李白自己的希望。
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告归”以下六句选取梦中魂返前的片刻,描述李白的幻影。每当分手的时候,李白总是局促不安地苦苦诉说:“来一趟好不容易啊,江湖上风波迭起,我真怕会沉船呢。”看他走出门去用手搔着头上白发的背影,从李白这些动作分明看出他是在为自己壮志不遂而怅恨。“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是对李白进行神态描写。“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是他的内心独白。“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通过动作、外貌揭示心理。“江湖”二句,一语双关,既写出了李白魂魄来去的艰险,又暗示了他现实处境的恶劣。“出门”二句则抒发了诗人惺惺惜惺惺的感慨。


展开余下试题2.答案:1).BC; 2).旅途之倦:夜宿晓行,岁寒漂泊,京洛风尘,一再重染,长期久客外地,羁旅漂泊的倦怠;情怀之倦:思乡怀人的惆怅,离家别妻的苦恼,怨月恨花,一再烦恼,时局、家事(离别)、个人的事(前程)以及所有不顺心、不惬意的事情都包容在一起。
解析:B.“叹倦客”,这是词人对自身境况的感叹,他此时人到中年,长期离乡背井,在外作客奔波,已经感到疲倦。“叹倦客,悄不禁”来看,他这次去京洛,并非自愿,而是出于勉强的,迫不得已的。一路风尘仆仆,心事万重,深感岁寒飘泊之苦;C.“翠幌”三句虚写,不言自己情思,想象妻子在家情境,两相对照,更显离愁之苦。
3.答案:1).D; 2).前一句将刘禹锡比做英雄刘备,表明刘、白二人都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彼此惺惺相惜。后一句意为白居易非常欣赏刘禹锡婉而多讽的诗歌风格,是其难得的知音。颈联分别运用了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和孔子修撰评价《春秋》的典故,语言典雅精练,从政治抱负和诗文唱和两个方面颂扬了二人志趣相投,情意深厚。
解析:尾联中的“微之”指元稹,元稹字“微之”,不指白居易。
4.答案:1).D; 2)想象中原遗民被外敌侵占,处于悲苦流泣之中;秋日时节,北宋的故都大梁城外的捣衣声,让人思念对流离失所的亲人。
表达了诗人的故国之思(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希望南宋朝廷能够恢复中原的愿望。
解析:1).“守住中原,恩泽天下”分析错误,南宋朝廷己偏居江南,中原己被金国占领。
颈联陆游所写是希望南宋收复中原大好河山。
2).首先要破译尾联诗句,把握表层含义,然后结合诗人生平和时代背景,理解主旨来分析深层含义。
5.答案:1).A
2).①从此以后,一切尘世因缘都撇开不管,想要携妻子儿女买山中居所隐居。②这一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的隐居之志。③尾联暗含了诗人待罪闲居、有志难酬的激愤不平。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A项,“与诗人自己的境遇形成鲜明的对比”错误。结合诗歌前两联内容可知,诗人认为自己和贾谊的境遇是相似的。
2.)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本题,需理解全诗内容,然后分析尾联的深意。诗的首联运用典故,前句写贾太傅在《吊屈原赋》中自述在长沙待罪的经历,暗道自己目前的闲居处境;后句写张翰看清形势,寻找借口成功归隐,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归隐之志。颔联紧承首联,细写贾、张二人之事,一个“悔”字表明自己后悔没有像张翰一样及早归隐,最终落得像贾谊一样的贬官下场,阐发了作者的归隐之意。颈联表明自己也曾怀有报国匡时之策,像司马相如一样劝谏君王。尾联笔锋一转,写自己从此之后放下一切因缘,只想和家人一起归隐山中。尾联很好地照应了前文的“悔”字,表达了诗人的归隐之意,暗含了有志难酬的激愤之情。
6.答案:1).C; 2).①乌云散去,明月高悬,不需点缀;青天碧海,本就澄澈清明。②意在表明人生的磨难终将结束,自己原本就是清白的。③表达了诗人遇赦北还时的欣喜之情。
解析:“表达了对朝廷的忠贞之情”错误,此处是表达了诗人旷达乐观的心境。
7.答案:1).C; 2).答案一:①心在苍崖绿嶂,但为国家亦抛舍不顾。可见其风度高雅,心系家国。②有酒壮行、军旗雄壮,可见辛弃疾的队伍军威赫赫,作为将领,其治军有方。③如同诸葛亮数语便能酬报赏识之恩,面对局势能够分辨清晰征西之路,可见其有战略眼光、军事才能。
答案二:①苍崖绿嶂,代表江山风月、田园风光,上阙说使君心在于此,但被京口的战局留住,由此可见其风度高雅,心系家国。②军中有值得畅饮的京口酒,军中旗帜绣满熊虎尽显威势,可见辛弃疾的队伍军威赫赫,作为将领,其治军有方。③宛如诸葛亮,数语便能回报三顾的赏识之恩;面对纷乱的局势,能够识别征西的道路。可见其具有战略眼光、军事才能。
解析:数骑秋烟,一篙寒汐,是眼前景,为实,千古空来去,由眼下想到从前,是过往事,为虚。故而这一处应该是由实入虚。
8.答案:1).D; 2).①“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描写了秋风乍起、孤失群、密林秋雨、孤灯独照之景,画面萧瑟冷寂。②诗人寓于景,抒发了漂泊羁旅之感与浓浓的思乡之情。
解析:尾联没有运用以景结情的手法。
9.答案:1).C; 2).①四十年前,智度师骁勇善战,“三陷思明三突围”,是风云一时的战将。②淡泊名利,功成身退,“功名藏尽拥僧衣”。③独来独往,凭栏闲望,写出了智度师的洒脱闲适。
解析:1).C.“抒发了诗人对人们健忘的感叹”说法错误,无人认识,恰恰表明这与智度师出家的心愿一致。
2).该诗将智度师出家前的战功显赫,与出家后的清心寡欲作对比,流露出来了诗人对智度师淡泊名利的钦佩,同时也借此写出了诗人自己心中的企慕。从该诗可以看出,这首诗所描写的这位僧人在安史之乱时,是个风云时的战将,史载,安史叛军所到之处,往往望风披靡,而他却能“三陷思明三突围”,战斗的酷烈和作战的骁勇不难想见。功成身退,是许多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但是由于无法掌握功成的尺度,所以身退也就始终不过是理想而已。现在不意竟在一位僧人身上找到了这一境界,怎能不使作者感到非常地钦佩呢。“四十年前马上飞”“三陷思明三突围”,即四十年前,智度师骁勇善战,是风云一时的战将。“功名藏尽拥僧衣”,即淡泊名利,功成身退。“独自闲行独自归”“闲凭栏杆望落晖”,即独来独往,凭栏闲望,写出了智度师的酒脱闲适。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2021届高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