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阅读:233 2020-12-10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3]
2021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一轮复习专练:鉴赏诗歌的语言语文试题
2021年高考诗歌鉴赏一轮复习:“鉴赏语言”提升练
一、【2020•四川省石室中学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从军行
杨炯①
烽火照西京②,心中自不平。
牙璋③辞凤阙④,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①杨炯:初唐四杰之一,一生皆任文职。唐高宗期吐蕃和突厥侵扰甘肃一带,唐王朝派礼部尚书裴行俭出征,杨炯此诗当作于此时。②西京:指长安。③牙璋:调兵的符信。④凤阙:指长安宫阙。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起句用一“照”字,将“烽火”和“西京”巧妙组合起来,形象地表现出外患严重、情势危急的紧张气氛,并引出下文 。
B.第二联“牙璋”对“凤阙”,把官军出师景象渲染得非常庄严;“铁骑绕龙城”则写出了行军的迅速和军队凌厉逼人的气势。
C.最后一联直抒胸臆,表现出作者忠君报国、建功立业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战无不胜的民族心态,读来令人豪情满怀。
D.《从军行》全诗通篇实写,采用从一个典型场景到另一个典型场景的跳跃式结构,写出了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
15.本诗在自然景物选择、战争场面描绘、主题思想等方面体现了边塞诗的典型特征,请结合第三联简要分析。
【答案】
14.D
15.①自然景物选择:以“雪”和“风”写边地恶劣环境。从视觉出发写大雪纷飞,遮天蔽日,军旗上的彩画黯然失色;从听觉出发,写狂风呼啸,几乎湮没了进击的鼓声。以二者渲染边塞环境的恶劣。
②战争场面描绘:用描写旗鼓来侧面刻画战斗场面。大雪之中,旗帜暗淡,仍然是方向;大风之中,鼓声微弱,仍然是动力。以点带面,使战斗的画面跃然纸上,烘托出战斗的激烈和悲壮。
③主题思想:表现了战斗残酷和将士舍生忘死的精神。以环境的恶劣,侧面衬托出将士们的昂扬斗志和战斗的残酷。风雪中将士们惊心动魄的行军,凸显了战士们壮怀激烈,舍生忘死的豪情。
【解析】
14.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项,“《从军行》全诗通篇实写”错误,本诗并不是通篇实写,出征的是裴行俭,杨炯是一介书生(一生任文职);“烽火照西京” 是想象是夸张,战争发生在甘肃;“宁为百夫长”两句抒情,呼应“心中自不平”,从这里回看中间两联也可推为想象的情景。故选D。
15.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中重要句子内容的能力。对重要诗句的考查主要包括:含义(意义);既考查对句子的含义的理解,又考查对句子作用的理解;考查学生是否能够对句子进行赏析和评价。做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句的含义,再分析诗句情感。
二、【2020•安徽省舒城中学高三其他】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
追赋暮游①
许月卿
锡山舟泊似荒村,微服南禅②古迹存。
壁上姓名今已远,碑阴人物了能言。
薄游草草寒侵袖,远思悠悠风满轩。
携手出门烟树密,数僧离立③语黄昏。
注:①许月卿在青年时曾怀着报国之心到扬州,投效于名将赵葵幕中,以军功补进武校尉,嘉熙四年之冬,罢武职,离扬州取水路南下。一天黄昏,舟泊无锡,上岸游南禅寺。这首诗是一年以后追写此游之作。②南禅:无锡锡山佛寺名。③离立:相并而立。
浏览完整试题
14.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写景记游之作,用平铺直叙的手法依游览顺序写了三个阶段:舍舟访寺,寺中览古,出寺所见。
B.领联专写古迹。作者选取入诗的是两处较有名气、印象也较深的北宋遗迹。墙壁上的题诗,碑上的阴文,依然清晰。
C.颈联以“侵”与“满”两个动态词为中心组成,侧重于古寺的客观描写,表现出古寺的环境氛围。
D.这首诗的语言风格平淡。通篇无一奇语警句,却浑成流畅,富于平淡质朴之美。
15.有人评价首句的“荒”字笼罩全篇,请结合诗句分析诗歌是如何表现“荒”的?
【答案】
14.C
15.(1)通过描写自然环境表现“荒”,描写隆冬时节,黄昏时刻,寒风阵阵,远树云烟迷蒙的寺景,营造荒凉萧瑟的氛围。
(2)通过描写历史古迹表现“荒”。描写寺院中的古迹,名人题诗、碑文依然清晰,但是人已不在,暗含迹存人亡的今昔感慨,物是人非,追思荒远。
(3)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表现“荒”。通过“草草薄游”“寒风侵袖”“远思悠悠”来表达了诗人失落怅惘的复杂情感。
【解析】
14.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意象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错在“侧重于古寺的客观描写”,“薄游草草寒侵袖”是说眼前的荒凉景象让诗人感觉到寒意,“远思悠悠风满轩”是说寒风阵阵,让诗人感慨物是人非,追思荒远。应该是侧重于诗人游览古寺的主观感受。故选C。
15.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中指出技巧后要分析诗歌如何运用了这种技巧,还要结合诗歌的思想内容分析技巧的表达效果。本题要求分析“诗歌是如何表现“荒”的?”
本诗的首联用“似荒村”总写了诗人微服暮游南禅寺的感受。接着颔联通过描写寺院中的古迹,“壁上姓名今已远,碑阴人物了能言”,壁上的题诗和古碑上的碑文清晰可见,但是作者已不在,表达了物是人非的凄凉之情。颈联又通过描写自然环境表现“荒”,“薄游草草寒侵袖,远思悠悠风满轩”描写薄暮时分,寒风袭来,让人追思荒远。而尾联的“携手出门烟树密”,通过远树云烟迷蒙的寺院景象,营造荒凉萧瑟的氛围。“数僧离立语黄昏”,进一步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表现“荒”。联系之前诗人的“草草薄游”“寒风侵袖”“远思悠悠”的形象,这里又通过诗人眼前所见的黄昏时分僧人并立交谈的形象,表达了诗人的失落怅惘之情。
三、【2020•江西省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①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②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①建业:原名秣陵,三国时吴主孙权迁都于此,改称建业。旧城在今江苏南京市南。②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
13.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首联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诗人伫立江边,又暗切了题中的“送”字。“微雨”“暮钟” 营造了一个细雨笼罩的压抑氛围。
B.本诗颔联虽是写景,但“迟”“重”二字用意精深,实是诗人内心感受的反映,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留恋之情。
C.本诗颈联实写诗人在长江入海口送别友人,又见江岸之树,栖身于雨幕之中,彼此依依不舍。
D.本诗尾联,诗人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不禁潸然泪下,离愁别绪喷涌而出,用一个“比”字,把别泪和散丝交融在一起。
14.请从动与静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和颈联。
【答案】
13.C
14.①诗歌颔联和颈联描写的景物有动,有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②颔联中“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动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③颈联中“海门”“浦树”为静,但“海门似有波涛奔流,浦树可见水雾缭绕”,这又显出相对的动。
【解析】
13.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C项,“实写”错误,并非实写。海门是长江入海处。但南京临江不临海,离海门有遥遥之距。李曹的东去,就视觉范围而言,即指东边很远的江面,实际上是看不见的,因而诗中直言“不见”。遥远的海门似有孤舟漂泊,所以诗人极目而视,神萦魂牵。故选 C。
14.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诗句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及作用。答题模式基本是,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一一分析其手法的具体表现,再次写使用该手法所传达出的效果,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本题题干已经明确提示“从动与静的角度赏析”,需要结合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写了哪些动景,哪些静景,点明效果。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帆来”“鸟去”为动,船帆沾湿后沉沉的变的显重了,慢慢行走,归鸟途中缓缓低飞。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长江的入海口在很遥远幽深的东方,无法望见。远处江边的树木淋着暮雨,水气弥漫。“海门”“浦树”为静,但海门似有波涛奔流,远处江边的树木淋着暮雨,水气弥漫,这又显出相对的动来。从景物状态看,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四、【2020•北京人大附中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最高楼
辛弃疾
吾拟乞归,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①
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②。暂忘设醴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穆先生③,陶县令,是吾师。待葺个园儿名“逸老”,更作个亭儿名“亦好”④。闲饮酒,醉赋诗。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便休休⑤,更说甚,是和非。
展开余下试题
(注释)①词人时任福州知府兼福建安抚使,因朝政腐败,奸佞误国,故想退休。②语出《晋书》。东晋诸葛长民位高权重,贪婪奢侈,后被刘裕所杀。③穆先生:汉代楚王刘交的门客,因其不善饮酒,每次宴饮,刘交都为他“设醴”(摆上度数不高的酒)。后来有一次主人忘了这样做,他便称病离去。④亦好:语出唐戎昱《长安秋夕》诗句“在家贫亦好”,借以表达安贫乐道之意。⑤休休:通“咻咻”,指吵闹、乱说话。
14.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须富贵何时”的“须”与“须行即骑访名山”、“须晴日”中的“须”同义。
B.词人尊穆、陶二人为师,是因为两人都不慕名利,坚守气节,双双辞官归隐。
C.“便休休”以下三句,语气强烈,表达词人对儿子阻止“乞归”的强烈不满。
D.这首词借“骂子”表明了词人对待财富的人生态度,显示了词人的高贵品质。
15.下面诗句中都提到了“酒”,请选出与辛弃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近的一项
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B.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唐 李白《行路难》)
C.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D.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唐 杜甫《登高》)
16.对《最高楼》这首词,有人评之曰“亦庄亦谐”、“亦雅亦俚(俚:俚俗,通俗)”。请任选其中一点,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
14.B
15.C
16.(1)“亦庄亦谐”是说《最高楼》的艺术特点。“亦庄”即庄重严肃,词人就如何看待财富问题训诫儿子,自然是个十分严肃的内容;“亦谐”即诙谐风趣。词人在谈论严肃话题时,并不是板起面孔,声色俱厉,而是以轻松之语道之,如“葺个园儿”“作个亭儿”等句,读来活泼俏皮,妙趣横生。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
(2)“亦雅亦俚”是说《最高楼》的语言艺术特点。“雅”即端庄文雅(富有文采),如“须”“暂”“未曾”“葺”(“待”“更”)等,文词典雅精粹,落笔惜墨如金;“俚”即通俗易懂(口语化),如“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等句,纯用口语,毫不雕饰。“雅”“俚”浑然一体,显示词人语言艺术的非凡能力。
(3)“亦雅亦俚”也可以从用典角度答题,如:“亦雅亦俚”是《最高楼》的语言有艺术风格。“雅”即语言端庄文雅(富有文采),体现自本词大量运用典故,言简而意丰;“俚”即通俗易懂(口语化),词中虽大量运用典故,但化作口语,灵活自如,脱口而出,毫无艰涩之感,显示词人语言艺术的非凡能力。
【解析】
14.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学生在看标题、看作者、看注解、看意象、看情感关键字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诗词内容、情感、手法和语言特色,然后逐个选项浏览,比对原文,看是否有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感情概括不准等错误。
B项,“两人都不慕名利,坚守气节,双双辞官归隐”错误,穆先生是因为感到楚王的怠慢而辞官,没说穆先生“不慕名利”和“归隐”。故选B。
15.本题考查比较鉴赏诗词中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细心捕捉诗句字里行间的情感信息,找出能传达作者情感的人象、物象、景象加以揣摩,感受作者的情感。综合排除法,选出最佳选项。
本词中“闲饮酒,醉赋诗”,表达的是对辞官归隐后闲适美好的生活理想的向往。A项,表达了对友人的无限关切、恋恋不舍之情。B项,以宴会的奢华,反衬作者有志难申、壮志难酬的悲愤、失望的情绪。C项,表达友情真挚和隐逸田园的淡泊情志。与本词的思想感情一致。D项,传达出韶光易逝,人生漂泊、家国飘荡、时代困苦的感怆。故选C。
16.本题鉴赏诗词语言风格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综合注解、标题、意象及主旨,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切忌脱离诗词主旨而空谈语言,要从诗词语言的格调、色彩、意境、情感等角度入手赏析。
本题赏析“亦庄亦谐”、“亦雅亦俚”的风格。考生需要先理解风格词语的内涵,“庄”即庄重、严肃;“谐”指幽默、诙谐、风趣;“雅”指文雅、文采;“俚”指通俗化、口语化。考生可“任选其中一点,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即找出能体现诗歌该风格的词语、句子,分析字词如何体现该风格、为何有此风格、风格的效果、此风格要表现的情态情感等。
上一篇: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七)古诗文鉴赏
下一篇:
2021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一轮复习专练:鉴赏诗歌的形象语文试题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相关:
关于“2021年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