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阅读:211  2020-12-10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11]
2021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一轮复习专练:鉴赏诗歌的形象语文试题
2021年高考诗歌鉴赏一轮复习:“鉴赏诗歌的形象”提升练
一、【2020•辽宁省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旧
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奇士[注]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上联的“揖”字生动描摹动作。写出了诗人年轻时英武潇洒的形象。
B.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和塞外奇绝风光的深情怀念。
C.尾联使用问句,表达了诗人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故友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形象。
D.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形象相关。
2.这首诗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案】
1.B
2.①壮志难酬。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桑村麦野中”中老去。②迟暮悲伤。“一簪华发醉秋风”描写白发萧疏的垂垂老态,写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③孤独寂寞。尾联直接抒发对故去的友人强烈的思念,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心境。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B项,对“塞外奇绝风光的深情怀念”错误,颈联没有表达对“塞外奇绝风光”的怀念,这里只是突出了一种对自己戎马生涯的怀念。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要素,结合重要诗句进行具体的分析。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等句看出,年轻时的诗人旅游豪迈洒脱的气质,具有一种温婉谦恭的男儿形象,诗人回忆了当年文武双全、壮志凌云、慷慨激昂的形象和战鼓雷鸣、烟尘遮天的战争场面,此时的诗人是一位垂暮老者,暮年时在秋风中白了头发,内心一片苦闷情怀,充满着无限的惆怅与悲伤;“奇士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一句,有着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情怀,但是时光却无奈,一味的催人老去,诗中饱含出这样的一种人生迟暮的悲苦凄凉情怀,也更加显示出诗人对友人逝去的无限怀念,知音难觅,突出内心的无限伤感,写出内心苦闷抑郁的寂寞情感。
二、【2019•云南省昆明一中高三其他】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
三十年前好用工
吴澄①
三十年前好用工,男儿何者为英雄?
世间有事皆当做,天下无坚不可攻。
万里行方由足下,一毫非莫入胸中。
拳拳相勉无他意,三十年前好用工。
(注)①吴澄(1249—1331),字幼清,江西崇仁人,元初学者。弟子甚多,从学者不下数千百人,平时结草庐而居,人称草庐先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源自孔子“三十而立”,诗人刚刚到三十岁,思想开始成熟,已具有独立的见识。


浏览完整试题B.首联即开宗明义,并用设问的句式总起下面的诗句,设问的方式能引起读者的深思。
C.中间两联提到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如果没有经过长期的培育积累,是绝难办到的。
D.全诗首尾照应,语言平实,态度真挚,表现出了老师对学生殷勤勖勉的深情。
15.在诗人看来,成为英雄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答案】
14.A
15.①对国家、社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②面对困难毫不畏惧。③有踏实认真、耐心探索的精神。④克制自己私心,不以恶小而为之。
【解析】
14.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此类试题一般从意象的含义、手法及其解说、艺术效果、语言风格、曲解诗意等角度设错,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A项,“诗人刚刚三十岁”文中无据,无中生有。故选A。
15.此题考核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要求概括成为英雄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答题时注意根据诗中的重点词句作答,诗句“世间有事皆当做,天下无坚不可攻”是说,作为一个英雄气概的男儿,他必须对国家社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所以说“有事皆当做”,有了这种献身精神,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自然会“无坚不可攻”了。“万里行方由足下,一毫非莫入胸中”说明仅有觉悟和勇气还不够,更需要有踏实认真、耐心探索的精神,稳步向前,决不可好大喜功,急躁冒进,正如行万里路要从脚底下起步一样。“一毫非莫入胸中”是值得深自警惕啊!这一句同样是从前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格言变化来的。此题可根据诗中的“世间有事皆当做”概括第一点;根据“天下无坚不可攻”概括第二点;根据“万里行方由足下,一毫非莫入胸中”概括第三点;根据“拳拳相勉无他意,三十年前好用工”概括最后一点。
三、【2020•天津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作答。
感遇(其一①)
张九龄
兰叶春崴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苹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古风②
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注]①《感遇十二首》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②《古风》大约作于李白应诏人长安的第二年秋天,此时由于一些人的挑拨,唐玄宗开始疏远李白。
13.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诗首联对偶整齐,写出了兰桂的特点。
B.张诗用“谁知”一词,只为表明“林栖者”是少人知晓的隐居山林的名士。
C.李诗中的兰在恶劣的环境中生长,虽有香气却无清风助力。
D.两首诗语言质朴,用词贴切;诗意温雅深邃,耐人寻味。
14.这两首诗中,兰的共同点是什么?

15.两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表达的感情却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13.B
14.共同点:生长在幽僻的环境中,依然保持高洁品质。其他如孤独、美丽等等都可以。
15.①张诗写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而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赏。诗人用兰桂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表达了不慕求虚荣、不求人知的品质及孤芳自赏,洁身自好,坚贞清高的气节,展现了恬淡从容、超脱物外的襟怀。②李诗借兰花生于幽园、被荒草埋没、环境恶劣,无人欣赏的处境,表达了自己空有才华和抱负却无人赏识的忧叹。
【解析】
13.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B项,“只为表明‘林栖者’是少人知晓的隐居山林的名士”错误。不是“只为表明……名士”。“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林栖者”,指隐士。“谁知林栖者”一句突然一转,引出了居住于山林之中的美人。“谁知”两字对兰桂来说,大有出乎意料之感。美人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芳香,因而发生了爱慕之情。故选B。
14.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这两首诗中,兰的共同点是什么”,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需要抓住诗歌中关于“兰”的诗句内容概括。
“兰叶春葳蕤”,春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之意。而“葳蕤”二字又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诗人写了兰叶的葳蕤,接着说,兰叶如此这般的生意盎然,欣欣向荣,自身就形成一种美好的节操。“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则淋漓尽致地将诗人不肯廉价赢得美名的清高志趣给表现出来了。这正与“兰”的品性一致。而李诗写“孤兰生幽园”,孤独的兰生长在幽深的园子里。它们的共同点:生长在幽僻的环境中,依然保持自己的品质。
15.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张诗,从全诗看,作者使用了借物抒怀(托物言志或者借景抒情或者象征)的手法。②“兰”和“桂”是作者寄托情感的意象,作者借这样两个意象来抒写情感,抒发了自己对兰桂洁身自好品质的钦佩,表达了自己不求别人欣赏,坚持完善自我的感情。“草木”即“兰桂”,“本心”一语双关,既实指草木茎干,又虚指才德之士所具有的秉性旨趣。草木不求美人赏悦而折,完全出自本心,高士怀才抱德也出自本心,不是为了博取高名,求“主人”赏识。展现了恬淡从容、超脱物外的襟怀。
结合“生幽园”“众草共芜没”“香气为谁发”及注释②内容分析,李诗托物言志,兰花生于幽园、被荒草埋没,无人欣赏。人有逸才,却被埋没,虽身处圣明的朝代,却害怕时光易逝,才能没有得到重用。表达了自己空有才华和抱负却无人赏识的叹息。


展开余下试题四、【2020•蚌埠第九中学高三其他】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官池春雁(其一)
杜甫
自古稻粱多不足,至今鸂鶒乱为群。
且休怅望看春水,更恐归飞隔暮云。
两雁
陆游
两雁东西来,合群以南翔。
镜湖接天台,海阔天茫茫。
冥飞远矰弋(1),长路谙冰霜。
君看此气象,岂复谋稻粱。
正尔下杜陵,已复掠潇湘。
超遥万里程,燕雀安能量!
注释:(1)矰弋:射鸟用的箭。
14.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杜诗第四句中“隔暮云”寓意归乡之途充满艰险。
B.陆诗中“镜湖接天台”寓意前路迷茫,迷失了方向。
C.陆诗“冥飞”两句写雁克服了长路中重重的艰难险阻。
D.两首诗分别用“鸂鶒”和“燕雀”来反衬雁的形象。
15.刘熙载《艺概》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有个我也。”两首诗中都有“我”,你更欣赏哪个“我”的形象?请简要说明原因。
【答案】
14.B
15.我更欣赏陆诗中“我”的形象,虽然历经千难万险,依然初心不改,志存高远,不屑与小人为伍。杜诗中的“我”虽然也不屑于与小人为伍,志存高洁,但因现实中志向不得申,便陷入了矛盾与痛苦,可以理解,却不值得学习。
【解析】
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寓意前路迷茫,迷失了方向”分析有误,这句展现的是镜湖的无边无际,来反衬人的渺小。故选B。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诗歌中形象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把握诗歌中的形象种类,如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然后根据题干的要求明确考查的是哪个形象,如本题“刘熙载《艺概》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有个我也。’”,这其实是考查人物形象,只不过借助“物”来考查人物形象。从题干的信息来看,“咏物”“咏怀”点明了诗歌的艺术手法为借物抒怀或托物言志,“盖有个我也”类似于王国维“有我之境”的说法,意即让考生从诗中解读出“我”的形象特征,以及“我”的思想情感、立场观点理想追求等等。另结合题干“两首诗中都有‘我’,你更欣赏哪个‘我’的形象”,考生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并结合具体诗句说明原因。
比如杜诗塑造的孤雁的形象,羁旅漂泊,缺吃少住,回家不得,这种艰难的窘境与诗人极其类似——志趣虽然高洁,却诸事不顺遂,理想难以实现,内心纠结,矛盾重重,困惑多多,孤寂落寞、失意痛苦,诗人表面写只雁,实为喻指自我,以哀写哀,委婉达意,含蓄蕴藉。再看陆诗,这首诗塑造了群雁形象,东、西云集,齐力向南,路遥地远,但集体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躲开射箭,不惧冰霜,豪气冲天,攻坚克难,不坠志向,执著向远。这里的群雁也象征比喻了诗人自己,虽然时运不济,仕途不顺,但坚守志向,矢志不渝。所以更喜欢陆一诗中“我”的形象,而杜诗中“我”的形象不值得学习。
五、【2020•浙江省效实中学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意
(南北朝)王僧孺
青丝控燕马,紫艾饰吴刀。朝风吹锦带,落日映珠袍。
陆离关右客,照耀山西豪。虽非学诡遇①,终是任逢遭。
人生会有死,得处如鸿毛。宁能偶鸡骛,寂寞隐蓬蒿。
(注)①诡遇:语出《孟子•滕王公下》,常用以指那种不守规矩、不讲原则、枉道从人、随意苟合的行为。
10.诗歌中“陆离关右客,照耀山西豪”两句用了__________手法塑造游侠的形象,“宁能偶鸡鹜”中“鸡鹜”喻指____________。
11.诗人通过“游侠”这一形象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案】
10.衬托 庸人(庸碌无为者)
11.①际遇难逢,壮志难酬的感慨。“虽非学诡遇,终是任逢遭”一句,发出了空有才能,却因不会逢迎阿谀,只能听凭命运摆布的喟叹。②奋发进取,渴望有所作为、建功立业。“人生会有死,得处如鸿毛”一句,体现了只要死得其所,生命也并不足惜的人生态度。③不愿与庸人为伍,不甘混同世俗。“宁能偶鸡鹜,寂寞隐蓬蒿”一句,流露出不愿和鸡鸭似的庸碌无为者为伍,湮没无闻、苟且一生的思想。
【解析】
10.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采用了填空题的形式,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诗歌中‘陆离关右客,照耀山西豪’两句用了____手法塑造游侠的形象,“宁能偶鸡鹜”中‘鸡鹜’喻指____”,做此题,考生要在掌握诗歌表达技巧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第一空,“陆离关右客,照耀山西豪”中的“关右”、“山西”,均指华山以西古秦、晋之地,这正是古代英雄豪杰辈出的地域,而这位游侠儿却能在此纵横驰骋,这就更能显示出他的豪气逼人。再结合前面的“朝风”的吹拂,“落日”的映照,更将他烘托得英姿飒爽。故作者运用衬托(烘托)的手法,塑造这一带有浓烈的浪漫色彩的神奇人物,显然是某种理想的化身。在他身上,或许寄托着作者立身济世、成就功名的宏愿;第二空,“‘宁能偶鸡鹜’”的意思是“自己岂能与‘鸡鹜’即鸡鸭一般的碌碌无为的与庸人为伍,默默无闻地度过一生?”,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鸡鹜”喻指“庸人(庸碌无为者)”。
1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题干要求“诗人通过‘游侠’这一形象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具体分析,诗的前六句,着重刻画这个游侠儿的英姿,他跨马横刀,英姿勃发,大有气吞山河的气概。作者通过对其装束以及配物的描写,极力渲染了这一人物的传奇浪漫色彩。其中的“青丝”,是青色的丝绳,这里是指马缰绳。“控”,是操纵的意思。“燕马”是北方燕国一带出产的良马。“紫艾”是一种香草,古人用来做饰物。“吴刀”是吴国出产的宝刀。这些用品和饰物,再加上锦缎做成的衣带,缀有珠宝的衣袍,将这个游侠儿的形象装点得光彩照人。而“朝风”的吹拂,“落日”的映照,更将他烘托得英姿飒爽。“关右”、“山西”,均指华山以西古秦、晋之地,这正是古代英雄豪杰辈出的地域,而这位游侠儿却能在此纵横驰骋,这就更能显示出他的豪气逼人。这一带有浓烈的浪漫色彩的神奇人物,显然是某种理想的化身。在他身上,或许寄托着作者立身济世、成就功名的宏愿。诗的后六句,感情基调出现了变化,由对游侠儿形象的正面描绘,转为对其际遇遭逢的感叹;由浪漫的豪情,转为沉郁 的思考。然而这位侠士不因此而自甘沉沦,他依然渴望有施展身手的机会,甚至为此不惜性命:“人生会有死,得处如鸿毛。”这两句用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文意。按司马迁在愿意与今人引用时通常所表示在意思不同,他是说:在不值得献身时,应将生命看得比泰山还重;在值得献身时,则应把生命看得比鸿毛还轻。古人都是自原意上引用的,王僧孺这两句诗,亦是说:人生终有一死,只要死得其所,生命也并不足惜。下面又进一步申发:自己岂能与“鸡鹜”即鸡鸭一般的碌碌无为的与庸人为伍,默默无闻地度过一生?这几句诗,在满怀遗憾的喟叹之间,亦包含着奋发自强的力量,表达了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这首《古意》,以拟古的形式,描写游侠儿的英姿,表现了既不甘混同世俗、苟且取巧,亦不甘庸庸碌碌、无所作为的人生态度,情绪高昂且激荡,具有感人力量。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2021年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1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