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180 2020-12-14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80]
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西 北 师 大 附 中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三 语文
命题人:辛万祥 审题人: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现代文学已基本上完成了自己的学科建构。中国当代文学已经走过60多年的历程,在时间上是现代文学的两倍多,但却是一个处于“未完成”状态的年轻学科。在当前我国大力倡扬“文化自信”的背景下,直面中国当代文学学科的问题与困惑,并寻求学科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方法,应成为当代文学研究不容回避的议题。
当代文学的学科建构离不开“外源性”的理论资源,而且事实上,它在推动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方面曾起到重要作用。问题是,长期以来,我们热衷于向“西方取经”,过于偏重这些“外源性”资源。20世纪80年代我们崇拜黑格尔的“历史哲学”,90年代服膺阿尔都塞的“历史总体性”和詹姆斯的“永远历史性”,新世纪迷恋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与谱系学”以及德里达的“解构学”。对于海外华人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同样顶礼膜拜。举例说,美国华裔汉学家王德威的论文《被压抑的现代性——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发表,就无异于在国内现当代学术界扔进了一颗深水炸弹。一时间,当代文学研究领域里到处都是“被压抑的现代性”话题,甚至“没有……,何来……”的句式也到处被模仿。
当代文学学科建设不应失去自己的学术主体性。我们的当代文学史写作要有自己的学科特色、基本范畴、主体身份和当代性品格。当代文学学科建设要将落脚点转移到“内源性”理论资源上来,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二是中国的本土经验,三是清代“朴学”的实证方法。比如传统文化中的文章学传统、《史记》对理想文化人格的塑造和高超的叙事技巧,都可以成为我们撰写当代文学史的参照,并促使当代文学史家去思考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如当代文学如何回归或复活传统的叙事美学与诗学等。当代优秀作家已清醒意识到:优秀的文学作品不是西方哲学思想的演绎,也不是技术主义的炫技,而必须植根于本民族的沃土中,并通过“本土经验”的形象化和具体化,以深邃的思想和博大的情怀、高贵的精神气质,引导人类走向真善美的新高度。关于清代“朴学”的方法论问题,有学者认为,中国作为世界的文明古国,也是作为史籍最为宏富的国度,在历史化问题上自有其广博而又独特的资源、思路和方法。不过,必须看到,清代“乾嘉学派”那一套方法对当代文学史料的收集整理是有用的,但它的琐杂考证和重学问而轻人文的理论对于建构当代文学史应有的广度、厚度和深度,则是无效甚至是不利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奠基者王瑶说过,文学史学科“总要发展,要突破过去,要后来居上。每个时代都应该达到自己时代的高度”。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文化自信心的恢复,当代文学学科建设也将脱羽成熟。
(摘编自陈剑晖《当代文学学科建构与文学史写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对待“外源性”理论资源与“内源性”理论资源的态度存在着偏差。
B.西方学者的理论成果和华裔学者的学术研究都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学学科建设。
C.植根于民族的本土经验,对学术主体性的坚持,有助于作家写出更好的作品。
D.“朴学”重视对史料的搜集整理,但缺乏理论支撑,不利于建构当代文学史。
浏览完整试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当代文学学科建设滞后为立论的前提,论证了重视“内源性”理论资源的必要性。
B.针对当代文学学科建设,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分析问题,然后指明发展的方向。
C.文章按时间顺序列举了诸多海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论证“外源性”理论资源的影响之大。
D.文章对“外源性”理论资源的作用、清代“朴学”的实证方法都做出一分为二的辩证评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当代文学比现代文学历时更长,由于文化自信缺失,未能达到时代的高度。
B.偏重于“外源性”理论资源是当代文学学科仍处于“未完成”状态的根本原因。
C.对“内源性”理论资源的三个方面,我们应该创造性、批判性地继承与发展。
D.如果我们注重对“内源性”理论资源的筛选和利用,当代文学学科建设就能脱羽成熟。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智慧城市”理念问世以来,对其研究的理论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点。第一,智慧城市建设必然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智慧城市可以被认为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必然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而信息技术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等新兴热点技术为核心和代表。第二,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系统,信息技术与其它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并共同发生作用,促使城市更加智慧地运行。第三,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兴模式。智慧城市的服务对象是城市主体——政府、企业和个人,它的结果是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提升和完善,终极表现为人类拥有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部分地区“城市病”问题日益严峻。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摘编自秦志光等《智慧城市中的大数据分析技术》)
材料二:
(摘编自曾凌霄《从 5G试点城市看我国智慧城市布局》)
【注】胡焕庸线,即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从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该线以东地区约四成国土面积居住着超94%的人口。“胡焕庸线”也成为目前城镇化水平的分割线,这条线的东南各省区市,大多数城镇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材料三:
智慧城市建设的理想预期在实践中面临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一是“有产无智”。相关高科技企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支撑性力量,但智慧城市建设不能只是购置它们生产的高科技设备。现实中,一些城市在相关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盲目上马智慧城市项目,导致后续投资乏力、管理滞后、资源浪费。二是“有智无慧”。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局限在“网格化管理”“综治维稳”等智能管控领域,不同部门数据系统互不联通,存在“数据隔离”问题。 三是“有慧无惠”。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既与城市居民的需求脱节,又缺乏城市居民的参与,没有真正服务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此外,由于对技术和大数据的高度依赖,智慧城市建设还普遍面临技术安全风险、用户信息安全风险、居民信息壁垒风险等问题。
可见,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充分考虑两个原则:一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方向。智慧城市建设既不能落入资本驱动的陷阱,也不能落入技术驱动的陷阱。要保证智慧城市建设能够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是以包容性发展为准则。成功的智慧城市建设一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技术嵌入到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推动城市居民广泛有序参与到城市发展中来,以此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实现整个城市包容性发展。
(摘编自吴晓林《智慧城市建设须注重可持续和包容性》 )
4.下列对“智慧城市”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以多种新兴的热点技术作为依托。
B.“智慧城市”建设可主导信息技术内部要素的优化配置。
C.“智慧城市”建设让多方受益并可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D.“智慧城市”建设有助于解决我国当前城市发展的难题。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将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多方面的变化。
B.影响5G 城市试点和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布局的因素具有共性,可见二者工作须同时展开。
C.“胡焕庸线”可以大体反映我国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和国家智慧城市的分布特点。
D.智慧城市建设要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方向的原则,善于运用资本驱动和技术驱动。
6.作为“胡焕庸线”以西的省会城市,兰州市如何更好地建设智慧城市?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龙须巷 韦名
龙须巷虽然数百年出不了龙,却因县衙所在,永不贫瘠。巷里的人也多得教化,民风淳朴。解放后衙门里面是公社,外面是派出所,一般人轻易不会到。1960 年的夏天,我和几个小朋友却齐齐进了派出所。
1960 年的龙须巷,路面还是清一色油麻石,走在上面梆梆响。但那时,更响的是肚子, 一天到晚,我们肚子咕咕响。见了路上像番薯一样的石块,眼睛都发直。巷子里的大人开始有人脚浮肿如水桶,我们小孩子个个皮包骨,面黄肌瘦。
“我找到吃的啦!”那天,高个子猴神秘兮兮地把我们几个叫在一起。猴是我们这群孩子的头,他告诉我们,每三天有个外地人挑着两筐东西经过龙须巷,“我侦察过了,他挑的可是豆箍,能吃!”
“怎么才能弄到?”猴这一提醒,大家都记起了这么一个人,可挑担的是个壮小伙,不好下手。
“大家听我的。”猴成竹在胸,咬着大伙的耳朵详说。
煎熬两天后,是挑担人经过龙须巷的日子。我们按照猴的部署,早早到位。
后晌午,挑担人来了。当他进入我们的预定区域后,猴给山羊使了个眼色。山羊是我们这群人里跑得最快的一个。按照猴的计划,山羊找到机会,从挑担人筐里抽出一柄豆箍,然后狂奔,甩开挑担人。在挑担人追赶山羊的时候,其他人一哄而上,每人拿走一柄豆箍,分散跑开……
不得不说,猴的计划是一个完美的计划。山羊得手了,挑担人果然中计,放下担子,狂追山羊。
展开余下试题
我们一哄而上,拿了东西又一哄而散。
我们得手了!山羊却未能脱身:山羊被“俘”了——被挑担人送到龙须巷派出所。
失手的山羊,供出全盘计划和全部参与人。
我们全都落在了迷瞪眼的手里。
迷瞪眼是派出所的一名胖警察,话不多,长着个刀疤脸。据说是打日本鬼子时落下的伤疤。
迷瞪眼是有名的狠角色,他的狠招,龙须巷里传得很神乎。即抓住了人,先是一瞪。迷瞪眼的一瞪,眼里放青光,就像一把利刃,能把被抓的人剜得心虚发毛。再是一吼,“老实从宽,抗拒从严!”这八个字,从迷瞪眼的嘴里吼出,字字如炮弹,打得屋里的蜘蛛网都会乱颤。一瞪一吼还解决不了问題,那就一拍。迷瞪眼一拍,简直是地动山摇。这三招都还不行,那就用最后一招——上手段。龙须巷里传他的手段很多,但谁也不知道迷瞪眼上的什么手段——没人经历过。
许是有狠角色迷瞪眼在,许是龙须巷本就民风淳朴,迷瞪眼一年到头没多少案子可办。落到了迷瞪眼手里,我们料想一定没有好果子吃,吓得面如死灰。
“把拿走的豆箍都交回来!”迷瞪眼一瞪,我们个个都把头垂到了裤裆里。
“同志,他们是抢不是拿!”挑担人纠正迷瞪眼。
“是你办案还是我办案?”迷瞪眼瞪了挑担人一眼。
挑担人嘴张了张没再说,脸却憋得通红。
“听到没有?赶紧把拿走的豆箍交回来!”迷瞪眼不看挑担人,朝我们吼,“再等待处理。”
除了山羊,我们赶紧离开派出所,去找刚刚藏起来的战利品——六柄黑黑硬硬的豆箍,完完整整交回派出所。
“还有这个。”迷瞪眼指着挑担人刚才连人带赃带回的一柄豆箍,“点点数,齐了没有?”
“齐啦。”
“齐了还不走?”迷瞪眼吼叫挑担人。
“他们,他们……”看着吓人的迷瞪眼,挑担人欲言又止。
“他们会得到处理的!”迷瞪眼不耐烦了,转过身对着站了一墙的我们吼道,“罚你们一周劳动改造。一周后回来派出所报到!”
挑担人满意地挑着担子走了。一墙的芦柴棍齐刷刷低垂着头。
60 年的夏天,这是我第一次进衙门里的派出所,第一次和小伙伴们接受劳动改造。这一年,我六岁。
迷瞪眼给我们安排的劳动改造,是到一片旱地帮派出所拔花生。那是一周幸福的劳动改造,尽管头上烈日炎炎,每个人都汗流浃背,但我们像掉进油缸里的老鼠,每天花生吃得饱饱的。
一周后花生拔完了,劳动改造也到期了。我们齐齐到派出所,向迷瞪眼报到。
“滚!”迷瞪眼好像忘了我们的事,迷瞪着眼,大声喊着,赶我们走。
清一色的油麻石,梆梆声四起。
“您还记得我们当年偷豆箍的事吗?”多年后,我回到龙须巷,专门去看迷瞪眼。
“是啊。”迷瞪眼很老了,眼睛更加迷瞪,人却异常清醒,一会反问我,“花生,好吃吗?”
我双手紧紧握着迷瞪眼的手,一个劲点头:“这是您老当年刻意安排的劳动改造?”
“龙须巷民风淳朴!”迷瞪眼答非所问。
温煦的阳光照进龙须巷,斑驳迷离。一群小孩远远从阳光中跑来,巷里梆梆的响声依旧十分清脆。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反复提及故事发生的年份,强调了时代的特殊性,为迷瞪眼对孩子们做出的特殊处罚提供了背景。
B.小说多处设置悬念,如开篇“我进了派出所”,猴布置计划时的“咬着耳朵详说”,有助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迷瞪眼对孩子们用特殊的方法予以爱护,对挑担人却缺乏耐心、态度冷淡,体现了该人物爱憎分明的特点。
D.小说语言简洁明快,质朴自然,又多处使用比喻、夸张等手法,轻松幽默,生动活泼, 读来饶有趣味。
8.请以迷瞪眼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手法。(6分)
9.小说以一个场景结尾,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
时先主屯新野,闻亮名,凡三往,乃见。曹公来征,先主率其众南行,为曹公所追破。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时权拥军观望成败,亮说权曰:“将军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权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曹操之众,远来疲弊。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权即遣周瑜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
建兴六年春,亮身率诸军攻祁山。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大为张郃所破。亮还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不能训章明法,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景耀六年秋,魏征西将军钟会征蜀,至汉川,祭亮之庙,令军士不得于亮墓所左右刍牧樵采。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
B.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
C.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
D.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父,伯父或叔父。在古代,以“从”称堂房亲属,意为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
B.牧,指州郡长官。文中刘备曾被封为豫州牧,所以孙权称刘备为刘豫州。
C.中国,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我国中原地区或在中原地区建立的政权为“中国”;也指京城、国都。文中指占据中原地区的曹军。
D.表,封建时代称臣子给君主的奏章,以抒发至诚之情为主,一般不用于陈述事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葛亮明于时局,有雄辩之才。在向孙权求救时,他先激将孙权,再深入分析敌我双方形势,最终劝动孙权放弃观望,合力抗曹。
B.诸葛亮公正无私,不回避错误。街亭战败之后,诸葛亮主动承担过失,认为是自己任人无方、虑事不周所致,上疏请求自贬三等。
C.诸葛亮才能出众,赢得对手敬重。他去世之后,司马懿巡行其营垒处所,对他赞叹有加;钟会征蜀,命令士兵不得在他坟墓左右放牧打柴。
D.诸葛亮廉洁自律,不谋求财利。诸葛亮上表说有八百株桑树,十五顷田地,可以养活家人,此外不谋求多余财物,在他去世后,果真如此。
展开余下试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2)谡违亮节度,大为张郃所破。亮还汉中,戮谡以谢众。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满江红·和王实之韵送郑伯昌① 刘克庄
怪雨盲风,留不住江边行色。烦问讯、冥鸿高士,钓鳌词客。千百年传吾辈语,二三子系斯文脉。听王郎一曲玉箫声,凄金石。
晞发处,怡山碧;垂钓处,沧溟白。笑而今拙宦,他年遗直②。只愿常留相见面,未宜轻屈平生膝。有狂谈欲吐且休休,惊邻壁。
【注】①王实之、郑伯昌,均是词人的好友。三人是福建同乡,都有救国匡时的志向,因坚持正直操守而罢职闲居家乡。淳祐八年三月,郑伯昌被征召至朝廷为官,他坚辞不起,改派为“近畿”(京城附近)地方官。此词乃词人于送行时和王实之韵之作。②遗直:指直道而行,有古之遗风。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之开篇气象宏大,词人借狂风骤雨、江面迷离之势烘托友人此去风雨兼程的坚定以及离别之际惺惺相惜的依依离情。
B.“烦问讯、冥鸿高士,钓鳌词客”言明临行前词人对友人的信任与嘱托,嘱托友人拜访问讯位高权重之人以发挥自己的高才雄略,并实现济世的使命。
C.“晞发处,怡山碧;垂钓处,沧溟白”描绘出自然界的诸多色彩,更表现了词人与友人闲居时期洒脱放浪的情趣,衬托出他们高洁的志向和行止。
D.这首送别词一扫“彷徨歧路,儿女沾巾”的俗态,既洋溢着个人情谊,更歌颂了高尚的志向,寄托了宏大的抱负。
15.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称出游时的食物都可来自山间,肥美的鱼从溪水中捕捞出,所谓“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而用山泉制作的美酒,也别有风味,所谓“ , ”。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 , , 。”
(3)李白在《蜀道难》中状写蜀道之险,说“飞湍瀑流争喧豗, 。”
三、语文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儒家主张“游方于内”,要积极入世去“匡俗救弊”,“回复王道”,而道家却主张“游方于外”,叫人远离尘嚣,“保性全真,不以物累形”,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观让人该何去何从?儒道互补刚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同源异流是儒道互补的根本特征,只不过孔孟关注的是人的社会性和人类文明与秩序的前进与发展,老庄关怀着人类生命与心性的和谐、自在与自然。他们都对人性和社会问题颇为关注,只不过
,朝着不同的学术方向发展。但无论两者之间的差异有多大,始终 。儒道互补,彼此依存,两千多年来既发展为中国文化的基调,又为无数国人指向了最好的一条人生之路。得意时以儒家为准则, 道德良知,维护纲常名教,争做忠臣良将;失意时则以道家为 ,淡泊名利,独善其身,洒脱自在,如行云流水。( ),它是最理想的,也是最现实的。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各抒己见 本同末异 尊崇 皈依 B.各执一词 本同末异 遵守 归依
C.各执一词 大同小异 遵守 皈依 D.各抒己见 大同小异 尊崇 归依
18.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人独有的人格特征已然是儒道互补
B.儒道互补已然被中国人独有的人格特征内化
C.已然内化成中国人独有的人格特征的是儒道互补
D.儒道互补已然内化成中国人独有的人格特征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两千多年来虽然发展为中国文化的基调,但为无数国人指引了一条最好的人生之路
B.两千多年来不但发展为中国文化的基调,还为无数国人指向了最好的一条人生之路
C.两千多年来不但发展为中国文化的基调,还为无数国人指引了一条最好的人生之路
D.两千多年来既发展为中国文化的基调,又为无数国人指引了最好的一条人生之路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6分)
《诗经》之“风”,即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俗习惯”;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① 。而这些所谓“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 ② 。因此“风俗”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风俗的形成,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是大部分人“约定俗成”的,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重读《诗经》,一是要了解古代人们的风俗习惯,二是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好的风俗习惯,三是③ ,使生活日新月异,更加幸福。
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5分)
经过3年攻关,我国自主研发出长定子直线电机和悬浮电磁铁,并成功应用于我国600公里时速磁悬浮列车样机。这意味着,我国高速磁悬浮列车关键技术走在世界前列。据介绍,高速磁悬浮列车与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对电机驱动的需求不同,而此次研发出的长定子直线电机既能满足车辆高速运行的高功率要求,还能同时提供车辆所需的悬浮力和牵引力,具有重大的技术和经济意义。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1世纪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12年,中国“蛟龙”再次刷新“中国深度”下潜7062米,标志着我国深海潜水器成为海洋科学考察的前沿与制高点之一;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6年,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竣工并正式启用,开始探索宇宙深处的奥秘;2019年7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国际上首次实验实现全光量子中继器的原理性验证,为构建远距离光纤量子网络开辟了新途径。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新时代高中生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参加2020年10月在西北师大附中举行的“2020年甘肃省中学生科技夏令营”,写一篇演讲稿。
②给某位“当代科技英雄”写一封慰问信。
③写一篇收看某次航空探测器升空视频直播的观后感。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西北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3分)D (“缺乏理论支撑,不利于建构当代文学史”错误,“缺乏理论支撑”无据。)
2.(3分)C (“按时间顺序”不准确,应该是分成西方学者的理论成果和海外华人学者的研究成果两类进行列
上一篇:
山东省临沭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10月份月考语文试卷
下一篇:
内蒙古赤峰第二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模拟考试(一)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甘肃省西北”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8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