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50  2020-12-14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0]
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高三语文模块检测
(2020.10)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生态文学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长,仍是一个新兴的文学形态。生态文学作家们努力探索和尝试,让生态文学理念和实践在中国大地扎下根来。总结当代生态文学创作面貌,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质。
报告文学表现突出,多种文学体裁并进。早期生态文学多采取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文学形式以报告文学和散文居多。报告文学如徐刚写沙漠化防治的《穿越风沙线》,岳非丘写长江污染防治的《只有一条长江》等,可谓第一人称表达范例。散文如苇岸写华北大平原上动物、植物及农事活动的《大地上的事情》等,影响深远。近年来,小说和儿童文学领域也不乏生态文学佳作,带给我们惊喜。长篇小说周建新写人与海的《老滩》,儿童文学如黑鹤写动物的《银狐》等,都可圈可点。
全面观照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进展。近年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以及植被保护成效明显,生态文学作家以自觉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关注和思考生态环境问题,热情讴歌和礼赞生态环境保护者。陈启文《穿越共和盆地》真实记录与反映新中国治沙成就,李云峰《汾河行思录》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等。这些作品涉及生态文明建设多个领域,呼吁人们提高生态环保意识,以更大力度、更多措施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以与时俱进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当代文学增添新质。生态文学特征是什么?通过研究作家创作活动和作品,不难发现,生态文学一个重要特征是突出作家置身自然的体验和感受,或者说,作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及其体验和感受,这是生态文学的独特之处。生态文学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无论记人、叙事、状物、抒情,或是回溯历史、描摹心灵,都能从关注自然生态到走入人类内心,关注人类普遍精神生态。作家们以人文主义情怀,对人类社会生态问题进行理性深刻的剖析与反省,努力探寻人类走出生态困境的可能出路。
(选自李青松《生态文学绿意盎然》,2020年4月3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新冠肺炎病毒正在全球肆虐的时候,生态文学的话题似乎有了更多的关注度。传统的文学,长时间来被人们理解为是人的文学,是以个性的语言故事、人物探析表达人的社会环境存在感受和命运的文学,是围绕着人的价值利害情景展开的语言叙述。生态文学则是对包含着人类在内的所有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一种叙述,其包含对象和目标显然是远远广泛于传统的文学界地的。生态文学有新的展开领域与活动舞台。因此,生态文学的开启,是一次深刻的文学变革与革命。
自古老的诗歌开始,文学就在以各种方式努力表达着人的社会感受和理想追求。经过几千年的时间和文学表达过程之后,如今人们渐渐地发现,仅仅依赖传统的文学观念和视野,着眼人类自己感受追求范围内的内容,已经很难解释和说明身边的人与环境、与他物的矛盾困窘关系与迷茫了。在人类痴迷地实现着自己的文化、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价值目标,甚至以近似疯狂的力量和速度呈现影响结果的时候,却对自身赖以生存生长的摇篮地球的破坏严重地忽略了,对于与人类一起生长于地球上的各种具有生命的动植物的被毁坏严重忽略了,以至发生了地球生态家园的严重危机。这个现实而严重的危机,正是传统文学的困窘之处和生态文学现象新生的时代背景,正是生态文学对传统文学以革命与变革的表现提出挑战的根源。在茫然的地方寻觅,在盘桓的地方发现,在新的方向目标下出发,这就是生态文学勃发生长的机会与能动进取的意义价值。


浏览完整试题因此,当我们在这里谈论生态文学的时候,最先要清楚地意识和理解,生态文学同传统的文学有很大区别,更是与传统文学中那种几乎是以人为中心而展开的历史、政治、文化、民族等局限性特点的文学表达有着质地的不同。生态文学,应当是出于人类的认识感受、在全球视野仔细认真地探求地球生命如何相互依存、共生并长的途径,实现共同长远和谐发展目标的新的未来的文学。这种生态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健康冷暖命运的文学。只有在这样的视野下,方能够感受到她的魅力和瑰丽的身姿。
(选自李炳银《生态文学:文学的变革与革命》2020年4月2日《文学报》)
材料三: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生态文学可以深入反映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承担起文学反映现实、抚慰人心、启发思考的社会责任。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首要是中国主题、中国题材、中国成就、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的表现,它可以为世界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镜鉴。
生态属于全人类,生态文学更易具有世界普遍性,是可以被全人类读者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一种文学样式。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和中国样本,可以丰富和充实世界生态文学宝库。同时,生态文学对中国独特的生态保护解决方案、经验、模式的描绘和书写,也能为世界生态文学包括自然文学、动植物文学、环境文学等带去许多有益的启示。
今后,中国生态文学应继续沿袭参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创作出更多体现绿色发展理念,反映绿色中国、美丽中国建设成就,赞美绿水青山,讴歌美好生活的作品。同时,生态文学也应继续致力于鞭挞那些肆意滥杀野生动物、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劣行为,推动人们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变革,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
(选自李朝全《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2020年3月1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在中国发展时间虽不长, 但已经蔚为大观。
B. 生态文学作品既要赞美绿水青山,呈现人与自然新的关系,也要鞭挞那些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恶行。
C. 生态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健康冷暖命运的文学,而不关乎历史、政治等因素。
D. 生态文学与传统文学明显不同,它不是关于人的文学,而是对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一种叙述。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防治以及植被保护成效明显,这引发了生态文学作家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B. 生态文学能从关注自然生态到关注人类精神生态,是因为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
C. 与传统文学相比,生态文学因为更具有世界普遍性,所以是更容易被全人类读者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一种文学样式。
D. 中国生态文学只有立足于中国化的表达,才能反应中国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承担起相应责任。
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老舍的《草原》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主客联欢图,抒发了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B. 陈忠实的《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
C. 迟子建的《原野上的羊群》通过原野上羊群与都市人的对比,写出了人性的扭曲,表达了对人类应有天性的呼唤。
D. 姜戎的《狼图腾》表面上是写狼的习性,而背后折射出了生态系统的可循环性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必然性。
4. 材料二是如何逐步展开论述的?请结合材料内容具体分析。
5. 通观三则材料,你认为中国生态文学发展的意义价值是什么?
【答案】1. B 2. C 3. D
4. ①由新冠肺炎疫情切人,并通过与传统文学对比,提出中心论点。②回溯传统文学发展的历程,揭示出传统文学的困窘之处,进而提出生态文学的意义价值。③进一步强调生态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指出在人类和全球视野下才能够感受到生态文学的魅力。
5. ①探寻走出生态困境的可能出路,逐步改善自然环境。②突破传统文学的困窘,为当代文学增添新质。③为世界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镜鉴,为世界生态文学带去有益的启示。④推动人们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变革,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A项,“但已经蔚为大观”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生态文学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长,仍是一个新兴的文学形态”,选项的说法夸大其词。
C项,“而不关乎历史、政治等因素”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生态文学同传统的文学有很大区别,更是与传统文学中那种几乎是以人为中心而展开的历史、政治、文化、民族等局限性特点的文学表达有着质地的不同”,可见,文中只是说生态文学和传统文学局限性特点的文学表达不同,而并没有说“不关乎历史、政治等因素”,选项的说法于文无据。
D项,“它不是关于人的文学”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生态文学一个重要特征是突出作家置身自然的体验和感受,或者说,作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及其体验和感受,这是生态文学的独特之处。生态文学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无论记人、叙事、状物、抒情,或是回溯历史、描摹心灵,都能从关注自然生态到走入人类内心,关注人类普遍精神生态”,可见,生态文学是有关人的文学。选项的说法曲解文意。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归纳文中相关内容的能力。
C项,“与传统文学相比,生态文学更具有世界普遍性”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生态属于全人类,生态文学更易具有世界普遍性,是可以被全人类读者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一种文学样式”,“生态文学更易具有世界普遍性”不等于生态文学比传统文学更具有世界普遍性,文中没有作这样的比较。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中相关论据的能力。
材料二的观点是“生态文学的开启,是一次深刻的文学变革与革命”。具体地阐释,生态文学“是出于人类的认识感受、在全球视野仔细认真地探求地球生命如何相互依存、共生并长的途径,实现共同长远和谐发展目标的新的未来的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健康冷暖命运的文学”;传统文学“是人的文学”“是以个性的语言故事、人物探析表达人的社会环境存在感受和命运的文学,是围绕着人的价值利害情景展开的语言叙述”。


展开余下试题A项,“老舍的《草原》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主客联欢图,抒发了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这是以人物探析表达人的存在和命运的文学,属于“人的文学”,不是“生态文学”。
B项,“陈忠实的《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是“以人为中心而展开的历史、政治、文化、民族等局限性特点的文学表达”,属于“人的文学”,不是“生态文学”。
C项,“迟子建的《原野上的羊群》通过原野上羊群与都市人的对比,写出了人性的扭曲,表达了对人类应有天性的呼唤”,重点在于表现“人性”,属于“人的文学”,不是“生态文学”。
D项,“姜戎的《狼图腾》表面上是写狼的习性,而背后折射出了生态系统的可循环性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必然性”,符合生态文学的特点“出于人类的认识感受、在全球视野仔细认真地探求地球生命如何相互依存、共生并长的途径,实现共同长远和谐发展目标”,属于“生态文学”,能支撑材料二的观点。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相关论证的能力。
材料二第一自然段首先由新冠肺炎切入话题,将“以个性的语言故事、人物探析表达人的社会环境存在感受和命运的文学,是围绕着人的价值利害情景展开的语言叙述”的“人的文学”,和“对包含着人类在内的所有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一种叙述”“远远广泛于传统的文学界地”的“生态文学”作对比,提出了中心论点“生态文学的开启,是一次深刻的文学变革与革命”。
材料二第二自然段回溯了传统文学发展的历程:“自古老的诗歌开始”“经过几千年的时间和文学表达过程之后”,然后揭示出传统文学的困窘——“仅仅依赖传统的文学观念和视野,着眼人类自己感受追求范围内的内容,已经很难解释和说明身边的人与环境、与他物的矛盾困窘关系与迷茫了”“对自身赖以生存生长的摇篮地球的破坏严重地忽略了,对于与人类一起生长于地球上的各种具有生命的动植物的被毁坏严重忽略了,以至发生了地球生态家园的严重危机”。接下来,提出了生态文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茫然的地方寻觅,在盘桓的地方发现,在新的方向目标下出发,这就是生态文学勃发生长的机会与能动进取的意义价值”。
材料二第三自然段论述了“生态文学同传统 文学有很大区别”“更是与传统文学……有着质地的不同”,通过具体阐释生态文学和传统文学的内涵,强调了其中的区别,指出只有在“关乎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健康冷暖命运”的视野下,方能够感受到她的魅力和瑰丽的身姿,即指出在人类和全球视野下才能够感受到生态文学的价值。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归纳文章内容、探究文中相关问题的能力。
结合材料二“仅仅依赖传统的文学观念和视野,着眼人类自己感受追求范围内的内容,已经很难解释和说明身边的人与环境、与他物的矛盾困窘关系与迷茫了。在人类痴迷地实现着自己的文化、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价值目标,甚至以近似疯狂的力量和速度呈现影响结果的时候,却对自身赖以生存生长的摇篮地球的破坏严重地忽略了,对于与人类一起生长于地球.上的各种具有生命的动植物的被毁坏严重忽咯了,以至发生了地球生态家园的严重危机。这个现实而严重的危机,正是传统文学的困窘之处和生态文学现象新生的时代背景,正是生态文学对传统文学以革命与变革的表现提出挑战的根源。在茫然的地方寻觅,在盘桓的地方发现,在新的方向目标下出发,这就是生态文学勃发生长的机会与能动进取的意义价值”,可见,中国生态文学发展的意义价值在于探寻走出生态困境的可能出路,逐步改善自然环境。
结合材料二“生态文学同传统的文学有很大区别”“生态文学,应当是出于人类的认识感受、在全球视野仔细认真地探求地球生命如何相互依存、共生并长的途径,实现共同长远和谐发展目标的新的未来的文学。这种生态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健康冷暖命运的文学”,可见,中国生态文学发展的意义价值在于突破传统文学的困窘,为当代文学增添新质。
结合材料三“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首要是中国主题、中国题材、中国成就、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的表现,它可以为世界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镜鉴”“同时,生态文学对中国独特的生态保护解决方案、经验、模式的描绘和书写,也能为世界生态文学包括自然文学、动植物文学、环境文学等带去许多有益的启示”,可见,中国生态文学发展的意义价值在于为世界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为世界生态文学带去有益的启示。
结合材料三“生态文学也应继续致力于鞭挞那些肆意滥杀野生动物、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劣行为,推动人们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变革,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可见中国生态文学发展的意义价值在于推动人们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变革,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蝼 蚁
周海亮
婴儿就在他们的头顶上疯狂地嚎哭,他们却无能为力。
他们的头顶上还有士兵。荷枪实弹的士兵,抽着烟,看着婴儿,手指不离扳机。士兵知道附近肯定有人。这里的人们,绝不可能丢下一个婴儿。
士兵在两小时以前袭击了村子。村人们多被击毙,只有他们躲进地下室。地下室极其隐蔽,现在,那里藏着三个女人、一个男人和两个孩子。
女人中,她是婴儿的母亲。
本来是她的男人抱着婴儿。逃跑时,男人腿部中了一枪,肩膀又中了一枪。他跌倒,爬起,继续跑,用着一种怪异并且滑稽的姿势。他们躲进地下室的时候,男人已经冲进院子,然后,他的后背中了一枪,又一枪,又一枪。男人躺在地上痛苦地挣扎,却用了一种极舒服的姿势抱着他的婴儿。那时地下室的盖口尚未关上,他看着女人,冲她挤挤眼睛,然后目光转向别处。他不想让追赶他的士兵觉察到屋子里还有一个地下室。女人甚至认为,他也许是故意挨上子弹。
女人试图冲出去,可是她被别人强行拖下去。盖口合拢的瞬间,士兵冲进院子。士兵在男人的脑袋上补了一枪,却留下婴儿。
他知道村子里还有人。
一天前,有村里人帮助游击队偷袭了他们的队伍。战斗中他失去两个兄弟——真正的兄弟——父亲将他们兄弟三人,一起送上了战场。
他在等待有人自投落网。他相信这件事终会发生,因为他有一个婴儿。
婴儿哭着,喊着,也许是饿了。婴儿有着黄色的头发,圆圆的鼻子,眼珠就像褐色的水晶球。士兵盯着婴儿,心中泛起波澜。然后,士兵对自己说,战争早一天结束,他就能早一天回到家乡。
杀光隐藏在暗处的村人,就会距战争结束更近一步。这是长官的想法,也是他的想法。
婴儿一直在哭,一直在哭。
两个女人将地下室里的女人紧紧箍住。女人想不顾一切地冲出去,抱起她的孩子,扯起她的衣衫,让孩子含住她的乳头,狠狠地吸,狠狠地吸……她想喊出来,可是声音卡在喉咙,将她噎出眼泪。她薅着自己的头发,浓密结实的头发,此时弱不禁风。
士兵就在他们的头顶。他们甚至可以听到士兵的呼吸。然后婴儿变得安静,女人感觉到婴儿的体温。


展开余下试题地下室里漆黑一片。不能说话,不能动,不能哭泣,不能点亮任何可以照明的东西。黑暗里的女人认为自己并不重要——是死是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的身边还有两个女人、一个男人和两个孩子。
婴儿的嚎哭声再一次挤进地下室,每一声都像刀子,一下一下剜着女人的心。女人听到她的牙齿发出奇怪的声音,张开嘴,伸手去接,她的手心里,多出一颗带血的牙齿。
附近教堂的钟声响起,女人知道,他们躲进地下室里,已经整整一天。
有那么几个瞬间,女人真的想冲出去。冲出去,求士兵放过她的孩子,为此她可以付出一切——她的身体,她的生命,甚至,地下室里其他人的生命。后来她终于决定这样去做,却既动不了,也不能说话。他们将她绑起,衣服堵住了嘴。
他们知道,女人随时可能疯狂。
女人感觉她的身体在抖。女人感觉每个人的身体都在抖。她恨他们,又不敢恨。她怕他们,又不敢怕。后来她想,就算她真的冲出去,又能做什么呢?她相信不管她怎么说,怎么做,士兵都会将她射杀,将他们射杀,然后,将她的孩子射杀。
婴儿再一次变得安静。士兵的脚步声有节奏地在头顶上响起。她听到士兵划一根火柴,点燃香烟。然后,一声重重的叹息。
女人静静地倚着墙壁,不动。她的手指将坚硬的墙壁犁开一条深深的沟渠,沟渠里,渗出鲜血。绑住女人的绳子早已松动,女人随时可以推开其他人,叫喊着冲出去。可是她没有。或许,她已经放弃。
嚎哭声再一次挤进来,却那么无力,那么微弱。教堂的钟声再一次传来,此时,他们躲在地下室里,已经整整两天。两天里,孩子没吃一点东西,没喝一点水,她躺在冰凉的地板上,任寒风将她的脸蛋冻伤,将她的四肢冻僵,任士兵的目光,一遍又一遍将她打量。
女人知道,她的孩子正在一点一点死去。
她再一次有了冲出去的冲动。却不是去救孩子,而是让自己死去——死去,便再不必理会孩子的死活,也不必理会别人的死活。
她相信,让她在孩子死去以前死去,她会好受很多。
可是她终没有动。她闭着眼睛,十指深深地嵌进墙壁。她感觉不到疼痛。
她是在孩子死去之前死去的。她因痛而死,因绝望而死。宽容的上帝给了她提前死去的机会。
剩下的人们,安静地等在地下室里,或者等待士兵离开,或者等待被士兵发现。等待活着,或者等待死亡。
士兵是在三天以后离开的。那个婴儿顽强地撑过三天,终因饥饿而死。
婴儿死去时,士兵落下一滴眼泪。
士兵希望战争结束,他用了他认为正确的方式。当战争结束,士兵就会回到家乡。家乡有他的妻子,还有他五个月大的女儿。女儿有着黄色的头发,圆圆的鼻子,眼珠就像褐色的水晶球。
(选自《小说月刊》2014年第9期)
6.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男人躺在地上痛苦地挣扎,却用了一种极舒服的姿势抱着他的婴儿”,“痛苦”与“极舒服”这对自相矛盾的词语,充分表现了男人无私伟大的父爱。
B. 为了避免女人随时可能发疯,暴露藏身之处而引来杀戮,地下室里的其他人将女人绑起来,用衣服堵住她的嘴,显示出他们的冷漠麻木和自私自利。
C. 女人为了孩子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甚至,地下室里其他人的生命”,这里的女人似乎不那么“高尚”,却更加符合一位深爱孩子的母亲的心理。
D. “宽容的上帝给了她提前死去的机会”,女人在痛苦和绝望中死去,这里却说上帝“宽容”,因为听凭孩子死去而无力施救,对一个母亲来说更痛苦。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两段采用倒叙方式,一入笔直接描写地下室内外紧张恐怖的情势,然后再交代事情由来,从而造成强烈的悬念,强化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B. 小说多处运用反复和排比手法来增强表现力,如“不能说话,不能动,不能哭泣,不能点亮任何可以照明的东西”,就突出了地下室的阴暗和压抑。
C. 小说中的人物没有姓名,作者有意识地使用男人、女人、婴儿、士兵这种类型化称谓,意在消除人物身上的个性色彩,凸显题目“蝼蚁”的隐喻意味。
D. 小说呈现出明显的虚化时空的倾向,战争的年代、地点和具体背景都是模糊的,这种写法增强了作品内涵的普遍意义和对战争的批判、反省力度。
8. 在小说中,士兵这一人物身上体现出深刻的矛盾,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9. 贯穿始终、无语言、不谙人事的“婴儿”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
【答案】6. B 7. C
8. ①一方面,士兵身上有着一般的人性,他爱自己的孩子和兄弟,渴望战争结束,回到家乡。②另一方面,他深受法西斯思想毒害,认为杀人是结束战争的正确方式,以致冷酷残暴,泯灭了人性和良知。
9. ①婴儿是小说的中心故事展开的关键,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地下室内外两条线索,都是围绕婴儿的命运变化逐步展开并推进的。②婴儿是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凭借。女人伟大的母爱以及她的痛苦、挣扎和死亡,士兵的残暴冷酷和人性上的矛盾,都是通过他们对待婴儿的态度来体现的。③婴儿是小说主旨的集中体现。小说揭露战争、反省人性的主旨,主要是通过婴儿的悲惨命运具体形象地揭示出来的。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项,“冷漠麻木、自私自利”不准确,更合理的解释这种行为是一种理智。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C项,“意在消除人物身上的个性色彩”不当,这种类型化称谓意在体现普遍性,使主题具有更广泛的意义。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先在文章中找到与表现人物形象相关的内容,再从不同角度进行概括。特别要注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句段。
士兵的矛盾体现士兵形象的两个方面特点,主要体现在文章描写与叙述士兵对待婴儿的文字中:“士兵盯着婴儿,心中泛起波澜”“士兵对自己说,战争早一天结束,他就能早一天回到家乡”“她听到士兵划一根火柴,点燃香烟。然后,一声重重的叹息”“婴儿死去时,士兵落下一滴眼泪”“当战争结束,士兵就会回到家乡。家乡有他的妻子,还有他五个月大的女儿”表现他热爱家乡亲人闪烁人性的一面;“他在等待有人自投落网。他相信这件事终会发生,因为他有一个婴儿”“杀光隐藏在暗处的村人,就会距战争结束更近一步。这是长官的想法,也是他的想法”“士兵希望战争结束,他用了他认为正确的方式”表现他冷酷残暴、泯灭人性的一面。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把握小说情节构思、布局的能力。解答时,首先找到相关的情节,仔细阅读,从设置悬念、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内容主旨等角度回答。
本题要抓住对婴儿的描写,从情节结构、人物塑造、揭示主题等角度分析:“婴儿就在他们的头顶上疯狂地嚎哭”“婴儿哭着,喊着,也许是饿了”“婴儿一直在哭,一直在哭”“婴儿的嚎哭声再一次挤进地下室”“婴儿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山东省德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