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61  2020-12-14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1]
福建省福清西山学校高中部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福清西山学校高中部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语文试卷
注意: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所有答案请填写在答题卷上,否则不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积极心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价值观的出现以社会共有意识的形态引领社会心态。因此,核心价值观引领是社会积极健康心态培育的基础。而流行语作为一种社会心态反映,可依靠核心价值观引领,在网络情感宣泄情景中构建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网民的价值意识,帮助网民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培育积极的社会心态。首先,要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包容作用,给予网民正确的价值培育,帮助其找准个人的价值定位,坚定目标,寻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其次,使用核心价值观弥补社会个体与群体共同价值方面的心理缺失,通过引导反映社会积极心态的流行语传播,发挥核心价值观的正向引导作用,使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塑造价值,在快速的网络化传播中消解消极的社会心态。最后,使用流行语以接地气的方式向人民群众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代了传统固化、呆板、说教的价值观传播形式,有助于塑造网民正能量的社会心态。
(摘编自《流行语的传播生态与价值引领》)
材料二:
新与旧,小与大,变与不变,道出了流行语背后的辩证法。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符号,流行语则反映着时代的侧面。近日,经过公开征集、专家评选、媒体投票等环节,《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9年十大流行语”,“文明互鉴”“区块链”等热词榜上有名,引发网友广泛关注。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时间在语言上不断留下“辙痕”。新表达、新句式、新修辞为开放的语言系统注入生命力,有的甚至沉淀为常用语。但另一方面,有的内涵有限,在网络空间、娱乐文化中热闹一时后,无法逃脱“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命运。沉淀与流失,是语言流变的自然过程。
流行语是一个语言现象,更是一个社会现象,其中既有个人表达,也有宏大叙事。从更大层面看,正如“区块链”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文明互鉴”向世界宣示交流对话的中国主张,流行语的变化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步伐相伴随。
在生活的场景中,有顺境也有挑战。流行语中,也自然存在一些带有情绪的真实表达。今年评选出的“我太难了”,是一些人面对生活压力时的真实感受。但从当年的“蓝瘦香菇”,到“扎心了,老铁”“我太难了”,不少流行语本身带有幽默调侃、自我解压的色彩,也有通过网络社交抱团取暖的含义。进一步说,“996”对企业的人性化管理提出更高要求,“融梗”与抄袭界限不清倒逼法律进一步细化,正视流行语中折射出的问题与挑战,个人才能在克服困难中成长,社会才能在解决问题中进步,进而激发出更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年度流行语是一个以年为跨度的社会观察哨。换上历史的广角镜头,流行语的变迁展现出时代的变与不变。以科学技术领域为例,从几年前的“互联网+”“引力波”,到时下的“5G”“区块链”,日新月异的革新不断拓展着生产生活的疆域。从“两弹一星”“陈氏定理”,到“神舟飞船”“港珠澳大桥”,中国科技的历史性跨越,成为新中国70年辉煌历程的生动注脚。流行语持续更新,归根结底是因为时代在变化、国家在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铁人精神”还是“蛮拼的”态度,无论是“个体户”首吃螃蟹还是“创客”掀起创业热潮,拼搏奋斗的精神始终不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始终不变,这些都将汇聚起推动中国向好发展的磅礴力量。


浏览完整试题新与旧,小与大,变与不变,道出了流行语背后的辩证法。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临近年末,很多机构相继发布了不同版本的年度热词,其选择各有不同。但无论如何,流行语只能投射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并不能代表时代的全部。流行语选择愈多样、变化愈快速,越说明我们这个时代充满了进步的多样性,越说明中国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
(摘编自《流行语中的时代活力》,2019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微博、微信、QQ等聊天工具的兴起,着实让网络变得沸腾起来,不断涌现的网络词语开始从网络走进生活,这是一种新的文化,也是一种进步,激活了网民的创新意识。近年来,随着网络文化的普及,不少网络词语也纷纷进入了词典。这让网友们更加热情高涨。市民陈小姐认为,“现在网络发展太过迅速,几乎每天都会有很多新词出现,平时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别人时不时会说一些比较潮的词汇,很多我都不太懂,然后就去百度,有的很有意思,也很容易就能接受,比如‘十动然拒’,‘囧’、‘么么哒’等等,对于年轻人来说,只有不断地接受新事物才不会被淘汰,用网络词汇武装自己,看起来也很潮不是么?”网络词汇的涌现已经势不可挡,成为了一种新的文化,这些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具有新意与活力,但是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有的市民担忧,过度的简单化、碎片化、卡通化,是否对下一代产生不好的影响呢?也有部分市民对此不以为然,市民易先生说:“就像古时候的成语一样,网络词语都是通过不断的积累而来,也有很多表达贴切,极具新意,如果能从中不断地吸收时代中好的部分,也不失为一件好事。”部分词汇超文化底线,好词坏词能否“一刀切”?由于网络词汇是在自由化的网络上产生的,所以,在“野蛮生长”的环境下,既存在积极正面的词汇,例如“正能量”,“干巴爹”,“给力”,同时也有非常多的词汇并不文雅,例如“屌丝”“撕逼”“绿茶婊”等等。这些特定含义网络词语、成语并非那么容易为社会所接受。
(摘编自《网络流行语来袭,传统汉语“伤不起”?》)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流行语具有接地气的优势,利用这一优势来传播价值观,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民群众传递社会正能量。
B.流行语的去留符合语言流变的自然过程,在不能为语言系统注入生命力的时候,就会选择快速流行随后快速消失的结局。
C.流行语伴随网络文化普及而流行,已经成为年轻人保持活力的新事物,这使得网友也热情高涨地推动网络词语进入词典。
D.流行语的流行和积累与成语有相似性,只要能从中不断吸收符合时代潮流的部分,就能对文化发展与社会进步产生一定的积极正面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积极心态的基础,具有包容特征,可以用来引领社会心态,帮助个人寻求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B.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强调流行语有宣泄情绪的作用,也都认为流行语有助于个人在克服困难中成长,塑造积极的社会心态。
C.流行语有个人表达和宏大叙事两个层面,其中,“我太难了”属于低层次的个人表达,“文明互鉴”是高层次的宏大叙事。
D.中国科技领域持续更新的流行语,既反映出中国科技的历史性跨越,也折射出新中国不断取得的新成果和创造的新辉煌。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当代流行语研究范畴的一项是(3分)( )
A.核心价值观对语言的引领作用研究
B.古今语言发展规律研究
C.新表达、新句式、新修辞研究
D.语言与新型聊天工具关系的研究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流行语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5. 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生命是美丽的    李永康   举目远眺,没有绿色,天是黄的,地是黄的,路两边的蒿草也是焦黑的。   尽管来这之前我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可眼前的景象还是让我大吃一惊。最难的是给乡村孩子们上课,书上好多外面世界的精彩,他们闻所未闻。一些新鲜的词汇,我往往旁征博引设喻举例讲得口干舌燥,他们却是一脸陌生。     有一天上自然课讲到鱼,我问同学们鲫鱼和鲤鱼的区别,他们一个个都摇头。他们压根就没走出大山见到过鱼呀﹗我和学校领导商量,买几条回来做活体解剖,校领导露出一脸难色。我只好借了辆自行车利用星期天骑了三十多里路到一个小镇上,自掏腰包买了几条回来。     那节课同学们高兴得像过节一样,我却流下了热泪。   听当地的老师讲,这里的学生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上课爱迟到。但开学两个月来,我教的班还未发现过这样的现象。为此,我非常得意。我当初读初中的时候,不喜欢哪位老师的课,就常常采取这种极端的行为来“报复”。虽然最终受伤害的是我,可当时就是不明白。现在我也为人师表了,如果我的学生这样对待我,我又作何感想呢?   世界上的事就是怪,不想发生的事偏发生了。我把那位迟到的学生带到办公室了解情况。原来他家离学校有二十多里路,他如果要准时到校的话,早晨五点钟就得起床,还要摸黑走上十几里山路。夏天还可以对付,可眼下是深冬---寒风刺骨。我要求他住校,他说他回家和父母说说。第二天,他却没来上课。我非常着急,找了个与他家相隔几个山头的同学去通知他,他还是没来。   我在当地老乡的带领下,来到了他家。忽然间“家徒四壁”这个成语从我的记忆深处冒了出来。面对他的父母,我哽咽着对他说,老师不要求你住校,每天坚持来上课就行。离开他家的时候,他父母默默地把我送过了好几道山梁。   出乎意料的是,家访的第二天,他居然背着被褥来到学校。我心里非常激动。可每隔几天,他又不来上课了。   我再次来到他家里。他父母告诉我,说他小时候常患病,身体弱,有尿床的坏毛病,他怕在学校尿床被同学笑话。   我问他想不想走出大山。
他说,想。


展开余下试题我说,要走出大山就得好好读书。
他抹着眼泪点点头。
我说,相信老师,老师会帮你的。   这个冬天,每天早晨等上课铃响过后,我和另一位老师轮换着去查他的被褥。如果是湿的,我们就悄悄拿到自己的寝室里烘干。   做这些工作,我们既是在尽责任,更是凭良知。坦率地说,我心里也有过埋怨:这个学生从来就没有当面向我说过半个“谢”字---想到这一点我就脸红----我是不是太自私太虚荣太渴望回报了呢?   一件事净化了我的灵魂。   我知道山村孩子的渴求,他们需要知识,更需要做人的道理。   课外活动时,我尝试着给他们读一些脍炙人口的诗篇:“风雨沉沉的夜里,前面一片荒郊,走尽荒郊,便是人们的道,呀﹗黑暗里歧路万千,教我怎样走好,上帝﹗快给我些光明吧,让我向前跑,上帝慌着说:光明,我没处给你找,你要光明,你自己去造!”   一双双纯洁晶亮的眼睛盯着我。我又声情并地朗诵着穆旦的《理想》:“没有理想的人像是草木,在春天生发,到秋日枯黄……没有理想的人像是流水,为什么听不见它的歌唱,原来它已被现实的泥沙,逐渐淤塞,变成污浊的池塘……”   下课后,同学们都围过来,要我把诗集借给他们传抄。   我看了他们摘抄的诗,有的抄了顾城的《一代人》,有的摘录了惠特曼的《我自己之歌》,有的摘了穆旦的《森林之魅》。我心里充满了喜悦。   那位尿床的学生却写了这样一句话:老师,你让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生命是美丽的﹗   霎时,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两次写到“我”流泪,一次是在自然课上为孩子们得不到良好教育的伤感的泪,一次是感动于学生收获做人道理的喜悦的泪。
B.“我”对尿床的学生从来就没有当面向我说过半个“谢”字这件事也有过埋怨,说明“我”也有施恩图报的心理需求。
C.“我”读初中的时候,不喜欢哪位老师的课,常常用迟到这种极端的行为来“报复”,那位学生的迟到,也是对“我”的“报复”。
D.“我”不仅认真上好课,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而且尝试通过诵读脍炙人口的诗篇来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段简笔写出了景物“黄”“黑”两种颜色,烘托了山村荒凉的自然环境,暗示当地的贫穷,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
B.小说情节一波三折,“我”让那位迟到的学生住校一他不来上课一他住到学校一他又不来上课—最后他告知原因,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C.小说前半部分语言自然平实,后半部分引用了两首新诗以及详细写出一串诗人及其诗集的名字,充满着浓郁的“诗情”。
D.小说中“他父母默默地把我送过了好几道山梁” 的行为属细节描写,表现了山里人无言的纯朴善良和对老师的尊重。
8.本文写“我”买鱼讲自然课情节有哪些作用?(4分)
9. “老师,你让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生命是美丽的!”那位尿床的学生写的这句话包含了哪些含意?这句话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启示?(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范成大,字至能,吴郡人。绍兴二十四年,擢进士第。隆兴元年,累迁著作佐郎,除吏部郎官,言者论其超躐,罢。
起知处州。处民以争役嚣讼,成大为创义役。随家贫富输金买田,助当役者,甲乙轮第至二十年,民便之。其后入奏,言及此,诏颁其法于诸路。处多山田,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叠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
隆兴再讲和,失定受书之礼[注],上尝悔之。迁成大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充金祈请国信使。国书专求陵寝。上面谕受书事,成大乞并载书中,不从。至燕山,密草奏,具言受书式,怀之入。初进国书,词气慷慨,金君臣方倾听,成大忽奏曰:“两朝既为叔侄,而受书礼未称,臣有疏。”搢笏出之。金主大骇,曰:“此岂献书处耶?”左右以笏标起之,成大屹不动,必欲书达。既而归馆所,金主遣伴使宣旨取奏。成大之未起也,金庭纷然,太子欲杀成大,越王止之,竟得全节而归。
知静江府。广西窘匮,专藉盐利,漕臣尽取之,于是属邑有增价抑配之敝,诏复行钞盐,漕司拘钞钱均给所部,而钱不时至,成大入境,曰:“利害有大于此乎?”奏疏谓:“能裁抑漕司强取之数,以宽郡县,则科抑可禁。”上从之。数年,广州盐商上书,乞复令客贩,宰相可其说,大出银钱助之。人多以为非,下有司议,卒不易成大说。
除四川制置使,凡人才可用者,悉致幕下,用所长,不拘小节,其杰然者露章荐之,往往显于朝,位至二府。除端明殿学士,寻帅金陵。会岁旱,奏移军储米二十万振饥民,减租米五万。绍熙三年,加大学士。四年薨。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自号石湖,有《石湖集》行于世。
(节选自《宋史•范成大传》)
[注]继“绍兴和议”(1141)后,隆兴二年(1164年)宋金再订和约,改“君臣之国”为“叔侄之国”,宋递交金国文书改“奉表”为“国书”,却没有改“受书之礼”(宋国起立受金国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叠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
B.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叠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
C.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叠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
D.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叠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路,两宋行政区域名。行政区域名,各个朝代不同,如汉为州,唐为道,元为行省。
B.漕司,即“漕运司”,是宋代独有的管理催征税赋、办理漕运等事务的官署或官员。
C.幕,即“幕府”,是古代将帅或地方军政长官办公的地方。
D.二府,是宋代最高国务机关。西府“枢密院”主管军务,东府“政事堂”主管政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范成大迁升提拔很快,受到指责。绍兴二十四年,范成大登进士第,后来连续升迁至著作佐郎、吏部郎官,谏官指责他越级升职,随即被免。
B.范成大奉诏出使金国,不辱使命。在金人朝廷上,范成大借进献国书之机,呈上要求修改受书礼的奏疏,面对威逼毫不退缩,最终全节而归。
C.范成大整饬地方盐政,兴利除弊。针对广西盐政弊端,范成大上书朝廷,建议合理分配盐利,活跃两广盐市交易,这获得宰相的认可和资助。
D.范成大选用地方人才,不拘一格。任四川制置使时,范成大重视人才,把可用之才招致幕下;向朝廷隆重推荐杰出人才,使之发挥重要作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左右以笏标起之,成大屹不动,必欲书达。
(2)人多以为非,下有司议,卒不易成大说。
14.范成大在处州做官时,为解决百姓的争端创立了义役法,请简要说明具体做法和积极影响。(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6 题
送梓州李使君①
王 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展开余下试题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②,巴人讼芋田③。
文翁④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①本诗为送李使君入蜀赴任而作。梓州: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②橦布:橦木花织成的布,为梓州特产。③芋田,蜀中产芋,当时为主粮之一。④文翁:汉景帝时为蜀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教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互文见义,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想象之景雄奇壮阔,令人耳目应接不暇。
B.颔联描绘了深山夜雨及山间飞泉悬空而下的景象,远远望去,远处泉瀑就如同从树梢上倾泻下来似的,境界幽深秀丽。
C.颈联写蜀中民俗民情,“汉女” “橦布”“巴人”“芋田”,紧扣蜀地特点和李使君要掌管的职事,表达了对李使君重任在肩、前路难卜的深深忧虑。
D.全诗没有一般送别诗的感伤气氛,情绪积极,格调明快,境界高远,是唐诗中写送别的名篇之一。
16. 结合全诗,谈谈诗歌是如何表现作者丰富的情感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曹刿论战》中曹刿用“ , ”来回答乡人的问题,揭示了鲁国当权者鄙陋寡见、尸位素餐的情况。
(2)《氓》中诗人使用“ , ”这两个比喻,强烈地抒发了一腔怨愤,诉说了弃妇无边无际的痛苦。
(3)《蜀道难》中用“ , ”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记得有人曾说过:“上帝在为你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我现在正是这样,上帝在关闭了我事业之门的同时,又为我打开了写作之窗,也打开了现实生活中真实的窗,也就是我现在迁入新居的窗,这是我的心灵之窗。尤其是今年,受疫情影响,待在家里的时间较长,我把窗当作看外面世界的“眼睛”,也当作听外面世界的“耳朵”。我透过窗看外面精彩的世界,看远处的车辆飞驰,看近处的邻人散步,看窗外如画风景,听风观雨,观后沉思,折射着生命的感悟。窗子小,眼界宽,随手写出窗外的一幕、一幕。
窗,可以算作房屋的眼晴,就如心灵有了眼睛,我透过窗看外面的一切。
晴日里,我透过阳台的窗户看日出,感受阳光的亲吻。我居住在住房东户,阳台的侧窗正好开在东面,透过侧窗,看金色的阳光普照大地、高楼、莲池、鲜花、绿树,阳光温暖、清新、自然,心情顿然随阳光舒畅起来。我和妻还常常坐在阳台的藤椅上接受阳光的亲吻、爱抚,这是透过窗户接受大自然的亲密接触,醉在迷人的阳光里,内心感到无比的愉悦。
风雨里,我常常凭栏或坐在客厅窗前听风观雨。我透过窗户听听风、观观雨,感受感受大自然带来的闲情逸致,别样的韵味,思绪飞扬。心也会随风雨一起激荡,感受风雨的震撼和吼声,酣畅淋漓,风在刮,雨在下,大树狂舞,小树点头,风雨在人间演绎出一出风情大戏。这时的我也会随风情雨势喊出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在《海燕》上的名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有时心也会随和风细雨平静下来,就像感受平凡人生一样感受风雨的韵致;有时也会随风雨的骤然消停而感到怅然若失,心有不甘。我还听到了雨打窗外树叶那紧似李清照笔下的雨打芭蕉声,听出了那雨滴演绎出的“大珠小珠落玉盘”声。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眼睛”“耳朵”所用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小”和“大”比较起来,“小”总是被人轻视的。
B.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作“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C.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和妻还常常坐在阳台的藤椅上晒着太阳,这是透过窗户接受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在迷人的阳光里,内心感到无比的愉悦。”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21.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存在问题,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校庆特刊》征稿启事
①为了庆祝我校80周年生日,学校计划出一期《校庆特刊》,②希望同学们踊跃投稿。具体要求:
③第一,内容能表达我校每一位莘莘学子的爱校情怀、奋斗故事,体裁不限。
④第二,大约500字左右,要用稿纸誊写清楚。
⑤第三,有想法的请于1月16日前将稿件交给班级宣传委员。
校团委
2020年1月12日
22.根据下面材料,分条概括人类无法征服梅里雪山的原因。(5分)
梅里雪山至今还是人类无法征服的圣地。攀登者需要从海拔2300米的澜沧江边开始,攀爬至高度为4400米的主峰卡瓦格博峰。这个距离对攀山者的体能是一个极难突破的极限。在这个路程中,平均每隔1公里,地势就上升400米,从而形成一道道几近垂直的坡面。山坡上冰川、冰瀑区、冰裂缝处处可见,险象环生。在梅里雪山上,刚刚还阳光普照,瞬间便是彤云密布,狂风大作,飞雪覆盖,冰崖崩塌。据记载,卡瓦格博峰曾一日发生上百次雪崩。梅里雪山方圆上千公里,登山者一旦迷路,没有外部救援很难生还。因此梅里雪山至今未被尘世沾染,是真正意义上的“圣山”。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有人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应当“以变应变”。也有人认为“万变不离其宗”,不妨“以不变应万变”。2020 年是充满变数的一年,一场疫情,改变了太多,而且还将对世界未来产生深远影响。有人说,新冠疫情过后,“旧世界”不复存在,“新世界”喜忧参半。更有学者认为,“我们正见证人类历史大转折,世界快速向中国倾斜”。
面对今天“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深刻的变化,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我们应当如何应对?是“以变应变”,还是“以不变应万变?是锐意“变”,还是坚守“不变”?为此,学校校刊开辟名为“指点江山”的时评专栏,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在思想碰撞中提升认识、明确使命。请结合上述内容,选取一个或几个方面,联系实际,积极撰文投稿,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项,“利用这一优势来传播价值观,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民群众传递社会正能量”错,文中“使用流行语以接地气的方式向人民群众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代了传统固化、呆板、说教的价值观传播形式,有助于塑造网民正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福建省福清”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