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60  2020-12-16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0]
河南省南阳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南阳市2020年秋期高中三年级期中质量评估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著名思想家、比较法学创始人之一的孟德斯鸿曾说,“为某一国人民而制定的法律,应该是非常适合于该国的人民的。如果一个国家的法律竟能适合于另外一个国家的话,那只是非常凑巧的事。”这一表述,通俗来说,就是法律制度必须本地化,即必须符合一个国家所倡导的价值,所传承的文化,所遵循的社会、经济、政治等诸要素。
2017年3月巧日,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民法总则》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
为立法目的写入了第一条,使其顺理成章地成为整个法典第一条的重要内容和整个法典的价
值所倚。
综观整个民法典草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基本内容,在草案中都有体现。比如富强,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传统民法以交易为中,本质上就是服务于交易和财富的创造。民法典草案所包含的物权制度、合同制度、知识产权制度,其实就是力图通过对私人权利的保护,鼓励社会成员积极创造财富、积累财富并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实现民富国强的价值目标。
再比如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诚信”二字,更是写入了民法典草案总则编的基本原则。诚信原则是民法的核心价值。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法之所以能够成为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就在于市场经济是以诚信为基础的契约经济。民法典草案编幕在总则编中倡导诚信的价值原
则,更在物权编、合同编的许多具体条款中建立起诚信利益导向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营造
诚信价值观的法治环境。“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中华民族为人处事的基本要求,表征出强烈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在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两部分也有着浓墨重彩的表现。在婚姻家庭编,民法典
草案新增了30日的离婚冷静期。在此期间,任何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
请。设置冷静期,可以有效减少冲动型离婚,让夫妻双方从油盐酱醋、家长里短等琐碎争端
中暂时走出来,冷静思考婚姻是否值得继续维系。这样的制度安排,与人民司法长期奉行的
“劝和不劝离’,的审判路线一致。在继承编,民法典草案增加了一条规定:“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代位继承。”该规定有效地扩大了代位继承的范围,是法律与时俱进的积极表现。我国继承法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产物,法律只规定了“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的情形。但是,随着我国家庭规模的缩小,甚至出现了“丁克”“失独”等情况,法定继承人也在减少。现实生活中,没有子女的老人经常会受到侄儿、侄女等非法定继承人在生活上的照顾甚至是扶养.民法典草案设计这样的制度补充,实际上也是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
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在这个意义上,民法典草案体现的中国民法浓厚的时代性、鲜明的民族性,实际上也是立法过程中文化自信的外在表征。这也再次说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走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决不能照搬别国模式和做法。


浏览完整试题 (摘编自人民网评《民法典草案是时代价值、民族精神的立法表达》)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民法总则》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整个民法法
典的重要内容和价值所倚。
B.民法典草案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实现民富国强的价值目标,制定了物权制度、合
同制度、知识产权制度。
C.建立诚信利益导向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营造诚信价值观的法治环境,表征出强烈
的民族精神。
D.我国民法要走适合自己特点之道路而不能照搬他国模式的决定因素之一是我国独特
的国情。
2.下列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引用孟德斯鸿的话是为了论证“适合一个国家的法律不可能适合于另外一个国
家”。
B.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主体部分主要运用举例论证,阐述了民法典草案是时代价值、
民族精神的立法表达。
C.文章第五段以继承法为例,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说明民法典草案与时俱进的特点,
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D.文章最后一段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阐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适合自己的法
治道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市场经济是以诚信为基础的契约经济,所以民法典草案把“诚信”列为总则编的基本原则。
B.在婚姻家庭编,民法典草案新增了离婚冷静期是为了让夫妻双方有时间冷静思考矛盾是否要用离婚来解决。
C.“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劝和不劝离”都是民族精神的表征,也是人民司法长期奉行
的审判路线。
D.新的民法典草案修改了制定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继承法,是为了应对新出现的“丁克”“失独”等情况。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材料一: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是实现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教育服务的必备条件,是新时代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更好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现实
选择,正逐步成为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
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互联互通、用户统一、共治共享、协同服务的具有中
国特色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全国一体系、资源体系通、一人一空间、应用促教学”的目标。全面推进“互联网+教育”,不断提升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摘编自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
材料二:
材料三:在线教育行业不仅是极具潜力的领域,也是一个年轻、尚未成熟的行业。在线
教育企业在教育实践中的参与,已经切实显示出其作为教育系统组织形态改变者的潜力。如
果将实体学校作为传统和主流的教育业态,那么在线教育公司在“怎么提供服务”方面与实体
学校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也在促使实体学校自身发生改变。实体学校往往有固定的校址、提
供综合性的标准化的课程体系,接受政府规制下的生源分配,按照班级、年级组织学生。而
在线教育企业往往针对特定的教育项目,对于教育过程进行更加精细的拆解和专业化分工。
由于这些企业按照资源、教、学、练、测、评、管理、招生等各个环节进行业务布局,传统
的教育已经被解构,在这个过程中也已经形成了教育产业链。
虽然在线教育类企业已在直接面向学生和家长的领域取得了广泛认可和初步的商业成
功,但在与政府、公立学校、私立学校的合作中步履维艰。从学校角度来看,学校若要成功
与在线教育企业合作,需要具备一些基础性的条件。为了实现对教育信息化产品“从买到用’,
的转化,学校应该在教学、管理、资源配置、教师发展和激励方面做出相应调整。在宏观层
面上,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是体制内教育创新未考虑用户需求,缺乏系统性的部署。另
外,教育产品服务的使用者和购买者相分离,导致购买的产品无法满足需求。教育信息化产
品的购买者往往是政府教育信息中,。,而使用者是学校和教师。这种购买者与使用者的分离
导致进入学校的产品往往不是学校和教师希望购买的产品。此外,教育系统不同学校的需求
差异大,很难通过同一款产品或者服务得到满足。这种差异化的需求最好通过分散决策的方
式来解决,而不是政府的统一采购。
(摘编自《报告精读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新业态发展报告(2017—基础教育》)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是新时代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能够更好地解决教育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正逐步成为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
B . 2018-2021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会稳步增长,2021年有望达到4660亿元;增
长率却逐年下滑,2021年可能降至7.6%。
C.在线教育企业在教育实践中将传统教育过程进行更加精细的拆解和专业化分工,深
受广大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D.在如何提供服务方面,在线教育企业和实体学校存在显著差异,它能促使实体学校
自身发生改变。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传统和主流的教育业态,实体学校具有其固定性,但实体学校和在线教育企业
也存在着合作的可能,虽然目前二者的合作中充满困难。
B.实体学校要想实现对教育信息化产品“从买到用’,的转化,需要在教学、管理、资源
配置、教师发展和激励方面做出相应调整。
C.在线教育信息化产品的使用者同购买者相分离,同一款产品很难满足不同学校的需求,是在线教育类企业与实体学校合作步履维艰的主要原因。
D. 2018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使用在线教育平台最主要的原因是能够随时随地学习,其
次是平台上的教学资源很丰富。
6.在线教育是否能取代线下实体教育?请结合材料概括你的理由。(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小题,巧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展开余下试题 牵风记(节选)
徐怀中
老乡们叹息说,可惜一台好节目,就这样吹灯拔蜡了。
“请等一下!请等一下!”传来一个女孩子的呼喊声。
“虎团”团长齐竞远远看到,那个女孩子站在场地最后,一只手袍着长长的一个什么物件。她很有自信的样子,脸上总挂着那么一丝天然的微笑。
女孩仰起脸,向高居于舞台台口的齐竞提出交涉:“首长同志,你好!碰巧我带着古琴,
就由我为大家弹奏一支曲子可以吗?’’
一个花季少女怀才包古琴,突然出现在队列前,齐竞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陪同女孩子的地方干部上前说明,她是从北平来的女学生,名叫汪可逾。路经此地,正好赶上“虎团”在开晚会。
齐竞脸上顿时感觉热辣辣的,这一下,让沦陷区来的女学生看笑话了!应该欣然接受,
还是婉言谢绝呢?他心想,作为现场的最高指挥员,决不可冷冰冰地板起面孔,对待如此天
真烂漫的一种想法,劈头一瓢冷水浇下来。
“欢迎欢迎!请到台上来!请到台上来!”齐竞正式发出邀请。
汪可逾登上舞台,她已经高兴得迫不及待地解开琴囊,取出了古琴。
“啊哟天哪!这不是一张宋代古琴吗?”齐竞随口吟诵出了白居易《废琴》诗句:“丝桐合
为琴,中有太古声。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女学生也来了兴致,以白居易的另一首诗作回应:“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老乡们也都重新围拢上来,等待恢复演出。自然是由齐竞担任了报幕员:“安静!安静!
现在请小汪同学为大家演奏一支古琴曲,好不好啊?”
“好!”
只见汪姑娘缓缓抬起右臂腕,纤纤素手弹出了一个散音—空弦音。她的这张宋琴共鸣
极佳,洪亮一如铜钟。离开舞台一段距离,便可以隐约听到远处接连不断的炮声。台下观众
早把战火纷飞隆隆炮声掷诸脑后了,一支古琴曲营造出了超乎音响感受的一种空幻氛围,清
风明月,万籁俱寂,令全场军民泰然心悦,陶醉不已。
20世纪末,军事科学院一个战史编写小组重访太行山根据地。杭战初期许多著名战役,
便发生在这一带,日军发起规模空前的一九四二年五月大“扫荡”。此地也正是遭受祸害的中
心地区,当地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全都作为亲历者接受了采访。
让来访者大失所望,老人们对当年战斗中许多生动感人的细节记忆很模糊,掏不出他们
几句话了,而对一个未成年的北平女学生,以她尚不娴熟的技艺弹奏了几只古琴曲,老人们
却至今难以忘怀,连种种细节都能讲得出来,那位汪姑娘怎样席地而坐,怎样将古琴架在双
腿上,又怎样缓缓抬起右腕,与右手中指尖弹拨出一个空弦音。
那天独立第九旅举办了居民同乐晚会,远远超出了娱乐的涵义,令战史编写组各位将校
难以置信。
而事实上,那个夜晚军情正是十万火急。日军已经完成隐蔽合围部署,并组成了“捉进杀入支队”,企图对太行区领导机关来一个迅雷不及掩耳的向心奔袭,我军则采取“敌进我进”
战术,适时向日军后方交通线和据点发起猛烈攻击,迫敌回援,变被动为主动。敌我双方作
战指挥的电报讯号往返交错,在茫茫夜空织成了一张无形的网。汪姑娘的古琴曲悠然穿过那
张炽热的电信网,随疾风流云远远传向四方。
齐竞接到指挥部AAAA加急电报,来不及先向汪姑娘打一声招呼,让她终止演奏,而是直接向全场宣布:“全体起立!出发!’,转眼之间台上已经空空的了,幕布一收,再看不出这
里有过什么舞台的痕迹,一号和他的两名警卫员已经上马了,民众运动科科长跑来报告,说
那个北平女学生向他报名参军,非跟着部队走不可。
齐竞一听就急了:“你有脑子没有?她拿着边区政府的介绍信,要去太行二中,你半路把
人给拐跑了,怎么交代?”远远看见,小汪深一脚浅一脚向这边跑过来,他指头戳着民运科科
长的鼻子尖喝令:“甩掉她!听清楚了,甩掉她!’,
齐竞一抖绥绳飞奔而去,两名骑兵通讯员紧随其后,消失在黑暗中。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的开头叙述,老乡们感叹一台好节目被吹灯拔蜡,接着写女主人公汪可逾的出
场演奏,情节上跌宕起伏。
B.文中描写汪可逾的音乐演奏很有艺术特色,如“超乎音响感受的一种空幻氛围”等句,
都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C.老人们对晚会上汪可逾的演奏记忆犹新,而对当年战争中的细节记忆模糊,说明演
奏效果的不同寻常。
D.小说对团长齐竞的语言描写精彩传神,特别是吟诵诗句和指挥训话两处,前后形象
判若两人,对比鲜明。
8.小说节选部分可以看出汪可逾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分)
9.《牵风记》是战争题材的小说,为何要对女主人公汪可逾的演奏进行详细的描绘?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
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俄直集贤院。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傅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明年,同修起居注,辞之累日。阁门吏赍敕就付之,拒不受;吏随而拜之,则避于厕;吏置就于案而去,又追还之;上章至八九,乃受。遂
知制语,纠察在京刑狱,自是不复辞官矣。神宗在藩邸,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辄曰:“此
非维之说,维之友王安石之说也。”及为太子庶子,又荐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甫即位,命知江宁府。数月,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对,帝问为治所先,对:“择术为先。”帝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
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帝曰:“卿
可谓责难于君。肤自视妙躬,恐无以副卿此意.可悉意辅肤,庶同济此道。”二年二月,拜参
知政事。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磋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安
石曰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慈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
(选自《宋史列传第八十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
B.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
C.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
D.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及第之称,殿试是最高一级的科举考试,也是中央政
府(朝廷)的考试。
B.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汉以后,几乎历代帝王都有起居注,这是撰


展开余下试题修国史的基本材料。
C.敕,可以指帝王的诏书、命令。也有告诫的意思,作为一种文书,在古代常用于帝
王训斥、贬黝甚至处死臣僚。
D.翰林学士,官名,始设于南北朝,唐玄宗时,成为皇帝心腹,常常能升为宰相。北
宋翰林学士承唐制,掌制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安石爱好读书,文采出众。从小喜欢读书,有过目不忘之才,王安石文思敏捷,
文章精妙,深受曾巩和欧阳修的推崇。
B.王安石不求腾达,不恋官场。朝廷多次想提拔他,给他美差,但王安石多次拒绝,
还曾经为了逃避任职,躲藏到厕所里。
C.王安石广受赞誉,声名远扬。不俗的文才、品行和见识,为王安石引来广泛的赞誉,
很多士人,甚至皇帝都很想结识他。
D.王安石曾受器重,终被冷落。宋神宗重用王安石,委以参知政事之职,但是由于王
安石招致了天下大旱,最终遭到贬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为太子庶子,又荐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甫即位,命知江宁府。(5分)
(2)帝忧形于色,对朝磋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媳。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①北,秦城太白东②。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注]①燕支:也写作焉支山,在今甘肃省境内。②秦城:指长安城。太白:指长安附近的太白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行子,’指李侍御,“飞蓬”指诗人。以“飞蓬”自喻,突出了诗人的漂泊无依。
B.首联中“金鞭”“铁骋”意蕴丰富,可以让读者想象到李侍御一路纵马驰骋的飒爽英姿。
C.领联中朋友远赴万里之外,千言万语尽在酒中。语言浅近而情深,诗人形象直率而
感人。
D.颈联中诗人遥想朋友分别之后一路前行,从太白东一直到燕支北,关切、牵挂之情
溢于言表。
15.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的《离骚》中 “ , ” 两句,表明自己人生乐趣不同于其他人,最爱修身养性。
(2)苏轼的《赤壁赋》中“ , ”两句唱词描写在铺满月光的江面上划船,逆流而行,极富诗情画意。
(3)荀子《劝学》中,以雕刻打磨为喻,从正面强调坚持不懈的重要性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国人擅长在石头上进行书法创作,取 的材料气质,达到永存文字的理想。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体量巨大、保存容易、镌刻困难、端正严肃、 等特性,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早早有所区别。( )。但秉承的文明理念,拥有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一致,就是代表仪式与权力。
金属出现时,正是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键期,在如此珍贵的材料上铸造文字,与当时使用
文字的重要地位相匹配.先秦的金文,甚至更久远的甲骨文,它们一些基本特点,包括书写
方式、表达内容,以及实际功用和精神赋予,都被后来石头上的书法所继承。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杭衡的唯一的书写形式。
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必
须与所处环境 ,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起到点题作用,又隐身于大山大水之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石文”兴起的初期,正是纸张发明的时候。其后,石头上的书法与纸张上的书法交织前行,聪明的中国人充分利用石头与纸张不同的载体特性, ,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亘古不灭 朴素无华 息息相关 扬长避短
B.亘古不灭 朴素无华 休戚相关 相得益彰
C.亘古不变 质朴无华 息息相关 扬长避短
D.亘古不变 质朴无华 休戚相关 相得益彰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B.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许多不同的样式被创造性地发明了
C.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许多不同的样式被创造性地发明了
D.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
衡的书写形式。
B.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
衡的书写形式。
C.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一相抗
衡的书写形式。
D.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使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一相
抗衡的书写形式。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宇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市场化下的网络文学获得了爆炸式发展,但 ① ,如资本驱动、技术宰割,粉丝至上等等,这些不良倾向严重损害了文学的审美价值。有人指出,网络文学的付费阅读模式导致两种后果:一是制造垃圾,二是摧残作者 ② ,但也触到了网络文学的痛点,如篇幅越来越长,创意被稀释,被可读性挟持的作者挖空心思编造离奇的情节。如果文学的审美价值丧失殆尽,网络文学产业也必将消亡。因此 ③ ,可以说是关系到网络文学产业之命运的大问题。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
过80个字。(5分)
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5月8日13时49分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
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试验船于5日18时,从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在轨飞行2天19小
时,完成了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验证了新一代载人飞船高速再入返回防热、控制、群伞回收及部分重复使用等关键技术。新一代载人飞船是面向我国载人月球探测、空间站运
营等任务需求而论证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一代天地往返运输飞行器,具备高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河南省南阳”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