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187 2020-12-16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87]
北京市丰台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丰台区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2020.11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答题卡上的学校、年级,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在答题卡的“条形码粘贴区”贴好条形码。
2.本次考试所有答题均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必须使用2B铅笔以正确填涂方式将各小题对应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除干净后再选涂其它选项。非选择题必须使用标准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要求字体工整、字边清楚。
3.请严格按照答题卡上题号在相应答题区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执行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踏上征程,中国人探索火星的梦想又进了一步。
早在2300多年前,诗人屈原就用一首长诗《天问》,发出了对宇宙洪荒天地自然的疑问:“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尽管现代天文学已经可以非常精确地回答这一问题——太阳系的引力维系着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然而关于生命、人类、太阳系乃至宇宙的起源,还有太多的未解之谜,这也是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天问”的名字来源。“天问一号”的目的地是火星,它的成功发射拉开了向更遥远的宇宙深处探寻的序幕。
火星和地球的诸多相似,引发着人类对地外生命的猜想和思考,作为太阳系里与地球最为相似且距离较近的行星,从古至今,人们都对这颗星球有着无限xiá xiǎng。
从地球上仰望星空,火星仿佛是夜空里的一簇火光,火星运行轨迹复杂多变,看起来忽明忽暗,忽大忽小,令观者迷惑,因此火星最早被赋予的中文名字叫“荧惑”。其中“荧”代指火星表面发射的红光,“惑”则出于古人对火星运行缺乏规律而感到的困惑。
火星上也有四季更替,只不过,如果用地球日来换算的话,火星上一年大约有23个月,这是因为地球环绕太阳一周需要约365天,火星绕太阳一周约为687天,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水春说,如果在火星上过日子的话,每天的昼夜长短跟地球上差不多,火星的一天是24小时39分35秒,比地球长了近40分钟。
迄今为止,火星探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早期的飞越探测,时间跨度为1960-1970年,这一阶段国际深空探测刚刚起步,相关国家主要以火星飞越探测、传送火星图片与探测大气参数为主,但探测任务成功率并不高。第二阶段是初步了解火星表面,时间跨度为1970-1990年。以轨道环绕与着陆探测为主,主要任务包括传输图像,探测大气,磁场,地表温度等。第三阶段则是探寻火星生命迹象,从1990年至今,火星探测活动的探测方式主要为着陆和xúnshì探测,其间发射过“火星快车”“勇气号”等多颗探测器,成功找到了火星上水存在的证据。
无论“天问一号”从火星身上发掘出何种奥秘,人类都能从探测中获得对自身命运的启示,倘若地球气候巨变、生物受到严重威胁,人类将何去何从?火星是否会是人类最后的避难所?这些思考始终萦绕在人们心头,现有开展的一系列探测火星的活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培养着公众对火星的感情,这种对火星的好奇和向往,反过来深深影响着人类对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重大命题的思索。
(取材于央广网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面向深空的中国行星探测任务以“天问”系列命名,中国第一艘火星探测器命名为“天问一号”。
浏览完整试题
“天问”出自爱国诗人屈原的一首长诗,中国航天局为何会把行星探测器命名为“天问”,道理其实很简单,屈原《天问》一诗,本就是追问天地离分、阴阳变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这正契合了太空探索的主题。
《天问》全诗一共提出了172个问题,这些问题有许多是在屈原那个时代未能解决的,也有屈原明知故问的。大致次序是先问天地之形成,次问人事之兴衰,最后归结到楚国的现实政治。其中许多对历史问题的提问,往往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政治见解和对历史的总结、褒贬;对自然所提的问题,如“九天之际,安放安属?”“天何所沓,十二焉分?”“自明及晦,所行几里?”……表现的是作者对宇宙的探索精神,对传说的怀疑,从而也看出作者比同时代人进步的宇宙观。关于《天问》的创作背景和缘由,王逸《楚辞章句》认为,屈原因奸佞进谗而被楚王放逐以后,忧愁憔悴,彷徨于川泽之间,游荡在平原丘陵之上,向苍穹发出呼号,仰面叹息;走进楚国先王的宗庙以及王室公卿的祠堂,看到墙壁上描绘着主宰天地山川的神灵,画面瑰奇美丽,形象神奇怪异;又有描绘古代圣君贤王行事的图画,于是在墙壁上书写了文字,以抒发心中的愤懑之情。楚人哀叹屈原的不幸命运,将这些文字收集起来,即为《天问》。
如今我们去探索和解密2000多年前古人的“天问”,表达了我们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天问》全诗内容奇绝,显现出屈原的思想活跃、奇思妙想和多重思考,与勇于创新的航天精神不谋而合。
(取材于搜狐网的相关文章)
1. 下列文中拼音对应汉字的书写及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暇想 着陆(zhuó) 巡视 潜移默化(qiǎn)
B. 暇想 着陆(zháo) 寻视 潜移默化(qiǎn)
C. 遐想 着陆(zhuó) 巡视 潜移默化(qián)
D. 遐想 着陆(zháo) 寻视 潜移默化(qián)
2.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屈原在《天问》中提出的有关“日月”“列星”的问题,现代天文学仍然无法对其进行解答。
B. 火星运行轨迹复杂多变,且人们对火星有着无限的好奇,所以火星最早的中文名叫“荧惑”
C. 火星和地球相似,在火星上也有四季的变换,只不过火星的一个月相当于地球的两个月。
D. 火星上存在着诸多奥秘,经过人类半个多世纪的探索,终于找到了火星上水存在的证据。
3. 下列有关《天问》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问》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
B. 《天问》和《国殇》均为屈原的作品,这两首诗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
C. 《天问》的作者屈原因奸佞进谗而被楚王放逐后,忧思难解,呼号叹息。
D. 《天问》是楚人将墙壁上屈原抒发内心愤懑的文字收集起来整理而成的。
4.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2020年7月23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
B. 若地球气候发生巨变,生物受到威胁,火星可以成为人们的避难所。
C. “九天之际”等对自然提出的问题是屈原明知故问的,故意义不大。
D. 屈原对自然和宇宙的追问和思考,与勇于创新的航天精神不谋而合。
5. 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相关内容,概括出“天问”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 C 2. D 3. A 4. D
5. ①体现在人类对宇宙、对自然科学的探索精神,对重大科学命题的思索;②体现在人类对自身命运关系的思考和对现实问题的深切关照;③体现在中华民族不断探求科学真理、追求科技创新的文化传承。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汉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项,暇想(遐) 潜移默化(qián)
B项,暇想(遐) 着陆(zhuó) 寻视(巡) 潜移默化(qián)
D项,着陆(zhuó) 寻视(巡)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 理解与分析能力。
A项,误解文意,“现代天文学仍然无法对其进行解答”错。材料一,“尽管现代天文学已经可以非常精确地回答这一问题——太阳系的引力维系着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可见,现代天文学已经可以非常精确地回答了屈原在《天问》中提出的有关“日月”“列星”的问题。
B项,因果关系不成立,“火星运行轨迹复杂多变,且人们对火星有着无限的好奇,所以火星最早的中文名叫‘荧惑’”错。材料一,“火星运行轨迹复杂多变,看起来忽明忽暗,忽大忽小,令观者迷惑,因此火星最早被赋予的中文名字叫‘荧惑’。其中‘荧’代指火星表面发射的红光,‘惑’则出于古人对火星运行缺乏规律而感到的困惑”。可见,火星最早被赋予的中文名字叫“荧惑”的原因之一是“令观者迷惑”,而不是“人们对火星有着无限的好奇”。
C项,“只不过火星的一个月相当于地球的两个月”错,材料一,“只不过,如果用地球日来换算的话,火星上一年大约有23个月,这是因为地球环绕太阳一周需要约365天,火星绕太阳一周约为687天”,可见,火星的一个月不够地球的两个月。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学著作的识记的能力。
A项,“《天问》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错,正确的是:《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A项,偷换概念,“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错。材料一,“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执行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踏上征程,中国人探索火星的梦想又进了一步”,材料二,“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面向深空的中国行星探测任务以‘天问’系列命名,中国第一艘火星探测器命名为‘天问一号’”,可见,“天问一号”是执行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第一艘火星探测器的名字,不是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
B项,“火星可以成为人们的避难所”说法太肯定,错误。材料一,“倘若地球气候巨变、生物受到严重威胁,人类将何去何从?火星是否会是人类最后的避难所?这些思考始终萦绕在人们心头”,可见,原文只是猜测,并没有说“火星可以成为人们的避难所”。
C项,“是屈原明知故问的,故意义不大”错。材料二,“《天问》全诗一共提出了172个问题,这些问题有许多是在屈原那个时代未能解决的,也有屈原明知故问的”“对自然所提的问题,如‘九天之际,安放安属?’‘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明及晦,所行几里?’……表现的是作者对宇宙的探索精神,对传说的怀疑,从而也看出作者比同时代人进步的宇宙观”,可见,“九天之际”等对自然提出的问题有的是屈原明知故问的,意义重大。
展开余下试题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
“现代天文学已经可以非常精确地回答这一问题——太阳系的引力维系着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屈原《天问》一诗,本就是追问天地离分、阴阳变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这正契合了太空探索的主题”“表现的是作者对宇宙的探索精神,对传说的怀疑,从而也看出作者比同时代人进步的宇宙观”概括为:体现在人类对宇宙、对自然科学的探索精神,对重大科学命题的思索。
“关于生命、人类、太阳系乃至宇宙的起源,还有太多的未解之谜,这也是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天问’的名字来源”“‘天问一号’的目的地是火星,它的成功发射拉开了向更遥远的宇宙深处探寻的序幕”“火星和地球的诸多相似,引发着人类对地外生命的猜想和思考”“无论‘天问一号’从火星身上发掘出何种奥秘,人类都能从探测中获得对自身命运的启示,倘若地球气候巨变、生物受到严重威胁,人类将何去何从?火星是否会是人类最后的避难所?这些思考始终萦绕在人们心头,现有开展的一系列探测火星的活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培养着公众对火星的感情,这种对火星的好奇和向往,反过来深深影响着人类对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重大命题的思索”概括为:体现在人类对自身命运关系的思考和对现实问题的深切关照。
“如今我们去探索和解密2000多年前古人的‘天问’,表达了我们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天问》全诗内容奇绝,显现出屈原的思想活跃、奇思妙想和多重思考,与勇于创新的航天精神不谋而合”概括为:体现在中华民族不断探求科学真理、追求科技创新的文化传承。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一) (共1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向,字子回,亡其世贯,或曰泾州人。少孤,托外祖母隐陆浑山。工草隶,能一笔环写百字,若萦发然,世号“连锦书”。强志于学,每卖药,即市阅书,遂通古今。
玄宗开元十年,召入翰林,兼集贤院校理,侍太子及诸王为文章。时帝岁遣采择天下姝好,内之后宫,号“花鸟使”。向因奏《美人赋》以讽,帝善之,擢左拾遗。天子数猎渭川,向又献诗规讽,进左补阙。帝自为文,勒石西岳,诏向为镌勒使。
以起居舍人从帝东巡,帝引颉利发及蕃夷酋长入仗内,赐弓矢射禽。向上言:“鸱枭不鸣,未为瑞鸟;豺虎虽伏,弗曰仁兽。况突厥安忍残贼,莫顾君父。陛下震以武义,来以文德,势不得不廷,故稽颡称臣,奔命遗使。陛下引内从官,陪封禅盛礼,使飞镞于前,同获兽之所,是狎昵太过。或荆卿诡动,何罗①窃发,逼严跸,冒清尘,纵醢单于污穹庐,何以塞责?”帝顺纳,诏蕃夷出仗,久之,迁主客郎中,专侍皇太子,眷赉良异。
始,向之生,父岌客远方不适,少丧母,失墓所在,将葬,巫者求得之,不知父在亡,招魂合诸墓。后有传父犹在者,访索累年不获。它日自朝还,道见一老人,物色问之,果父也。下马抱父足号恸,行人为流涕。帝闻,咨叹,官岌朝散大夫,赐锦彩,给内教坊乐工,娱怿其心。卒,赠东平太守。
向终丧,再迁中书舍人,改工部侍郎。卒,赠华阴太守。尝以李善释《文选》为繁酿,与吕延济,刘良,张铣、李周翰等更为诂解,时号《五臣注》。
(取材于欧阳修宋礼等撰《新唐书》)
【注】①何罗,莽何罗,西汉人,曾谋刺武帝。
6.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托外祖母隐陆浑山 托:依靠
B. 兼集贤院校理 兼:一并
C. 陛下震以武义 震:震
D. 访索累年不获 累:连续
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或曰泾州人 或荆卿诡动
B. 向因奏《美人赋》以讽 以起居舍人从帝东巡
C. 强志于学 使飞镞于前
D. 久之,迁主客郎中 始,向之生
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能一笔环写百字,若萦发然
吕向能用一支笔环绕着写完一百个字,就像萦绕着的头发一样
B. 时帝岁遣使采择天下姝好,内之后宫
当时皇上每年派遣使者挑选全国的美女,纳入后宫
C. 帝自为文,勒石西岳,诏向为镌勒使
皇帝亲自写文章,把它刻在西岳的石头上,下诏书任命吕向作镌勒使
D. 同获兽之乐,是狎昵太过
一同享受打猎野兽的快乐,这亲昵太过分了
9.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吕向经历坎坷,少孤,做过隐士,工书法,志于学,边卖药边读书,遂通晓古今。
B. 吕向写了一篇《美人赋》讽谏玄宗,得到了玄宗的赞赏,然后被提拔为左拾遗。
C. 吕向以“鸱枭”“豺虎”为喻,言突厥难改残忍本性,不能不防,否则,或可致患。
D. 吕向出生后,父亲远游他乡,通过巫者寻找也未果,后在下朝路上父子相认。
10. 《宋史•宋祁传》记载,宋祁给皇帝的奏书中说,“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说明宋祁强调以身作则的重要性,这也是宋祁为人物写传记时的基本原则,请结合全文,说说以身作则在吕向这个人物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6. B 7. C 8. A 9. D
10. ①吕向敢于直言进谏,担任谏官,更是秉承职责,规讽皇帝,使其能够改正错误,是为官表率。②吕向多年不断寻找远行的父亲,后终于找到,孝行为天下表率。③吕向认为李善注释《文选》太繁杂,便亲自与其他四位学者重新注释,是治学表率。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B项,“兼”,同时任职。句意为同时兼任集贤院校理的职务。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项,代词,有的人/连词,如果,假如,意义和用法不同。
B项,连词,表目的/介词,凭借,意义和用法不同。
C项,都是介词,在,意义和用法相同。
D项,音节助词/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用法不同。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理解能力。
A项,“吕向能用一支笔环绕着写完一百个字”说法错误,句意为:吕向能连笔环写一百字,就像萦绕的头发一样。
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D项,“通过巫者寻找也未果”说法错误,原文只说吕向未见过父亲,多年寻找而未果,后来,在下朝路上依相貌判断,方与父团圆。通过巫者寻找的是祖坟的位置。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以及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
由“向因奏《美人赋》以讽”“向又献诗规讽”“向上言:‘鸱枭不鸣,未为瑞鸟;豺虎虽伏,弗曰仁兽……纵醢单于污穹庐,何以塞责?’”可知吕向敢于直言进谏,秉承职责,规讽皇帝,是为官表率。
展开余下试题
由“访索累年不获,它日自朝还,道见一老人,物色问之,果父也,下马抱父足号恸,行人为流涕”可知吕向多年不断寻找远行的父亲,后终于找到,孝行为天下表率,连皇帝都被他感动。
由“尝以李善释《文选》为繁酿,与吕延济,刘良,张铣、李周翰等更为诂解,时号《五臣注》”可知吕向认为李善注释《文选》太繁杂,便亲自与其他四位学者重新注释,是治学表率。
参考译文:
吕向,字子回,现在已经没有他的祖籍的信息,有的人说他是泾州(今陕西省)人。吕向年少时就是孤儿,依靠外祖母隐居在陆浑山。他擅长写草书和隶书,能连笔环写一百字,就像萦绕的头发一样,世号“连锦书”。立志学习,每次卖药,就在集市上读书,于是通晓古今。
唐玄宗开元十年(722年),被召入翰林,同时在集贤院校理书籍并且教太子以及诸位皇子写文章。当时皇上每年派遣使者挑选全国的美女,纳入后宫,称为“花鸟使”。他上奏《美人赋》来劝谏。李隆基认为他说的好,接受他的批评,升他左拾遗。李隆基多次到渭川打猎,(扰民误朝政)。吕向又进奏诗加以规劝,(李隆基认为他讲的对),升他做左补阙。皇帝亲自写文章,把它刻在西岳的石头上,下诏书任命吕向作镌勒使。
凭借起居舍人的身份跟从皇上东巡,皇上引颉利发以及蕃夷酋长进入仪仗内,李隆基赐弓矢让进京朝见的吐蕃酋长射禽。吕向上奏说:“鸱枭不鸣叫,不是吉祥的鸟;豺虎虽然俯伏在地,不能说是仁慈的兽。何况突厥安于做残酷狠毒的事情,不顾君臣的道义、父子的情义。皇上您用武力和道义震慑他们,震以武义,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情势上不得不归顺朝廷,所以屈膝下拜,以额触地称臣,奔走效命供您差遣驱使。皇上您招引他们入内像亲近属臣一样陪侍左右,陪您参加盛大的封禅礼,让他们在您面前射箭,一起享受打猎的乐趣,这是亲密太过度了。如果他们像荆轲一样诡诈地行动,像何罗鱼(异鱼名,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之一,一首而十身)一样暗中发动,逼近您出行的车驾,冒犯您(清尘,对尊贵者的敬称),纵然将单于剁成肉酱,踏平他们的老巢,又有什么理由可以责备呢?”李隆基又一次采纳了他的上奏,下诏蕃夷出仗。后来,升迁他为主客郎中,专门侍候皇太子,受到的眷爱和赏赐很是与众不同。
吕向出生前父亲去他乡多年不归,吕向少时母亲死了,他不知祖坟在哪里,即将安葬的时候,请来巫师占卜才得知祖坟的位置。不知道父亲是活着还是已经去世,请来巫师招引父魂和母亲合葬。后来又有人传言他的父亲还在人世,多年寻访父亲并无消息。有一日他下朝归来,遇见一位老人,长像酷似自己,一问果然是父亲。他下马抱着父亲的脚大哭起来,感动的行人也为之落泪。李隆基听后也很感叹,就封吕向父亲一个朝散大夫的闲职,赐给彩锦,让内府的乐工奏乐给他散心。吕向父亲卒后,朝廷赠他东平太守称号。
吕向守葬归来,李隆基又改迁他为中书舍人、工部侍郎。吕向死后,获赠华阴太守。吕向认为李善注解《文选》太繁杂,曾经和吕延济、刘良、张铣、李周翰为《文选》作注解,号《五臣注》。
(二) (共6分)
11.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论语》记录了孔子的言论。如:
①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
②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
③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公冶长》)
④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用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泰值》)
请你从中任选两则,说说各自体现了孔子怎样的“羞耻观”?结合内容说明。
【答案】①以注重物质享受(重视吃穿)为耻。②以轻然诺(不谨言慎行)为耻。③以口是心非(表里不一)为耻,以言行不合礼仪为耻。④个人贫贱荣辱与国家兴亡相联系,以注重个人为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注意本题是选做题,考生可以选自己最有把握的两句阐述孔子的“羞耻观”。
①“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一个人如果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生活琐事,虽然有学习大道的志向,但现实中的利益小事极易改变他的初始方向,因此,根本就不必与这样的人去讨论什么道的问题。将目光关注在现实生活中的物质享受上,哪里还有什么志向可言呢?那样的话,所追求的道将带有极大的功利性,也就等而下之了。可见孔子以注重物质享受为耻。
②“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意思是:古代的君子从不轻易地发言表态,他们以说了而做不到为可耻。在孔子的眼中,做人应当谨言慎行,不要轻易地对他人作出许诺。若是做不到的话,很有可能会失信于人,影响到自己的威信,难以服众。“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的就是要遵守诺言和说话要算数的道理。可见孔子以轻然诺(不谨言慎行)为耻。
③“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意思是:花言巧语,面貌伪善,过分恭敬,这种人,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把仇恨暗藏于心,表面上却同人要好,这种人,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在这段话里,孔子表达了他鲜明的是非好恶态度。左丘明为鲁国太史,相传是《左传》的作者,以秉笔直书、褒贬善恶著称。孔子把他引为自己的同道中人,对巧言令色、过分恭顺的行为,以及内心对别人有怨恨,表面却显得要好的行为深感憎恶,认为这些行为是可耻的。可见孔子以口是心非(表里不一)为耻,以言行不合礼仪为耻。
④“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用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意思是:坚定地相信我们的道,努力学习它,誓死守卫保全它。不进入危险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有道,就出来从政;天下无道,就隐居不仕。国家有道,而自己贫穷鄙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有显贵,也是耻辱。孔子认为,只有坚守住大道,才能成就自我。有学问,有信仰,然后依据社会环境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作用。时代环境允许,就出来兼济天下;社会动荡,则保全性命,等待机会,此所谓君子不处危邦。这段话,很好地反映出了我国儒士的进退取舍之道。可见孔子以注重个人为耻,个人贫贱荣辱应与国家兴亡相联系。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
(一) (共9分)
阅读下面《红楼梦》中史湘云的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咏白海棠和韵(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①。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
供菊
弹琴酌酒喜堪俦②,几案婷婷点缀出。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注】①倩女离魂,旧指少女为爱情而死,出自《离魂记》。②俦
上一篇:
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篇: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北京市丰台”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8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