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阅读:246  2020-12-13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6]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冲刺练习(六)古代诗歌鉴赏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冲刺练习(六)
古代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①谁怜汝?
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
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偃蹇:高耸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游山,招山而不得,于是心生责怪青山傲慢之情;浓浓的怨恨,直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
B.词中的“唤”字奇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青山的多情:寒冬腊月太孤单而主动邀我来到溪边同住。
C.下阕着重写山中明月,叙写明月从“来”到“去”,皆因诗人而起,展示了物、我、景、情相互交融的情景。
D.这首词题作《独游西岩》,实为西岩夜读,用笔轻灵,奇思妙趣,最后浅浅着笔,卒章显其志。
2).周济在《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中评论这首词:“敛雄心,变温婉,成悲凉。”请结合词的最后两句作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2)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①月,湖山应梦武林②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4.阅读下而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思王逢原①(其二)
王安石
蓬蒿今日想纷披,冢上秋风又一吹。
妙质②不为平世得,微言惟有故人知,
庐山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卮。
陈迹可怜随手③尽,欲欢无复似当时。
(注]①王逢原:北宋诗人王令,与王安石为莫逆之交。此诗作于王令去世第二年秋天。②妙质:优秀的资质、才德。比喻投契的知己。③随手:随着,紧接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好友去世一年,诗人依然不能忘怀,看见友人的墓地长满蓬蒿就更加悲伤。


浏览完整试题B.王令的才能不为世人知,唯有诗人真正理解欣赏他,暗含知音难见的感慨。
C.往事随故人而去,再找不到像王令样的知心朋友,流露出对故友的怀念。
D.诗歌有回忆,有议论,有抒情,手法多样,显示了王安石高超的写作技巧。
2).颈联将写景与叙事融为一体,气势壮阔。请简要分析。
5.阅读下而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杜位①宅守岁
杜甫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②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注]①杜位:杜甫的同族兄弟。为奸相李林甫的女婿。②四十:杜甫四十岁献《三大礼赋》,明皇命待制乐贤院,而未尝授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以守岁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介绍了椒盘颂花的过年仪式。
B.“盍簪”词出《易?豫》,与下句“列炬”相对,意为朋友相聚而来。
C.诗歌五、六句笔锋一转:由前文想象的情景写到了自己的命运,为结尾蓄势。
D.诗歌先写守岁景致,后发岁终情感,文笔由平级转为铿锵,风格迥异。
2.)“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注]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石曼卿笔下的《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2).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红梅的?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一2题。
少年游
周邦彦
南都石黛扫晴山,衣薄耐朝寒。一夕东风,海裳花谢,楼上卷帘看。
而今丽日明如洗,南陌暖雕鞍。旧赏园林,喜无风雨,春鸟报平安。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以女性抒情主人公的口吻,通过对比手法, 写男女相契的欢好,情溢于词,韵传字外。
B.词的开头两句写山像被石黛染过一样明亮,单衣虽薄却可耐住早上寒气。
C.—夜春风,“楼上卷帘看”,看的不单是“海棠”,还有自己所思之人。
D.“南陌暖雕鞍” 一句借物抒怀,流露出女主人公相思之时内心的伤感情绪。
(2)如何理解词的结尾“旧赏园林,喜无风雨,春鸟报平安”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罗者久取竞未能得……请余赋诗(节选)
杜甫
雪飞玉立尽清秋,不惜奇毛恣远游。
在野只教心力破,千人何亨网罗求。
生自猎知无敌,百中争能耻下鞲【注】。
鹏碍九天须却避,兔藏三穴莫深忧。
【注】下鞲,驾驭老鹰所用的臂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雪飞玉立”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地刻画了白鹰的形象。
B.“不惜奇毛恣远游”写白鹰爱好于清秋时节肆意远游。
C.颔联说白鷹在野外邀游之际,千方百计躲避人们的抓捕。
D.尾联进一步借大鹏狡兔来衬托白鹰高超的本领。
2.)请解释颈联的意思并分析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1.答案:1).A; 2).①运用拟人(衬托、用典)手法,描绘了一幅岁暮天寒,只有明月潜入清溪相陪听词人默默诵读《离骚》的和谐画面。此情此景,词人似乎敛去了昔日的雄心豪情。②词人夜不能痳,只能独自诵读《离骚》,此时孤独的月亮静挂高天,似乎只有她懂得词人的高洁与孤独,默默陪伴。氛围显得温婉柔和。③词人借用《离骚》的典故,以屈原自况,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孤愤与无奈。情感变得悲凉与伤感。
解析:“浓浓的怨恨,直接表现诗人內心的孤寂”错误,应为“并非真的怨山,只是从侧面表现出诗人的孤寂情怀”。
2.答案:(1)B;
(2)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②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解析:(1)“蜿蜒起伏,时隐时现”错,根据“田塍望如线”可知,田埂一眼望去如线般笔直,后一句中的“参差”一词在这里形容水光闪烁。
(2)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有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有的诗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言此意彼。有的诗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首七律。此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插田歌》以俚歌的形式记叙了农民插秧的场面以及农夫与计吏的一场对话。首六句以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连州郊外的大好风光以及农妇农夫的衣着,色彩协调,具有浓郁的南方水乡气息。接着六句以自己的听觉写出农民劳动的情绪。全诗用白描手法,语言通俗,对话全用口语,朴素无华,生动有趣,传神地表现出不同身份的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深得汉乐府民歌的真髓。
3.答案:1).BD;
2).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的能力。B项,“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错,D项,“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错,这两项都是从苏轼要求弟弟苏辙虚处世的角度分析的。结合诗歌内容及注释可知,苏轼用这个典故是出于对弟弟的安全的考虑,告诫他要小心谨慎,希望他平安归来。


展开余下试题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能力。解答时,首先结合诗句的字面意思,然后紧扣语言特点或思想感情对人物性格作具体的分析。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我寄身此地和你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何必因为你要远行又泪湿衣巾。首联这两句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作者以此为子由壮行,其中包含着对二人人生境遇的理解,不因一时的分离而悲伤,因为再远的距离也阻隔不了兄弟之间的亲情,表现了作者豁达、超逸的性格。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4.答案:1.)A; 2.)高耸的庐山正对着书桌,滔滔湓水流进酒杯。回忆了诗人和朋友相聚读书饮酒的场景。运用夸张和想象,流露出豪情逸兴,气势壮阔。
解析:
5.答案:1.C; 2).①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胸怀大志,渴望入仕却不得重用,政治理想难以实现的悲偾与无奈。②直抒胸臆,作者决定烂醉一生,既是其内心痛苦的表现,也是其积极仕进,渴望实现政治理想的侧面表达。
解析:1).“想象的情景”错,前两联为实写,应是由眼前实景写到了自己的命运,为结尾蓄势。
2).作答时,首先理解诗句的表层意思和弦外之音,明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其次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最后结合诗句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概括作者的思想情感。注意要知人论世,结合全诗综合作答。在“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两句中,作者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谁能更拘束”一句运用了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胸怀大志,渴望入仕,却不得重用,政治理想难以实现的悲愤与无奈;“烂醉是生涯”句直抒胸臆,既是其内心痛苦的表现,也是其积极仕进,渴望实现政治理想的侧面表达。最后,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分析,分点拟写答案即可。
6.答案:1).C; 2).①拟人。如“怕愁贪睡”四字是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梅花不愿招致愁怨而贪睡的娇憨之态。②用典:“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这句引典故作结,点明主旨,锁住全篇,含蓄蕴藉。③托物言志:借咏梅来赞美不同流俗的孤高品性。
解析:C,“无奈”错,诗中无此意。
7.答案: (1)D; (2)在丽日明如洗的季节,女主人公来到旧时欣赏过的园林。无风雨与现在的心境一致,也与上片中的惊风形成对比。一个喜字,以充满暖色的心理传达语,流露出女主人公内心的喜悦。春鸟报平安借春鸟报喜,突出女主人公的幸福与满足之情。
解析:(1)从整体看,虽然这首词写的是相思,但其基调是明丽喜悦的,“南陌暖雕鞍”一句中的“暖”字,更以暖色调烘托出这种情感氛围。而选项中“女主人公相思之时内心的伤感情绪”显然与此处的情感氛围不符。
(2)本题考査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诗词是以抒情言志为目的的,而情感与思想又往往有所寄托,,因此,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意象、具体表达情感的词语,提炼出答案要点。如本诗的整体基调是明丽的,而“喜无风雨”中的“喜” 更能体现这一点。因此,答题时,只要扣住“喜这一中心情感,具体展开结尾几句即可。
8.答案:1).C; 2).白鹰一生可自行猎取食物,天下无敌,具有百发百中的本领,怎能让它不鄙视被役使的命运。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语言、表达技巧,评价古诗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千方百计躲避人们的抓捕”说法错误,“只教心力破”的意思是白鹰让想抓它的人绞尽脑汁,想尽办法,而不是白鹰“千方百计躲避人们的抓捕”。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本題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在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的基础上把握白鹰的形象特点,然后探讨诗人的情感。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2021届高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