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阅读:203  2020-12-13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3]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冲刺练习(十)古代诗歌鉴赏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冲刺练习(十)
古代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赴彭州山行之作【注】
高适
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
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
怪石时侵径,轻萝乍拂衣。
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
且悦岩峦胜,宁嗟意绪违。
山行应未尽,谁与玩芳菲。
【注】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夏,时年五十九岁的高适自长安入蜀出任彭州刺史赴任途中写下本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脉连亘起伏,群峰如聚,鸟鸣清越,这些美景远近结合,声色交错,虚实相生。
B.嶙峋的峭壁怪石,撩人衣裳的轻萝,令山行艰难,又因路长年老,诗人内心愁苦。
C.山行迢迢,无限芳菲争相逞妍,诗人放下意绪,尽情饱览秀色,只可惜没人同游。
D.全诗写景远近结合,声色交错,抒情转折起伏,凸显诗人赶路时内心的曲折变化。
2).全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远游①
杜甫
江阔浮高栋,云长出断山。
尘沙连越巂②,风雨暗荆蛮。
雁矫衔芦③内,猿啼失木间。
敝裘苏季子④,历国未知还。
【注】①诗人晚年出夔州至潭州,此诗写于其间。②越巂:古郡名,治所在今四川西昌东南;安史之乱后,吐蕃不断入侵河陇诸州及安西、北庭诸地。③衔芦:指雁衔芦草以自卫。④敝裘苏季子:原指苏秦游说秦王未果,敝裘而归的事,这里指人奔波劳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先写江水后写高山,由近而远,由高到低,描绘了诗人羁旅途中所见的壮阔之景。
B.诗的颔联将眼前的气象与时局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时局动荡、社会战乱的忧虑。
C.诗的颈联写雁与猿,颇具暗示性,独猿失木,暗指诗人此时的处境。
D.诗的尾联写苏秦奔波劳碌狼狈返乡的故事,实指自己飘零无依、无家可归的现状。
2).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下曲(其三)
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①。
阵解星芒②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③,独有霍嫖姚。
[注]①天骄,匈奴曾自称“天之骄子”,这里泛指敌人。②古人认为客星呈现白色的光芒,就是战争的征兆。星芒已尽,就意味着战争结束。③麟阁,即麒麟阁,汉代阁名,在未央官中。汉宣帝时曾绘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后即以此代表卓越的功勋和最高荣誉。霍嫖姚,指霍去病,汉武帝时大将,曾任“嫖姚校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塞下曲》是唐代边塞诗常用的题目,本诗运用夸张与想象,描绘了边塞的战斗生活,表达了出征将土的心声。
B.诗歌一、二两句劈空而来描写了战马飞奔如风的动态和将土英姿飒爽的形象,体现了盛唐诗歌的雄壮气象。
C.三、四句描绘了军队出发与克敌两个场景,“辞”一“破”,省略具体的鏖战场面,高度概括,极富表现力。
D.五六句笔锋转描写星芒退尽海雾消散的景象烘托冷清凄凉的气氛,表现将土战后茫然失落的心境。
2).诗歌最后两句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塞上长城:(南史》载,宋文帝要杀名将檀道济,檀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


浏览完整试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诗人早年不懂世事之艰难,既表现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又暗示今日的意志消沉。
B.气如山是说气概如同巍峨的高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北望中原时的慷慨激昂。
C.颔联以名词短语形成诗句,描述了两幅雄壮苍凉的战场画卷,有力衬托了诗人的心情。
D.诗人虽然以塞上长城檀道济自比,但是空和衰鬓却突出了其理想的破灭。
2).尾联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问题。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①
王维
天官动将星②,汉地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注】①得青字:古人相约赋诗,分拈韵字,依韵而赋,“得青字”即拈得青字韵。②天官:天上的星官。古人认为,天上的星星与人间的官员一样,有大有小,因此称天官。将星:古人认为中央的大星是天的大将,外边的小星是吏士;大将星摇晃是出兵的预兆。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天官\将星点明人物身份和事件缘起,柳条青则表明了季节特征和特定场景,可谓言简意赅。
B.颔联紧承首联,把军中用具刁斗写进诗中,富于实感地表现了军营中的生活情景,出写点明了行军的方向。
C.凤阙指宫廷,龙庭借指敌虏。颈联中两句互文,诗人以雄大笔力写赵都督出发后一鼓作气,雄劲无前。
D.尾联岂学二字表达了强烈的凄楚之情,与诗人《山居秋暝》作品中淡远、自然、清新、脱俗的风格有很大不同。
2).有人评此诗“意不止送别”,你在诗中读出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分析。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小题。
早入荥阳界[注]
王维
泛舟入荥泽,兹邑乃雄藩。
河曲闾阎隘,川中烟火繁。
因人见风俗,入境闻方言。
秋晚田畴盛,朝光市井喧。
渔商波上客,鸡犬岸旁村。
前路白云外,孤帆安可论。
[注]本诗作于诗人贬官济州过荥阳之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在秋天早上就已经乘船驶人荥泽,可直到晚上还没有走出荥阳地界。
B.“河曲”一句与《滕王阁序》中“闾阎扑地”展现出的景象有相似之处。
C.最后一句借悠悠白云和一片孤帆,表达自己因贬官而产生的前途渺茫之感。
D.诗人对荥阳作了多方位描绘,声色结合、画面多变,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2).结合全诗,概括并分析诗人从哪些方面展现了荥阳的“雄藩”气象?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总揽长安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而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诗中“凄清”二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B.颈联写俯察之景。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C.末联则抒写胸怀。上句“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事,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钟仪事,“戴南冠学楚囚”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D.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全诗意境雄浑而壮丽,风格沉郁而豪放。
2).颔联是赵嘏的名句。据《唐诗记事》卷五十六记载,诗人杜牧对此联赞叹不已,因称赵嘏为“赵倚楼”。杜牧如此激赏此联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金陵怀古(其四)
王安石
忆昨天兵下蜀江,将军谈笑士争降。
黄旗已尽年三百,紫气空收剑一双。
破堞自生新草木,废宫谁识旧轩窗!
不须搔首寻遗事,且倒花前白玉缸!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回顾往事起笔,写赵宋王者之师的摧枯拉朽之势,“将军谈笑士争降”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有异曲同工之妙。
B.颔联前一句写敌国的黄旗不复飘扬,所谓“三百年王气”黯然而终,后一句用了龙泉宝剑的典故,“紫气空收”表明敌国君主的运数已尽。
C.颈联笔触从怀古幽思中回到现实,将眼前残破的城楼、废旧的宫殿与新生的草木形成对比,对赵宋王朝的衰败发出无限感慨。
D.全诗语言概括精练,主题极富深意,既包含着诗人丰富的感情和想象,也包含诗人作为思想家深沉睿智的思想和独特的见解。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参考答案
1.答案:1).A; 2).①陶醉之情。沿途风光绝胜,诗人心旷神怡,赞叹不绝。②思乡之愁。诗人年老仕宦、独行赴任,悦目的山色终难完全排解愁思。③游子的寂寞。山行逶迤,长路漫漫,无人共“玩芳菲”,表达出诗人孤寂之感。
解析:“虚实相生”错,前两联的美景都是实写。
2.答案:1).A
2).①动静结合。首联写水写山,眼前江面阔大,岸边高大的房屋倒映在江中,“浮”字给人一种动态感,远处陡峭的山上云雾缭绕,“出”字写出了云的气势,此处写景,动静结合,实为诗人羁旅途中之所见。②虚实结合。颔联中的“风雨”亦实亦虚,既指现实的风雨,又暗喻动荡不安的局势,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时局尚不安稳的忧虑。③化用典故。诗人借苏季子敝裘的典故,抒写了漂泊(羁旅)之苦。
解析:1).“由高到低”错。诗的首联,由近而远,写水写山,以云衬托出陡峭壁立的高山之高。
2).解答此类试题,应先指出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然后分析是如何运用这种表达技巧的;最后简析这种表达技巧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时所起的作用。首联由近而远,写水写山,以云衬托出陡峭壁立的高山之高。此处写景,动静结合,实为诗人羁旅途中之所见。颔联中的“尘沙”“风雨”亦实亦虚,既指现实的风雨,又暗喻动荡不安的局势,表达了诗人对动荡时局、战乱社会的忧虑。尾联借苏季子敝裘的典故,抒写了诗人漂泊(羁旅)之苦。
3.答案:1).D; 2.)①只有霍去病那样的将军才能功成受赏。②表达了将十们代功立业的渴望。(或表达了对将士们不计名利保家卫国的赞美)③同时也奇予了作者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渴望。
解析:雾气消散表现的是战后的宁静安谧,而不是茫然失落的心境。


展开余下试题4.答案:1).A; 2).①尾联运用典故,写诸葛亮的《出师表》名满天下,赞美了诸葛亮的卓越功绩,表达了词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②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才能的自负,以及虽思报效国家却最终抑郁不得志的愤慨。
解析:错在“今日的意志消沉”,诗人只是愤,并未消沉。
5.答案:1.)D; 2).①对友人的不舍、惜别之情。首联以“柳”字略点折柳送别的特定场景,表现了送别的情谊。
②对赵都督戍边报国的赞美之情。颈联“忘身”“报国”及尾联的反问,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出征的赵都督甘愿驰骋沙场、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的高度赞叹。
③诗人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济世报国。尾联寄寓了诗人不愿做皓首穷经的书生,而想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心志。
解析:1.)不是凄楚之情,这一联从反面议论,加以强调。“岂学”表示不应学、不想学乃至不学。抒写王维希望建功立业而又壮志难酬的隐衷。
2).译文:
天上星宿的将星动了,汉家营地上的柳条青青。
万里征途刁斗声声鸣响,三军将士迅速越过井陉。
辞别帝宫全忘了身家,立功报国定要夺取龙庭。
哪里肯学那些书生之辈,终老窗前死啃一经。
6.答案:1).A; 2).①户口众多:“河曲闾阎隘,川中烟火繁”;②物产丰富:“秋晚田畴盛”;③商业兴旺:“朝光市井喧“、“渔商波上客”;④人民生活富足:“鸡犬岸旁村”、“朝光市井喧”。
解析:1).A.“直到晚上还没有走出荥阳地界”有误。这一句对应的信息是“秋晚”二字,但结合“早入荥阳地界”“朝光市井喧”等句可以推知,全诗播写的应是早晨景象。“秋晚”理解为“晚秋”为宜。
2).从第二联“河曲闾阎隘,川中烟火繁”可见,此地人烟阜盛;“秋晚田畴盛,朝光市井喧”可见,此地田产丰富,市井繁华;“渔商波上客,鸡犬岸旁村”可见,人们生活富足安康。
7.答案:1).D; 2).①视听结合,动静结合:颔联写仰观。“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颇见匠心。
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笛声那样悠扬哀婉,既是在喟叹人生如晨星之易逝,也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颔联情景交融,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解析:1).D项有误,“全诗意境雄浑而壮丽,风格沉郁而豪放”错,颔联“残星几点”“雁横塞”,意境深远而和谐,颈联“紫艳半开”“篱菊静”,风格峻峭而清新。
2).颔联句意为:天空中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空中又飞来一行秋雁,远处传来一声长笛,依稀可见有人倚着栏杆。“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听结合,动静结合。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笛声那样悠扬哀婉,既是在喟叹人生如晨星之易逝,也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8.答案:1).C; 2).含义:用不着为这些旧事骚首惆怅,还是开怀畅饮这玉杯中的美酒吧。尾联隐含着诗人对历史兴亡的独特感受:千百年来,历史朝代的兴亡更替具有必然性,人们对此无能为力,也无需伤感惆怅。
解析:1).C.“对赵宋王朝的衰败发出无限感慨”分析有误,此处的“破堞”和“废宫”都是前朝敌国的,并非指赵宋王朝的衰败。诗人用对比手法只是更加突出其衰败,以此来警醒赵宋王朝的当政者。
2.)尾联诗人说“不须”,说不需要因为那些旧事而感伤惆怅,姑且欣赏美景,尽情饮酒吧。诗人觉得千古江山兴亡,人事更替都是历史的必然,也没有必要为此太过惆怅。我们无力改变历史,所以也无需感伤,要释怀一些。表现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独特感受。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2021届高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