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阅读:286  2020-12-13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86]
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易错题:诗歌鉴赏之专业术语缺乏
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易错题
易错点36 诗歌鉴赏之专业术语缺乏
【典例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
阮籍①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②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③号外野④,翔鸟⑤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注)①阮籍(公元210年—263年),三国时期魏诗人,陈留(今属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贤之。②鉴:照。③孤鸿:失群的鸿雁。④外野:野外。⑤翔鸟:盘旋飞翔着的鸟。
1.根据诗歌内容,以下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首两句化用王粲《七哀诗》中的“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表示因为忧伤,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就起来弹琴。
B.三四两句进一步描写一个不眠之夜。其中,月之明、风之清,衬托了诗人独自赏月、享受凉风习习的自得之乐。
C.三四两句写自然景色,但景中有人,烘托出一种凄清的气氛,更点出景中人的心境,这比直接写人的心情更高妙得多。
D.结尾两句诗人的笔触从客体的自然回复到主观的自我,得不到慰藉,只能是无限的忧思,孤独地徘徊,永恒的悲哀。
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颈联。
【易错点】专业术语缺乏
近几年全国卷的古代诗歌阅读题中出现了很多比较专业的术语,如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语言质朴无华等。诗歌鉴赏题其实是要求考生运用一定的鉴赏理论,结合个人的感悟去解决具体的诗歌鉴赏问题。中国古代诗歌源远流长,有一套系统性的鉴赏理论。考生要根据高考的需要,掌握一些专业术语,提高答题的专业性。这样,考生撰写的答案和高考试题答案的吻合度才会比较高。
【对策】牢记专业术语,区分相似概念
1.理解并熟记答题所需的鉴赏术语。
(1)表现手法术语: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烘托、以动衬静、虚实结合、欲扬先抑、卒章显志、托物起兴等。
(2)情感术语:离愁别绪、思乡怀人、恬淡闲适、清冷孤寂、悲愤惯雯、凄苦烦闷、伤感不平、乐观旷达、轻松愉悦、壮志未酬、忧国忧民、怀古伤今、物是人非等。
(3)效果术语:异曲同工、画龙点睛、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耐人寻味、言尽旨远、意味隽永、意在言外、意境高远等。
2.注意区分相似概念之间的差异。
(1)借喻和比拟借喻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补出喻词和本体),直接把本体说成喻体。比拟主要是借助想象,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2)借喻与借代借喻的本质是“喻”,隐含着被比喻的事物(本体)。借代的本质是“代”,不直接把要说的事物的名称说出来,而是借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的名称代替它,没有可比的对象。借喻因为是“喻”,一般可以补进本体和喻词。借代没有可比的对象,无法这样补进。
(3)渲染与烘托渲染指对所写对象进行多方面的突出描写以营造意境。烘托指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再引出描写对象,使要描写的对象鲜明突出。
(4)衬托与对比衬托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它可以使被陪衬的对象更加突出、形象,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是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反衬是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对比指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来揭示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5)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①借景抒情中的“景”本身并无特定的内涵或象征意义,只是为了寄托作者的情感;托物言志中的“物”则有特定的内涵或象征意义,用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②借景抒情中的“情”是由景物本身产生的,有一定的偶发性、短暂性;托物言志中的“志”是作者长期的情感状态、性格特征、人生追求等,有固定性、永恒性。③借景抒情中的“景”在描写时只要能体现作者的情感就可以,不一定要描写得非常细致;托物言志中的“物”的描写则要细致,要能体现“物”的特性等。


浏览完整试题(6)情景关系在分析下面这首诗的情与景的关系时,要分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乐景衬哀情、哀景抒哀情等的区别。
【强化训练】
一、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2题。
野菊
李商隐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①他年。紫云②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③近御筵。
(注)①省:记,忆。②紫云:指代中书省。令狐楚、令狐绚父子曾对李商隐有知遇之恩,令狐绚时任中书舍人。③霜栽:指野菊。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和《锦瑟》一样,都体现了作者诗歌幽约细美的艺术风格。
B.竹、椒、雁、蝉等意象凄美,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C.颈联将“此夕”与“他年”对照,暗含着作者对身世的无限感慨。
D.尾联表面写野菊不被人取用,实则暗指旧友不能向朝廷引荐自己。
2.本诗第二句“微香冉冉泪涓涓”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句的妙处。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戏答元珍①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①元珍:欧阳修的朋友丁宝臣,字元珍。当时任峡州军事判官。这首诗是作者被贬为峡州夷陵县令时所作。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中的“天涯”是指诗人被贬的夷陵,因其距京城非常遥远。
B.诗歌颔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一幅夷陵早春欣欣向荣的景象。
C.诗歌颈联触景生情,诗人夜里听到归雁的鸣叫,一种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D.诗歌最后两句回忆在洛阳的美好时光,不为远离京都而憾,甘与野芳为伴。
4.诗题中的“戏答”二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
虞美人用李后主韵
刘辰翁①
情知是梦无凭了,好梦依然少。单于吹尽五更风,谁见梅花如泪不言中。
儿童问我今何在?烟雨楼台改。江山画出古今愁,人与落花何处水空流。
(注)①刘辰翁(1232-1297),南宋末年词人。宋亡后不仕。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意思是说,虽然知道梦境为空,可是连做一场好梦也很难得,悲苦之情溢于言表。
B.三、四句看似写景,实则有所寄托。“单于”代指元朝统治者,“谁见”正显出词人的孤独。
C.“烟雨楼台改”不正面回答上句之问,而是描绘一幅苍茫凄迷的画面,暗含物是人非之叹。
D.这首词作于宋亡之后,采用李煜《虞美人》的原韵,同样抒发作者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6.有人说,“江山画出古今愁”抒情极其曲折委婉。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7-8题。
郡斋即事①
范仲淹
三出专城②鬓似丝,斋中萧洒胜禅师。
近疏歌酒缘多病,不负云山赖有诗。
半雨黄花秋赏健,一江明月夜归迟。
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
(注)①此诗作于宋仁宗景祐三年,范仲淹知饶州时,当时范仲淹已48岁。②范仲淹因直言敢谏,先后被贬谪睦、苏、饶三州。专城,指出任州郡地方长官。
7.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使用比喻手法,“如丝”写出了诗人在经历仕途坎坷和人生失意后容颜上的变化。
B.首联次句拿“禅师”来正面衬托自己,突出了诗人的“潇洒”;同时,该句又领起下文,中间两联是对“潇洒”的具体描述。
C.颔联“近疏歌酒缘多病”一句与杜甫的“潦倒新停浊酒杯”在所写的内容和抒发的情感方面具有相似性。
D.颈联写诗人赏菊、对月。“健”“迟”两字用得极为精妙,“健”字写出在雨中赏菊时兴致之高,“迟”字写出诗人观赏江月的流连忘返。
8.诗歌尾联“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在抒情上有何特点?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备战2021年”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8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