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71  2020-12-24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71]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高二年级语文期中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人们习惯于以“我”为是非标准,为避免主观片面,把道理讲清,取信于人,必须“藉外论之”(《寓言》)。重言即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接受,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庄子》一书,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这三种形式有时融为一体,难以分清。“三言”之中,“寓言十九”(《寓言》),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庄子》内篇及外、杂篇中的许多篇目,都以寓言为文章的主干。大量运用充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天下》)的寓言,使《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如《逍遥游》前半部分,不惜笔墨,用大量寓言、重言铺张渲染,从鲲鹏展翅到列子御风而行的内容,并非作品的主旨,只是为了用他们的有待逍遥来陪衬、烘托至人的无待逍遥,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个主题句,却如蜻蜓点水,一笔带过。
《庄子》结构线索上的模糊隐秘,并不意味着文章结构缺乏内在联系,而是深邃的思想和浓郁的情感贯注于行文之中,形成一条纽带,把看似断断续续的孤立的寓言与寓言之间,段与段之间联结在一起,融为一个有机体。《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无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文章先为主题作铺垫,然后是主题的阐发,最后结束在至人游于无何有之乡的袅袅余音之中。内篇中的其他作品,也是在明确的内在主旨的统领之下,以各种各样的寓言,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以形象的展示,最后完全避开逻辑推理下判断,而以抒情诗般的寓言作结。《庄子》内篇,可以说是哲理抒情散文。
《庄子》一书的文学价值,不仅由于寓言数量多,全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集,还在于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文概》)。《庄子》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深奥玄妙,具有高深莫测、不可捉摸的神秘色彩,用概念和逻辑推理来直接表达,不如通过想象和虚构的形象世界来象征暗示。同时,从“道”的立场来看待万物,万物等齐一体,物与物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而且,庄子认识到了时间的无限、空间的无限、宇宙的无穷,他不仅站在个人的立场看待世界万物,也站在宇宙的高度看待世界万物,因而,《庄子》的想象虚构,往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恢诡谲怪,奇幻异常,变化万千。
(摘编自聂石樵《庄子》
1. 下列对于《庄子》风格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庄子》的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此书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这三种形式有时难以分清。
B. 《庄子》的文章结构模糊,是以思想和情感为纽带,把断断续续的孤立的寓言与寓言之间,段与段之间联结在一起,融为一个有机体。
C. 《庄子》内篇,可以说是哲理抒情散文。它在明确的内在主旨的统领下,以多样寓言展示,最后避开逻辑推理,以抒情诗般的寓言作结。
D. 《庄子》全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集,其文学价值,不仅在于寓言数量多,也在于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


浏览完整试题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人们习惯于以“我”为是非标准,为避免主观片面,取信于人,必须“藉外论之”,因而寓言成为《庄子》采用的重要创作方法之一。
B. 以寓言为主干,大量运用充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的寓言,使《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
C. 《逍遥游》体现了《庄子》运用寓言的风格,从鲲鹏展翅到列子御风而行,是为了用他们的有待逍遥来烘托至人的无待逍遥。
D. 《庄子》一书之所以寓言数量多,是因为庄子认为用想象和虚构的形象世界来象征暗示,胜于用概念和逻辑推理来直接表达。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卮言层出无穷,能够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它出于无心,自然流露,因而在庄子自称的创作方法中位列首位。
B. 《逍遥游》先为主题作铺垫,然后阐发主题,最后结束在至人游于无何有之乡的余音之中。其主题是追求一种“无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
C. 《庄子》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深奥玄妙,具有高深莫测、不可捉摸的神秘色彩,也形成了《庄子》的想象虚构,恢诡谲怪,奇幻异常,变化万千的特点。
D. 庄子认识到了时间的无限、空间的无限、宇宙的无穷,他不仅站在个人的立场看待世界万物,也站在宇宙的高度,可见庄子已经超越了当世的人。
【答案】1. B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B对应的原文“《庄子》结构线索上的模糊隐秘,并不意味着文章结构缺乏内在联系”,选项“《庄子》的文章结构模糊”,把原文中的“结构线索上的模糊隐秘”换为“结构模糊”,偷换概念。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题详解】
试题分析:选项D对应的原文“《庄子》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深奥玄妙,具有高深莫测、不可捉摸的神秘色彩,用概念和逻辑推理来直接表达,不如通过想象和虚构的形象世界来象征暗示”,没有选项中表述的因果关系,选项强拉因果和无中生有。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题详解】
试题分析:选项A对应的原文“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可见选项“卮言层出无穷……因而在庄子自称的创作方法中位列首位”判断错误,属于曲解文意。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王嫂
沈从文
厨房中忽然热闹起来,一问,才知道帮工王嫂的女儿来了。年纪十八岁,眼睛明亮亮的。梳一饼大大的发髻。脸圆圆的,嘴唇缩小如一个小荷包。头上搭了一片月蓝布,围裙上绣了一朵大红花,还钉上一些小小红绿镜片。说话时脸就发红,十分羞涩,在生人面前总显得不知如何是好。问王嫂,才知道女儿刚出嫁五个月,丈夫在乡下做田,住在离昆明四十里的乡下,穿的还是新娘子衣服。主人说:“王嫂,你大姑娘到这里来是客,炒几个鸡蛋,留她吃饭去!”王嫂就望着那女儿痴笑:“太太说留你吃饭,不要走!”女儿也笑着。一家大小知道王嫂有个好女儿,都来看看,都交口称赞王嫂福气真好,闺女可长得俊俏逗人爱。
王嫂只是笑,做事更热心了一些。王嫂不特有个好女儿,还有个好儿子!儿子十二岁,已到城西区茶叶局服务当差,净挣十五块钱一个月。局里管教严,孩子长得干净清秀,穿上一件灰色制服,见过的人都说相貌有福气,长大一定有出息。王嫂怕他不学好,一来就骂骂,装成生气样子,要孩子赶快回去。孩子虽是她唯一宝贝,可并不娇惯,守规矩,从不胡乱花钱。
王嫂在这一家中的工作是洗衣烧饭,间或同卖鸡蛋清茅房的乡下人嚷嚷,一切动机无不出于护主。为人性情忠诚而快乐,爱清洁,又惜物不浪费,所以在一家中极得力,受一家重视。这点重视为王嫂所感觉到时,引起她的自尊心,事情便做得更有条理。
有一天,另外一个乡下妇人来了,带了些新蚕豆来看王嫂,两人一面说一面抽抽咽咽。来人去后,问起原因,才知道一年前那个作新媳妇的女儿,已在两个月前死掉了。来的就是那女儿的婆婆。女儿生产,在乡下得不到医药照料,孩子生下地两天,女儿流血不止,家里人全下了田,想喝水不得水喝,喝了些水缸脚沉淀,第二天就腹痛死去了。孩子活了两个月,也死去了。经过这样大变故的王嫂,竟还是一切照常,用来稳定她的生命或感情的,原来是古人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八个字。
吃晚饭时,王嫂加添一碗新蚕豆,就是白天那亲家送来的。两亲家说起女儿时,心酸酸的,眼睛湿莹莹的,都念着女儿。
王嫂死了女儿,儿子却好好的。一个月必来看她一次,就便把工薪全部缴上,王嫂点清了数目,另外送他两块钱作零用。
这家里同别的人家一样,有鸡,有狗,有猫儿。这些生物在家中各有一个地位。这一切却统由王嫂照管。
把午饭开过,锅碗盘盏洗清楚后,王嫂在院中石碌碡上坐下喂鸡,看鸡吃食。看见蛮横霸道的大公鸡欺侮小母鸡时,就追着那公鸡踢一脚,一面骂着:“你个良心不好的扁毛畜生,一个小小肚子吃多少!我打死你!”公鸡还是大模大样不在乎,为的是这扁毛畜生,已认识了王嫂实在是个好人。每天大清早,家中小黑狗照例精神很好,无伴侣可以相互追逐取乐,因此一听公鸡伸长喉咙鸣叫,就似乎有点恶作剧,必特意来追逐公鸡玩。这种游戏自然相当激烈,是公鸡受不了的。
因此这庄严生物,只好一面绕屋奔跑一面咖呵咖呵叫唤,表示对这玩笑并不同意,且盼望有人来援救出险。这种声唤自然引起了一家人的关心,但知道是小狗的恶作剧,谁也不理会,到后真正来援救解围的,照例只有王嫂一人。
那时节王嫂也许已经起床,在厨房烧水了,就舞起铁火钳出来赶狗,同小狗在院中团团打转。也许还未起床,小狗恶作剧闹到自己头上,必十分气愤,从房中拿了一根长竹竿出来打狗。这支竹竿白天放在院子中晒晾衣服,晚上特意收进房中,预备打狗。小狗聪明懂事,食料既由王嫂分配,对王嫂自然相当敬畏,眼见那根竹竿,是王嫂每天打它用的。只是大清早实在太寂寞了,兴致又特别好,必依然折磨折磨大公鸡,自己也招来两下打,因此可好像一个顽皮孩子一般,跑到墙角去撒一泡尿,不再胡闹,乐意结束了这种恶作剧。尽管挨骂,挨打,小狗心中还是清楚明白,一家中唯有王嫂最关心它。


展开余下试题(有删改)
4.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王嫂的儿子在城西区茶叶局服务当差,他一来,王嫂就骂骂,这并不是因为他犯了错,而是因为王嫂怕他学坏。
B. 王嫂的女儿来看王嫂,大家都来看她并称赞她可爱俊俏,就连主人也热情地留她吃饭,这说明王嫂的生活环境淳朴。
C. 王嫂的女儿生产后因大出血去世了,生的孩子不久后也没了,但王嫂在主人家还是“一切照常”,这表现了她的麻木。
D. 这篇小说以自然朴实的语言记叙了一个旧社会底层人物王嫂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小人物命运的关注。
5. 小说在塑造王嫂这一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 小说后半部分写王嫂对待公鸡和小狗的故事,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4. C 5. ①生活于社会的底层,相信命运的安排,信奉“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定论;②对主人忠心耿耿,勤劳能干、节俭,深受主人的重视与信赖;③爱护自己的子女,但是不溺爱孩子;④意志坚强,亲人逝去的苦难并没有使王嫂失去对生活的信心;⑤善良,对主人家的小动物充满爱心。
6. ①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小说后半部分描写王嫂对待公鸡和小狗的情况,不仅体现了她的勤劳,也说明她对待动物同样充满爱心,表现了她的心地善良。 ②使小说情节更加丰富。小说前半部分主要写王嫂如何对待自己的子女和主人一家,后半部分写王嫂如何对待主人家的小动物,展示了小人物的日常生活的不同方面,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③突出人物情感。小说后半部分写王嫂对待公鸡和小狗的情况,与前半部分所写的她对待女儿的死的情况形成对比,突出王嫂情感的内敛与压抑。 ④使小说主题更丰富。王嫂作为旧社会的一名传统女性,女儿因生产而死,她“竟还是一切照常”,这体现了她的宿命论思想;而对待小动物的情况,则体现了王嫂身上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朴素、善良等美德。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
C项,“这表现了她的麻木”分析不当,女儿去世,王嫂也很伤心,只是压抑着自己的感情,她只能用古人的话“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安慰自己。
故选C。
【5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王嫂怕他不学好,一来就骂骂,装成生气样子,要孩子赶快回去。孩子虽是她唯一宝贝,可并不娇惯,守规矩,从不胡乱花钱”对孩子严格要求,懂得教育孩子;
“王嫂在这一家中的工作是洗衣烧饭,间或同卖鸡蛋清茅房的乡下人嚷嚷,一切动机无不出于护主。为人性情忠诚而快乐,爱清洁,又惜物不浪费,所以在一家中极得力,受一家重视。这点重视为王嫂所感觉到时,引起她的自尊心,事情便做得更有条理”性格忠诚,乐观,有自尊心,受主人重视。
“经过这样大变故的王嫂,竟还是一切照常,用来稳定她的生命或感情的原来是古人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八个字”相信命运,性格坚强,不因女儿去世而消沉。
写公鸡和小狗即使挨了王嫂的打,也依然懂得“一家中唯有王嫂最关心它”,体现出王嫂性格的善良。
【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情节安排的作用。
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公鸡和小狗是从侧面反映王嫂的性格特点,连动物也知道王嫂的好,更丰富王嫂善良的性格特点。
使小说情节更加丰富。小说前半部分主要写王嫂如何对待自己的子女和主人一家,“因此这庄严生物,只好一面绕屋奔跑一面咖呵咖呵叫唤,表示对这玩笑并不同意,且盼望有人来援救出险。这种声唤自然引起了一家人的关心,但知道是小狗的恶作剧,谁也不理会,到后真正来援救解围的,照例只有王嫂一人”,后半部分写王嫂如何对待主人家的小动物,展示了小人物的日常生活的不同方面,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使小说主题更丰富。照料公鸡小狗是王嫂在主人家生活的日常,描写这些既丰富了内容,也展现了王嫂在女儿去世后“一切照常”的生活,体现了她宿命论的思想。
突出人物情感。王嫂内心其实也是悲伤的,“两亲家说起女儿时,心酸酸的,眼睛湿莹莹的,都念着女儿”,她不在他人面前展现,可见她情感内敛,有传统的压抑、忍耐等特点。
【点睛】关于小说阅读需要: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主要形象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3.鉴赏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形象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具体的作用。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形象的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二、古代史文阅读(42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滕王元婴,贞观十三年始王,实封千户。为金州刺史,骄纵失度。在太宗丧,集官属燕饮歌舞,狎昵厮养;巡省部内,从民借狗求罝,所过为害;以丸弹人,观其走避则乐;城门夜开,不复有节。高宗以书切责曰:“朕以王至亲,不忍致於法,今署下上考①,冀愧王心。”
久之,迁洪州都督。官属妻美者,绐为妃召,逼私之。尝为典签崔简妻郑嫚骂,以履抵元婴面血流,乃免。元婴惭,历旬不视事。后坐法削户及亲事帐内之半,谪置滁州。起授寿州刺史,徙隆州,复不循法。录事参军事裴聿谏正其失,元婴捽辱之。聿入朝具奏,帝迁聿六品上阶。帝尝赐诸王彩五百以元婴及蒋王②贪黩但下书曰滕叔蒋弟不须赐给麻二车助为钱缗二王大惭武后时,进拜开府仪同三司、梁州都督。薨,赠司徒、冀州都督,陪葬献陵。
子十八人,长子修琦嗣,为长乐王,馀爵公。垂拱中,六人死诏狱。神龙初,更以少子修信.子涉嗣,开元中,授左骁卫将军。薨,子湛然嗣,从玄宗至蜀,擢左金吾将军。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高祖诸子》)
【注】①下上考:唐代的对官员实行考评制度,考课成绩在中上以上的,每进一等就奖赏一季的俸禄;考课成绩为中中的,无赏无罚,俸禄不变;中下以下,每降一等就扣发一季俸禄。有下下考的,削除官职。元婴的成绩是下上考,要贬降。②蒋王:李恽(?―674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七子。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帝尝赐诸王/彩五百/以元婴及蒋王贪黩/但下书曰/滕叔蒋弟不须赐/给麻二车/助为钱缗/二王大惭/
B. 帝尝赐诸王彩五百/以元婴及蒋王贪黩/但下书曰/滕叔/蒋弟不须赐/给麻二车/助为钱缗/二王大惭/
C. 帝尝赐诸王/彩五百/以元婴及蒋王贪黩/但下书曰/滕叔/蒋弟不须赐/给麻二车/助为钱缗/二王大惭/
D. 帝尝赐诸王彩五百/以元婴及蒋王贪黩/但下书曰/滕叔蒋弟不须赐/给麻二车/助为钱缗/二王大惭/
8. 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展开余下试题A. 都督,是中国古代军事长官的一种,兴于三国,其后发展成为地方军事长官。
B. 旬,一个月分为三旬,一旬为十天。视事,官员处理政务;接任治事。
C. 薨,《礼记•曲礼》中说天子死曰崩,诸侯或大夫死曰薨,士死曰卒。
D. 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庙号。从汉朝开始,王朝的开国皇帝庙号通常为“太祖”,第二代帝王庙号常常为“太宗”。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元婴担任金州刺史时,骄横放纵,不遵守法纪,为害百姓,被高宗写信责骂,并且把他的考课评为下上考。
B. 李元婴和蒋王都贪污钱财,所以高宗没有赏赐他们丝织品,而是给他们麻绳,要他们拿麻绳去串贪污的钱,以此羞辱这两人。
C. 崔简的妻子郑氏被李元婴逼迫,但她勇敢抵抗,不惜抓破了自己的脸,这让李元婴自感惭愧,就放了郑氏,郑氏得以免受污辱。
D. 李元婴有十八个儿子,开始由长子李修琦继嗣,后改由小儿子李修信的儿子李涉继嗣,李涉在开元年间,授任为左骁卫将军。
10.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宗以书切责曰:朕以王至亲,不忍致於法,今署下上考,冀愧王心。
(2)录事参军事裴聿谏正其失,元婴捽辱之。聿入朝具奏,帝迁聿六品上阶。
(3)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答案】7. B 8. C 9. C
10. (1)高宗写信严厉责备他说:“朕因为王是骨肉至亲,不忍心绳之以法,现在给你下上考的成绩,希望王感到惭愧。”
(2)录事参军裴聿进谏纠正李元婴的过失,李元婴揪住侮辱他。裴聿因入朝详细上报了李元婴的所作所为。皇帝进升裴聿为六品上阶。
(3)但祖母刘氏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离开她。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皇帝曾经赐给诸王每人彩色丝织品五百匹,因李元婴及蒋王贪污钱财,皇帝只是写信说:“叔父滕王和弟弟蒋王不需要赏赐,给麻两车,让他们作为串钱的绳子。”二王十分羞愧。
“帝尝赐诸王彩五百”中,“五百匹”定语后置,之后断开,排除AC;
“滕叔/蒋弟不须赐”中,“滕叔”“蒋弟”是两个人,之间断开,排除AD。
故选B。
【8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
C项,“诸侯或大夫死曰薨,士死曰卒”错误,天子死:崩,(也叫“驾崩”、“山陵崩”、“归西”、“驾鹤归西”、“驭龙归西”、“殡天”); 诸侯或后妃死:薨(或薨逝、薨亡); 大夫死:卒; 士死:不禄; 庶人:死 ;(未成年人死:夭、夭折、短折、夭亡、殇、夭殇、早逝(英年早逝)、夭逝、天逝、弃养、夙殒、天服之殇、早夭。 自然之死:寿终、登仙、百年、老了、谢世、长逝、长往、长辞、归室、归泉、走了、去了、故去、就木、寿终正寝、寿终内寝)。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C项,根据原文“尝为典签崔简妻郑嫚骂,以履抵元婴面血流,乃免”可知,崔简的妻子郑氏责骂,并用鞋子打得李元婴面部流血,才得以免遭侮辱。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1)中“切” 译为严厉;“以”译为因为;“致”罗致、治罪,“冀”译为希望。
(2)中“正”译为纠正,“捽”译为揪住,“具” 译为详细,“迁”进升。
(3)中“夙” 译为 早年、多年,“婴”译为缠绕,“蓐”通褥,“废”译为停止。
【点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参考译文:
滕王李元婴,贞观十三年始滕王,享受实封一千户。任金州刺史,骄横放纵,不遵守法纪。在太宗丧礼期间,召集官属宴饮歌舞,亲昵奴仆;巡行管内,向老百姓借狗打猎,所到之处,为害百姓;用弹丸击人,看着他们躲避以取乐;城门夜晚大开,不加以限制。高宗写信严责备他说:“朕因为王是骨肉至亲,不忍心绳之以法,现在给你下上考的成绩,希望王感到惭愧。”
很久之后,升任洪州都督。对于有美色的官属之妻,他就欺骗说是妃子召见,然后逼迫私通。曾经被典签崔简的妻子郑氏的责骂,并用鞋子打得李元婴面部流血,才得以免遭侮辱。李元婴感到惭愧,数十天不去理事。后来因犯罪被剥夺封户及王府亲事官一半,贬往滁州安置。后重新启用为寿州刺史,又改授隆州刺史,还是不守法纪。录事参军裴聿进谏纠正李元婴的过失,李元婴揪住侮辱他。裴聿因入朝彙报有关工作而详细上报了李元婴的所作所为。皇帝进升裴聿为六品上阶。皇帝曾经赐给诸王每人彩色丝织品五百匹,因李元婴及蒋王贪污钱财,皇帝只是写信说:“叔父滕王和弟弟蒋王不需要赏赐,给麻两车,让他们作为串钱的绳子。”二王十分羞愧。武后时期,升任开府仪同三司、梁州都督。去世后,追任司徒、冀州都督,陪葬献陵。
有十八个儿子,由长子李修琦继嗣,封长乐王,其余的封公爵。垂拱年间,有六个儿子死于诏狱中。神龙初年,改以少子李修信的儿子李涉继嗣,开元年间,授任为左骁卫将军。去世后,儿子李湛然继嗣,随从玄宗前往蜀中,升任左金吾将军。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幽居初夏
陆游①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②已过头番笋,木笔③ 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①陆游,号放翁,著名爱国诗人,此诗写于晚年幽居山阴时。②箨(tuò)龙:竹笋的异名。③木笔:又名辛爽花,其花未开时,苞有毛,尖长如笔,因以名之。
1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暗笔点题,“湖山”二字总领全篇,勾勒环境,笔力开张。
B. 颔联紧承首联展开铺写。水满、草深、鹭下、蛙鸣,自是典型的初夏景色。然上句“观”字,明写所见:下句却用蛙鸣暗写所闻。
C. 本诗颔联写湖,是近处宽处静景;颈联写庭院周围,是远处细处动态。
D. 诗中写放翁心中郁结与柳宗元《小石潭记 》中写以其境过清时的心境相似。
12. 全诗是怎样体现“幽居初夏”之“幽”的?请简析。
【答案】11. C 12. ①(环境方面)以景写幽,家居在湖山处,乡间小路横斜,槐柳成荫,居处静幽;
②(手法方面)以动衬幽,以声衬幽,鹭鸟时时往下飞至水面,处处能听到蛙鸣,用动态反衬幽静;
③(人情方面)抒发幽情,故交难觅,无人共赏共谈,写出人事幽远。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C项,“颔联写湖,是近处宽处静景;颈联写庭院周围,是远处细处动态”错误,颔联“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意思是湖水满溢时白鹭翩翩飞舞,湖畔草长鸣蛙处处,写的是远处宽处的动景;颈联“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意思是新茬的竹笋早已成熟,木笔花却刚刚开始绽放,写的是近景、静景。
故选C。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从居住环境来看,诗歌首联写湖光山色之地是诗人的家,槐柳树阴下小径幽幽,勾勒出诗人生活的环境,突出了“幽居”的特点。从手法来看,颔联展现的是白鹭悠然飞至水面、绿草丛中蛙鸣处处的景象,采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以动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宁夏回族自”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7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