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67  2020-12-23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7]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六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包头六中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工智能安全性问题的根本问题,并不在于它能否真正超越人类,而在于它是否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工具和人类是否对其拥有充分的控制权。就像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那样,虽然它们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人类,但人类拥有绝对控制权,所以人们相信它们是安全的。
为了实现对其控制的目标,首先需要对人工智能的自主程度进行限定。虽然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但人类智能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目前人工智能的认知能力还远不如人类智能。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信息存储、处理等方面的优势,让它在一些重大事件上做人类的高级智囊,但最终的决定权仍在人类。比如,当我们把人工智能应用于军事领域时,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来评估危险程度,以及可以采取的措施,但是否应该发动战争、如何作战等重大决策,还是需要掌握在人类自己手里。正如霍金斯所说的那样:“对于智能机器我们也要谨慎,不要太过于依赖它们。”
与限定人工智能的自主程度类似,我们也需要对人工智能的智能水平进行某种程度的限定。从长远来看,人工智能是有可能全面超越人类智能的。从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来看,尽管它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但短短六十年取得的巨大进步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将来它会取得更大的突破。从世界各国对人工智能高度重视的现实情况来看,想要阻止人工智能的发展步伐是不现实的,但为了安全起见,限定人工智能的智能程度却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我们应当还需要成立“人工智能安全工程”学科,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标准与规范,确保人工智能不能自我复制,以及在人工智能出现错误时能够有相应的保护措施以保证安全。人们对人工智能安全问题的担忧的另一主要根源在于,人工智能的复制能力远胜于人类的繁衍速度,如果人工智能不断地复制自身,人类根本无法与其抗衡。因此,在人工智能的安全标准中,对人工智能的复制权必须掌握在人类手中。同时,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控制许可制度,只有人工智能产品达到安全标准,才允许进行商业推广和使用。
从源头上看,人工智能安全问题是由人工智能技术造成的,可见,科学技术研究并非无禁区。技术的发展成熟固然是解决安全问题的关键因素,但任何技术都有不确定性,且科技产生的问题通常不能仅仅依靠科技本身得到圆满解决。因此,解决人工智能安全问题还需要充分发挥外部进路的重要作用。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人工智能安全性问题上,如果人类没有绝对控制权,就无法确保其安全可靠。
B. 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但在认知能力上还远不如人类,因为人类智能有自身优势。
C. 人工智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但从发展现状来看,其发展步伐是难以阻止的。
D. 人工智能的复制性是人类难以抗衡的,人类要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控制许可制度。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人工智能的可控性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保证人工智能安全性的具体措施。
B. 文章从限定自主程度和智能水平两个方面入手,分析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安全问题。
C. 文章在论证中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强调人类要在人工智能发展中持积极态度。
D. 文章先明确态度,接着分析对策,最后强调人工智能安全问题需发挥外部进路作用。


浏览完整试题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拥有对很多事物的绝对控制权,人工智能安全的问题也应该会有解决的方法。
B. 人工智能可以为人类解决很多问题提供信息帮助,但人类要把握最终决定权,而不能太过依赖它们。
C. 人工智能全面超越人类存在着一定的可能性,但人类也可以在发展中限定人工智能的智能程度。
D. 科学技术研究有禁区,因而人工智能安全问题的出现也是必然的,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多方努力。
【答案】1. D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D项,原文是“如果人工智能不断地复制自身,人类根本无法与其抗衡”,这只是一种假设,且只要人类建立安全控制制度,还是能控制住人工智能的,也不是“无法抗衡”的。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B项,文章前面第二和第三自然段从限定自主程度和智能水平两个方面谈人工智能的安全性问题,但第四自然段“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标准与规范”也是在分析如何面对人工智能的安全性问题。所以这里表述不够全面准确。故选B。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D项,结合文本内容“人工智能安全问题是由人工智能技术造成的,可见,科学技术研究并非无禁区。技术的发展成熟固然是解决安全问题的关键因素,但任何技术都有不确定性,且科技产生的问题通常不能仅仅依靠科技本身得到圆满解决”分析可知,强加因果关系,并不是科学研究有禁区直接导致人工智能的安全性问题。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今天,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在深入调研、总结高校自主招生和上海等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经验 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称“强基计划”), 遴选部分高校开展试点。2020 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
据悉,“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 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 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 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 根据新形势要求和招生情况,适时调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
据了解,在计划起步阶段,教育部将在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范围内遴选高校开展试点。其中包 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 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相关高校可向教育部申请并提交相关专业的招生和人才培养 一体化方案。教育部组织专家综合考虑高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质量、科研项目及平台建设情况、招生 和人才培养方案等因素,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则,研究确定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专业和规模。
据悉,高校根据有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制定强基计划的招生和培养方案。符合高校报考条件的 考生可在高考前申请参加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在各省(区、市)强基计划招生名 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单。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 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 85%), 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有关高校要认真研究制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 办法,并在招生简章中提前向社会公布。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叶雨婷《教育部推出“强基计划”》)
材料二:
强基计划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已经跳出招生的狭隘范畴,着眼于国家对人才的战略需要,贯通国家急需 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两阶段。在这一点上,强基计划显然比原来的自主招生站位更高。
限定于基础学科专业:强基计划更着眼于国家对战略人才的需要,而不仅仅是高校个体的需要。 自主招生的初衷就是为有学科特长的学生开辟一条特别通道。高考分数录取有点像招收十项全能选手,
著名高校更是需要每科都强或者没有短板。但是对于那些有某些专长的学生来说,高考显然不够科学合理, 甚至会埋没这些专门人才,于是,自主招生政策推出了。但长期以来,自主招生政策更着眼于招生,这部 分有学科特长的学生获得的更多是降分照顾,而在其就读专业上并没有过多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 自主招生的出发点。
新出台的强基计划则完全聚焦于基础学科。基础学科人才的强弱对关键技术的突破有着基础性甚至是 决定性作用。日前,华为负责人任正非就多次谈到,华为能在 5G 等关键通信技术上取得突破,主要就是靠 华为的“700 多位数学家,800 多位物理学家以及 120 位化学家”。近年,华为从全球大规模引进了基础科 学领域的一流人才,为华为在关键技术上的领先奠定了重要基础。日前,科技部联合教育部等部委还专门出台了加强数学科学研究的专门文件,目的也在此。此次强基计划明确限定了招生专业,以基础学科(如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为主,也是响应国家号召,从培养国家急需人才的角度出发。正因为此,入 围强基计划的考生基本上都需要在其擅长的领域从事基础学科学习,而不是把个人专长作为一个进入名校 的跳板,转而就读其他热门应用专业,比如金融。


展开余下试题限定于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缩小招生数量,强调拔尖创新人才从选拔到培养的整个贯通培养, 而不仅仅是招生。
新的强基计划鼓励支持高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单独编班,实行导师制、小班化培养,并与原 有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统筹考虑,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同时也鼓励国家重点实验 室、前沿科学中心等国家重点技术攻关单位吸纳这些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研究,探索建立一种结合重大科研 任务的人才培养机制。
也正是基于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强基计划第一批试点高校限定在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这 和过去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 90 余所高校数量相比,显然有大幅缩减。但作为一项重大改革的起步阶段,从 小范围开始试点是非常积极稳妥的,也体现了高等教育为国选材育才的初心和使命。
(摘编自中国教育部官网,陈志文《“强基计划”不是自主招生的升级版》)
材料三:
1 月 15 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即“强基计划”。这也意味着本轮以义务教育阶段坚决减负、新高考改革这一首一尾相向而行、共同驱动的教育综合改革,完成了又一项标志性的顶层设计,整体架构更为清晰,导向更为明确。
其政策要点有三:一是从 2020 年起,原有的高校自主招生方式彻底终结。二是业已探索多年的综合评 价录取方式得以保留,但在细节流程上做了重大调整。三是该计划初步试点的范围限制在国家“双一流计 划”中的部分“一流高校”,后续走向及开放性值得进一步观察。
应该说,改革走到这一步是漫长教育链条传导的必然结果,也是教育逻辑自身的演进使然。大学怎么 招生,说到底还是指挥棒,小学、初高中的教育改革结果,还是要落实在高招中。上游搞素质教育,就要 减少耗费在题海战术中的低水平重复性劳动。中游的高中阶段,就必须建立完备的学生综合素质纪实报告, 为每个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的全面发展情况画像。那么,在下游的大学招生和录取环节有所呼应,建立配 套的制度支撑,显然是有必要的。
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录取,是十余年来在大学招生改革探索的两条路径。应当承认,两个探索方向积 累了不少宝贵经验,但也像文件所说的出现了“招生学科过于宽泛、重点不集中、招生与培养衔接不够、 个别高校考核评价不够科学规范、个别考生提供不真实的学科特长材料等”问题,这些偏向需要纠正。
如何泼掉洗澡水的同时保住孩子?在教育部本轮出台的文件中明确规定: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 85%。这意味着高考成绩在综合评价录取中的比重回升,高校对学生的“合法”选择权的比重有所回落,其 实是一次“再平衡”。
取消“自主招生”,不是“倒退”,在以空间换时间、循序渐进地协同推动大中小学一体化联动发展, 在素质教育开弓没有回头箭之后,再以招录政策改革的组合拳反向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梗阻。
强基计划就是改革的 2.0,用来巩固基于高考成绩的、公平公正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改革成果。
(摘编自“澎湃新闻”,《强基计划:用改革巩固高考改革的成果》)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强基计划取代了原先的高校自主招生,只限于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B.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首先在“一流大学”建 设高校开展试点。
C. 材料二在材料一基础上,分析了“强基计划”与自主招生的区别,指出“强基计划”与自主招生完全不同。
D. 材料三认为“强基计划”是本轮教育综合改革所完成的又一项标志性的顶层设计,分析角度与材料二非常相似。
5.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 “强基计划从选拔定位、试点学校范围、招生专业、报考条件到入围高校考核方式、录取方式及培养模式 等,进行了系统性重塑。”
B. “强基计划是高校人才选拔培养迎来的又一重大变革,作为新高考在新时代的新突破,集中体现了新高考 的改革方向。”
C. “强基计划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多维度考核学生的评价模式。”
D. “强基计划取消论文、专利等作为入围高校考核条件的做法,积极探索建立基于能力考查的笔试、面试,增强选才的科学性。”
6. “强基计划”取代“自主招生”,会产生哪些积极影响?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4. B 5. A
6. (1)强基计划更多参考高考成绩,使高校选拔录取过程更加公平;(2)强基计划强 调拔尖创新人才从选拔到培养的整个贯通培养,有利于人才成长;(3)强基计划聚焦基础学 科,有利于提升中国科研实力,突破关键技术。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
A项,“只限于”歪曲文意,原文为“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C项,“完全不同”表述绝对,综合材料二内容可知,强基计划在实施的目标、试点的高校、面向的学生方面存在重合。
D项“分析角度与材料二非常相似”概括错误,材料三的分析着眼于教育逻辑的自身演进规律,与材料二明显不同。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项,信息指出了“强基计划”与“自主招生”的本质不同,最能支撑“强基计划不是自主招生的升级版”这一论点。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回归文本,根据题目要求确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材料一,“符合高校报考条件的考生可在高考前申请参加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在各省(区、市)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单。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概括为:强基计划更多参考高考成绩,使高校选拔录取过程更加公平。
材料二,“强基计划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着眼于国家对人才的战略需要,贯通国家急需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两阶段”“限定于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缩小招生数量,强调拔尖创新人才从选拔到培养的整个贯通培养,而不仅仅是招生”概括为:强基计划强调拔尖创新人才从选拔到培养的整个贯通培养,有利于人才成长。


展开余下试题材料二,“限定于基础学科专业:强基计划更着眼于国家对战略人才的需要”“新出台的强基计划则完全聚焦于基础学科”“此次强基计划明确限定了招生专业,以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为主,也是响应国家号召,从培养国家急需人才的角度出发”概括为:强基计划聚焦基础学科,有利于提升中国科研实力,突破关键技术。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善 人
老舍
汪太太最不喜欢人叫她汪太太;她自称穆凤贞女士,也愿意别人这样叫她。她丈夫很有钱,她老是不客气地花着;花完他的钱,而被人称穆女士,她就觉得自己是个独立的女子,并不专指着丈夫吃饭。
穆女士一天到晚甭提多忙。不说别的,就先拿上下汽车说,穆女士——也就是穆女士!——一天得上下多少次。哪个集会没有她?哪件公益事情没有她?换个人,那么两条胖腿就够累个半死的。穆女士不怕,她的生命是献给社会的;那两条腿再胖上一圈,也得设法带到汽车里去。她永远心疼着自己,可是更爱别人,她是为救世而来的。
穆女士还没起床,丫环自由进来回话。她嘱咐过自由们不止一次了:她没起来,不准进来回话。丫环就是丫环,叫她“自由”也没用,天生的不知好歹。她真想抄起床旁的小桌灯向自由扔去,可是觉得自由还不如桌灯值钱,所以没扔。
“自由,我嘱咐你多少回了!”穆女士看看钟,快九点了,她消了点气,是喜欢自己能一气睡到九点,身体定然不错;她得为社会而心疼自己,她需要长时间的睡眠。
“不是,太太,女士!”自由想解释一下。
“说,有什么事!别磨磨蹭蹭的!”
“方先生要见女士。”
“哪个方先生?方先生可多了,你还会说话呀!”
“老师方先生。”
“他又怎样了?”
“他太太死了!”自由似乎很替方先生难过。
“不用说,又是要钱!”穆女士从枕头底下摸出小皮夹来:“去,给他二十,叫他快走!”
穆女士的早饭很简单:一大盘火腿蛋,两块黄油面包,草果果酱,一杯加乳咖啡。吃着火腿蛋,她想起方先生来。方先生教二少爷读书,一月二十块钱,不算少。不过,方先生到底可怜,她得设法安慰方先生:“自由,叫厨子把鸡蛋给方先生送十个去,嘱咐方先生不要煮老了,嫩着吃!”
穆女士咂摸着咖啡的回味,想象着方先生吃过嫩鸡蛋必能健康起来,足以抵抗得住丧妻的悲苦。继而一想,以后索性就由她供给他两顿饭,那可就得少给他几块钱。他少得几块钱,可是吃得舒服呢。她总是给别人想得这么周到;不由她,惯了。她永远体谅人怜爱人,可是谁体谅她怜爱她呢?想到这儿,她觉得生命是个空虚的东西。工作,只有工作使她充实,使她睡得香甜,使她觉到快活与自己的价值,她到书房去看这一天的工作。
她的秘书冯女士已在书房等一点多钟了。冯女士才二十三岁,长得不算难看,一月挣十二块钱。穆女士的交际多么广,做她的秘书当然能有机会遇上阔人;假如嫁个阔人,一辈子有吃有喝,岂不比现在挣五六十块钱强?穆女士为别人打算老是这么周到,而且眼光很远。见了冯女士,穆女士吸了口气:“哎!今儿又有什么事?说吧!”她倒在个大椅子上。
冯女士把记事簿早已预备好了:“穆女士,盲哑学校展览会,十时二十分开会;十一点十分,妇女协会,您主席;十二点,张家婚礼;下午……”
“先等等,”穆女士又叹了口气,“张家的贺礼送过去没有?”
“已经送过去了,一对鲜花篮,二十八块钱,很体面。”
“啊,二十八块的礼物不太薄,下午一共有几件事?”
“五个会呢!”
“甭告诉我,我记不住。等我由张家回来再说吧。”
穆女士不想去盲哑学校,可是又怕展览会相片上没有自己,怪不合适。她决定晚一会儿,正赶上照相才好。这么决定了,她很想和冯女士再说几句,倒不是因为冯女士有什么可爱的地方,而是她自己觉得空虚,愿意说点什么……解解闷儿。她想起方先生来:“冯,方先生的妻子过去了,我给他送了二十块钱去,和十个鸡蛋,怪可怜的方先生!”穆女士的眼圈真的有点发湿了。
冯女士早知道方先生是自己来见汪太太,她不见,而给了二十块钱,可是她晓得主人的脾气,说:“方先生真可怜!可也是遇见女士这样的人,赶着给他送了钱去!”
穆女士脸上有点笑意:“我永远这样待人;连这么着还讨不出好儿来,人世是无情的!”
“谁不知道女士的慈善与热心呢!”
“哎!也许!”穆女士脸上的笑意扩展得更宽了些。
“二少爷的书又得荒废几天!”冯女士很关心似的。
“可不是,老不叫我心静一会儿!”
“要不我先好歹地教着他?我可是不很行呀!”
“你怎么不行!我还真忘了这个办法呢!你先教着他得了,我亏不了你!”
“您别又给我报酬,反正就是几天的事,方先生事完了还叫方先生教。”
穆女士想了会儿,“冯,你就教下去,我每月一共给你二十五块钱,岂不是很好?”
“就是有点对不起方先生!”
“那没什么,遇机会我再给他弄个十块八块的事;那没什么!我可该走了,哎!一天一天的,真累死人!”
(节选自《老舍短篇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7.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中的穆女士拖着两条胖腿赶场式地奔忙于各种集会上,其为救世而不辞辛苦的形象跃然纸上,让人感动不已。
B. 穆女士对“自由”的贸然进来回话心生怨气,她这种为社会而心疼自己、长时间休息的做法,意在告诉人们为了奉献社会,需要保证长时间的睡眠。
C. 穆女士虽然很关心二少爷的学业,但也理解因方先生妻子去世而要荒废几天的实情,由衷同情方先生的不幸遭遇,资助他钱,给他送鸡蛋等。
D. 这篇小说主要以生动鲜活的人物对话和细致深入的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用穆女士自己的言行心理给“善人”这一称号做了最好的注解。
8. 小说中的穆女士真是一个独立、善良、忙碌、豁达的慈善家形象吗?为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小说语言很有特色,极具讽刺意味。试结合文本加以具体分析。
【答案】7. D 8. 不是。(1)她看起来“独立”,实则依靠丈夫。她一方面不客气地花着丈夫的钱,一方面又怕自己在别人眼里“专指着丈夫”。(2)她看起来善良,实则虚伪。她不愿被人称为“汪太太”,原因是想标榜自己的独立;她给仆人起名“自由”,而又对仆人颐指气使;她看起来是怜悯方先生,其实是在算计方先生。(3)她看起来忙碌,实则空虚。她标榜自己“生命是献给社会的”“为救世而来”,却只是为了排遣空虚,打造“新女性”形象;她看起来经常参加集会、公益活动,但对社会并无实际贡献,却在赚取名声。(4)他看起来豁达,实则自私、冷漠,精于算计。在方先生死了太太后,用“二十块”打发他,埋怨他荒废儿子的学业,并让冯女士取代了他。她孩打算供方先生两顿饭就要减少他的工资;让秘书冯女士兼冯先生的教职,却一共给她每月25元,比两人的工资加起来少了7块钱。
9. (1)在对比中极尽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内蒙古自治”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