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158 2020-12-28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8]
浙江省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
嘉兴五高2020学年第一学期11月期中测试
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语言基础(本大题共有8小题,每小题3分,其中第4题2分,共23分。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迷惘(wǎng) 吞噬(shì) 兴奋(xìng) 冠冕堂皇(guàn)
B.阡陌(xiān) 狭隘(ài) 祈福(qǐ) 强劲有力(jìng)
C.笨拙(zhuó) 荫庇(yìn) 跬步(guǐ) 自怨自艾(yì)
D.摈弃(bìn) 载体(zài) 干瘪(biě) 羽扇纶巾(guān)
2.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
A.妨碍 无尚光荣 国粹 并行不背
B.嘻戏 无精打采 震撼 高潮叠起
C.慰藉 众口铄金 烦躁 罄竹难书
D.深邃 云淡风清 雄辨 装模作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3和第4小题。
[甲]一个大文豪,他的一举一动——哪怕是最普通最实际的举措——也会被渲染成一种诗意的浪漫,其为百姓排忧解难的耿耿初衷反而会被忽视。苏东坡在杭州当太守是在北宋元祐年间。他当时没有想到,几十年以后,杭州会成为宋王朝新的都城,而他处心积虑所兴建的那些工程,恰巧是为那些仓皇南渡的君臣准备的。
[乙]城市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市民们既具有南方人热情的天性,又极富文化素养,“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一切都美不胜收。西湖整治好了,可以听夕阳箫鼓,也可以赏曲院风荷。[丙]难怪宋孝宗赵昚坐在杭州的宫城里阅读苏东坡的作品(南宋第二位皇帝,宋朝第十一位皇帝),尤其是他的那些奏议表状时,竟钦佩得掉下眼泪。
3.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渲染 B.反而
C.处心积虑 D.美不胜收
4.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甲 B.乙 C.丙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教师备课要从研究学情、考情入手,围绕知识结构和方法技巧为中心,落实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的不同学习目标,做到教案学案一体化、试题精选层次化。
B.就商业价值而言,“金庸”是影响力巨大的IP,它不仅包括销售量以千万计的图书,也包括多次翻拍的电影和电视剧,以及相关的游戏产品等。
C. 对于天安门广场等七个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收门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已在记
者招待会上予以否认。
D.中国航天传来重磅消息,首个中国月球背面探测器“嫦娥四号”成功实现软着陆,发回一批月球背面照片,中国空间探测工程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B.而耻学于师
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D.小学而大遗
7.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A.蚓无爪牙之利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吾从而师之
C.弟子不必不如师 D.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浏览完整试题
二、语言应用(本大题共有1小题,共3分。)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
地铁是以在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大城市土地资源稀缺,地铁建于地下,① 。地铁运量大,使用电能,节约能源,减少城市污染。地铁速度快,准点率高,② ,既快捷又经济,民众乐于搭乘。总之,与其他城市交通工具相比,③ 。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有7小题,共30分。其中第10、11题为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10分)
材料一:亲子阅读又称“亲子共读”,是以书为媒介、以阅读为纽带,使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的过程,在孩子课外阅读中起着重要作用,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最佳方式之一。以往的亲子阅读,主要是针对上学的孩子,而如今,亲子阅读的范围已扩展至学龄前儿童。因为“阅读”对孩子们来说不仅意味着文字阅读,还包括图画等非文字阅读。亲子阅读有朝着更低龄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有些家庭并没有阅读习惯,可在看到别的家庭都进行亲子阅读后,便盲目跟从,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后,由于选材、方法、指导等欠妥,不仅阅读氛围没有营造起来,孩子没有获益,反倒浪费了时间、精力和金钱。
(摘编自刘天放《莫让“亲子阅读”流于形式》)
材料二:
(摘编自“家长帮•阅读”)
材料三:一些家长对亲子共读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共读就是给孩子传授知识,将共读等同于学算术、学认字、背唐诗、背英语单词,过早将孩子带入应试教育模式,这样反而增加了孩子的烦恼。实际上,阅读是一扇窗口,亲子共读的目的是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美好与乐趣,并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因此,家长要避免将急功近利的情绪带到共读中。亲子共读不要在意眼前的收获,而要放眼长远,使孩子在阅读中学习到优秀品质。
亲子共读也无须拘泥于场所和环境,不是只有待在家里才能进行亲子共读,要带着孩子大胆走出家门,多参加阅读活动,多走进大自然,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对阅读产生更美好的感悟。为孩子提供多元化的阅读环境,让他们明确自己的阅读兴趣,会使亲子共读更有效率。亲子共读贵在坚持,需要家长多用心。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但会冷了孩子的心,还会给他们的性格培养带来不好影响。
(摘编自胡蔚《亲子共读贵在用心》)
材料四: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凯瑟琳•斯诺说,大量研究发现,亲子阅读和儿童的语言发展在短期内有着直接的联系。丰富的家庭阅读环境对孩子的语音意识、词汇发展、文字意识以及认知等方面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从长期来看,当孩子进入小学之后,亲子阅读对孩子的快速认读、阅读理解、独立思考和表达及未来的终身发展都有帮助。
研究发现,亲子阅读对儿童深层次的阅读理解能力、词汇发展等方面都提供了超过20%的影响因素。在美国的研究中,中产阶级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在发展中产生的差异大概为33%,亲子阅读能够独立贡献20%的差异,也就是说33%由社会经济地位带来的差异中,有20%可以通过亲子阅读来弥补。
在美国,通过20年的实践,很多人认识到了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实践过程中,除了家长态度积极,很重要的一点是社会力量支持。美国很多的社会组织和公立图书馆都会提供机会,给孩子派书送贴纸,鼓励他们阅读。波士顿的公共图书馆一直有一项名为“1 000本书”的阅读计划,鼓励孩子在6岁上小学之前读满1 000本图画书。凯瑟琳•斯诺说:“我觉得这是中国社会可以借鉴的,早期阅读不仅是家长和老师的责任,还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
(摘编自《哈佛教授:亲子阅读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10.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父母阅读习惯不好(每天阅读不足半小时)的家庭,孩子日阅读时长普遍较短,这表明父母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作用不容忽视。
B.家长进行亲子共读,目的主要集中在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增进亲密的亲子关系上,为了拓展知识界限、提升能力的也比较多。
C.对于亲子共读的内容,家长的选择多倾向于为儿童创作的作品,认可老师的推荐,受网站或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内容的影响较大。
D.家长进行亲子阅读,较少考虑为学科(如语文、英语)成绩提升打基础,为了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而制定个性化家庭教育方案也不多。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亲子阅读中,书的媒介作用和阅读的纽带作用相结合,再加上形式多样化,使得亲子阅读主要针对学龄前儿童。
B.亲子阅读对儿童的语言发展在短期内影响很大,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对语言发展的影响逐渐消失,但对独立思考等仍有影响。
C.在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差异大概为33%,而通过亲子阅读可以弥补其中大概六成的差异。
D.儿童的早期阅读需要受到家长的重视和社会力量的支持,美国在后一方面做得较好,有一些成功的经验,这值得中国社会借鉴。
12.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说明亲子阅读过程中家长要做的具体事情和应避免出现的问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20分)
二十朵丁香花
包利民
从她记事起,就已经有了门前的那几棵丁香树了,每到春天,艳艳地开满了粉红的花,空气中流动着淡淡的清香。她从小就喜欢丁香,常常在一簇簇的花丛中寻找有五个花瓣的花朵,传说五瓣丁香能给人带来幸福和好运。
是的,她是那样的幸福,她一直深信那是门前的丁香花的福荫,因为五瓣丁香极少见,而她却总能在花开的时候找到几朵。父母对她宠爱而不溺爱,而家庭条件也很优越,因此她比别的孩子更独立更快乐。在这样的氛围之中,她走过童年,走过少年,走进了大学的门槛。去外地上大学,父母只有一个要求,很郑重地提出来,寒暑假可以不回来,但丁香花开的时候一定要请假回来住几天,不管多么忙。她虽然有些不解,可还是答应了,而且,她也喜欢那些花,毕竟陪伴着自己一起长大,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
上大学的第一个春天,母亲给她打电话,告诉她门前的花已开了。于是,她坐了一天的火车,回来看那些花。未到家门,香味便已弥漫过来,而那些花,映得她心里暖暖的。她知道,其中一定有几朵五瓣的花在等着她去采摘,那是她幸福的使者。而父母,就站在门前对着她微笑,从小到大,每次从外边回来,都是如此。在家里住了几天,她便返校了,带着一种依依的心情。
展开余下试题
第二年,她依然在春天回来。花依旧,而心情却有了浅浅的感伤。因为她无意间发现了一张她小时候的照片,可能还是未满月时照的吧。而抱着她的,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她问母亲那人是谁,母亲说是一个远房的亲戚,而她却清楚地看见了母亲一瞬间的惊慌。她便忽然想,自己该不会不是父母亲生的吧?带着疑惑,她离开家回到学校,这是第一次离家时脸上没有笑容。
不久,母亲给她打来电话,告诉她,她的确是他们抱养的。那一瞬间,二十年来从没有忧愁的她,眼中蓄满了泪水。母亲又说,那几棵丁香树,是她的亲生母亲栽下的,在她出生后不久。她忽然明白,为什么自己那么喜欢丁香花,因为它传递着一种血浓于水的亲情,从生她的那个女人手上,把美丽与哀愁传递到她的眼里,她的心上。她像无数个被抱养的孩子一样,在心底喊着为什么,为什么生我而不养我?虽然她的生活是如此幸福,而现在回头望去,那幸福竟是如此地飘浮,终是遮不住命运的伤痕。
她时刻记着照片上的那个女人,那个给了她生命的人。她再次回到家,对父母说:“我不需要你们告诉我事情的经过,我只想问你们她的地址。”父母无言,在纸上写了一个地址,交给她,看着她出了家门。在满树的花旁,她回过头来,说:“我会回来的。”
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她辗转来到了那个小城,找到了那个低矮的土房,在城市的边缘。叩响那扇门,当脚步声传来时,她的心跳得竟如此剧烈。门开了,一个白发的老人看见她,惊得说不出话来。她的心一痛,亲生的母亲应该不到五十岁,怎么就白了头发?可她的眼神中的不舍与忧伤和照片中一样,几十年都没有变,这就是母亲了,这就是母亲了,她在心底默默地念着。这时,眼前老人叫出了她的名字,喃喃地问:“你怎么来了,你怎么来了?”她默默地凝视了这个应该叫母亲的人一会儿,只是问为什么。母亲无语,带她进了屋,家徒四壁,贫寒无比。母亲只说了一句“这样的家庭,给不了你好的生活和未来”。她说:“可是,却可以给我亲情,给我真正的妈妈。”母亲摇头,说:“也许可以给你一个妈妈,却不是一个好妈妈,而且,我给不了你应该叫爸爸的那个人。”
母亲从床底拿出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子,打开,里面全是枯萎的丁香花,一共有二十朵。母亲说:“每一年我都去看你,都要摘一朵花回来。每一年我都能看见你很快乐地生活和成长,看见他们对你的爱与呵护。他们是你真正的父母,他们给了你很温暖的亲情,你不要有什么遗憾。”
白发,泪眼,她的心忽然疼了起来。她在记忆里努力搜寻着,可那个在门外花前满眼泪水与热情的老人,怎么就一点印象也没有呢?母亲该是一个充满才气充满热情的人啊,可如今只剩下了孤苦与无依。是什么,让母亲失去了如花的笑脸;是什么,让母亲如此地心伤。她已无须去问,也更无须去问为什么了。在母亲支离破碎的生活中,她是母亲伤口中流出的血,时时让母亲疼痛,在疼痛中继续着无望的生活。看着那二十朵枯萎的花,她明白了养父母为什么要她年年回来看花开,心渐渐地丰盈起来。终于,她叫了一声妈,拥住了白发的母亲,一如拥着二十年里生命中所有的爱与牵挂。
她知道,她的生命真的比别人更富有,有那么多的爱包围着她。无论以后走出多远,她都要回去看门前的丁香花,还有门内的三位老人。那些美丽的花,真的是年年绽放着幸福。丁香的叶子很苦,而花朵却是那样香甜。母亲就如那苦苦的树,而她就是树上最香的花。最苦的树开最香的花,像极了拳拳的亲情,而那花香悠远绵长,浸透了整个的生命!
(有删改)
13.理解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含意。(4分)
(1)五瓣丁香极少见,而她却总能在花开的时候找到几朵。(2分)
(2)丁香的叶子很苦,而花朵却是那样香甜。(2分)
14.“她”在文中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请概括作答。(5分)
15.分析文中画横线语句的作用。(5分)
16.结合文章内容,探究标题“二十朵丁香花”的丰富意蕴。(6分)
四、古诗文阅读(本大题有6小题,共26分。其中第17—19题,22题为选择题,每题3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 B.假舆马者 假:借助。
C.臂非加长也 加:增加。 D.虽有槁暴 槁暴:风吹日晒而干枯。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或师焉,或不焉
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士大夫之族
C.其皆出于此乎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吾尝跂而望矣 犹且从师而问焉
1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举例说明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B.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C.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D.随着作者设喻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文章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
20.把文章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分)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4分)
展开余下试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21、22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1.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颔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
22.本诗的颈联、尾联抒情,哪些字眼富有表现力?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6分)
四、文学积累(本题有2小题,共8分)
23.请将下列文学常识补充完整。(2分)
(1)她的词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独辟蹊径,语言清丽,在艺术上独有成就,被称为“易安体”。她是宋代“婉约派”代表此人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著有《漱玉词》,她是______________。
(2)《读书:目的和前提》的作者,热爱大自然,厌倦都市文明,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笔优美细腻,因此被人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是______________。
2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选做3小题,共6分)
(1) , 谁主沉浮? 《沁园春•长沙》
(2)何以解忧? 。 ,悠悠我心。《短歌行》
(3)谢公宿处今尚在, 。 ,身登青云梯。《梦游天姥吟留别》
(4) ,谈笑间, 。《念奴娇•赤壁怀古》
(5)生乎吾后, ,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 ?《师说》
五、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成长步步皆需受教,生活处处都是“课堂”。学校里,课堂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知识、获得能力,一堂好课往往会给我们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带给我们深远的影响;生活中,也往往会有一些人或事,触动我们的心灵、启迪我们的心智,给我们以无声的教化。
选取你生长过程中带给你感动于收获、促进你进步与成长、让你无法忘怀的“一堂好课”,请以“一堂好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自定立意;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3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嘉兴五高2020学年第一学期11月期中测试
高一语文 答案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语言基础(本大题共有8小题,每小题3分,其中第4题2分,共23分。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析】选D。A兴奋(xīng),冠冕堂皇(guān);B阡陌(qiān),祈福(qí);C笨拙(zhuō),跬步(kuǐ)。
【2析】选C。A“无尚光荣”中“尚”应为“上”,“并行不背”中“背”应为“悖”;B“嘻戏”中的“嘻”应为“嬉”,“高潮叠起”中“叠”应为“迭”;D“云淡风清”中“清”应为“轻”,“雄辨”中“辨”应为“辩”。
【3析】选C。A项,“渲染”指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也比喻夸大地形容。使用正确。B项,“反而”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和常情。使用正确。C项,“处心积虑”指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用于此处感情色彩不当,应用“殚精竭虑”。D项,“美不胜收”指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使用正确。
【4析】选C。句内括号要紧跟被注释的词语。丙句中的括号属于句内括号,括号中的内容“南宋第二位皇帝,宋朝第十一位皇帝”是用来解释“宋孝宗赵昚”的,因此括号及括号里的内容要放在“宋孝宗赵昚”之后。
【5析】选B。A项,句式杂糅,“围绕……”和“以……为中心”杂糅。C项,两面对一面。D项,语序不当,应将“首个中国”改为“中国首个”。
【6析】选A。答案略。
【7析】选C。答案略。
【8析】选D。答案略。
三、语言应用(本大题共有1小题,共3分。)
【9析】答案:①可以节省地面空间 ②票价实惠 ③地铁是最佳公共交通工具(紧扣“地铁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进行总结,如“地铁出行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等,言之成理即可)(每句1分)解析:结合上句“大城市土地资源稀缺”可知,①处应为地铁建在地下的优势,即:节省地面空间(土地资源)。②处结合后句“既快捷又经济,民众乐于搭乘”可知,此处内容应为乘坐地铁经济实惠这一优势,即:票价实惠。③处结合前面“总之”可知,此处内容应是对整段话的总结,即:地铁是最佳公共交通工具。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有7小题,共30分。其中第10、11题为选择题,每小题3分。)
【10析】选C。“受网站或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内容的影响较大”错误,由材料二可知,家长选择“网站或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内容”的比较少。
【11析】选D。A项,“使得亲子阅读主要针对学龄前儿童”错,材料一第一段中说“以往的亲子阅读……学龄前儿童”。B项,“对语言发展的影响逐渐消失”于文无据。根据材料四第一段,文章只说亲子阅读对儿童的语言发展在短期内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没有信息表明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亲子阅读对孩子语言发展的影响会消失。C项,“中产阶级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差异大概为33%”错,根据材料四第二段,应是“中产阶级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在发展中产生的差异大概为33%”。
【12析】答案:要做的具体事情:①家长要坚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好坚持每天阅读两小时以上。②选择多种阅读环境和阅读活动,让孩子获得更多的自由阅读空间。应避免出现的问题:①不要盲目跟风,浪费时间、精力和金钱。②避免急功近利,不要过于在意眼前的收获。③避免时常中断,不能坚持,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结合材料内容,提取相关信息。分析可知答题区间为材料一至材料三。第一问,根据材料二第一类图表可知,家长要坚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好能坚持每天阅读两小时以上。根据材料三第二段“亲子共读也无须拘泥于场所和环境……更有效率”,可知家长要选择多种阅读环境和阅读活动,让孩子获得更多的自由阅读空间。第二问,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可知家长不要盲目跟风,浪费不必要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根据材料三第一段可知,家长要避免急功近利,要放眼长远,不要在意眼前的收获;根据材料三第二段“亲子共读贵在坚持……带来不好影响”,可知要避免时常中断,不
上一篇:
湖北省孝感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篇:
内蒙古包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浙江省嘉兴”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