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日常阶段测试

阅读:197  2020-12-25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日常阶段测试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7]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七次周测试题
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河校区高一语文第七次周测试题
出题人: 校题人: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食旧堂集序
姚 鼐
①丹徒王禹卿先生,少则以诗称于丹徒。长入京师,则称于京师。负气好奇,欲尽取天下异境以成其文。乾隆二十一年,翰林侍读全魁使琉球,邀先生同渡海,即欣然往。故人相聚,涕泣留,先生不听。入海覆其舟,幸得救,不死。乃益自喜,曰:“此天所以成吾诗也!”为之益多且奇。
②鼐故不善诗,尝漫咏之,以自娱而已。遇先生于京师,顾称许以为可。后遂与交密,居闲盖无日不相求也。一日,值天寒晦,与先生及辽东朱子颍登城西黑窑厂,据地饮酒,相对悲歌至暮,见者皆怪之。其后,先生自海外归,以第三人登第,进至侍读。出为云南临安府知府,赴任,过扬州。时鼐在扬州,赋诗别去。鼐旋仕京师,而子颍亦入蜀,皆不得见。时有人自西南来者传两人滇蜀间诗雄杰瑰异如不可测盖称其山川云。
③先生在临安三年,以吏议降职,遂返丹徒,来往于吴、越,多徜徉之辞。久之,鼐被疾还江南,而子颍为两淮运使,兴建书院,邀余主之。于是与先生别十四年矣,而复于扬州相见,其聚散若此,岂非天邪?
④先生好浮屠道,近所得日进,尝同宿使院,鼐又渡江,宿其家食旧堂内,共语穷日夜,教以屏欲澄心,返求本性。其言绝善,鼐生平不常闻诸人也。然先生豪纵之气,亦渐衰减,不如其少壮。然则昔者周历山水,伟丽奇变之篇,先生自是将不复作乎?鼐既尽读先生之诗,叹为古今所不易有。子颍乃俾人抄为十几卷,曰《食旧堂集》,将雕板传诸人,鼐因为之序。
(选自《惜抱轩全集》,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时有人自西南来者/传两人滇/蜀间诗/雄杰瑰异/如不可测/盖称其山川云
B.时有人/自西南来者传/两人滇蜀间诗/雄杰瑰异如不可测盖/称其山川云
C.时有人/自西南来者传/两人滇蜀间诗/雄杰瑰异/如不可测/盖称其山川云
D.时有人自西南来者/传两人滇/蜀间诗/雄杰瑰异如不可测盖/称其山川云
2.下列各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姚鼐”,系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归有光并称为“桐城三祖”。
B.“翰林侍读”,指翰林院侍读,为皇帝及太子讲读经史,备顾问应对。
C.“出”,指京官外调,由侍读到出任地方官,可见王禹卿是出问题而被贬。
D.“浮屠”,指佛塔,与“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意同,说明禹卿还爱好建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丹徒的王禹卿先生,年少时就凭借诗歌在丹徒被人称许。成年后到京师,在京师被人称许。
B.王禹卿跟随全魁出使琉球,在海上翻船,有幸得救,因而感叹上天这是要成就他的诗作。
C.姚鼐在京师遇到了王禹卿,得到称赞,便与王先生交往密切起来,每天都去求教。
D.王禹卿信奉佛教,后来豪放不羁的气概已渐渐地衰退,追求本性,从此决定不再写诗。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负气好奇,欲尽取天下异境以成其文。
(2)据地饮酒,相对悲歌至暮,见者皆怪之。
二、简答题(6分)
请从语言方面赏析下面一段写景的文字。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浏览完整试题 ------- 节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三、情景默写(29分)
《赤壁赋》
1、文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箫的客人由此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叹。
2、写客人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之后的悲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针对客人“人生短暂,生命无常”的感叹,苏轼以江水、明月为喻,写出了富含哲理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
5、作者紧扣变与不变的辩证角度,指出我们若从“变”的角度观察,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劝学》:
6、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7、《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8、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说》:
9.《师说》中,作者引用孔子的话,来论述要虚心向每一个人学习的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师说》中作者认为弟子不一定不如老师贤能,老师不一定比弟子贤能,老师和弟子的关系是相对的,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
11、作者论及“圣人无常师”时列举了孔子的诸位老师及孔子的言论,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材料作文(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到秋冬季节,都是落叶飘零的时候。为了加强城市的管理,有的地方甚至是让环卫工人24小时连续工作,相同的地点组成四个小组,轮流值班,坚守在“落叶第一线”;有的城市还喊出了口号“确保地面没有一片落叶”,确保生活环境的干净清洁。但《北京青年报》记者11月16日从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获悉,市属公园首次尝试不立即清扫景区落叶,打造出了20处“最美落英缤纷”赏秋景点,引来无数市民前往拍照留念。
对此,你怎么看待?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或体验?请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作;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
2.B
3.D
4.(1)他自负才气,喜好新奇,想要取尽天下的奇异境界来成就诗文。
(2)坐在地上饮酒,相对着悲壮歌咏一直到天黑,见到我们的人都觉得很奇怪。
【解析】
1.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人自西南来者”定语后置句,不要断开;“两人滇/蜀间诗”作“传”的宾语,不要断开;由此排除BC;“盖”句首语气词,前面断开,由此排除BD。故选A。
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A项,“归有光”错误应为“刘大魁”,“归有光”是明代散文家,“唐宋派”代表;C项,“可见王禹卿是出问题而被贬”错误,“可见”推断没有依据;D项,“说明禹卿还爱好建筑”错误,浮屠这里指佛教,应该是禹卿爱好佛教。故选B。
3.此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找到细微差别,题中D项,“从此决定不再写诗”错误,文中无据,无中生有。故选D。
4.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词句,第(1)句,据;做;怪:意动用法,感到奇怪。第(2)句,与:给;其:一定,可要。
参考译文:
丹徒的王禹卿先生,年少时就凭借诗在丹徒被人称许。成年后到京师,在京师也被人颂扬。他自负才气,喜好新奇,想要取尽天下的奇异境界来成就诗文。乾隆二十一年,翰林侍读全魁出使琉球,邀请王先生一道渡海,他便很高兴地去了。朋友们相聚在一起,流着眼泪想挽留王先生,他不听从。在渡海时船翻了,他有幸得救,没有死。于是自己越发高兴,说:“这是上天要成就我的诗作啊!”(于是)作诗更多且奇特。
我原先不善于作诗,曾经胡乱吟咏几句,来自我消遣罢了。在京师遇到了先生,他却称道赞许我的诗作,认为写得还可以,之后,我就与先生交往密切起来,平时空闲时大概没有一天不去求教他的。一天,遇上天气寒冷而又阴暗,和先生及辽东朱子颍登上城西黑窑厂,坐在地方饮酒,相对着悲壮歌咏一直到天黑,见到我们的人都觉得很奇怪。后来,先生从海外回来,以第三名的成绩考上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后)离开朝廷做云南临安府知府,赴任途中经过扬州。那时正好我也在扬州,便赋诗分别而去。我随后到京师做官,而朱子颍也到了四川,都不能相见。那时有从西南来的人,传颂两人在云南、四川一带写的诗,这些诗雄健杰出,瑰丽奇异,好像不能推测想象,大约都是些赞美山川壮丽之作。
王先生在临安做了三年知府,由于官吏议事而被降职,于是返回丹徒,来往于吴、越一带。所作诗文多带徘徊、彷徨之意。过了很久,我因病回到江南,而朱子颍出任两淮运使,兴建书院,邀请我主持。到这时已与王先生分别十四年了,而又在扬州相见,人的相聚离散竟是如此,难道不是天意吗?
王先生喜欢佛教,近来收获一天比一天多。王先生和我曾经在使院一同住宿,我又过江住到他家的食旧堂内,整日整夜地畅谈,又以摒弃俗念,使心境清静教我,回归探求人的本性。那些话妙极了,我生平很少从别人那里听到。但是王先生的豪放不羁的气概也渐渐地衰退,不如少壮的时候了。那么从前遍游山水时写的宏伟壮丽、奇特多变的诗篇,王先生从此将不会再写了吗?我已读完了王先生的诗作,感叹那些从古至今少见的作品。朱子颍便让人抄写了十几卷,取名《食旧堂集》,将要刻印传给世人,我于是写了这篇序言。


展开余下试题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 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且夫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7.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8.三人行 则必有我师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1.谁说落叶非胜景
江山之美,妙在多维。近日,某市在特定路段于特定时间段、适合的天气情况下保留路面落叶,营造落叶景观,引发热议。对此,我的看法是,适当地保留落叶景观有助于城市名片的建立,落叶应当保留。
对于传统观念持有者来说,落叶是一定要扫去的。落叶堆积在路面上易使汽车打滑,造成安全隐患。半腐殖质堵塞城市下水道系统,清理起来麻烦费力。若是遇上下雨天,落叶对还成了窝藏细菌、病毒和四害的天堂。可见,即使如此,该市也没有放弃保留落叶。
落叶应当被保留下,恐怕不是因为客观和理性。周国平说,城市的颜色隐藏得很深,因为那根源是千年来无人有资历评说的历史;又隐藏得很浅,浅到一枝早春的嫩叶,一声巷弄里的吆喝就足以窥见一二。是啊,雪儿一落下来,北京就成了北平。他在《城市颜色》中写道:“北京的颜色大概是一片风霜下的,肃穆的青灰色”,我想,那大概是大雾迷蒙后迟睡的美人眼垂下的阴影,是她背后雪中屹立不折的梧桐。北京的颜色就从那梧桐叶里流淌出来,从那大雾大雪中弥漫出来。保留落叶,旨在守护这座城市的颜色,保留几处胜景。
一念废物,一念胜景。一位老作家在上世纪90年代去伦敦游赏,回来后却公开写文章批评伦敦的下水道系统。要知道,伦敦常年阴雨连绵,促使政府修建了世界上最先进、最精巧的下水管道系统。原来,下水道分布密集,雨水难以在地上集聚。“伦敦的雨天总少一点触感”,虽然免去湿鞋之苦,却也少了许多乐趣和独特的美。谁说落叶不是胜景呢?都是千篇一律的整齐干净,就真的美丽吗?换一个角度思考,事情会更明晰全面。
落叶的隐患仍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做出改进措施:加装落叶过滤网,在特定路段放指路牌提醒司机小心打滑等。只要用心相待,它也会报之以温情。
落叶是城市的废渣,也是城市的宝物。落叶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树立城市良好形象,把难题变成美景。更重要的是安放那些不知该看向何处的目光,那些有些疲累的心灵,那些漂泊者难以归根的相思。
看窗外风拂过落叶潇潇洒洒,但留得秋味缕缕丝丝。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作文材料为两部分,即对待落叶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前者是“确保地面没有一片落叶”,后者是“不立即清扫景区落叶”。这两种态度的出发点也不一样:前者是为了“加强城市的管理”,后者是为了打造“最美落英缤纷”赏秋景点。连接两部分的关键词是一个“但”字,这一转折,既表明前后态度和行为的对立,也表明后者更是材料的关注点。材料陈述的是现象,对材料的理解,要透过现象去看,去悟。从两者的行为来看,是如何对待自然的问题。前者在于战胜自然,对待自然是对立态度,后者在于用自然来美化生活,对待自然是互融态度。从两者的出发点来看,不是对错的问题,是看待事物的视角问题。前者从净化与安全的角度出发,从管理的便利角度出发,是实用主义视角;后者从美化与诗意的角度出发,从管理的人性化角度出发,是浪漫主义视角。立意角度:(1)肯定尽扫落叶的做法;(2)肯定保留落叶的做法;(3)寻找两者平衡点的辩证观点。参考立意如下:(1)用管理和制度来保护我们生活环境的干净清洁安全;(2)从净化到美化体现的是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升级;(3)让生活多一点诗意;(4)管理需要更多的人性化,管理者需要有人文情怀;(5)留住城市里的自然之美,让城市多一点个性和张扬;(6)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市政管理服务理念也应该日益进步;(7)从“确保没有一片落叶”来看简单粗暴一刀切的管理就是一种庸政、懒政(8)对待落叶的态度要兼顾干净清洁安全与诗意美好浪漫,考验的是管理者的智慧;(9)尽在一个“容”字上——谈保护市容与对落叶宽容;(10)实用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共存互生。
点睛:新材料作文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另外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可能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由于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动笔前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有话可说。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日常阶段测试
相关:关于“2020-2021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