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200 2020-12-27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0]
内蒙古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题(五)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总复习题(五)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鄙薄(bǐ) 棱镜(léng) 羞怯(què) 翻来覆去(fù)
B.蹒跚(pán) 皂荚(jiá) 竦峙(chì) 小心翼翼(yì)
C.晕眩(xuàn) 温驯(xùn) 尻尾(kāo) 沉默寡言(guǎ)
D.桑椹(shèn) 着落(zháo) 匿笑(nì) 莽莽榛榛(zhēn)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 殉职 轻睫 慷慨 嗔怪 精益求精
B. 渊博 沐浴 澄澈 凯歌 为罪潜逃
C. 侍弄 虐待 坍塌 遮蔽 杞人忧天
D. 瘫痪 琢摩 鉴赏 憔悴 各得其所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登滕王阁,远眺西山叠翠南浦云飞,俯视赣水浩浩渔舟往来,令人叹为观止。
B. 小时候长辈命我临帖,也曾敷衍过一阵子,既是敷衍,当然尝不到什么乐趣,也就随声附和了。
C. 读书问学、谈文论艺,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这是不言而喻的。
D. 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字里行间传达着真诚与睿智,抒发了悲天悯人的情怀。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B.是否具有安全保障措施,是韩、日两国保证本届世界杯足球赛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C.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D.有试验表明,开门8小时与关门8小时相比,污染物会减少几倍到几十倍。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①因为柠檬的酸性比葡萄更明显,所以网友们现在选择了“吃柠檬”来表示妒忌。
②但是在网络时代,“柠檬”代替了“葡萄”成为“酸”的代名词。
③“吃柠檬”的人就成了“柠檬人”,形容那些躲在键盘后表达很多酸言酸语的人。
④原来有一句熟语“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用米形容妒忌的心态。
⑤我们希望大家做一个理智而文明的“柠檬人”,因为小酸怡情,大酸伤身。
A.①③⑤④② B. ③①⑤④② C.④②③①⑤ D.④②①③⑤
6.诗文默写填空。(6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 __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次北固山下》中写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导读(2分)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的① 。《西游记》以丰富想象描绘奇异的神魔世界的同时,也借唐僧师徒在西天取经途中斩妖除魔的故事,其中“三打白骨精”、“计盗紫金铃”、“ ② ”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
8.综合性学习。(2分)
班上举行了“古诗词诵读比赛”,下面是宣传委员在比赛结束后写的一则新闻,请你为其拟写标题。
为了弘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神奇魅力,我班于4月21至23日开展了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比赛,本次比赛设置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环节,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出5名获奖者。这次诵读比赛,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浏览完整试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50分)
(一)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后面小题。(6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9.标题中“左迁”的意思是__________,这首诗的韵脚押的韵母是______。(2分)
10.这首诗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作用?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4分)
(二)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1~5题。(16分)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1.用“ ∕ ”标划出下面句中的语音停顿(每小句只标一处)。(2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博学而笃志 笃:___________ (2)年与时驰 驰:___________
(3)不逾矩 矩:___________ (4)静以修身 以:____________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乙】一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 ”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 “ ”字,对比鲜明。(2分)
15.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 “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
母亲为我做棉被
①天还没有冷时,娘就从百里外的乡下给我送来了一床新棉被。
②俗话说:“秋风凉,娘心慌。”每年进入中秋八月,自家责任田里的半亩棉花刚开,娘就在阳光很好的午后去摘棉。棉花一朵一朵地开,娘就一朵一朵地摘。摘下来的头喷棉花,是娘给我这个唯一不在她身边的孩子的专用棉。用它絮棉被,絮棉衣。娘常说:“一条棉被七斤三,暖暖和和过冬天。”
③娘把头喷棉花摘回来后,背到房顶上,铺上苇席,将棉花晒得干干的,透透的。然后,背到三里开外的邻村轧花坊将棉花弹成棉絮。回家后,她便把这白云一般的棉絮照旧背到房顶上,苇席用笤帚扫过,将新买的白崭崭的被里铺上去,便开始絮棉被了。只见娘把棉絮撕成巴掌大小的棉片子,一片一片往白被里上沾,沾了一层又一层。最后,可着被里摊成蓬蓬松松、厚厚道道的一大片。接着,娘便把印着大朵大朵红牡丹图案的花被面覆盖上去,再把用秫秸秆儿扎成的箅子放到上面,用手摁来摁去,待棉絮稍微踏实些后,娘就把比花被面宽出两三指的白被里从四边挽上来,腿跪在上面,然后在头皮上润润针,便飞针走线起来。我在旁边看了,怀疑这还是不是平日动作有些缓慢的母亲。阳光下,清楚可见她的头发和眉毛上落满了细细的棉花绒毛,似一层初霜,闪着亮儿。这就是儿的娘亲啊!此时,八月的阳光照着母亲,照着老屋,而花喜鹊则在枝头跳来跳去,喳喳叫着,伴着娘哼着的好听的小曲,温馨得有让人想落泪的感觉。如果有邻家婶儿上房,就会打声招呼:“给儿子做棉被哪。”娘立刻就会抬起头来,喜盈盈地回道:“你算猜对了!有了这新棉被,今冬下三尺厚的雪,我也睡得安稳了。”听娘那愉悦的口气,就像戏里的花木兰打了胜仗归来一般。
④新棉被做好后,娘从房上抱下来,放到炕头上。这时,父亲收工回来了,摸摸暄腾腾的被子,风趣地说:“嗬!能把人暖和个跟头。”妹妹从学校回来了,嗅嗅被子,说:“好香的阳光味儿!”弟弟从外面疯跑回来了,一见炕上的新棉被,不管三七二十一,跳上去就翻筋斗。父亲在一旁看了笑眯了眼,娘便举起扫炕用的笤帚在弟弟的屁股上轻轻拍打着:“你个猴崽子。快下来,看给你哥弄脏了。”在一床新棉被面前,一家人高兴得像过年。
⑤现在已进入冬季了,夜里比前些日子冷了不少。离家在外的我从橱子里搬出娘做的那床新棉被,捂在身上看书。当打开被子的一刹那,母亲味儿、阳光味儿和着家的气息扑面而来。这足足七斤三两的新棉被,如浸透了阳光的云彩一般,一下子将我包裹起来,还未等把身子捂热,心早已经暖暖地醉了。不如何时,两滴热泪滴到了书本上……
16.选文使用了哪种记叙顺序,叙述了母亲为“我”做棉被的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三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面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娘立刻就会抬起头来,喜盈盈地回道:“你算猜对了!有了这新棉被,今冬下三尺厚的雪,我也睡得安稳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结合选文说说,第5自然段的“醉”字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怎样理解选文中的俗语“秋风凉,娘心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13分)
少年画海
①在少年的窗边,摆着一个画架,上面有一幅未完成的油画。画布空白的地方好像停笔很久了,油彩已经干透。
②少年画不下去。海边简陋的房屋,破旧的渔船,白色的船帆,整日只知道与海为伴的父亲,平静安宁得有些单调的海天,那不是少年心中的梦想与画面。于是每次从学校回家,他都浑浑噩噩,没日没夜地睡觉,好像要把在学校缺的觉都给补回来。
展开余下试题
③只是今天,他在睡梦中听到了海浪发疯的声音,听到了海风狂啸的声音。他从来没有梦到过这样的大海,所以一下子就惊醒了。他发现,湿咸的海风已经把窗户吹开,米色的老旧窗帘不安地抖动着。
④他慢慢眯着眼睛向窗外望去,惊诧地看到炭黑的乌云笼罩了天地,让人感到无比压抑。他锁了锁眉头,向屋外走去,快步找到母亲,问父亲有没有出海,母亲不安地点了点头。
⑤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他等来的只是愈演愈烈的狂风和瓢泼大雨。而父亲的渔船却总也望不见。他的手开始轻轻颤抖,慢慢地,焦躁和不安完全占据了他。
⑥母亲已经向海上救援队报警,而他几乎什么忙都帮不上,只能用手扶着窗台,无助地张望着大海。后来,承受不了煎熬的他冲进房间,疯狂地把自己曾视为珍宝的贝壳一股脑儿扔出窗外,诅咒大海这个喜怒无常的怪物。他在心里祈求,只要父亲能够回来,让自已做什么都可以。
⑦闪电骤然降落,风吹雨水,打在脸上,他再也看不清似有似无的海平面,他用力揉揉眼睛,想阻止懦弱而绝望的眼泪。这才发现自己一直依靠的父亲,在汹涌的大海面前也仅仅是一个普通人而已。
⑧母亲像往常一样在客厅的椅子上等父亲归来。少年走过去让母亲靠在他那还不够宽厚的肩膀上,“没问题,相信父亲!”他镇定地说,他的手却在剧烈地颤抖。
⑨母亲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不安,哭泣起来,一缕缕银丝从她头上滑下来,赫然散落在少年的眼前。少年深吸了一ロ气,内心却开始变得平静,说:“妈,别怕,还有我,爸一定会没事的!”
⑩也许以后就只有自己来保护母亲了。
⑪等母亲平静下来,少年回到自己的房间,把画板立在窗前,画中景与窗中景融为一体,多了的,只是不同的天气和不同的心境。少年轻轻拂去上面的灰尘,拿起落尘已久的画笔,一笔一笔地勾勒这陌生的大海……
⑫不知过了多久,大海已经平静了许多,一个白色亮点在海上移动,那个白点一点点变大,最后变成少年熟悉的白帆……少年的泪水不知不觉滴落在画板上。他站起身来,深深地凝望着大每,弯下腰,深深地鞠躬。
⑬原来,父亲遭遇了特大风浪,却幸运地被风吹到了一处可以躲避风浪的海湾。
⑭那一天,父亲晚回家几个小时,少年画出了人生中最美的大海。
2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第①段通过“一幅未完成的油画”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少年把贝壳扔出窗外,这处动作描写表现出他内心的坚强与沉着。
C.第⑨段母亲“哭泣”的原因,一是担心丈夫,二是儿子的安慰触动了她。
D.第⑬段交代了父亲遭遇风浪后幸存的原因,使故事情节更为完整。
22.第⑧段中加点词“镇定”与“颤抖”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第③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请结合本文,探究第⑫段少年“深深地鞠躬”的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50分)
25.展开想象的翅膀,以“假如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有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
【答案】 1、C 2、C 3、B 4、C 5、D 6、略
7、 ①吴承恩 ②示例:“真假美猴王”
8、答案:(示例)古诗词诵读比赛圆满结束
(一)9.降职 ī
10.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作者借明月以抒发了思念家乡怀念朋友的感情。
(二)11.(2分)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各1分,多划不给分)
12.(1)坚定 (2)疾行,指迅速逝去(3)法度 (4)用来,表行为的目的(各1分)
13.(1)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
(2)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使学习有成就。(每句2分)
14. 静 躁 (每空1分)
15.人一定要有志向,同时志向要专一,这样才能潜心学习,不会轻易被改变。“志”是“学”的前提和动力,“学”是“志”的具体表现,一个勤学的人一定是一个有志向的人。(4分,言之有理即可)
(三)16.倒叙(1分)
17.(3分)比喻,(1分)把棉絮比作白云,突出棉絮的白和松软,(1分)衬托了母爱的纯洁无私,既让人感动又让人可敬。(1分)
18.(4分)神态,语言描写(2分);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母亲给“我做棉被”的满足感(或幸福、愉悦),(1分)表现了母亲对“我”深切的关爱。(1分)
19.(2分)一个“醉”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我”从被子中感受到了温馨深厚的母爱,(1分)幸福如醇酒一般让人心醉。(或感动和沉醉在幸福之中。)(1分)
20.(2分)写出了“我”母亲对像我一样在外奔波的孩子的冷暖的担心,(1分)也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无限牵挂。(1分)
(四)21.B
22.不矛盾,因为母亲那时无比的紧张不安,他是用这份“镇定”来安慰母亲;“颤抖”则真实再现了他内心的想法,他十分担心出海的父亲会遭遇不测,但这种紧张不能让母亲看出来。
23.环境描写,以海风与窗帘的变化表现天气在变化,渲染风暴来临前的不安气氛,突出少年在得知父亲出海后内心的恐惧与不安,推动情节的发展。
24.为自己以前不理解父亲的表示歉意,为父亲的生还表达对大海的谢意。 25.略
上一篇:
内蒙古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题(一)
下一篇: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内蒙古2020”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