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201  2020-12-31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1]
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福建师大二附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
语文试卷
命题人 高三集备组
审核人 蔡理秦
(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50分钟)
班级 姓名 座号 学号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那种要么重于泰山、要么轻于鸿毛的两极式的人生意义赋予方式,在现代中国的启蒙者一连串不切实际的运动带来幻灭之后,导致民众普遍的迷茫,特别是自我的失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狂热,财富的诱惑,曾几何时让人忘掉了意义的需求。如今“无公德个人”的盛行,再次表明了个体面临着深层的意义危机。 
  启蒙的根本,其实是意义体系的重建。但意义体系必是依托于相应的文明秩序。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第一个意义危机,就是国家的危机。今天依然还有国家真正强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任务,但个人自主和个性解放确也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觉醒的自我如何安顿?相互的关系如何协调?具有奠基性作用的意义体系的重建,无疑是最大的挑战。这种意义体系的重建,不可能是完全新创,而必定是扬弃既往的积淀,顺应未来的趋向,同时能够满足深层的期待,耦合微妙的情感结构。 
  中国人的意义体系的重建,儒家精神是不可能缺席的元素。当然,儒家本身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复合体。历史上展现的儒家,都是特定权力结构从这个复合体中择取了与之亲和的要素进行组合的产物。不少当代学人就是在反思儒家的社会历史建构中,萃取出儒家的精神。譬如,杜维明将儒家精神总结为学以成人、现世精神、内在超越和人际关系。这种解读显然基于现代视域而让儒家能在现代文明中继续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时为曾由西方主导的现代文明注入中国的内涵和活力。 
  在所谓的后现代处境中,儒家自我是否可以超越西方伦理自我与审美自我之间的矛盾而另辟一条启蒙的出路?一种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基本取向的儒家文化,确实主要致力于心力的建设,而不太措意制度性安排。这种直指人心的学说及其实践,当人心迷失于权势和利益之中的时候,经常颇为无奈。但当时机成熟,机缘巧合,又如当头棒喝,可以激发和焕发出勃勃生机,别开生面。 
  中国传统儒家,在制度上一直放任法家的渗透和收编,固化为三纲五常而最终跟专制权力合谋,将一颗活泼泼的仁心,安放在庞大官僚躯体之中。但道德的强心剂,并不总能将易于麻木不仁的机体唤醒。20世纪初的中国启蒙者眼中的儒家,事实上成了专制压迫和社会麻木的替罪羊。但将罪恶归咎于遮羞布,显然是找错了标靶,何况这块遮羞布还不是原本的底色。如何将这一颗自强不息的活泼泼的仁心,经过现代理念的启蒙后,安置在体现这种理念的文明框架之中,也许是儒家应该追求乃至应有的归宿吧。当然,这颗仁心必定也会给这个文明秩序带来自己特有的韵律。 
  (摘编自成伯清《自我与启蒙:儒家精神的现代转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代中国的启蒙者之所以存在普遍的迷茫,特别是自我的失落,与两极式的人生意义赋予方式有很大关系。 
  B.完成国家真正强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任务与重建具有奠基性作用的意义体系相比,前者更具挑战性。 


浏览完整试题  C.中国传统儒家,在制度上持续不断地被法家渗透和改造,进而成为20世纪初中国启蒙者批判的标靶。 
  D.儒家应该追求的是将经过现代理念启蒙的自强不息的活泼泼的仁心,安置在体现这种理念的文明框架之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个体面临的深层意义危机为事实背景,论证了意义体系重构中的儒家精神与文明秩序之间的关系。 
  B.第二段先后论述了意义体系重建的重要性、方法与作用以及面临的新问题。条理清晰,论述严谨,逐层深入。 
  C.第三段列举杜维明总结儒家精神的例子,旨在论证儒家精神的萃取是在反思基础上对自身的时代内涵的总结阐发。 
  D.第四段论述了致力于心力建设的儒家文化,其体现出的局限性和进步性很大程度上受客观条件制约,具有辩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意义体系的重建,不是完全新创,而是扬弃了既往的积淀,满足了深层的期待,耦合了微妙的情感结构。 
  B.儒家精神在中国人的意义体系的重建中是不可阙如的基础。当然,儒家这个复合体本身也在不断演变。 
  C.历史上展现的儒家,都是特定权力结构从儒家这一复合体中有目的的择取与之亲和的要素进行组合的产物。 
  D.在所谓的后现代处境中,忽视制度性安排导致以厚德载物为基本取向的儒家文化无法另辟启蒙的出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人们的阅读方式日益多元化,从读纸质书到读电子书,再到如今的“听书”(即有声阅读),丰富多样的阅读方式带给读者别样的乐趣。其中,有声阅读不仅解放了人们的眼睛,还能满足大众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的需要,而且也符合未来数字产品发展的方向。用耳朵代替眼睛,正在让阅读有了更多可能。有声阅读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欢迎,成为阅读的新增长点。从世界范围来看,有声阅读呈现上升趋势。拿目前全球最大、增长率最快的有声图书市场美国来说,早在三年前,其市场的有声读物就达25亿美元的市场份额,那时已有约35%的美国人每年至少收听一部有声读物。随着移动互联网以及智能手机在我国的不断普及,有声阅读已具备了充分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市场前景广阔。
有声阅读逐渐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掀起一场阅读新革命。这种阅读潮流不仅给商家带来福音,更是为“书香社会”添砖加瓦。目前,我国有不少专门的听书网站,现有的大型网站,大部分都提供“有声阅读”,此外,听书频道或客户端下载等不断向大众开放,例如“懒人听书软件”可以随时下载,操作简单,快速实用。有声阅读不仅有小说、评书、相声等娱乐内容,更有科学技术、人文哲学等更多领域的听书素材。 (摘编自《广州日报》2018年5月)
材料二:
图1  2012-2017中国有声阅读市场规模
图2 2017年5月主要听书APP用户人均启动次数
(摘自《中国产业信息网》)
材料三:
我国有声阅读产业在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起步较晚,市场环境尚未成熟,且发展极不平衡。传统出版机构力量偏弱,新兴移动电台和听书APP“跑马圈地”,甚至恶性竞争,亟需进行引导与扶持。随着传统阅读习惯的改变,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全民阅读的新趋势。有声阅读是数字化阅读的重要方式,因而也应当成为全民阅读的重要推广对象。倡导有声阅读,是在新媒体环境下提高全民阅读率的有效手段。读者的有声阅读习惯是有声阅读产业长期发展的基础,政府应将有声阅读纳入全民阅读推广工程,引导全社会形成有声阅读的氛围,使之扩展为全民阅读的形式之一。
良性竞争和公平秩序的市场环境是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要稳定有声阅读的市场秩序,保障有声书产业健康长期地发展,政府部门尤其要加强版权管理的力度,健全监督机制。同时,有声阅读的发展既给传统的电子音像出版带来了颠覆性的冲击,也带来了技术变革的机遇。我国相当一部分传统音像出版企业拥有长期积累的内容资源,自带多媒体基因,与电台、移动电台、有声阅读平台有天然的联系,应主动转型升级,实现跨媒体经营,以加快推进传统音像出版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摘编自蔡翔、王睿《2018年中国有声阅读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2-2017年,国内有声阅读的同比增长率经历了“增长稳定一增长下滑”的过程,但国内有声阅读市场规模仍在逐年稳步地持续扩大。
B.2017年有声阅读市场规模达到40.6亿元,其中借助音频媒介开展的综合类知识付费服务贡献了约10亿元的收入规模,成为推动市场增长的中坚力量。
C.2017年5月,懒人听书、氧气听书、酷我听书等听书APP用户人均启动次数分别为4.5次、4.4次和3.7次,占据前三名;其余APP用户人均启动次数较少。
D.在主要听书APP中,懒人听书是有声阅读市场的王者,酷听听书与之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氧气听书则与之比肩,或许有望超越它。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阅读方式的变化与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今为人们所接受的有声阅读方式的出现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B.有声阅读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欢迎,成为阅读的新增长点。以美国为例,早在三年前,那时已有约35%的美国人每年要收听一部有声读物。
C.我国现有的一些网站和不断向大众开放的听书频道或客户端下载,以及多样化的有声阅读素材等,让商家和读者两败俱伤。
D.随着传统阅读习惯的改变,数字化阅读已成为全民阅读的新趋势。有声阅读是数字化阅读的重要方式,因而必须倡导有声阅读。
6.面对有声阅读产业的现状,如何让它进一步健康稳定地发展?请简要概括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最后一张车票 苏三皮
风很紧,夹杂着雪花,街上的行人已经很少。除夕了,街道上到处弥漫着年的气味。
忙完最后一宗业务,他急急地朝火车站走去。刚给母亲打过电话,今年一定会回家过年。握着电话的母亲笑开了,仿佛很开心,像一个孩子。
在他的手伸向售票窗口时,几乎同时,一只邋遢带着汽油味的手也伸向了窗口。他抬起头,看见一张苍老的脸,领口微开,沾着绒绒的雪花,肩上背负着大包小包,让他看起来很矮小,给人仿佛经历了不少风霜的感觉。他一眼就能辨认出这是一位民工,这座城市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下意识地后退了一步。这时,售票员说,最后一张票了,你们谁要?


展开余下试题又几乎同时,他们的手伸向了窗口。
售票员叹了一口气,最后一张票了,你们又是同时到的,我很为难,不如这样吧,你们给我讲一个回家的理由吧,谁的理由能打动我,这张票就归谁啦。
他急急地说,把票给我,我出两倍的价钱!说完,他掏出三张百元大钞丢到了柜台上。
售票员严肃地踩了他一眼,有钱了不起啊?说着,口气就又软了下来,讲一个回家的理由吧,故事也好,能够打动我的话,这票就归你啊。
这时,民工拍拍窗口对售票员说,同志,能借我打一个电话吗?他很大方地掏出手机说,你打吧。民工接过手机,眼里写满了感激。民工一边拨着号码一边自言自语说,这年估计又是不能回家过了,这书包孩子等得急了呢。他的心突然像被刀子剜了一下一样痛。
他突然心软了,他拍拍窗口对售票员说,还是把票给他吧,我不回去了。售票员狐疑地望着他,脸上掠过一丝失落。这时,民工打完电话了,将电话还给了他。他当即拨了电话回家,对母亲说,妈,我不回去了,赶不上车。母亲想说什么,他一下就将电话挂了。
售票员的眼光柔和起来,对他们说,都进来坐坐吧,其实还有两张票,刚才我只是想试探一下你们为什么要回家,也许听了你们的理由我会好受一些呢,她顿了顿,就在你们来之前,我唯一的儿子给我打了电话,说要陪女朋友不回来过年了,我心里很难受,他爸去世后,我都是一个人过年,年过得没滋没味。说着,售票员揩了一下眼泪。
他心头一酸,仿佛有泪流了出来。民工不自然地搓着手,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售票员打开门走了出来,都进去坐坐吧,反正车还没来,我们就当是聊聊天啦。
走进售票室,他们顿觉暖和了许多。售票员让他们坐下,给他们答自倒了一杯热水,然后说,不过我还是很想听听你们回家的理由。
民工先说了:我五年没回家了,那时孩子刚满月,身子薄弱,他娘又没奶,没钱买奶粉,于是就出来打工了。每年都想回去陪他们母子俩,可是又心疼那一百多块的车费,就这样拖了五年。今年孩子他娘说,孩子该上学了,要我捎一个书包回去,我担心这孩子认不得我这个爸了。还好啊,今天遇上了贵人,我可以回家啦。
他抬起头,看见售票员正檫着眼泪。售票员对他点点头,示意该他说了。他顿了顿,就说开了;其实我去年就答应了母亲说要回家过年,刚好有一个工友病倒了,我送他去医院,从医院回来赶到车站,车已经开走了。后来,我跟母亲说,无论如何今年也要回家跟她一起过年呢。
售票员很感动地望着他,可是刚才你又要把票让给他?
他呷了一口水,我觉得他比我更需要这张票,他自己说了什么“这书包孩子等得急了呢”,我想,这算是他对他孩子的承诺吧。
售票员似乎不相信地问,就这么简单?
他又呷了一口水,缓缓地说,六岁那年,我爸承诺给我买一个书包当新年礼物,回来的路上,他遭遇了车祸,当我赶到医院的时候,他将书包递给了我说,哟,儿子,你看,这是我买给你的书包……他似乎还想说什么,可是上帝没有给他机会。说完,他已经泣不成声。
他们都很感伤,不知该说什么好。这时,有人拍了拍窗口。在他和民工抬起头的瞬间,售票员已经冲出去拥抱着窗外的年轻人了。他们知道,那是售票员的儿子回家过年。
几乎同时,火车的汽笛悠扬地响了起来。他们站了起来,和售票员简单道别后,稳步地朝站台走去。在车上,他不停地想着,她的儿子怎么又回来了呢?不是说不回来了吗?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刚给母亲打过电话,今年一定会回家过年。”因为去年没回家过年,今年“他”答应了母亲的要求,为下文写这张车票对他的重要性作了铺垫。
B.“其实还有两张票,刚才我只是想试探一下你们为什么要回家。”小说写售票员令人不可思议的做法,其目的是借人物的好奇心来增强作品的波折。
C.“他”之所以听到“书包”“孩子”后马上要让出票,是因为他与这个民工有相似的经历,并且刻下了丧父之痛。“他”推己及人,足见他的善良。
D.故事发生在除夕时一个小小的售票室,交织着家庭情感和社会伦理之间的矛盾冲突,但大团圆的喜剧结局富有温暖的人情味,符合读者的心理期待。
8.小说以“最后一张车票”为纽带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9.小说以“她的儿子怎么又回来了呢?不是说不回来了吗?”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写作意图?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也,少有气力,好游侠,招合轻薄少年,为之渠帅;群聚相随,挟持弓弩,负毦带铃,民闻铃声,即知是宁。往依刘表,因居南阳,不见进用,后转托黄祖,祖又以凡人畜之。
于是归吴。周瑜、吕蒙皆共荐达,孙权加异,同于旧臣。宁陈计曰:“今汉祚日微,曹操弥憍①,终为篡盗。南荆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诚是国之西势也。宁已观刘表,虑既不远,儿子又劣,非能承业传基者也。至尊当早规之,不可后操。图之之计,宜先取黄祖。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欺弄务于货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舟船战具顿废不修怠于耕农军无法伍。至尊今往,其破可必。一破祖军,鼓行而西,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权深纳之。张昭时在坐,难曰:“吴下业业②,若军果行,恐必致乱。”宁谓昭曰:“国家以萧何之任付君,君居守而忧乱,奚以希慕古人乎?”权举酒属宁曰:“兴霸,今年行讨,如此酒矣,决以付卿。卿但当勉建方略,令必克祖,则卿之功,何嫌张长史之言乎?”权遂西,果禽祖,尽获其士众。遂授宁兵,屯当口。
宁虽粗猛好杀,然开爽有计略,轻财敬士,能厚养健儿,健儿亦乐为用命。建安二十年,从攻合肥,会疫疾,军旅皆已引出,唯车下虎士千余人。并吕蒙、蒋钦、凌统及宁,从权逍遥津北。张辽觇望知之,即将步骑奄至。宁引弓射敌,与统等死战。宁厉声问鼓吹何以不作,壮气毅然,权尤嘉之。宁厨儿曾有过,走投吕蒙。蒙恐宁杀之,故不即还,后宁赍礼礼蒙母,乃出厨下儿还宁。宁许蒙不杀。斯须还船,缚置桑树,自挽弓射杀之。毕,敕船人更增舸缆,解衣卧船中。蒙大怒,击鼓会兵,欲就船攻宁。宁闻之,故卧不起。蒙母徒跣出谏蒙曰:“至尊待汝如骨肉,属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杀甘宁?宁死之日,纵至尊不问,汝是为臣下非法。”蒙素至孝,闻母言,即豁然意释,自至宁船,笑呼之曰:“兴霸,老母待卿食,急上!”宁涕泣欺欷曰:“负卿。”与蒙俱还见母,欢宴竟日。
(节选自《三国志·甘宁传》,有删改)
【注】①憍:同“骄”。②业业:畏惧的样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欺弄/务于货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舟船战具/顿废不修/怠于耕农/军无法伍
B.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欺弄务于货/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舟船战具/顿废不修/怠于耕农/军无法伍
C.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欺弄务于货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舟船战具/顿废不修/怠于耕农/军无法伍
D.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欺弄务于货/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舟船战具/顿废不修/怠于耕农/军无法伍


展开余下试题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有名有字。古人幼年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男子20岁取字,女子15岁取字。
B.祚,本意是指福,赐福,也指帝位,还指保佑之意。在文中指汉皇帝的地位。
C.建安是东汉末年曹操的年号,一个皇帝在位期间的年号只能有一个。
D.敕,在古代,就是与皇权联系在一起的,例如“敕令”即“皇帝下的命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甘宁年少时就善于交往,有侠义。他常聚合一伙言行不庄重的少年,成为他们的首领;投靠刘表不受重用,投奔东吴后,孙权非常器重甘宁。
B.甘宁开朗豪爽,足智多谋。在给孙权的建言中表现了他对当时形势的深刻把握,提出了先取黄祖的战略,孙权对他的分析非常赞赏。
C.甘宁言而无信,杀性很重。部下有过,投奔吕蒙,吕蒙担心甘宁杀了有过的部下,没有将其归还。甘宁答应吕蒙不杀,但等部下放回,还是杀了他。
D.甘宁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建安二十年,甘宁跟随孙权攻打合肥,赶上军中瘟疫流行,曹操乘机发动袭击。甘宁奋拉开弓箭射向敌人,与凌统等人殊死搏斗。
13.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权遂西,果禽祖,尽获其士众。遂授宁兵,屯当口。(5分)
②故不即还,后宁赍礼礼蒙母,乃出厨下儿还宁。宁许蒙不杀。(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14-15小题。
风雨中诵潘邠老①诗
(宋)韩淲②
满城风雨近重阳,独上吴山③看大江。
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④。
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
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
【注】:①潘邠(bīn)老:传北宋诗人潘大临,字邠老,其诗句“满城风雨近重阳”名闻遐迩。后世多有借此句续诗成篇者。②韩淲(biāo):南宋诗人,有高节,从仕不久即归乡,作此诗时年约40岁。③吴山:在浙江杭州城内。④行藏:语出《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后多指出仕及归隐。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诗人在重阳节前登吴山,正逢风雨,前人的诗意与自己眼前的景象恰相吻合,于是即景生情,落笔成章,虽直引前人成句入诗,但妙合无垠,别成佳作。
B. 第三句写自己虽在中年,却已有年届晚境之感,老眼昏花,健忘到记不清行路,索性不再把远近放在心上。既有岁月催人老的悲慨,又有不戚戚于此的超然。
C. 第四句紧承上句,抒写胸臆,说自己虽然年老体衰,但胸怀坦荡,壮心尚存,全句呈现激扬的情绪,但“任”字的使用也流露出不能自主决定命运的无奈。
D. 第三联写自然风光每每让人诗兴大发,而眼前这派秋景,却只带给诗人无尽的痛苦感伤。两句一放一收延续上联的跌宕之势,颇有杜诗顿挫之风。
15. 论者谓此诗尾联有“文已尽而意无穷”之妙,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表明乐曲终止了而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境界里的两句是:“ , ”,通过环境描写侧面突出了音乐效果。
(2)《逍遥游》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自如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
(3)《送东阳马生序》中写作者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照料,还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源自民间、源于生活的中国刺绣艺术,经几千年的传承发展,从生活中得到升华,成为璀璨的艺术明珠。刺绣画艺术品,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 的工匠精神于丝缕针黹间传达着绘画作者的创作理念和作品神韵,彰显着丝质特有的天然光泽和柔美,赋予作品輸墨所不能及的风采,使之发展为更具观赏性的中华艺术瑰宝。中国当代的刺绣画较之历代,无论是题材、技法、色彩,还是针黹、缣帛,( )。近几十年,各绣种在绣材的拓展、泛取,针法的借鉴、相融,题材的继承、创新等方面,都有令人 的作品问世,尤其是双面绣和双面全异绣作品,更是给刺绣艺术增添了不可思议的感染力。各绣种发展出的地域特色突出的分支层出不穷,或如摄彩作品般写实,或如西方油画般立体,或去工笔描摹而写意挥洒,或新创针法而与众不同,或人物正反面和谐自然,或动物双面全异,了无针迹,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給后人感受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将女红针黹薪火相传,为刺绣艺术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B.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到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C.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到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D.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传承中有创新,发展中有循古
B.传承中有创新,循古中有发展
C.创新中有传承,循古中有发展
D.创新中有传承,发展中有循古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精益求精   刮目相看   数不胜数
B.励精求治   耳目一新   数不胜数
C.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   美不胜收
D.励精求治   刮目相看   美不胜收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惊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其含义是春雷始鸣,惊醒蛰伏地下冬眠的昆虫。实际上,① ,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现代气象科学表明,② ,是因为大地湿度渐高,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活动频繁。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我国南北跨度大,③ ,“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21.阅读下面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地方法院今天推翻了那条严禁警方执行市长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场的指示的禁令。
(1)地方法院究竟允许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剧场(2分)
(2)将上面句子改写成三个连贯的短句(可适当调整语序,增减词语)(3分)
四、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20余万军民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共和国70华诞。这场盛大的国庆庆典,让14亿中国人群情振奋。自豪、震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福建师范大”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