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79  2021-01-08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79]
湖北省沙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
高二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忘言得意”是玄学在认识方法上提出的一个主要观点,也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玄学大家王弼在《老子指略》里说:“夫欲定物之本者,则虽近必自远以证其始。夫欲明物之所由者,则虽显而必自幽以叙其本。”这里的“本”“始”即他所谓无形无象、无称无名的“道”。郭象也同样强调,欲求圣人之道,不应停留在有形之“迹”上,而应当进而把握其“无迹”之“所以迹”。因此,“忘言得意”的实质,就是认识事物不要停留在迹象上,而要深入内部去把握其根本。就这方面而言,“忘言得意”反映了人们深化对宇宙、社会认识的要求。
对于“得意”,王弼认为要通过言象获得,而郭象不仅仅讲“寄言以出意”,还更多地强调通过“超言绝象”的“冥合”去获得。无论哪一种,都强调要充分发挥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而“得意”之深浅,又与认识主体的素质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就此而言,这种认识方法包含了由外而内、由内而外、得之于外、证之于内、内外合一、主客通明的过程。这也正是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法中的一些最重要的特点。
“忘言得意”论不仅在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创作论,尤其是欣赏论也有着巨大的影响。中国人最注重得意于言外,喜欢那些“意犹未尽”“韵味无穷”的文学艺术作品。对于只能就眼前呈现的形象来评论文学艺术的人,则认为他根本不具备成为一名真正欣赏者的资格。苏轼就在一首论画诗中写道:“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中国这种传统的欣赏论,给文学艺术欣赏者带来了极大的自由。同一对象,不同的欣赏者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心情去欣赏,往往各有所得。即使是同一欣赏者,在不同的环境和心情下,对同一欣赏对象也往往有不同的体会。欣赏者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至可以完全离开创作者的原意,体会出另一种新意来。
玄学的“忘言得意”论,无论在思维方式上,还是在文学艺术的欣赏上,都表现出一定的主观随意性。这从一方面来说,反映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缺乏精确性的弱点;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却又反映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主观能动性和灵活性,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起到解放思想的作用。如玄学本身,就是借用这种思维方式,才把人们的思想从两汉今文经学的荒诞和古文经学的烦琐中解放出来,从而开创了一种简约而深邃的义理之学。宋明理学正是继承这一方法而发展起来的。
(摘编自楼宇烈《玄学与中国传统哲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忘言得意”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也是一种简约而深邃的义理之学。
B.“忘言得意”中的“言”不仅可指语言,还可指形象,“意”则可理解为本质、韵味。
C.“忘言得意”论对中国传统文艺的创作者和欣赏者影响巨大,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自由。
D.“得意”的深浅,取决于认识主体素质的高低,这正是中国传统哲学思维的重要特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引述的王弼、郭象有关“本”“始”“迹”“所以迹”的观点,是揭示“忘言得意”实质的依据。
B.文章引用苏轼论画诗中的句子,可直接证明中国人在艺术欣赏中有注重得意于言外的特点。


浏览完整试题C.对于“忘言得意”论在思维方式和文艺欣赏上表现出的主观随意性,文章辩证分析,指出利弊。
D.文章先论述“忘言得意”作为认识方法的意义,再论述“忘言得意”对文艺欣赏的影响,最后总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王弼的思想,如果仅仅着眼于事物的“近”“显”之处,就无法把握事物的根本。
B.对如何才能“得意”,王弼与郭象看法有所不同,但都强调发挥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
C.欣赏作品时,欣赏者的体会若与创作者的意图完全不同,就会更有新意和价值。
D.若不借用“忘言得意”的思维方式,玄学就很难把人们的思想从两汉经学中解放出来。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公共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一直是许多城市交通系统面临的难题。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如今各路商家开始瞄上了用O2O平台改造“自行车”的机会,希望给“自行车”插上“互联网+”的翅膀。目前以ofo共享单车和摩拜单车为代表的“共享单车”模式开始在城市中流行起来。其他竞争者包括小鸣单车、优拜单车、小蓝单车等也纷纷入局,想要切下一块市场蛋糕。在高校、地铁口和各大商圈等人流密集点,“小黄车”和“小红车”纷纷扎堆现身,特别醒目。用户通过手机APP客户端软件的定位功能就能查找到附近的自行车,通过手机软件扫描车身上的二维码取车与还车,并支付费用。对于在校学生和上班族来说,这种有科技感的自行车带来不少便利。共享单车正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由于其又符合低碳出行理念,政府目前对这一新鲜事物也处于善意的观察期。不过,共享单车在政策和法规的监管上仍存在着空白。
(摘编自林俊《共享单车:出行的新宠》)
材料二:
2016—2019年中国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及预测

(数据来源于华经市场研究中心)
材料三:
共享单车投放各大城市,在给市民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城市管理造成压力。一是数量巨大,使本就拥挤的城市公共空间进一步减小;二是乱放严重,社区里、人行道,乃至自行车道都有共享单车随意停放;三是竞争激烈,仿佛一夜之间,城市的各个角落都被各色各样的共享单车占领了;四是一些儿童骑车上路或在小区骑玩,安全堪忧。
(摘编自《规范单车》)
材料四:
4月21日,北京市《鼓励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试行)》开始征求意见,针对其中提到的停车管理、账户押金监管、车辆准入和回收机制等问题。摩拜单车回应称,呼吁相关政府部门强制要求行业内所有企业立即召回、全部销毁不具备卫星定位功能的共享单车。
《指导意见》要求,共享单车“企业投放车辆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并安装卫星定位装置”“及时召回不符合质量标准的车辆”,对此,摩拜单车回应称“完全赞同”,并呼吁相关政府部门强制要求行业内所有企业立即召回、全部销毁不具备卫星定位功能的共享单车,保障用户骑行安全,尤其保障12岁以下儿童安全。
《指导意见》还要求共享单车企业“开发电子围栏,利用技术手段加强车辆停放管理”,摩拜单车认为,这在全国范围内发挥了指导作用,有助于推动共享单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技术升级。在押金监管方面,摩拜单车表示,已经实现押金安全监管,将“100%确保全体用户押金安全”。
(摘编自王鹏《摩拜单车回应指导意见》)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共享单车有效缓解了公共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而网络技术的强大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原因。
B.共享单车投放到各大城市,虽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但总的来说,群众对共享单车还是非常欢迎的。
C.数据显示,2016—2019年中国共享单车的用户规模将迅速扩大,而用户增速将急剧降低并趋于平缓。
D.摩拜单车对北京市《指导意见》完全赞同,表示已实现押金安全监管,100%确保全体用户押金安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材料一介绍了共享单车产生的背景及其使用方法,而材料三和材料四都提到要关注儿童骑行共享单车时所面临的安全问题。
B.材料三指出了共享单车给城市管理带来的压力,共享单车的出行模式由政府倡导,那政府也应该有解决其问题的应对措施。
C.由材料四可知,共享单车行业存在单车质量不合格、押金退费难、单车随意停放、行业标准不规范、行业竞争激烈等问题。
D.这几则材料反映出共享单车发展的情况及面临的问题,共享单车行业只要解决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就一定能够迅速地发展。
6.怎样才能促进共享单车的良性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不忍的句号
迟子建
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春光注定是参差不齐的。三月,我离开故乡时,它还是一世界的白雪,可是到了广东,花间已是落英缤纷了。一个似晴非晴的日子,我来到了南海丹灶镇的苏村,拜谒康有为故居。
一入苏村,看到的是一幅安恬的乡村生活图景:青砖的民居旁蜷着打盹的狗,荷花在水塘里静悄悄地开。挎着菜篮的妇女缓缓地通过石桥,耕牛在树下休憩,这一切,似乎都与我心目中康有为出生地的情景大相径庭,它是那么的和风细雨、欣欣向荣,没有丝毫的荒凉之气、沧桑之气。青少年时代生活在这里的康有为,其心中日益积聚的政治“风暴”,缘何而来?
我对康有为的了解,基本上限于历史教科书上的“定义”,至于他个人的内心经历,不甚了了。看过康有为故居,我很想走近他,了解他。
康有为发蒙读书时,萦绕耳际的除了诵读“四书五经”的声音,还有异乡战事中兵戈相击的声音。这一“士”风与另一“仕”风的交汇,影响了康有为的人生,他日后心中积累的政治风暴,与这两股风的吹拂有关。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困,他痛恨朝野的“不作为”和软弱,痛恨洋人蚕食祖国的疆土。这不安和愤懑压迫着他,难以解脱。康有为似乎迷途了,他一度遁入风景秀丽的西樵山。康有为的西樵山静坐,其实是想把自己幻化为一支可以烛照人生的蜡烛,这样他面对沉重的黑暗时,内心会更有勇气。康有为走出西樵山时,开始了更广博的读书,他的阅读不仅仅局限于历史、文学方面,而是扩展到自然科学上。同时,他还对西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西学的科学民主与人道精神的渗透,与中国传统的儒学思想的滋养,使康有为视野开阔起来,他恍然觉得“道”已在心中。


展开余下试题1888年,康有为离开故乡,向着京师北行,开始了他维新变法的旅程。然而,康有为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康有为活了七十岁,但他的生命,在戊戌年他四十一岁时,已然终结。尽管其后他在印度撰写了《大同书》,但他身上的勇气和锐气,在戊戌年后,已不复存在。康有为曾请人在一枚印章上刻下了这样的文字:“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可惜这些“眼界”并没有让他变得开阔和深刻,他在归来后反对的是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支持和参与的是张勋复辟。直到他去世的那一年,他还赴天津,为溥仪祝寿。但康有为还是了不起的,“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使他成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鼻祖,成为个性解放的先驱。
读过关于他的一些文字,我在四月份来到青岛。广东的春天过去了,但青岛的春天正在高潮,桃花点点红,樱花簇簇白。我去了康有为在福山路最后的寓所,门厅里摆放着一幅徐悲鸿先生画的康有为的肖像,他白发苍苍,目光温和,但这温和中却掩饰不住茫然。他嘴角微蹙,似在咀嚼着荣辱和苍凉。他坐在那里,坐在四月的微风中,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我想,以他不羁的性情,他并不喜欢坐在画框中。在他心中,那也是一种“牢”吧。
康有为的墓地,在浮山脚下,朝向大海。拜谒他墓地的那天,是个晴好的日子。本该是万木葱茏的时节,可墓地却衰草凄凄。他的墓是圆形的,青白色。远远看去,像是一个句号。康有为就躺在这个句号中。康有为五十六岁时,曾创办了《不忍》杂志。我想他一生最不忍的,大概就是这个句号。在广东南海的苏村,我看到的是康有为的起点,而在青岛,我看到的却是他的终点。他的起点到终点,曲曲折折,波澜壮阔。
(节选自《云烟过客》,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多次运用环境描写,但作用各不相同。开头描写苏村乡村生活图景的安恬,是为了表现作者心中的疑惑,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
B.作者善用肖像描写凸显人物形象,文章第8段对康有为的画像的描写,折射出他一生曲折的经历以及晚年回味人生时的复杂心境。
C.文章行文自由,不受时空限制,但情感集中,从广东南海苏村到青岛墓地,从近代到当下,笔触所及,无不表达了对康有为的崇敬之情。
D.文章的最后两段都写到时令和景物的对比,为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作了铺垫。
8.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句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康有为活到了七十岁,文中为什么认为他在四十一岁时,生命已经终结?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章邯恐,使长史欣至咸阳请事。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赵高使人追之不及。欣至军,报曰:“赵高用事于中,下无可为者。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于死。愿将军孰计之。”
赵将陈馀亦遗章邯书曰:“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坑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蒙恬为秦将,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何者?功多,秦不能尽封,因以法诛之。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万数,而诸侯并起滋益多。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南面称孤;约共攻秦?此孰与身伏斧质,妻子为戮,袍泽为屠乎?”
章邯狐疑,阴使侯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项羽悉引兵击秦军纡水上,大破之。
章邯使人见项羽,再约。项羽召军吏谋曰:“粮少,欲听其约。”军吏皆曰“善。”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墟上。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楚军中。使长使欣为上将军,将秦军为前行。
到新安。诸侯吏卒异时徭使屯戍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今秦军降,诸侯吏卒多奴虏使之。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诈吾属降,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诸将微闻其议,以告项羽。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赵高使人/追之不及
B.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赵高使人追之/不及
C.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赵高使人追之/不及
D.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赵高使人追之/不及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面:古代天子、诸侯都南面听政,所以用南面表示称王。称孤:古代帝王自称“寡人”或“孤”。
B.徭使:被派徭役去驻守边疆。屯戍:做为军人戍守边境的同时,按例应为百姓耕作,也称“屯田”。
C.上将军:中国古代武将的官名。出自前633年,晋文公设置“中军“上军”和“下军”三军。
D.袍泽:“袍”和“泽”都是古代衣服的名称。后“袍泽”引申为成了将士、战友的代名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赵国大将陈馀用白起、蒙恬功高却被杀害的前车之鉴和赵高可能谋害章邯的现实情况来劝降章邯,加重了章邯的犹豫和疑惧。
B.赵高心怀鬼胎,担心秦圜兵败,自己会被二世追责,恰章邯早有反意,所以准备用章邯来做替罪羊誊解脱自己的困境。
C.章邯因国内奸臣当道,二世昏聩,且慑于楚军强大的军力,屡败之后,恰好项羽也主动派入劝降,因而最终率军归降楚军。
D.跟随章邯投降项羽的秦兵多被诸侯联军慢待羞辱,心中不服,所以密谋举事,被项羽将领发觉,项羽担心兵变,坑杀了这些降卒。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蒙恬为秦将,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何者?

(2)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秋  思
陆 游
半年闭户废登临,直自春残病至今。
帐外昏灯伴孤梦,檐前寒雨滴愁心。
中原形胜关河在,列圣①忧勤德泽深。
遥想遗民垂泣处,大梁②城阙又秋砧③。
【注】①〔列圣〕指历代帝王。 ②〔大梁〕北宋都城开封的古称。 ③〔秋砧〕秋日捣衣声。


展开余下试题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首联叙事,诗人说自己秋日里不去登高望远,而在这半年中一直闭门养病,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B.首联两句采用倒装的写法,对句点明诗人“半年闭户废登临”的原因:从晚春至今都抱病在身。
C.颔联描绘了一幅画面感极强的秋夜难眠图,用“昏灯伴”“寒雨滴”衬托了诗人的孤老之状和愁苦之深。
D.颈联写中原山河壮美,地势险要,希望南宋朝廷像历代明君那样忧劳国事,守住中原,恩泽天下。
15.这首诗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题, 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写“小年”寿命短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2)《滕王阁序》中化用庾信《马射赋》“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阿房宫赋》 中,用反问句表现秦对人民剥削和掠夺,又挥霍无度的语是名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我对古村落有着很特别的感情。它们虽然古旧、残破,却异常的真实。 间,述说着过去的事情。色尔古藏寨是一座典型而独特的原始村落,它静静的矗立在蜿蜒奔腾的猛河边。远远看来,簇簇藏楼相连,自成方圆,却又 ,恰似传说中的 ,庇佑先民们隔世而居。因为色尔古藏寨建在山谷两岸的斜坡上,( ),建筑在这里显得层次非常丰富,空间传达出一种复合的感觉,就像是一首悠扬的民歌,仔细听来,声部多而统一,婉转动听。灰色的石屋沿着山势铺陈开来,宁静美丽中又有几分坚毅粗犷,就如色尔古的名字一般。沿着户间幽幽的小巷,可以到达任何一家。周围片石镶嵌的墙把你限定在一小片空间内,天空只能从几处采光的天窗里窥见,旁边的一沟溪水时隐时现。这些小巷的布置就如八卦一般,不熟悉的人怕是要走好多遍才能找到原先的路。色尔古藏民能走路就能跳舞,能说话就能唱歌。藏寨里能见到藏民们吹奏铜钦。铜钦音色低沉而威严,具有某种 的气势。合着宏大、低沉的铜钦声,回看整座色尔古藏寨,一下便使人回想起弥漫战火硝烟的时代,感觉有些悲凉。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合着宏大、低沉的铜钦声,回看整座色尔古藏寨,人们便能回想起弥漫战火硝烟的时代,令人感觉有些悲凉。
B.合着宏大、低沉的铜钦声,整座色尔古藏寨,一下便使人回想起弥漫战火硝烟的时代,令人感觉有些悲凉。
C.合着宏大、低沉的铜钦声,整座色尔古藏寨,人们便能回想起弥漫战火硝烟的时代,感觉有些悲凉。
D.合着宏大、低沉的铜钦声,回看整座色尔古藏寨,一下便回想起弥漫战火硝烟的时代,感觉有些悲凉。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飞檐走壁 依山傍水 洞天福地 所向披靡
B.残垣断壁 山清水秀 洞天福地 所向无敌
C.飞檐走壁 山清水秀 世外桃源 所向披靡
D.残垣断壁 依山傍水 世外桃源 所向无敌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房屋彼此错落,是因为地势的差距
B.房屋因为地势的差距彼此错落
C.地势的差距使得房屋彼此错落
D.地势使得房屋彼此错落而形成落差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6分)
中华文化的自信缘于开放包容的文化品质。我们提倡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① 。尤其是在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排斥外来文化,在文化上把自己封闭起来。② 。③ ,是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在我国历史上,汉、唐时代既是吸收外来文化最为积极最有气魄的时代,同时也是民族主体意识高扬、民族文化蓬勃发展的时代。“五四”以来,以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为代表的革命家和进步作家,都最善于借鉴、吸收外来文化,同时又都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21. 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徽标主体图案,请指出该徽标的构图要素和寓意。(5分)

构图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寓 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2019年10月18日至27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湖北武汉举办。这是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主办的全球军人最高规格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规模仅次于奥运会。这也是中国继北京奥运会后,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国际体育盛会。来自109个国家的9300余名军体健儿同场竞技,向世界诠释止戈为武的和合之道。
【材料二】闭幕式上,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主席皮奇里洛官方盖章“好评”:“感谢所有幕后付出的工作人员,为各国参赛人员提供了一流的食宿、交通、安保和信息服务,你们出色完成了自己的工作!”
【材料三】军运会幕后硬核安全密码——1分钟、5分钟、3小时、17小时、43天......
“光谷翻译官”App:扫一扫就可以随时拨通在线翻译,只要1分钟。
临赛取枪时,通过电子认证,识别个人信息与枪支信息后,5分钟内就能快速取枪!
当天,“远端安检”工作用时3小时,比此前演练时还提早了半小时。
开幕式当天,武汉市公安局内保支队的民警驻守在舞台的“心脏”(正下方的架空层内),一天17个小时。
为保障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顺利召开,武汉市成立了全市平安稳定指挥部。各级公安机关民警、辅警连续43天全部停休。
要求:结合三则材料的内容及其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高二语文试卷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B (A.混淆概念。“也是一种简约而深邃的义理之学”错,从原文最后一段末尾可以看出,“义理之学”跟“忘言得意”不是一个概念。C.扩大范围。原文第4段只说到“忘言得意”论“给文学艺术欣赏者带来了极大的自由”,未提及它给“创作者”也带来了“极大的自由”。D.曲解文意。根据原文第2段可知,“中国传统哲学思维的重要特点”是指“由外而内、由内而外、得之于外、证之于内、内外合一、主客通明的过程”,而不是该项所说的“‘得意’的深浅,取决于认识主体素质的高低”。)
2.B (不合文意。“可直接证明……的特点”理解错误,应为间接证明。)
3.C (无中生有。从原文中推不出“……就会更有新意和价值”这一结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C (“2016—2019年”限定范围过宽,应是2017—2019年单车用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湖北省沙市”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7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