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354  2021-01-18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54]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检测
北师大南湖附校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卷
八年级 语文
本试卷满分100分(其中卷面书写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16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语文的世界丰富多彩,我们通过课本见证了跨世纪的百年中国梦。阅读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我们看到青年鲁迅对国民的愚弱麻木深恶痛疾 ① ( A.è B.wù),决心弃医从文的救国梦;阅读新闻评论《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我重温南京大屠杀的惨绝人huán ② 的历史,树立警钟长鸣,反对战争的和平梦;阅读消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我们看到人民解放年南渡长江英勇善战,锐不可dānɡ ③ 的气势,开创新中国的建国梦;阅读通讯《一着惊海天》我们看到我国航母载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背后无数科研人员__④__(用尽精力,费尽心思)报效国家的强军梦。
(1)给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拼在②③处写汉字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注释在④处填写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 (2)寰,当 (3)殚精竭虑
【解析】略
2.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人各有志,人贵有志。“志”是是曹操《龟虽寿》中“①_______,_______”的老当益壮;是刘桢在《赠从弟》中一问一答“②_______,_______”对堂弟寄予的厚望,是陶渊明《饮酒》中“③_______,______”的淡泊心境;是李贺《雁门太守行》中“④____ ___,_______”面对大敌当前,愿提剑上阵为国捐躯的战斗誓言;是孟子“⑤_________,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大丈夫的豪言壮语。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老骥伏枥,志在千里。②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③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④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⑤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解析】考查诗句理解及默写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简要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是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共同特点。二者差异在于,消息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新闻特写则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
【B】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四联八句,讲究二三联对仗,偶句押韵,全诗一个韵,且限平声韵。
【C】《答谢中书书》和《与朱元思书》被称为南朝“骈文双壁”,骈文多用四字、六字句,句式两两相对,节奏相谐。
【D】《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光,西汉历史学家。
【答案】D
【解析】考查文化常识
二、阅读(39分)
任务一:新闻阅读(8分)
【材料一】
娱乐新闻 来源:新民晚报2019年08月10日13:14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有当你了解中国的历史在过去四分之一的世纪中所经过的那种突出的孕育过程的时候,这个问题才能得到答复。这一孕育的合法产儿显然就是现在这支红军。”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1936年6月至10月,西方青年记者埃德加•斯诺冲破国民党的封锁,深入“红色中国首都”——陕北小镇保安,亲自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徐海东等一批共产党领导人,亲眼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工农红军的风采,成为第一个采访“红色中国”的外国记者,写下大量通讯报道,第一次把“红色中国”推荐给全世界。


浏览完整试题83年后,真实再现这段历史的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电影《红星照耀中国》昨天上映。在首映礼上,导演王冀邢说:“这不是一部应景之作,它是从我心里流出的。”
从斯诺的视角
“这些人在总体上竟如此地不可战胜,是什么使他们那样地战斗?是什么支撑着他们?是什么希望、目的和梦想使他们成为难以置信的顽强勇士?”1937年,一本配有大量现场照片的书籍——《红星照耀中国》在美国、英国出版,销量立即达到创纪录的数十万本。中译本《西行漫记》1938年在上海出版后,便成为全国爱国青年奔赴延安的指南。正如斯诺所说,“这些革命青年们使本书所描写的故事活着。”
电影同样如此,《红星照耀中国》通过斯诺的视角,真实再现的是抗战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是他们在艰苦条件下依然心系民族大局、坚持革命斗争的故事。参与影片投资的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说:“这不仅仅是中国红军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源起的历史追溯。”
为当下人所拍
八十多年过去了,曾经令人心潮澎湃的初心故事,是不是已经变得平淡?“影片回答的不仅是历史的问题,更是现实的问题与未来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何在、信仰何在,以及中国共产党的终极目标究竟是什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评价。《红星照耀中国》的导演王冀邢的成名电影《焦裕禄》创下新中国电影拷贝数量之最,获奖无数;他拍摄的《邓稼先》等主旋律影片都获得了相当高的票房及业内的赞誉。他昨天在接受采访时说,从1987年步入导演生涯的那一刻起,自己便有了将《红星照耀中国》搬上银幕的想法。经过三十年的耐心沉淀和三年多的精心雕琢,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节点,他终于将心中寄托完完整整地呈现。
好看的主旋律
虽然《红星照耀中国》根据新闻特写改编,但故事并不沉闷,也不生硬。跟随镜头,西北的粗犷风貌和南方的柔雅风情徐徐展开,战争场面和伟人风采淋漓呈现;李幼斌扮演的陈友仁、李雪健扮演的鲁迅、蒋雯丽扮演的宋庆龄,哪怕是小沈阳扮演的货运经理一一出现,刻画细腻;无论是时局动荡中为争取民族解放而不畏牺牲的大义担当,还是与根据地老百姓同甘共苦打成一片的鱼水情谊,抑或是团结并带领人民群众革命到底的信念情怀,伴随情节的展开一一铺陈,小中见大。
(首席记者 孙佳音)
4.请为【材料一】这篇新报道拟一则标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红星照耀中国》昨日首映 导演:它是从我心里流出的
【解析】略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分)
A.斯诺是第一个深入“红色中国”苏区,采访中共领导人的西方记者。
B.导演王冀邢认为拍《红星照耀中国》这部电形既是出于当前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需要,也是为了完成多年来自己的夙愿。
C.电影《红星照耀中国》因为改编自新闻特写,为避免故事沉闷生硬,所以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
D.电影和原著一样都以斯诺的视角展开故事,便于真实再现历史。
【答案】D
【解析】考查对小说叙事角度的理解。
6.导演在电影《红星照耀中国》的制作过程中准备拍摄一些人物的特写镜头,从细处凸显人物风采,关于人物拍摄的场景布置及言行方面你有何设想?请参照示例,从下列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你读过的原著内容设计一个电影特写镜头。(4分)
【示例】人物:红小鬼(生活条件艰苦但性格乐观,工作认真负责,严守纪律)
特写镜头:
一群红小鬼(军服宽大,袖子垂到膝头,上衣几乎拖到地面,军帽大了一号,流着鼻涕,常用衣服来揩抹):在路边检查过路旅客有没有路条。
彭德怀:迎面走来
红小鬼(迎上去,喝令):“同志,你的路条!”
彭德怀:摸了摸口袋,示意没带。
红小鬼(上前):“请我们走一趟!”
彭德怀(呵呵一笑):“我就是彭德怀,这些路条都是我开的。”
红小鬼:“你是朱总司令我们也不管,你得有个路条!”
(远处又跑来几个红小鬼,一起围住彭德怀不肯放行,)
彭德怀(摸了摸其中一个红小鬼的头,掏出笔写了一张路条,郑重地签好字,交给了他):“小鬼,辛苦啦!”
红小鬼(回一个军礼,眼睛和帽上的红星一样闪闪发光):“坚决完成任务!”
备选人物:A毛泽东B周恩来 C朱德D林祖涵(林伯渠)E贺龙
我选的伟人是:______________( )(1分)
我设计的特写镜头:(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伟人:A毛泽东
特写镜头:替农家做工换饭,把上衣给前线受伤兄弟,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冬泳;论抗日战争;(有关毛泽东的事件即可)
伟人:B周恩来
特写镜头:诚意欢迎,规划斯诺行程(有关周恩来的事件即可)
伟人: C朱德
特写镜头:脱帽与弟兄讲话,长征途中把马让给同志骑,作战精密计划,前线指挥,从未受伤。(有关朱德的事件即可)
伟人:D林祖涵(林伯渠)
特写镜头:参加二次革命,入莫斯科中山大学进修,与国民政府重开谈判。(有关林伯渠的事件即可)
伟人:E贺龙
特写镜头:幼年不惧枪声,靠抽烟税为生,不抢百姓,“叫死人活过来打仗”,逮到间谍瑞士传教士,长征途中释放还给旅费,传教士没讲坏话“没有人会逃走”。(有关贺龙的事件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自由表达观点,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作答本题时,要把握一个忠实于原著的原则,从语言动作描写到铺垫渲染,人物描写方面可供我们学习的地方非常多。
任务二:名著阅读(14分)
【材料二】胡愈之《红星照耀中国》中文重译本序(节选)
一九三六年是中国国内局势大转变的关键性的一年。斯请带了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六月间由北平出发,经过西安,冒了生命危险,进入陕甘宁边区。他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
他达到了目的。他冲破了国民党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对中国革命的严密的新闻封锁,首先他到了当时苏区的临时首都保安(即志丹县),和毛泽东同志进行长时间的对话,搜集了关于___A___的第一手资料。当他回到北平时,正是___B___爆发前夕。他在北平首先为英美报刊写了许多轰动一时的通讯报道,然后汇编成一本书,书名是《红星照耀中国》。
一九三七年十月,《红星照耀中国》就由伦教戈兰茨公司第一次出版,到了十一月已发行了五版。由于当时所处的环境,中译本用了___C___这个书名,作为掩护。C出版以后,不到几个月,就轰动了国内以及国外华侨所在地。在香港以及海外华人集中的地点,出版了C的无数重印本和翻印本。


展开余下试题(1979年8月北戴河)
【材料三】斯诺《红星照耀中国》序言(节选)
这一本书出版之后,居然风行各国,与其说是由于这一本著作的风格和形式,倒不如说是由于这本书的内容吧。从字面上讲起来,这一本书是我写的,这是真的。可是从最实际主义的意义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这些革命青年们使本书所描写的故事活着。所以这一本书如果是一种正确地记录和解释,那就是因为这是他们的书。
而且从严格的字面上的意义来讲,这一本书的一大部分也不是我写的,而是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林伯渠、徐海东、徐特立、林彪这些人—— 他们的斗争生活就是本书描写的对象—— 所口述的。此外,还有毛泽东,彭德怀等人所作的长篇谈话,用春水一般的清澈的言辞解释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还有几十篇和无名的红色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所作的对话,从这些对话里面,读者可以约略窥知使他们成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凡是这些,断不是一个作家所能创造出来的。
在这里我所要做的,只是把我和共产党员同在一起这些日子所看到、所听到而且所学习的一切,作一番公平的、客观的无党派之见的报告。这样就是了。
自从这本书在英国一次出版之后,远东政治舞台上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统一战线已经成为事实了。可是当这一本书写了大部分的时候,国共积极合作这一件事,大部分人还认为非常遥远。中、日战争扩大为法西斯主义和国际和平战线的世界斗争,在最近将来,是可以想象得到了。
(埃德加 斯诺 1938年上海)
【材料四】《红星照耀中国・过大草地》(节选)
由于不抢就没有吃的,红军就不得不为了几头牛羊大仗。毛泽东告诉我,他们当时流行一句话叫一条人命买头羊”。他们在藏民地里收割青稞,挖据菜和萝卜等蔬菜,据毛泽东说,萝卜大得可以一个“够十五个人吃”。他们就是这种微不足道的给养过大草地。毛泽东幽默地对我说,“这是我们唯一的外债,有一天我们必须向民偿还我们不得不从他们那里拿走的给养。”
在大草地一连走了十天还不见人烟。在这个沼泽地带几乎大雨逸不断,只有沿着一条为红军当向导的本地山民才认得出像迷宫一样的曲折足迹,才能穿过它的中心。沿途又损失了许多人员和牲口。许多人在一望无际的一些水草中失足陷入沼泽之中而没了项,同志们无从援手。沿途没有柴火,他们只好生吃青稞和野菜。没有树木遮荫,轻装的红军也没有带帐篷。到了夜里他们就蜷缩在捆扎在一起的灌木枝下面,挡不了什么雨。但是他们还是胜利地经过了这个考验,至少比追逐他们的白军强,白军迷路折回,只有少数的人生还。
长征的统计数字是触目惊心的。红军一共爬过十八条山脉,其中五条是终年盖雪的,过二十四条河流,经过十二个省份,占领过六十二座大小城市,突破十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此外还打败、躲过或胜过派来追击他们的中央军各部队。他们开进和顺利地闯过六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有些地方是中国军队几十年所没有去过的地方。
红军的西北长征,无疑是场战略撤退,但不能说是撤退,因为红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显然一如往昔。……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大规模的转移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红军解释了土地革命的目的和他们的抗日政策。……在漫长的艰苦的征途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万的人——农民、学徒、奴隶、国民党逃兵、工人、一切赤贫如洗的人们——参加进来充实了行列。
【材料五】朱德的两封私信
与龄老弟①:
我们抗战数月,颇有兴趣,日寇占领我们许多地方,但是我们又去恢复了许多名城。昨邓辉林、许明扬、刘万方四十一军来晋,已到我处,谈及家乡好友,从此话中知道好友行迹,甚以为快。更述及我家中进况颇为寥落,亦破产时代之常事,我亦不能再顾及他们,惟家中有两位母亲,生我养我的均在,均已八十,尚康健,但因年荒,今岁乏食,恐不能度过此年,又不能告贷。我十数年实无一钱,即将来亦如是。我以好友关系向你募贷壹佰元中币,速寄家中朱理书收,此款我亦不能还你,请作捐助吧,望你做到复我 。
--------- 朱德给戴与龄的信(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节选】
玉珍②:
九月十二日的信于九月廿七号在前线作战区收到,知道你十年的苦况,如同一目。家中支持多赖你奋斗。我对革命尽责,对家庭感情较薄亦是常情,望你谅之。庄弟及理书、尚书、 宝书、许明扬等现在还生存否?做什么事,在何处?统望调查告知,以好设法培养他们上革命战线,决不要误此光阴。至于那些望升官发财之人决不宜来我处,如欲爱国牺牲一切能吃劳苦之人无妨多来。我们的军队是一律平等待遇,我与战士同甘苦已十几年,快愉非常。因此,无论什么事都可办好。平南飞陕尚未见面,是否来山西还不知道。以后不宜花去无用之钱来看我,除了能作战报国的人外均不宜来。我为了保持命军队的良规,从来也没有要过一文钱。任何闲散人来,公家及我均难招待,革命办法非此不可。家庭累事均由你处置,我从不过问。手此致复,并问亲友均好。
-------- 朱德给陈玉珍的信(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七)【节选】
(注:①与龄老弟名叫戴与龄,比朱德小两岁,两人是“发小”。信中说到的两位母亲,是生母锺氏和养母刘氏。据说当时也不算富裕的与龄收到这封信后,二话没说给他的两个母亲寄去了两百元中币。②陈玉珍:朱德同志的前妻,八一南昌起义后殉难。)
7. 【材料二】中的A、B处的历史事件和C处的书目分别是:(3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二万五千里长征 B西安事变 C《西游漫行》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8.如果斯诺在红区采访中收到【材料五】朱德的这两封书信,他最有可能放在《红星照耀中国》的哪一篇进行讲述?( )(2分)
A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B.第三篇 在保安
C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D.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答案】选D
【解析】略
9.美国学者休梅克评价《红星照耀中国》是一本题目正确、内容正确、出版时间也正确的书。时至今天,作者去世多年后,《红星照耀中国》依然是国外研究中国问题时值得研读的首要畅销书,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说说这是为什么?(4分)
【答案】答:《西行漫记》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初版除了有关西安事变和《关于朱德》部分引用了尼姆威尔斯的笔记材料外都是他亲自采访的第一手资料更重要的是斯诺西北之行,正值中国和世界局势大转变的开端。由于斯诺的惊人的洞察力和锐敏的分析力,才使他认识了问题的本质。正如他自己所说,从最实际的意义来说,这些故事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这些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分析并掌握《红星照耀中国》流传至今的原因。
10.【材料一】中参与影片投资的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说:“这不仅仅是中国红军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源起的历史追溯。”联系【材料四】和【材料五】,结合你研读《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的感受,谈谈你重温红色经典后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6分)


展开余下试题【答案】《红星照耀中国》通过斯诺的视角,真实再现了抗战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条件下依然心系民族大局、坚持革命斗争的故事。无论是时局动荡中为争取民族解放而不畏牺牲的大义担当,还是与根据地老百姓同甘共苦打成一片的鱼水情谊,亦或是团结并带领人民群众革命到底的信念情怀,都伴随情节的展开一一铺陈、精细刻画。《红星照耀中国》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从而唤起了隐藏在中国共产党人血液中那不变的初心和永恒的使命。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主旨的理解和把握。结合【材料四】和【材料五】。围绕《红星照耀中国》的内容、主题,阐述“奋斗历程”、“初心源起的历史追溯”即可。
任务三:古诗文阅读(19分)
(一)
【注释】①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②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作者落职闲居家乡。
11.《定林所居》中的“溪”、“山”分別具有_____、______的特点;《二月四日作》通过______和消残之雪来描写早春的色。(3分)
12.尽管两诗都有“闲”字,诗人心境却不一样,请作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分)
答案:11.蜿蜒曲折(弯曲)高 轻柔之风(飞蝶鸣鸠)
12.《定林所居》中“闲”字写出了诗人纵享山水的闲适自得之情,而陆游《二月四日作》中“闲”字很好地写出了诗人因落职闲居而失意苦闷的愁绪.
考点:[山水田园诗, 即事感怀诗]
分析:《定林所居》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晚年所题的一首诗作.该诗描写了诗人居所的清幽环境以及诗人的闲适生活,抒发了诗人对宁静闲适生活的怡然自得.《二月四日作》是陆游因落职闲居而失意苦闷时所做.
解答:(1)此题考查重点字词的理解,解答时要读懂句子并赏析精彩字词的妙处.“屋绕湾溪竹绕山”的意思是:房屋被溪水环绕着,竹林环绕着青山.写出了溪水的曲折.“溪山却在白云间”的意思是:溪水和高山又直插白云间.写出了山的高.“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满沟”的意思是:早春轻柔的春风徐徐吹过,瓦上的白雪已经融化,但沟里的雪还是白茫茫一片.这一句谢春初春春风轻柔温暖将残雪消融.
(2)此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的不同,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定林所居》的闲是和山水为了的悠闲,《二月四日作》的闲是闲愁,是内心苦闷的闲.
译文:《定林所居》房屋被溪水环绕着,竹林环绕着青山.溪水和高山又直插白云间.靠着溪水放下竹杖,靠着山坐着.溪水、鸟儿、献花和我一起悠闲.
《二月四日》早春轻柔的春风徐徐吹过,瓦上的白雪已经融化,但沟里的雪还是白茫茫一片.飞舞的蝴蝶,鸣叫的鸠鸟应该在这个季节里快活起来了.而东风应该笑话我的闲愁.
(二)
【甲】
孝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 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身衣绨衣①,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因其山,不治坟。 是以海内安宁,家给人足,后世鲜能及之。
《史记 孝文帝本纪》
【乙】
是时,上颇宠任宦官,往往为三品将军,门施棨戟;奉使过诸州,官吏奉之惟恐不及所得赂遗,少者不减千緡;由是京城郊畿田园,参半皆在官矣。
庾子,(安禄山)见上于华清宫,泣曰:“臣本胡人,陛下宠擢至此,为国忠②所疾,臣死无日矣!”上怜之,赏赐巨万,由是益亲信安禄山,国忠之言不能入矣。太子亦知安禄山必反,言于上,上不听。
《资治通鉴 卷第213》
【注释】①第衣粗织品制成的农服;②国忠:国舅,杨国忠。
13.给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4分)
(1)身衣绨衣( ) (2)帷帐无文绣( )
(3)后世鲜能及之( ) (4)由是益亲信安禄山( )
14用/给文中划线旬断句(两处)(2分)
治 霸 陵 皆 以 瓦 器 不 得 以 金 银 铜 锡 为 饰
15.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是以海内安宁,家给人足,后世鲜能及之。
(2)由是益亲信安禄山,国忠之言不能入矣。
16.汉文帝即位,海内安宁,唐玄宗即位却有了“安史之乱”,请结合两文内容分析原因。(4分)
答案:
13.(1)衣:穿;(2)文:文采;(3)鲜:少;(4)益:更加
14.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
15.①所以国家安宁,百姓富足,后世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
②因此,唐玄宗更加信任安禄山,杨国忠的话一点也听不进去.
16.汉文帝即位,方便百姓,为民思虑,自己节俭,为民表率,所以海内安宁;唐玄宗却亲信奸臣,用人不当,导致“安史之乱”.
考点:[文言文阅读综合, 文言实词, 文言断句, 文言翻译]
分析:译文:
(一)孝文帝从代国来(到京城),在位二十三年,宫室、园林、狗马、服饰、车驾等等,什么都没有增加.但凡有对百姓不便的事情,就予以废止,以便利民众.文帝曾打算建造一座露(高)台,召来工匠一计算,造价要值上百斤黄金.文帝说:“百斤黄金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产业,我继承了先帝留下来的宫室,时常担心有辱于先帝,还建造露台干什么呢?”文帝平时穿的是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对所宠爱的慎夫人,也不准她穿长得拖地的衣服,所用的帏帐不准绣彩色花纹,以此来表示俭朴,为天下人做出榜样.(文帝规定)建造他的陵墓霸陵,一律用瓦器,不准用金银铜锡等金属做装饰,利用山陵形势,不另兴建高大的坟堆.所以,国家安宁,百姓富裕,后世很少能做到这一点.
(二)这时,唐玄宗十分宠信宦官,往往让他们当三品将军,府门前排列戟的仪仗.他们奉命出使经过各州,官员们都竭力奉承,只怕达不到他们的要求,每次他们得到的贿赂馈赠都不少于一千缗;因此京城郊区的田园,三分之一以上都到了宦官手中.
天宝十三年(754年)正月,安禄山到华清宫拜见唐玄宗,乘机哭着说:“我是奚族人,不识汉字,皇上越级提拔我,以致杨国忠想要杀我.”唐玄宗对他更加亲密宽厚,于是任命他为左仆射的高官,才让他离去.皇上喜欢他,赏赐上万的金钱,因此,唐玄宗更加信任安禄山,杨国忠的话一点也听不进去.太子也知道安禄山一定要造反,告诉了皇上,皇上不听.
解答:
13.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1)衣:穿;(2)文:文采;(3)鲜:少;(4)益:更加
14.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浙江省嘉兴”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5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