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224  2021-02-23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4]
2021学年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庖丁解牛》作业精选
03 《庖丁解牛》
【基础知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中《经首》之会 中:合乎
B.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导:引导
C.族庖月更刀,折也 族:众
D.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
2.下列各句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A.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B.虽然,每至于族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之所好者道也(名词,道理) B.会天大雨,道不通(名词,道路)
C.伐无道,诛暴秦(名词,道义) D.不足为外人道也(动词,说,谈论)
4.下列各句中的“焉”与例句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
A.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B.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D.闻庖丁言,得养生焉
5.成语积累
(1)游刃有余:______________
(2)目无全牛:______________
(3)踌躇满志:______________
(4)切中肯綮:______________
6.下列对文章《庖丁解牛》第三段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庖丁解牛技巧发展的第二阶段:三年后,不再把牛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为他对牛的身体结构已完全了解,这反映了他技术的精湛。
B.庖丁技术高超的原因之一是他对技术的追求超过了对 “道”的追求。
C.庖丁解牛的故事说明,凡事只有经过反复实践,才能认识并掌握其客观规律;只有认识并掌握它的客观规律,做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D.庖丁解牛的故事启示我们,技术的高超并非天生而来,而是长期反复实践的结果。
【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A.技盖至此乎 盖:大概
B.批大郤 批;击
C.如土委地 委;卸落
D.善刀而藏之 善:通“缮”,修治。这里是拭擦的意思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B.手之所触,肩之所倚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C.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以无厚入有间
D.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善刀而藏之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庖丁解牛》论理深刻透彻,层层相扣,逻辑严密。先说“所好者道也”,提纲挈领;然后具体分述解牛经过的三个阶段;最后;以“怵然为戒”说明要想获得自然之道以达到养生的目的;还必须注意在关键地方小心谨慎;专心致志。


浏览完整试题B.文章语言精练而富有表现力。“触、倚、履、踦”四个字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庖丁解牛的娴熟技术;比拟庖丁进刀合《桑林》之舞,中《经首》之会,有声有色;解牛结束“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怡然自得神态跃然纸上。
C.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其一,强调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其二,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D.《庖丁解牛》阐明了庄子的养生之道。其主观意图是宣传消极处世的人生哲学,在人类社会中,人们只有像庖丁那样避开矛盾;客观上却告诉人们,只要反复实践,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2)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3)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二、阅读课文,完成下面问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对本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描写了一个场面,以声音描写为主。写解牛时只能听到悦耳的刀声,说明庖丁的技艺确实出神入化。
B.庖丁先从多年解牛的感受上谈当初解牛,所见皆全牛,与一般人所见的一样,三年之后,未见全牛。
C.庖丁再从用刀的结果谈解牛的娴熟。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而庖丁所用之刀,用了十九年,其刃却如“新发于硎”。
D.文惠君从庖丁的经历中得到的“养生”道理:只有改变环境,不随俗沉浮,解决矛盾,才能保全性命,养护精神。
2.庖丁解牛技艺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太子乃与见王。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茫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自处也。
(选自《庄子•说剑》,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 谋:为……谋划
B.请治剑服 治:备办
C.庄子入殿门不趋 趋:小步快走
D.王乃校剑士七日 校:使……较量
【拓展阅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日夜相击于前 则移其民于河东
B.好之不厌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 吾尝终日而思矣
D.太子乃与见王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3.下列句子中直接记述庄子言行机智的一组是( )
①庄子当能
②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
③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
④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
⑤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⑥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4.下列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庄子所说的他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行走千里也不会受人阻留,可知庄子实际上是个具有高超剑术的人。
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
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不是庶人之剑。
D.本文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净无为的思想。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展开余下试题(1)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2)赵国何求而不得也!
(3)夫子休,就舍待命。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问题。
魏莹与田侯牟①约,田侯牟背之。魏莹怒,将使人刺之。
犀首②公孙衍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③,然后拔其国。忌也出走,然后抶其背,折其脊。”
季子闻而耻之,曰:“第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④之所苦也令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衍,乱人也,不可听也。”
华子闻而丑之,曰:“善言伐齐者,乱人也;善言勿伐者,亦乱人也;谓伐之与不伐乱人也者,又乱人也。”
君曰:“然则若何?”
曰:“君求其道而已矣。”
惠子闻之,而见戴晋人。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自有五日而后反。”君曰:“噫!其虚言与?”曰:“臣请为君实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君曰:“无穷。”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若存若亡乎?”君曰:“然”。曰:“通达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于梁中有王,王与蛮氏有辩乎?”君曰:“无辩。”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
客出,惠子见。君曰:“客,大人也,圣人不足以当之。”惠子曰:“夫吹管也,犹有嗃⑤也;吹剑首⑥者,吷⑦而已矣。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
(选自《庄子•杂篇•则阳》,有删改)
注:①魏莹:魏惠王。田侯牟:齐威王。②犀首:官名。③内热发于背:内心焦急而病发于背。④胥靡:服役的犯人。⑤嗃:洪亮而悠长的声音。⑥剑首:剑鼻环的小孔。⑦吷:细微的声音。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莹与田侯牟约 约:结盟
B.善言伐齐者,乱人也 伐:攻打
C.臣请为君实之 实:证实
D.王与蛮氏有辩乎 辨:辩论,争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分( )
A.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B.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C.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D.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创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齐国毁约而主张发动战争的,是要争一口气;反对发动战争的,是顾及帝王基业。这两者本质上都是主张“有为”。
B.华子既不支持主战,也不支持反战,是最合乎“无为之道”的,但是华子却不愿意讲,只是让君主求助虚静之道。
C.戴晋人用“蜗角虚名”的寓言,让魏莹明白了为名利而战是多么渺小。“蜗角虚名”的故事,想象奇特,形象中蕴藏着不易领悟的“道”。
D.文章一方面指出战国时期诸侯间的战争是为了名利,予以否定;同时也宣扬了道家的无为思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的有五日而后反。
(2)客出而君悄然若有亡也。
(3)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
【片段写作】
一些成语常被很多人误解。如,“七月流火出自《诗经》,原指夏去秋来,天气转凉,很多人理解为“天气炎热;“空穴来风出自宋玉《赋》,原指有空穴才有风来,比喻流言、消息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常被人们理解为“毫无根据。一些辞书便增加了这些解释。
请给这些辞书的编委会写一条150字左右的留言,表明你的观点。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
1.【答案】B
【解析】本题是对文言实词的考查。B项,“导:引导”错,导:顺着、循着。句意: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故选B。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于:介词,对于;A项,于:介词,译为“从”;B项,于:介词,引出对象;C项,于:介词,对于;D项,于:介词,表被动。故选C。
3.【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的一词多义能力。本题要求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项,“臣之所好者道也”的意思是“我爱好的是自然的规律”,所以“道”是名词。意思是“规律”。故选A。
4.【答案】D
【解析】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焉,句末助词,不译或者译为“啊”。A项,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 焉,哪里,怎么,代词。B项,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焉, 哪里,怎么,代词。C项,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焉,疑问代词,“哪里”D项,闻庖丁言,得养生焉: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焉,句末助词,不译或者译为“啊”。故选D。
5.【答案】现在使用他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现在用一般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踌躇,现在用于形容犹豫不决的样子。踌躇满志,现在指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洋洋得意的样子。 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肯綮:肯,骨间肉。綮,结合处。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现在指关键。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调动知识储备,并结合语境来翻译词语意思。(1)游刃有余: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有回旋的余地。比喻办事有把握,非常熟练,做事轻松利落。游,运转;刃,刀口;余,余地。(2)目无全牛: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3)踌躇满志: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满:满足;志:志愿。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4)切中肯綮:指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方向准,比喻切中要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本题中,B项,“是他对技术的追求超过了对‘道’的追求”错,应为: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故选B。
【文本阅读】
一、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本题中,A项错,盖:通“盍”,何,怎样。故选A。
2.【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用法的能力。本题中,C项,两个“以”均为介词,凭,用。A项,介词,替,给;介词,为了。B项,结构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不翻译。
D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故选C。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本题中,C项,“强调对技术的追求”错,庄子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将之作为实践的目标。故选C。
4.【答案】(1)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自然规律,已经超过技术了。”(2)依照牛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大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结构,从不经过使刀口钝折的地方,更何况大骨呢!(3)每逢到了(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见它难以下刀,就谨慎地为之戒备,目光因为有这个交错聚结的地方而集中在那里,动作因此而缓慢下来。


展开余下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本题中,第一句,释,放下;对,回答;道,自然规律;进,超过。第二句,批,击入;窾,缝隙;因,顺着;技经肯綮之未尝”是“未尝技经肯綮”的倒装句;况,何况。第三句,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至于,到了;怵然,谨慎地;为,因为。
二、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D项,“……只有改变环境,不随俗沉浮,解决矛盾”错误。应为“只有顺应环境,随俗沉浮,回避矛盾,才能保全性命,养护精神”,因为社会如牛体,尽管矛盾错综复杂,斗争激烈,但总有间隙可寻,只有像庖丁那样“以无厚入有间”,绝不勉强硬砍,才能顺其自然,保全性命。故选D。
2.【答案】(1)强调对技术的追求;(2)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3)从不大意,谨慎小心,尊重规律。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肥西概括能力。由“进乎技矣”可知,庖丁对高超精湛技术的追求;由“臣之所好者,道也”可知,庖丁探求规律,运用规律;由“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可知,庖丁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由“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可知,庖丁谨慎小心,尊重规律,从来不骄傲大意。
【拓展阅读】
一、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本题中,A项错,谋:图谋。故选A。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本题中,C项,均为连词,表修饰。A项,第一句,介词,在;第二句,介词,到。B项,第一句,代词,代指“让这些人日夜不停地在自己面前击剑”;第二句,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项,第一句,介词,和,后面省略“之”(庄子);第二句动词,给予、赠予。故选C。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本题中,题干要求“下列句子中直接记述庄子言行机智的一组”,抓住叙述对象为“庄子”,性格特点为“言行机智”,经分析知,①是“左右”的话,不是“直接记述庄子言行机智”的;②是间接表现庄子的机智。用排除法排除ABC项,故选D。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本题中,A项,原文第三段“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这是庄子为巧妙吸引赵文王听他劝谏而说的,并不是实际的、真实的。C项,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庶人之剑。D项,主旨是劝说赵文王要在其位谋其政,做君主应做的事情。故选B。
5.【答案】(1)听说太子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中止大王对斗剑的喜爱。(2)(那么)我在赵国想要什么却不能得到吗!(3)先生暂回馆舍休息等待通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本题中,第一句,闻,听说;者,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绝,中止;之,的。第二句,何求,宾语前置句,应为“求何”; 得,得到。第三句,夫子,先生;就,回;待命,等待通知。
【参考译文】
从前赵文王酷爱剑术,各方精于剑术的人蜂拥而至,因剑术而成为门客的超过了三千人。赵文王让这些人日夜不停地在自己面前击剑,每年死伤都在百余人以上,可赵文王依然乐此不疲、不能满足。如此整整过了三年,赵国的国力日益衰落,各国诸侯纷纷图谋攻取他。对于这种严峻的形势,赵太子悝虽然十分忧虑却无计可施。无奈之下,他对近侍的人说:“谁要是能够说服赵王停止比剑,我赏他一千金。”左右的人推荐说:“庄子可以胜任。”
太子于是派人携千金去见庄子,庄子并不接受,而和使者一同去见太子,庄子说:“听说太子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中止大王对斗剑的喜爱。但是,一旦我对上劝说而违逆了赵王的心意,对下自然也就不合乎太子的旨意。那么,我自身就会遭到戮刑而死。倘若这样,我怎能还用得着金子呢?反之,如果对上我能够说服赵王,对下又能合太子意愿,(那么,)我在赵国想要什么却不能得到吗?”太子说:“是的。父王所接见的,只有精于击剑的人。如果先生穿着儒士的衣服去进见,事情肯定会弄糟。”庄子说:“请为我备好剑士的服装。”准备好剑服后第三天,庄子与太子一道去拜见赵王。
庄子不急不忙地进入殿内,见到赵王也不行跪拜之礼。赵王说:“你想用什么话来开导我。”庄子说:“我听说大王喜好剑术,特地用剑术来参见大王。”赵王说:“你的剑术怎样能遏阻剑手、战胜对方呢?”庄子说:“我的剑术,十步之内可杀一人,行走千里也不会受人阻留。”赵王听了大喜,说:“天下没有谁是你的对手了!”庄子说:“击剑的要领是,有意把弱点显露给对方,再用有机可乘之处引诱对方,后于对手发起攻击,同时要抢先击中对手。希望有机会能试试我的剑法。”赵王说:“先生暂回馆舍休息等待通知,我将安排好击剑比武的盛会再请先生出面比武。”
赵王于是用七天时间让剑士们比武较量,死伤六十多人,从中挑选出五六人,让他们拿着剑在殿堂下等候,这才召见庄子。赵王说:“今天可以让剑士们跟先生比试剑术了。”庄子说:“我已经盼望很久了。”赵王说:“先生所习惯使用的宝剑,长短怎么样?”庄子说:“我的剑术长短都适应。不过我有三种剑,任凭大王选用,请让我先作些说明然后再行比试。”
赵王说:“愿意听听你介绍三种剑。”庄子说:“有天子之剑,有诸侯之剑,有百姓之剑。”赵王说:“天子之剑怎么样?”庄子说:“天子之剑,拿燕谿的石城山做剑尖,拿齐国的泰山做剑刃,用中原以外的四境来包扎,用四季来围裹,靠五行来统驭,靠刑律和德教来论断;向上割裂浮云,向下斩断地纪。这种剑一旦使用,可以匡正诸侯,使天下人全都归服。”赵文王听了茫然若有所失,说:“诸侯之剑怎么样?”庄子说:“诸侯之剑,拿智勇之士做剑尖,拿清廉之士做剑刃,对上效法于天而顺应日月星辰,对下取法于地而顺应四时序列,居中则顺和民意而安定四方。这种剑一旦使用,就好像雷霆震撼四境之内,没有不归服而听从国君号令的。这就是诸侯之剑。”赵王说:“百姓之剑又怎么样呢?”庄子说:“百姓之剑,全都头发蓬乱、髻毛突出、帽子低垂,瞪大眼睛而且气喘语塞。相互在人前争斗刺杀,上能斩断脖颈,下能剖裂肝肺,跟斗鸡没有什么不同,一旦命尽气绝,对于国事就什么用处也没有。如今大王拥有夺取天下的地位却喜好百姓之剑,我私下认为大王应当鄙薄这种做法。”
赵文王于是牵着庄子来到殿上。厨师献上食物,赵王绕着坐席惭愧地绕了三圈。庄子说:“大王安坐下来定定心气,有关剑术之事我已启奏完毕。”于是赵文王三月不出宫门,剑士们都在自己的住处自刎而死。
二、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理解能力。D项,“辩”,同“辨”,分别。故选D。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本题中,“城者既十仞矣”意为“城墙已经修筑了十仞之高”,意思完整,中间不应断开,由此排除AB;“此胥靡之所苦也”是一个判断句,“此”是句子的主语,“也”是判断句的标志,故“此”前、“也”后应断,由此排除C项。故选D。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B项,“是最合乎,‘无为之道’的”说法错误。由文章看,华子只是劝君主不要进行无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2021学年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