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365 2021-02-23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65]
2021届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离骚》同步习题
一、基础素养巩固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帝高阳之苗裔兮(yì)摄提贞于孟陬兮(zōu) B.肇锡余以嘉名(zhào)朝搴阰之木兰兮(qiān)
C.汩余若将不及兮(gǔ)又重之以修能(chóng) D.皇览揆余初度兮(kuí)扈江离与辟芷兮(hù)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岌岌,高耸的样子。佩,佩带。
B.“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泽,污浊。昭质,光明纯洁的本质。
C.“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朕,通常指皇帝的自称。复路,回原路。
D.“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虽,即使。惩,惩罚。
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名余曰正则兮 B.字余曰灵均
C.固前圣之所厚 D.余虽好修姱以 • 羁兮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
A.怨灵修之浩荡兮 B.伏清白以死直兮
C.春与秋其代序 D.固时俗之工巧兮
5.下列各句中没有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
A.恐年岁之不吾与 B.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C.背绳墨以追曲兮 D.长余佩之陆离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又申之以揽茝 ②竞周容以为度
③乘骐骥以驰骋兮 ④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为人生多灾多难而哀伤,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因走投无路而烦闷失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崇仰真理,当仁不让,有强烈的道德觉醒意识(诗人当仁不让,自荐充当楚国政治的引路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能力素养提升
(一)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完成8~9题。
8.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善于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事物特征。如“冠之岌岌,佩之陆离”,有力地突出了诗人高洁的品质。
B.“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写出了诗人后悔的心情,如此昏庸的君王,如此奸佞的小人,怎能与之为伍呢,故诗人决定返回原路,即不同流合污。
C.该诗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崇高的理想,峻洁的人格,坚强的意志,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
D.该诗不仅有揭露,有谴责,有决不向反动势力屈服和不变志从俗的坚强决心,还有忧国忧民的深厚情感。
9.《离骚(节选)》一诗运用了哪些手段来增强韵律感、音乐性?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0~11题。
涉江(节选)
屈 原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珮宝璐。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采用夸张的手法虚构了一个境界,塑造了一个奇伟的形象,同时在写景抒情上也达到了完美和谐。
B.选段交代了屈原涉江的原因,即“世溷浊”而“莫余知”的楚国的现实。
C.“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重华”即古代的明君舜,该句表现了屈原“贤臣择主而事”的思想,并反衬出现实中楚怀王的昏庸。
浏览完整试题
D.“登昆仑兮食玉英”承接上文的披奇服、驾青虬、结重华、游瑶圃等,不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崇高的艺术形象,而且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理想世界。
11.诗人细致地描写他的奇特服饰“带长铗”“冠切云”“被明月”“珮宝璐”,其作用是什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13题。
三闾庙
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12.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以沅、湘之长来比喻诗人屈原的怨恨之深,把自己的感情和态度和盘托出。
B.诗人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来说明:前一句之“不尽”,写怨之绵长;后一句之“何深”,表怨之深重。
C.后两句诗人调转笔锋,写日暮秋色。此时正是秋天时节,又是黄昏日落之时,秋风袅袅,落叶萧萧,更给人一种愁怨的感觉。
D.这首诗运用了独特的表现方法,四句中有三句是写景,最后以景作结,这样表现,其妙处就在于虚中见义,景中见情。
13.李瑛《诗法易简录》赞之:“第三、四句但写眼前之景,不复加以品评,格力尤高。”请分析第三、四句的妙处。
(三)语言表达
14.适当增删词语,将下列几句话重组为一个长单句,要求以“后世仁人志士”开头。
①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②《离骚》是屈原创作的不朽诗篇。
③“求索”精神源于《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诗句。
④“求索”精神成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精神。
15.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就要到了,学校准备举办“端午节晚会”,请你以晚会主持人的身份,在横线上写一段开场白。
要求:①主题鲜明,语言生动;②80字左右。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晚上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面请欣赏晚会的精彩节目。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中国文化符号的调查显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外国公民有着比较统一的认识,即长城和龙;而对于中国当代文化符号,__①__,比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令人震惊的新式建筑等。诚然,文化符号有助于中国__②__,为外国民众所认识,但是它也限制了外国民众对中国文化的全面认识。应该让外国民众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的不同侧面,以便__③__。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C项,“汩”应读“yù”。
2.答案:A
解析:B项,泽,润泽;C项,朕,我,秦以前一般都可用于自称;D项,惩,因受创而戒止。
3.答案:C
解析:C项,形容词用作动词,推崇,看重;其他三项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4.答案:B
解析:A项,浩荡:古义,荒唐;今义,水势大,形容广阔或壮大。C项,代序:古义,时序更替;今义,代替序言的文章(多自有标题)。D项,工巧:古义,善于取巧;今义,细致,精巧(多用于工艺品或诗文、书画)。
5.答案:C
解析:A项,宾语前置句。B项,被动句。D项,定语后置句。
6.答案:B
解析:③④均为连词,表目的,来;①介词,因为;②介词,把。
7.答案:(1)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2)忳郁邑余侘傺兮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3)乘骐骥以驰骋兮 来吾道夫先路
8.答案:B
解析:B项,“后悔的心情”错。这里写出了屈原的矛盾犹豫。留下,自己的理想不被理解,而且惨遭迫害;选择离开的话,与他深厚的爱国感情不能相容。所以诗人在犹豫彷徨。
9.答案:①押韵。根据上古音韵系统,“离骚”是隔句用韵的。因为语言变化,我们今天难以发现押韵。不过,有些诗句还是能发现的,如“暮”“度”“路”“心”“淫”“然”“安”“诟”“厚”等。
②普遍使用“兮”字。“兮”是语助词,没有实在意义,在节选部分,“兮”多用在上句尾,两句合起来表达完整的意思。“兮”字的使用,增强了停顿,舒缓了语气,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③使用对偶句。“离骚”的句式长短不一,但由于使用了对偶的手法,呈现出错落中见整齐、在整齐中又富于变化的状态。如“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既替余以蕙 兮,又申之以揽茝”“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等。
10.答案:C
解析 C项,应是表现了屈原渴望国君清明的心情,而不是“‘贤臣择主而事’的思想”。
11.答案:诗人采用了象征手法,用奇特服饰来表现自己的志行,表现自己高洁的品质。
12.答案:A
解析:A项,“把自己的感情和态度和盘托出”错,此处只是单纯的叙述。
13.答案:第三、四句以景结情,通过日暮秋风吹落无边枫叶的萧瑟之景,进一步烘托了屈原的哀怨和作者对屈原的同情,显得含蓄隽永,令人回味无穷。
解析:第三、四句写诗人眼前所见之景,以景载情,诗人悠悠不尽的情思尽蕴景中。季节是“秋风起”的深秋,时间是“日暮”,景色是“枫树林”,这些萧瑟之景,暗蕴屈原的幽怨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同情。
14.答案: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求索”精神源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所创作的不朽诗篇《离骚》中的诗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解析:重组后的句子必须是一个单句,即只有一套主谓结构。
15.答案:两千多年来,飘香的端午和不朽的诗人屈原一路相伴走来,他那爱国情怀、浪漫诗篇,已经化为民族的文化与精魂。今晚,让我们用青春的旋律、美妙的舞姿、动人的歌声,欢度民族的传统节日。
解析:端午节晚会的开场白,要开门见山,扣住端午节的特点组织语言,如它的来历——屈原的故事,它的庆祝方式——吃粽子、赛龙舟等。同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16.答案:①他们的认知普遍比较分散 ②在世界传播自己的文化 ③全面了解中国文化
解析:根据陈述对象一致的原则,①处应填“他们的认知普遍比较分散”;根据前后内容一致的原则,②处应填“在世界传播自己的文化”;③处是总结全文,应填“全面了解中国文化”。
上一篇:
《氓》精品习题
下一篇:
2021届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氓》同步习题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
关于“2021届统编”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6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