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材料三: 思想是文学批评的盐,是灵魂,是普罗米修斯盗来的火,也是文学批评赖以存续下去并诱使一代又一代杰出头脑投身其中的理由。 那么,思想又是什么呢?思想是对文学作为一门艺术的不断重新定义与发现。身为一个文学批评家,他必须时刻警觉,同时代文学在技艺上有哪些精进,又有哪些新的开创,这一风格与传统有怎样的关系,对未来写作又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文学批评家所必有的意识,也是他必须要在文章和谈话中反复回答的问题。思想还包括认识生活的能力,辨别现实生活与文学世界的关联与差别的能力以及将知识、情感与智慧结合在一起的能力。由是,文学批评摆脱对他人文本的依附地位,获得了与他所评论的对象携手前行的资格,共同在这广袤的人世间探险,共同探究人类生活新的可能。 接下来需要追问的是,思想从何而来?思想需要广博的知识,需要披荆斩棘认识生活的勇气和能力,也需要理解言词的智慧,特别是,它需要理论视野。一度,艰涩理论让文学批评的读者望而生畏,于是,一些批评家将理论视为批评的敌人,认为庞杂的中外文艺理论与当代中国文学“水土不服”,滥用理论使得中国文学成为理论家跑马圈地的训练营。滥用固然是错误的,但如果完全放弃理论训练、丢掉理论透镜,文学批评可能沦为仅仅抒发个人情感的读后感。 因此,有必要重新定义:批评应该作为写作而存在。理想中的文学批评家,应该对阅读怀着常人难以企及的热忱。各种各样的书包围着他,他不知疲倦、专心致志地阅读,并不断为这个世界引入新的意义。 (摘编自岳雯《文学批评一样需要思想创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学批评失去了学界的认同,使得文学批评家自身也怀疑文学批评的社会功能和价值,文学 批评处境尴尬。 B. 批评家缺乏求真务实的精神,突出表现在其无法对作品进行审美阐释和精细解读,丧失了对 作品的感悟能力。 C. 材料一指出批评家在商业写作和消费主义写作面前自愿堕落,可视之为材料二中指出的文学 批评的“寄生”缺陷。 D. 材料三认为批评家不应该完全放弃理论训练,所以批评家对中外文艺理论要全部吸收,开拓 新的理论视野。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把读者“看得懂、信得过”作为文学批评的基本准则,是文学批评重建与作家、读者之间良性关系的重要途径。 B. 能迸发出想象火花的文学批评应该包含着批评的素养、观念与语言,这也是中西方世界在文学批评上的共同追求。 C. 有思想的文学批评可以摆脱对他人文本的依附地位,这也意味着文学批评必须超越其批评对象,去探究人类新生活。 D. 批评应该作为写作而存在,理想中的文学批评家既要对阅读怀着极大的热忱,又要不断地为这个世界引入新的意义。 3.下列文学批评中,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最好的一项是(3分) A. 评杜甫诗语言特点:与盛唐诗‘音律宏畅,辞采高华,不涉事理,不关典要,清空罔象’的基本特点大不相同。 B. 评南宋诗人忧国情怀:对祖国的忆念是留在情感和灵魂里的,好比在树上刻的字,那棵树愈长愈大,它身上的字迹也就愈长愈牢。 C. 评《红楼梦》主旨思想:宗旨为悲金悼玉,悲,痛恨意,金,指金人,玉指明朝,《红楼梦》是隐悲金悼明的史实。 D. 评《雷雨》创作手法:受到了古希腊“命运悲剧”、莎士比亚“性格悲剧”、易卜生“社会悲剧”等西方戏剧观和创作方法的影响。 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翟方进字子威,汝南上蔡人也。河平中,方进转为博士。数年,迁朔方刺史,居官不烦苛,所察应条辄举,甚有威名。再三奏事,迁为丞相司直。从上甘泉,既至,会殿中,(陈)庆与廷尉范延寿语,时庆有章劾,自道:“行事以赎论,今尚书持我事来,当于此决。前我为尚书时,尝有所奏事,忽忘之,留月余。”方进于是举劾庆曰:“庆有罪未伏诛,无恐惧心,豫自设不坐之比。又暴扬尚书事,言迟疾无所在,亏损圣德之聪明,奉诏不谨,皆不敬,臣谨以劾。”庆坐免官。时方进新为丞相陈咸内惧不安乃令小冠杜子夏往观其意微自解说子夏既过方进揣知其指不敢发言。居无何,方进奏咸与逢信:“邪枉贪污,营私多欲。皆知陈汤奸佞倾覆,利口不轨,而亲交赂遗,以求荐举。后为少府,数馈遗汤。信、咸幸得备九卿,不思尽忠正身,内自知行辟亡功效,而官媚邪臣,欲以徼幸,苟得亡耻。孔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咸、信之谓也。过恶暴见,不宜处位,臣请免以示天下。”奏可。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及长坐大逆诛,诸所厚善皆坐长免,上以方进大臣,又素重之,为隐讳。方进内惭,上疏谢罪乞骸骨。上报曰:“定陵侯长已伏其辜,君虽交通,传不云乎,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君何疑焉?其专心一意毋怠,近医药以自持。”方进乃起视事,条奏长所厚善京兆尹孙宝、右扶风萧育,刺史二千石以上免二十余人,其见任如此。谥曰恭侯,长子宣嗣。 (选自《汉书•翟方进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时方进新为丞相/陈咸内惧不安/乃令小冠杜子夏/往观其意/微自解说子夏/既过方进/揣知 其指/不敢发言/ B. 时方进新为丞相/陈咸内惧不安乃令小冠/杜子夏往观其意/微自解说/子夏既过方进/揣知 其指/不敢发言/ C. 时/方进新为丞相/陈咸内惧不安乃令小冠/杜子夏往观其意/微自解说子夏/既过方进/揣知 其指/不敢发言/ D. 时/方进新为丞相/陈咸内惧不安/乃令小冠杜子夏往观其意/微自解说/子夏既过方进/揣知 其指/不敢发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 通一艺、教授生徒的官职。 B. 九卿,古代中央政府九个高级官职的总称。在周代,九卿指奉常、郎中令、卫尉、宗正、 太仆、廷尉、典客、治粟内史、少府。 C. 疏,古代官员向君主分条陈说意见的文字,是用比喻暗示一类的方式对君主进行委婉规劝 的一种常见文体。 D. 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有 褒贬意义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翟方进恪尽职守。在担任丞相司直时随皇帝入甘泉宫,因发现了陈庆有罪而弹劾他,陈庆 因此被朝廷免去了官职。 B. 翟方进刚正直言。新任丞相后没过多久,就上奏陈咸与逢信“邪僻贪污,营私多欲”,奏 请皇上罢免他们以告天下。 C. 翟方进识才爱才。淳于长虽为外戚,但擅长谋略,翟方进刚任职时唯独与他交往,因翟方
展开余下试题进的举荐,淳于长位列九卿。 D. 翟方进深得皇帝信任。很多官员因淳于长的事被免职,他却安然无恙,皇上还勉励他不要 懈怠,要保重身体。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皆知陈汤奸佞倾覆,利口不轨,而亲交赂遗,以求荐举。(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