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349 2021-03-01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49]
《安塞腰鼓》同步测试
3 安塞腰鼓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恬静(tián) 羁绊(jī) 冗杂(rǒng) 茂腾腾(ténɡ)
B.飞溅(jiàn) 搏击(bó) 瞳仁(tóng) 风萧萧(xiāo)
C.困倦(juàn) 辐射(fú) 烧灼(zhuó) 笑眯眯(mī)
D.晦暗(huì) 闭塞(sāi) 蓦然(mò) 咝溜溜(liū)
2.下列句子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故事情节到这里戛然而止,如此生动感人的影片真让人 ,到现在那 的一幕还在我心头萦绕。哎!我算是 了——生命真是太脆弱了!
A.叹为观止 魂飞魄散 大彻大悟
B.叹为观止 惊心动魄 大彻大悟
C.拍手称快 惊心动魄 恍然大悟
D.拍手称快 魂飞魄散 恍然大悟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他无法理解劳动内涵、无法珍视劳动价值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经历过劳动造成的。
B.读书切忌不能偷懒,只有勤奋好学,脚踏实地,才能获取知识。
C.陕北地区的知名度在不断提升,具有黄土高原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受到众多外地游客的
青睐。
D.这次大赛掀起了我校同学们书写汉字,激发了他们对汉字、书法等传统文化的兴趣。
4.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安塞腰鼓依据不同的风格韵律原有文、武之分。
①“武腰鼓”则欢快激烈,粗犷奔放,并有较大的踢打、跳跃和旋转动作,给人以英武、激越的感觉。
②这种结合生动地反映了当地群众憨厚、纯朴的气质和性格特征。
③后来它们逐渐结合形成新的风格,而以安塞的西河口乡与真武洞两地最有特色。
④特别在表演中,又有机地糅合了民间武术和秧歌舞动作,张弛有度,进退有序,气势磅礴,浑厚有力。
⑤“文腰鼓”轻松欢快,潇洒活泼,动作幅度小,类似秧歌的风格。
A.⑤①③②④ B.①③⑤②④
C.⑤①④②③ D.⑤③②①④
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课文中间主体部分一直保持着快节奏,快节奏使感情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地表现了生命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B.安塞腰鼓表演时,舞姿强健,响声沉重,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C.课文以“好一个安塞腰鼓”反复咏叹,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D.课文以陕北人民的性格特征为线索,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6.根据下面的例句仿写句子。
例句: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仿句:
7.腰鼓、剪纸、农民画,合称“安塞三绝”,是具有两千年以上历史的艺术。某班开展“走近‘安塞三绝’”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剪纸作品,描绘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
(2)假如学校派你去邀请安塞区文物局的王教授来校做关于“保护‘安塞三绝’”的专题讲座,你会怎么说?
浏览完整试题
(3)近年来许多外国人专门跑到安塞学腰鼓,想从中挖掘出奥秘来,但得真传者无几。请根据课文内容和下面的材料,推测“得真传者无几”的原因。
材料 安塞位于陕北高原。安塞腰鼓起源于春秋以前,具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表演腰鼓原是为了迎神驱邪,逐渐成为习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打腰鼓主要是打情绪,打耐力。鼓手打到兴头上,往往忘乎所以,便随心所欲地控制鼓点的节奏,脚步随情绪腾空而起,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悍勇威猛的艺术个性。
(4)班里有些同学认为剪纸、农民画太土气,已经落伍了,没必要发扬光大。请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的锣鼓
乔忠延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春和我一样,都是贪睡的孩子。一旦入睡,就久久享受着酣梦,迟迟难以苏醒。忽然,我的眼睛灿亮起来,我一跃而起,穿上衣服,飞跑出去,恨不得长出一双翅膀,一下就能飞出好远。让我眼睛灿亮、一跃而起的,正是那翻江倒海般轰鸣的威风锣鼓。
威风锣鼓,是我家乡山西临汾特有的打击乐。乐器很简单,就四样:锣、鼓、钹、铙。但是,可别小瞧这四样乐器,配置起来样样都有文化内涵。常见的组合是:一面鼓、两副铙、两副钹、八面锣。要想规模大,按照比例递增。如今,百人、千人锣鼓队屡见不鲜。有人描写过,如霹雳轰鸣,如暴雨倾盆。可我总觉得还不够劲,那锣鼓声,比霹雳还要威武,比暴雨还要狂猛。那气势,不是山呼海啸,胜过山呼海啸;不是石破天惊,胜过石破天惊。那锣鼓能长劲,那锣鼓能生威,能让懵懵懂懂的我奋然跃起,奔跑开来,跑向村正中的大院,随着激昂的声响,和那些如痴如醉的爷爷奶奶叔叔伯伯一起举行大年的联欢,和村里的老老少少欢天喜地度过万象更新的大年初一。
小时候也纳闷过,家乡这大年联欢未免有些简单,没有豪言壮语,没有丝竹盈耳,没有歌舞飘逸,也没有粉墨登场,实在是简单得很。长大了细想才明白,何须豪言壮语,何须丝竹盈耳,仅这威风锣鼓就能以一胜十、胜百,胜过千千万万。是呀,巍巍中华,地大物博,万里山河,千姿百态,鼓乐也风情万种。有腰鼓,有花鼓,有书鼓,有琴鼓,有排鼓,有板鼓,有扇子鼓,还有阴阳鼓和花盆鼓。鼓乐众多,花样迥异,各自都有吸引眼球的魅力。不过,若论最具声势、最能鼓舞人心,我以为,还是家乡的锣鼓。难怪世人把这锣鼓推举为威风,名曰:威风锣鼓。
我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汾河两岸的先辈们为何能缔造出威风锣鼓,并且用威风锣鼓激活每年这最重要、最隆盛的新春佳节。或许是我居住在黄土高原的缘故,大年,与后来被叫作春节的喜庆日子,来临时却没有一点点春天的气息。冰封河山,寒凝大地,雪花纷飞更是最常见的。莫说“百般红紫斗芳菲”的蓬勃春色,就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初春景象,也还在祈盼之中。正因为如此,我才一厢情愿地认为春和那个儿时的我一样,正在被窝里贪睡,须得猛击一掌,须得大吼一声,才能惊醒春,春才会迎着寒冽的西北风起步,奔走,直至奋跑,跑进万紫千红,跑进林茂禾盛,跑进五谷丰登。而如这一掌猛击、一声大吼一般,见气势、具活力的,无疑就是先辈们缔造的威风锣鼓。
曾经沾沾自喜,以为破译了威风锣鼓蕴含的奥秘。然而,自从威风锣鼓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不得不重新鉴赏感悟其中的丰富真谛。锣鼓表演,耳边震荡的是多变的鼓点,胸中翻腾的竟然是李白的诗句。要么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要么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要么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同风起,壮思飞,长风破浪,直挂云帆,这才是威风锣鼓千秋相传、万代不衰的永恒魅力。
我曾经盯着被誉为“鼓王”的程三洪,用他打鼓的姿态解读威风锣鼓魅力的内涵。他那眼时睁时闭,臂时舞时停,腿时起时伏。我蓦然领悟,威风锣鼓的声威交织着多种力量,使用的是心力,张扬的是外力,积蕴的是内力,下压的是重力,上翘的是弹力,浑身喷射的是爆发力。毫无疑问,只有将精气神集于一身,融为一体,才能击打出波澜壮阔的声威。
挎着鼓,举着钹,持着锣,擎着铙,呐喊着飞步奔上场来。脚跟站定,双槌敲击,威风锣鼓擂响了!高天碧蓝,阳光灿烂,盈耳的是滚滚春雷!
在惊天动地的春雷声中,春草在萌动,春水在融冰,春在苏醒、奔涌……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01月)
8.文章以《春的锣鼓》为题有什么妙处?(3分)
9.根据要求品析句子。(4分)
(1)我一跃而起,穿上衣服,飞跑出去,恨不得长出一双翅膀,一下就能飞出好远。(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2)他那眼时睁时闭,臂时舞时停,腿时起时伏。我蓦然领悟,威风锣鼓的声威交织着多种力量,使用的是心力,张扬的是外力,积蕴的是内力,下压的是重力,上翘的是弹力,浑身喷射的是爆发力。毫无疑问,只有将精气神集于一身,融为一体,才能击打出波澜壮阔的声威。(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10.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展开余下试题
11.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4分)
12.仔细体会并借鉴文章的写法,请你也描写一个你所熟悉的某个节日的庆祝场面。(150字左右)(6分)
参考答案
1.解析: D “塞”应读“sè”。
2.解析: B “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拍手称快”指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根据语境,第一空应填“叹为观止”。“魂飞魄散”形容非常惊恐。“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根据语境,第二空应填“惊心动魄”。“大彻大悟”指彻底觉悟或醒悟。“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根据语境,第三空应填“大彻大悟”。
3.解析: C A项,句式杂糅,删去“造成的”;B项,否定不当,删去“切忌”或“不能”;D项,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书写汉字”后面加上“的热潮”。
4.A
5.解析: D 本文的线索不是陕北人民的性格特征,而是安塞腰鼓的表演。
6.示例:这腰鼓,使迷茫的前路立即变得清晰了,使灰暗的天空立即变得明朗了,使落寞的心情立即变得兴奋了。
7.(1)(示例)画面内容:一位青年男子,挎着腰鼓,手持鼓槌,正在忘情地舞蹈。
寓意:显示了黄土高原人的热情奔放和气势磅礴的生命力。
(2)示例:王教授,您好!我是××学校的学生代表××,受我校全体师生的委托,特来邀请您给我们做关于“保护‘安塞三绝’”的专题讲座,讲一讲这方面的知识。您什么时间可以来呢?我们热切期待您的到来!
(3)解析: 本题要求结合课文内容和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作答。材料中指出安塞腰鼓具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打腰鼓主要是“打情绪”,“忘乎所以”“随心所欲”;打腰鼓展示了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和悍勇威猛的艺术个性。课文歌颂的是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表现了西北汉子的阳刚美。两者结合起来就可以探究出外国人到安塞学习腰鼓“得真传者无几”的原因。
【答案】 ①没有黄土高原的滋养,欠缺黄土高原人特有的性格与个性;②未能达到忘我的境界;③安塞腰鼓展现的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象征着中华民族激扬的精神,仅靠学习难以挖掘出其中的奥秘。
(4)示例一: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可取。剪纸、农民画是民族艺术,是中华瑰宝,它们经历漫长的岁月发展到今天就说明了这一点。
示例二:我认为这种说法可取。剪纸、农民画太古老了,已经跟不上当代社会的发展,也很难融入新时代的元素,没必要发扬光大。
8.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标题的妙处。首先分析标题中的关键词的意义;其次考虑标题在结构上的作用,比如充当线索、设置悬念等;然后考虑标题与主题的关系、标题运用的修辞手法等。
【答案】 ①是文章叙事的线索;②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点明文章的主要内容。
9.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赏析。(1)题中,描写方法一般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等,该句运用的是动作描写,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表达效果即可。(2)题从排比的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表达效果即可。
【答案】 (1)运用了动作描写,通过“跃”“穿”“跑”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威风锣鼓对“我”的诱惑力,从侧面写出了威风锣鼓的魅力无限。
(2)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鼓王打鼓时的神韵,以及威风锣鼓波澜壮阔的声威,给人翻江倒海、山呼海啸、石破天惊之感,表达了作者对威风锣鼓的赞美之情。同时,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10.本文通过对家乡威风锣鼓的叙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威风锣鼓的热爱与赞美,也表达了作者对威风锣鼓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焕发了“春的生机”的喜悦。
11.结构上,照应文题,呼应前文;内容上,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锣鼓声中春的苏醒与奔涌,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12.解析: 只要是有关节日的庆祝场面即可,如元宵节舞狮表演、端午节赛龙舟等。
【答案】 示例:一年一度的元宵节舞狮表演开始了。只见场子中央的狮子摇头摆尾,翻腾跳跃,舞狮人一会儿手持铁枪,一会儿手持钢刀,一会儿又拿出方天画戟,来逗狮子。狮子一会儿退,一会儿又向前跳跃,一会儿翻个跟头,不停地与舞狮人较量。锣愈击愈紧,鼓愈敲愈密,人愈翻愈险,狮愈跳愈高,观众的情绪随表演而起伏。踢跳翻蹬、立卧滚抖,惊险逗趣的舞狮表演赢得了满堂喝彩。
上一篇:
《回延安》同步测试
下一篇:
《灯笼》同步测试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
关于“安塞腰鼓》”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4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