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772  2021-03-01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72]
《灯笼》同步测试
4 灯笼
文章主旨
  本文记叙了作者早年与“灯笼”相关的一些生活情景,流露出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同时,表明作者要做抗日“马前卒”的心愿,抒写了家国情怀。
结构图示
考点提炼
分析文章的线索
[问题] 分析本文的明线和暗线。(对应训练见第8题)
[点拨] 所谓线索,就是贯穿文章始终,把记叙的内容有机地连缀起来组成一个整体的脉络。分析散文的线索,常用以下方法:
(1)时空连“线”。在写人记事及游记类散文中,常有一些表明时空转换的词语,把这些词语连起来,就能把握文章的线索。
(2)以物作“线”。叙事及抒情类的文章,常用一个具体事物或象征事物贯穿全文,作为行文线索。
(3)反复出“线”。阅读时,可以通过文章中反复出现的抒情议论句或富有意味的事物去认识、把握线索。
(4)以情导“线”。阅读时要细心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以此导出文章的线索。
(5)定“神”看“线”。这种方法适用范围广,就是从中心思想的高度去审视、把握文章的线索。
  明线一般是事物或人;暗线一般是作者的感情,即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解答] 本文依据标题《灯笼》聚合多件琐碎之事,“灯笼”是明线。作者的情感是课文的暗线,课文依据情感线索安排材料,恰当地布局谋篇。作者对所描写的早年乡村生活饱含深情,延伸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表达激情,文末“数燎原的一把烈火!”表现出最高亢、最激越的感情,抒写了家国情怀。
正楷练笔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焚身(fén)   神龛(hé)   斡旋(wò)   夜深星阑(lán)
B.皎洁(jiǎo) 锵然(jiāng) 官衔(xián) 塞外点兵(sài)
C.争讼(sòng) 鹦鹉(yīng) 可悯(mǐn) 岁梢寒夜(shāo)
D.磷火(lín) 姊妹(zǐ) 褪色(tuì) 垂珠联珑(lǒ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非常热闹。
B.虽然大家见了他都赔着笑脸,甚至说几句言不由衷的奉承话,但他一转身,后边就有人数落他。
C.你到底还是没有经验,所以这些人情世故一点也不懂。
D.经过充分讨论,大家认为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著名作家吴伯箫的籍贯是山东莱芜人,他的散文大多以小见大,善于从平凡中挖掘出深刻的内涵。
B.目前,5G基站太少,5G服务常出现网络信号不稳定、覆盖范围小、网络接入困难。
C.坚定文化自信,要从青少年抓起,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写进教材,使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延续。
D.为了有效防止流感病毒的泛滥和滋生,我们应做到勤洗手,常通风,注意个人卫生。
4.某校为了深入开展以“热爱家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教育活动,11月15日八年级全体师生走进被誉为“京郊灯笼第一村”的北京市怀柔区九渡河镇红庙村进行参观。请你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请你根据老师给出的上联补写出合适的下联。
上联:小村扬名千门富
下联:           
(2) 在中国人眼中,大红灯笼象征着幸福、光明、活力、圆满与富贵。有些灯笼不是大红色,却也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右面这只灯笼上的“梅”字是     (字体),可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这个“梅”字的特点:      。这只灯笼适宜挂在家中的     (位置),理由是:                                     。


浏览完整试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灯 笼
朱成玉
  ①父亲做灯笼的手艺远近闻名,但父亲从不靠它来赚钱。许多人为父亲遗憾,觉得他浪费了这身手艺。父亲却总是憨厚地笑着说:当玩了,闲着也是闲着。
②逢年过节,很多人家都来求父亲做灯笼。自然不会白求,家境殷实些的,会给些闲钱。所以童年里,我们过年总会吃到很多好吃的,也有新衣服穿,放的鞭炮也多,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我们算是幸福的了。家境贫寒的人,会拿些粮食来求灯笼,他们宁可从嘴里省出来几升粮食,也要做个大红灯笼,图个喜气。他们把灯笼当成一种寄托,当成了好日子的火种。父亲对穷人富人一视同仁,害得自己整个腊月都闲不下来,忙得昏天黑地。但望着一家家大红灯笼高高挂,父亲就会一边抽着烟袋,一边很满足地笑,把眼睛眯成了一条连小咬儿都钻不进去的缝。
  ③椭圆形的灯笼被称为长命灯。灯笼通体由竹子制成,故有富贵驱邪之说。竹子四季常青,在民间寓意长命富贵。依我们这里的民俗,逢年节点亮灯笼不仅增加年气,还可保一辈子不受穷。还有的人说,点上灯笼,可以使家里人都健健康康的,没病没灾。各种各样的说法,不一而足,但都是些善良而美好的愿望。
④做灯笼是个细致活儿,需经过片竹、削竹、编织、定型、上纸、写字、上油等烦琐的过程,每个过程都需要严谨细致的操作。只有在灯笼腰身裱上一圈红色皱纹纸的时候,灯笼才有了灵魂。细密的纹路衬上红色,一份喜气便骤然附到灯笼身上,挥之不去。
⑤父亲认真对待每一盏灯笼,他虔诚地认为,每个灯笼都是有灵魂的,只有认认真真地编制,每尺每寸都一丝不苟地完成,让每根竹条都规规矩矩,恰到好处地排好队,站好岗,灵魂才能在灯笼的身体里待得安稳。那些灯笼做好后,父亲的手上便落满疮疤,那都是让锋利的竹条划伤的。
⑥一年除夕,邻居栓柱拎着半袋米来求灯笼。他挠着头,不好意思地对父亲说,因为带阿爸去治病才回来,没赶上定做灯笼。只想来碰碰运气,看父亲有没有多做出一个来。“我只想把灯笼高高地挂起来,没准那样阿爸的病很快就会好了。”栓柱充满期待地说,仿佛这灯笼真的成了救命良方。堂堂一个五尺汉子,在父亲面前直抹眼泪。
⑦父亲刚开始犹豫了一下,但听到栓柱这样说,便斩钉截铁地说道:“有,正好多一个。”父亲从里屋拿出了一个又红又大的灯笼递给栓柱,“把这个拿回家挂上吧,希望它能灵验,让你阿爸的病早日好起来。”栓柱一个劲儿地道谢。父亲还硬是把那半袋米原封不动地塞给了栓柱。
⑧那本来是留着自己挂的灯笼,可是父亲却将它送人了。我在心里和父亲赌气,父亲却说:“如果栓柱的愿望可以成真,我自然愿意把自家的灯笼送给他。”
⑨那年除夕夜,我们家没有挂起灯笼,但左邻右舍高高挂起了灯笼。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人们不约而同地仰起了头,看着那光闪闪的被赋予了生命喜气的灯笼,仿佛看到了光灿灿的丰收的年景,看到了衣食无忧的将来,看到了一个个即将成真的美梦……微醉的父亲,看着那些在风中飘荡的大红灯笼,满脸荡漾着笑意:“总算没有瞎了这身手艺!”
⑩现在我才懂得,父亲在编制那些灯笼的时候,把自己也做成了一盏灯笼,用善良做芯儿,用爱心为罩,这盏灯笼高挂在我的心里,一生都不会熄灭。
5.文章围绕父亲与灯笼,描写了哪几个片段?请简要概括。(3分)



6.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第③段的作用。(4分)



7.体会文中的描写语句,回答问题。(6分)
(1)第④段:细密的纹路衬上红色,一份喜气便骤然附到灯笼身上,挥之不去。从描写的角度上看属于       描写,表现了父亲              。
(2)第⑨段:微醉的父亲,看着那些在风中飘荡的大红灯笼,满脸荡漾着笑意:“总算没有瞎了这身手艺!”从描写方法上看是运用     描写和    描写,表现了父亲   

8.本文的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4分)★


9.“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1.解析: C A项,“龛”应读“kān”;B项,“锵”应读“qiāng”;D项,“珑”应读“lóng”。
2.解析: D “随声附和”指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多含贬义。用在这里感情色彩不当。
3.解析: C A项,句式杂糅,将“的籍贯”或“人”去掉;B项,成分残缺,在句末加上“等问题”;D项,语序不当,将“泛滥”与“滋生”调换位置。
4.(1)解析: 本题考查对联拟写。答题时先观察上联的特点,然后根据活动主题,按照对联的要求拟写即可。
【答案】 示例:红灯装点万家春
(2)行书 潇洒流畅 示例:书房 梅素有君子之称,又有高洁之寓意(或“灯笼上的名言可用来激励人学习”)
5.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时,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抓住主要情节进行概括。
【答案】 描写了三个片段:①父亲对待求做灯笼的人家一视同仁,有求必应;②父亲制作每一盏灯笼时都一丝不苟;③父亲将自家的灯笼送给了栓柱,满足他的美好愿望。
6.解析: 本题考查对段落作用的分析。文章中间段落一般起到总结上文、引起下文或承上启下的作用。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一段介绍了灯笼的名称、制作材料及寓意,引起下文写父亲制作灯笼的内容,为下文写栓柱来求灯笼等情节做了铺垫。
【答案】 内容上,主要介绍了长命灯的制作材料及寓意,使文章带有浓郁的民俗色彩;结构上,承上启下,引起下文写父亲制作灯笼的内容,为下文写栓柱来求灯笼等情节做了铺垫。
7.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1)句运用侧面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父亲的手艺高超。(2)句运用神态描写及语言描写,写出了父亲无比欣慰的心情。
【答案】 (1)侧面 手艺高超、富有创造力 (2)神态 语言 为自己能给乡邻带去欢乐而无比欣慰的心情
8.解析: 本题考查对线索的分析。要从中心思想的高度去审视、把握文章的线索。
【答案】 “灯笼”是文章的明线;对父亲的崇敬、赞美之情是文章的暗线。
9.解析: 本题考查思维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表达要准确。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结合文章内容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从灯笼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能照亮自己可以体会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
【答案】 示例:表面上描写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实则赞美了父亲的美好灵魂,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人灯笼,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能照亮自己;给别人送去快乐的同时,也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得到别人的回赠。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灯笼》同步”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7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