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97  2021-03-11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7]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天水一中高二级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检测
语文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1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艺术是臆造空中楼阁来慰情遣兴。诗人在做诗时的心理活动到底像什么样,我们最好拿一个艺术作品做实例。比如王昌龄的《长信怨》:“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②王昌龄不曾留下记载,告诉我们他做诗时的心理历程。但是我们用心理学的帮助来从文字上分析,也可以想象大概。他做这首诗时必定使用了想象。
  ③想象就是在心里唤起意象。想象有再现的,有创造的。一般的想象大半是再现的。艺术作品不能不用再现的想象。比如这首诗里“奉帚”“金殿”“玉颜”“寒鸦”“日影”“团扇”“徘徊”等等,在独立时都只是再现的想象,诗做出来总须旁人能读懂,懂得这是能够唤起以往的经验来印证,用以往的经验来印证新经验大半凭借再现的想象。
  ④但是只有再现的想象决不能创造艺术。艺术既是创造的,就要用创造的想象。创造的想象也并非无中生有,它仍用已有的意象,不过把它们加以新配合。王昌龄的《长信怨》精彩全在后两句,这后两句就是用创造的想象做成的。每个人都见过“寒鸦”和“日影”,却从来没有人想到诗的主人班婕妤的“怨”可以见于带昭阳日影的寒鸦。但是这话一经王昌龄说出,我们就觉得它实在是至情至理。从这个实例来看,创造的定义就是:平常的旧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综合。
  ⑤王昌龄的题目是《长信怨》。“怨”,是一个抽象的字,他的诗却画出一个如在目前的具体的情境,不言怨而怨自见。艺术不同于哲学,它最忌讳抽象。
  ⑥从理智方面看,创造的想象可以分析为两种心理作用:一是分想作用,一是联想作用。
  ⑦“分想作用”就是某一个意象和与它相关的许多意象分开而单提出来,诗的分想作用是选择的基础。有分想作用而后有选择,只是选择有时就已经是创造。
  ⑧不过创造大半是旧意象的新综合,综合大半借“联想作用”。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艺术不能离开知觉和想象,就不能离开联想。我们曾经把联想分为“接近”和“类似”两类。比如这首诗里所用的“团扇”这个意象,在班婕好自己第一次用它时,是起于类似联想,因为她见到自己色衰失宠类似秋天的弃扇;在王昌龄用它时则起于接近联想,因为他读过班婕妤的《怨歌行》,提起班婕好就因经验接近而想象到团扇的典故。不过他自然也可以想到她和团扇的类似。
  ⑨因为类似联想的结果,物固然可以变成人,人也可以变成物,物变成人通常叫做“拟人”。《长信怨》的“寒鸦”是实例,鸦是否能寒,我们不能直接感觉到,我们觉得它寒,便是设身处地地想。不但如此,寒鸦在这里是班婕好所羡慕而又妒忌的受恩承宠者,它也许是隐喻赵飞燕。
  ⑩人变成物通常叫做“托物”,班婕妤好自比“团扇”,就是托物的实例。“托物”者大半不愿直言心事,故婉转以隐语出之。
(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想象就是在心里唤起意象,也就是用以往的经验来印证新经验从而创造出艺术作品。 
B.创造的想象是用已有的意象重新配合来创造艺术,再现的想象则是通过再现以往的意


浏览完整试题象来独立创造艺术。 
C.只有再现的想象决不能创造艺术,这是因为它并非平常的旧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综合。
D.创造的想象心理作用分为分想与联想,有分想作用而后有选择,选择就是创造,诗有
时只要有分想作用就可以做成。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开头运用比喻,形象引出了艺术创作是借助“想象”达到“慰情遣兴”的论题。
B.二、三段以王昌龄《长信怨》为例,重点从再现的想象与创造的想象两方面展开论
述。
C.选文后半部分从“分想”与“联想”两种心理作用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创造的想
象”。
D.作者拿班婕妤的《怨歌行》与王昌龄的《长信怨》对比证明艺术创作不同于哲学抽
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愁”虽抽象,李清照的“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却能画出一个如在目前的“愁”
的情境,从而完成了一次艺术创造。
B.由于创造大半是旧意象的新综合,综合大半要借“联想作用”,所以艺术创作不能离
开联想,因为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
C.杜甫没有将自己个人的渺小与飘零之感直接表露,而以“沙鸥”自比,托物以言其
志,这也是一种创造的想象。
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废池乔木,犹厌言兵”“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
度愁攀援”运用了本文所说的“拟人”手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灯 塔
刘建超
父亲名字叫海,名字叫海的父亲当兵前从来没有见过海。给父亲起名叫海的爷爷也没有见过海。
父亲曾问过爷爷,海是什么?爷爷指着村子里几亩地大的池塘,说,江河湖海都是水,这池塘就是海。去,下海耍吧。父亲光着屁股在池塘里扑腾,那时他以为,天下有水的地方就是村里的这一方池塘。
父亲参军,跟着部队南下。
首长问,你们谁能爬山?父亲把手举得高高的,我从小就上山放羊砍柴,每天翻山越岭如走平地,没啥说的!
首长又问,你们谁会游泳?父亲把手举得高高的,我会。村里的海,我能一口气扑腾几个来回。没啥说的!
父亲的两个没啥说的让父亲变成了一名海军。他以为海军就是上舰艇,开着军舰像开着坦克车一样。
父亲被派去学习航标灯和柴油发电机的维护和保养。他学得很快,成绩也好。学习结束,他被分配到远离大陆的小岛上,岛上只有他一个人,日夜守着航标灯。
排长对父亲说,这个小岛你就是岛长了,所有活着的东西都归你管。岛上活着的东西就是空中的海鸟,海滩上的海龟、螃蟹。
排长说,守护好航标灯就是守护好祖国的领土。能看到航标灯的地方都归你守护,小海,你要自豪呢。
父亲很自豪。父亲每天的日子就是在小岛上巡逻,给航标灯添加柴油。父亲从没有一点儿失落。
日子单调枯燥,父亲却喜爱上了这座小岛。父亲说,守岛的日子里,他真的学会了在大海里游泳,学会了钓鱼,学会了和海鸟说话。
寂寞的时候,父亲就给母亲写信,每周来岛上送给养的船就成了他们传书的鸿雁。父亲的书信封封都是海岛的说明书,岛的静、岛的动、岛的趣、岛的乐,没有半句岛的苦、岛的累。他告诉母亲,坐在礁石上可以看到水中的游鱼,扎个猛子可以捞出红薯大小的海参,晚上睡觉,都会有螃蟹来敲你的柴门。
母亲被父亲的描绘给迷住了,带着红薯干、炒花生到了海岛。母亲上岛的日子遇到了风浪,母亲被颠簸得把胆汁都吐出来了,船还是靠不了岛,只是依稀地看到个人影在挥手。母亲没有上岛,她死心塌地要嫁给父亲。母亲说,那么艰苦的日子父亲都乐观地面对着,跟着这样的男人,靠得住。
排长带着送给养的几名战士,为父母亲举办了简单而又热烈的婚礼。母亲留下和父亲相伴在孤岛上守候航标灯,两个人的世界把寂寞过成了快乐。闲暇,父亲教母亲游泳,在滩头捉螃蟹抓海参。他们把钓的鱼晾干,让给养船带回连队的炊事班。
父母最快乐的事就是给未来的孩子起名字。两个人对孩子叫什么名字争执不下,父亲说,周一、三、五,叫我起的名,周二、四、六叫你起的名,星期天咱俩一起带出来玩。
于是经常听到父亲喊着,海星、海带和我一起出操,正步走!母亲会说,岛儿、灯儿开始做饭喽。
母亲怀着我的时候,遇到一场特大风暴。浓雾翻滚,暴雨雷鸣,海天像倒翻过来一样,几十米高的巨浪一排排咆哮着疯了般拍到岛上,航标灯都被震得直摇晃。父母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大的阵势,有些不知所措,偏偏柴油机发生了故障。
母亲说,这么大的风浪,不会有啥船只过往,等风浪小了再上塔修理吧。父亲背上工具包说,上级交给我的任务就是维护好航标灯,首长说过,岛上的灯塔就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一分钟也不能灭。
父亲登塔,风浪扑得他站立不住。母亲担心,找来绳子系在父亲的腰间,另一端缠在自己身上,两人就这样守护在机器旁,在咆哮的海浪中坚持到天明。
父亲看着累瘫在身边的母亲,抚着她的秀发说,今天该哪个孩子陪咱出操了?母亲抱着父亲哭了,父亲说母亲上岛就哭过那一次。
部队裁军,灯塔移交给地方政府管理,父亲也脱下了军装,可他依然留在岛上。父亲在孤岛上守护灯塔四十年,直到退休。
父亲病重期间,我正带着舰队在波斯湾护航。
母亲说,父亲念念不忘他那座小岛。老海啊,你放心,等我俩都走了以后,让孩子给咱办个海葬,把咱俩的骨灰撒进大海,撒在当年的海岛上,我陪着你一起守护大海。父亲欣慰地笑了,伸出枯瘦的手,抚摸着母亲干瘦的脸,自己的眼角却淌下了泪水。
我是舰长,每次出海执行任务,路过那座小岛,我都会行注目礼。在那座小岛上,伫立着一座无形的灯塔。父亲给我起的名字叫洋。我告诉父亲,我给儿子起的名字叫深蓝。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父亲作为一名海军战士学习航标灯和柴油发电机的维护和保养技能,来到远离大陆的小岛守护灯塔四十年,表现了对祖国的忠诚。
B.面对首长询问谁“能爬山”“会游泳”,父亲连用两个具有方言特色的“没啥说的”来回答首长问话,这突出父亲的单纯与土气。
C.排长说“所有活着的东西都归你管”,而“活着的东西”就是海鸟、海龟、螃蟹,语言幽默风趣,暗示了父亲在岛上的孤单、寂寞。


展开余下试题D.小说构思巧妙,祖孙三辈的名字依次是“海”“洋”“深蓝”,表现了父亲与“我”热爱大海,以及“我”对父亲精神的理解与传承。
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开头写父亲名字叫海再写父亲把池塘当海,为后文写父亲成为海军并分配到岛上守航标灯作了必要的铺垫。
B.小说的主人公是父亲,却也刻画了一位坚定执着的母亲,母亲的出场能更”全面地展现守岛生活的艰辛,从而突出父亲的担当与乐观。
C.本文以“灯塔”为中心谋篇布局,使情节紧凑集中,小说的高潮是“我”每次路过父亲工作过的小岛时庄严地行注目礼。
D.小说在叙写普通人的平凡事时,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
6.小说写到了母亲的哭与父亲的流泪,分别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思想情感?(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1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宦官)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责人走广。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 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竟死。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到。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共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
7.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B.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C.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D.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广是我国历史上的名将,有“飞将军”的美称,匈奴畏服,数年不敢来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里有王昌龄对李广的赞誉。
B.匈奴是历史上生活在中国北方草原的游牧部落的统称。胡人原指戈壁以北的蒙古高原地区的游牧族群。秦汉时期,塞北胡人统一后被汉人称为匈奴,匈奴则自称为胡。
C.“结发”就是“束发”。清朝以前汉族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成童;20岁时行冠礼,成年。因此指童年或年轻为结发。文中“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中的“结发”就是这个意思。
D.《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春秋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的历史。全书分表、书、本纪、世家、列传。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跟从李广训练士兵的一名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结果宦官被匈奴人放箭射伤,逃回到李广那里。
B.面对匈奴的几千名骑兵李广的百名骑兵大为惊恐,想要逃跑李广却不断下达前进的命令以诱敌,匈奴果然中计领兵撤离了。
C.李广宽厚爱人,也为士兵爱戴土兵乐于为他所用。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时部队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
D.最后一段末作者引用谚语,以桃李比喻李广,李广忠诚信实的品德,得到人们的敬仰,表达了作者对李广深深的敬佩之情。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浪淘沙
邓剡①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②。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注)①邓剡: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追随文天祥抗元。南宋灭亡,与文天祥一道被俘押赴北上,本词为因病羁留建康(今江苏南京)时所作。②新亭:在今南京市南,据史料记载,西晋灭亡后士大夫们经常相邀到此哀叹相慰。
10.下列有关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词以“疏雨洗天清”简淡起笔,通过描写秋雨疏落、一洗天地的景象,奠定了全词清新爽朗的情感基调。
B.“井桐一叶做秋声”一句,既是报秋,又勾起了对自己身世的感叹,将景物的萧条与心境的衰颓熔铸一体。
C.“枕簟凉生”是写此时已从夏季转入秋季,暑退寒来本是自然节序,但一个“生”字却写出了词人是从枕簟渐生凉意的触感中感知到秋的到来。
D.“千里飘零”不仅写出了词人被押赴北上时远离故土的凄凉,更表达了独自羁留建康的孤苦与个人命运的不可把握之感。
11.词的下阕是如何表达词人的思想感情的?请从艺术手法角度,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身处互联网时代,面对海量信息,光是_________浅阅读远远不够。 能够引发读者思考的深度阅读,与研究学习探索辨析、欣赏品鉴等密切相关,( )。 对此,作家们往往采取截然不同的阅读方式,以接近深读状态。比如,王安忆每天浏览十万字不在话下,笑谈自己“泡在文字里才能喂饱”;毕飞宇则以“把玩古董”的__________细读作品妙处,好的作品一下午品读四五页心里就“美得不行”。“我们或许可以天赋异禀地成为过目不忘的读者,却无法天生成为__________的读者。领会文字中复杂含混的意义,文本中细腻逶迤的美去感受,都需要后天勤学苦练方可获得。”法国作家梭罗在经典著作《瓦尔登湖》中说过,“读书需要训练,就如同运动员所接受的训练那样,而且,人们差不多要终其一生,追求这个目标”。如果说有的阅读只是为了简单的__________,那么真正的阅读“不是那种用奢逸麻痹我们、让更高贵的感官一直沉睡的阅读,而是必须踮起脚尖、用我们最警觉和清醒的时间去进行的阅读”。
1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走马观花 心态 洞若观火 功用 B.浮光掠影 心情 明察秋毫 功利


展开余下试题C.走马观花 心情 明察秋毫 功用 D.浮光掠影 心态 洞若观火 功利
1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是阅读高质量的核心指标 B.是高质量阅读的核心指标
C.核心指标是高质量的阅读 D.核心指标是阅读的高质量
1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领会文字中复杂含混的意义,感受文本中细腻逶迤的美,都需要后天勤学苦练方可获得。
B.领会文字中复杂含混的意义,享受文本中细腻逶迤的美,都需要后天勤学苦练方可获得。
C.觉察文字中复杂含混的意义,感受文本中细腻逶迤的美,都需要后天勤学苦练方可获得。
D.觉察文字中复杂含混的意义,享受文本中细腻逶迤的美,都需要后天勤学苦练方可获得。
四、作文(本题共2小题,共60分)
15.小作文(20分)
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中有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句子让人印象深刻,请从下面四句中选择一句或几句,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从作家、作品、读者之间的关系出发,谈谈你的认识与理解。要求:观点明确,贴合作品,理解到位,不少于200字。
(1)自然美为许多最普遍的性质之总和,就每个独立的性质说,它是最普遍的,但是就总和说,它却不可多得,所以成为理想,为人称美。
(2)艺术本就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能将人从实际生活的牵绊中解放出来。
(3)人的实用的活动全是有所为而为,是受环境需要限制的;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他活动而他自己意愿去活动的。在有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环境需要的奴隶;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 
(4)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泛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已的作品。
16.大作文(4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火花和浪花偶然会面了。火花对新朋友浪花说:“我们都能开出美丽的花,而且都叫花,因此我们是对亲密的姐妹。”浪花考虑了一会儿,不同意它的看法,否认说:“从表面看,我们的确有些相像,但是我与波浪紧密相连,根植于波浪之中,所以我的花永开不败;而你只突出个人,所以总是一闪即逝。”
浪花和火花的对话给人深刻的启示,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请就你的感悟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
1.C 
试题分析:A项,依据“想象有再现的,有创造的。一般的想象大半是再现的”可判
断“也就是”不正确。B项,“独立创造艺术”之“独立”缺乏依据。D项,“选择就是
创造”错了,原文是“只是选择有时就已经是创造”。
2.D 
试题分析:“证明艺术创作不同于哲学抽象”错误,应为证明“只有再现的想象绝不能
创造艺术。
3.B 
试题分析:原文“艺术不能离开知觉和想象”,选项“艺术创作不能离开联想”偷换
概念。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
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B偷换概念。
4.B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B项“突出父亲的单纯与土气”错误,是父亲回答首长问话时的质朴语言,也显示出父亲举重若轻的心态,以及舍我其谁的责任与担当。应是突出父亲的积极与自信。故选B。
5. C
本题考查对小说综合赏析能力。
C项,“小说的高潮是‘我’每次路过父亲工作过的小岛时庄严地行注目礼”错误,应该是父母在大风暴夜里护航灯。
6. ①母亲哭是因为战胜了风浪,表现了劫后余生的欣喜与后怕,表达了对父亲为捍卫国家主权不顾个人安危的感动与佩服。②父亲流泪,是对母亲理解他并安排海葬的欣慰,被母亲至死不渝的爱情感动。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先读懂小说,找到小说中描写母亲的哭与父亲的流泪的相关段落,结合前后故事情节,分析他们的思想情感。先分析母亲的哭,结合“父亲看着累瘫在身边的母亲,抚着她的秀发说,今天该哪个孩子陪咱出操了?母亲抱着父亲哭了,父亲说母亲上岛就哭过那一次”“母亲怀着我的时候,遇到一场特大风暴……另一端缠在自己身上,两人就这样守护在机器旁,在咆哮的海浪中坚持到天明”分析,母亲和父亲遇到大风浪,两人合作战胜风浪。当母亲劝说父亲等风浪小了再上塔修理,父亲说的“上级交给我的任务就是维护好航标灯,首长说过,岛上的灯塔就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一分钟也不能灭”,在母亲的帮助下,两人就这样在咆哮的海浪中坚持到天明。母亲的哭因为战胜了风浪,表现了劫后余生的欣喜与后怕,表达了对父亲为捍卫国家主权不顾个人安危的感动与佩服。
再分析父亲的流泪,结合“母亲说,父亲念念不忘他那座小岛。老海啊,你放心,等我俩都走了以后,让孩子给咱办个海葬,把咱俩的骨灰撒进大海,撒在当年的海岛上,我陪着你一起守护大海。父亲欣慰地笑了,伸出枯瘦的手,抚摸着母亲干瘦的脸,自己的眼角却淌下了泪水”分析,父亲流泪,是因为母亲说的这一番话。母亲理解他安排夫妻都海葬一事,这让父亲感到很欣慰。同时,父亲也被母亲至死不渝的爱情感动,于是父亲流泪了。
7.B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式、修辞、意思进行断句。本题可以根据句中动词、虚词、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然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
【解答】:“其麾下”作“分”的宾语,故与“分”之间不应断开,而在“麾下”后断开,排除AC;“家”作“无余财”的主语,在其前断开,排除CD。译文:李广为官清廉,得到赏赐就分给他的部下,饮食总与士兵在一起。李广一生到死,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始终也不谈及家产方面的事。故选B。
8.D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解答】:D.“记载了从春秋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的历史”错误;是从三皇五帝时期到汉武帝时期。故选D。​
9.B
本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解答】:B“想要逃跑李广却不断下达前进的命令以诱敌”,错在“不断下达前进的命令”,原文“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可见只是前进到离匈奴二里的距离,并没有“不断下达前进的命令”。故选B。
10.A
A项,“本词以‘疏雨洗天清’简淡起笔,通过描写秋雨疏落、一洗天地的景象,奠定了全词清新爽朗的情感基调”说法错误。“清新爽朗的情感基调”错。从词下注释看,该词是词人和文天祥一同被押赴元都,而词人因病羁留建康时所作,词中寓含怀古感今的深情。
11.①借景抒情。词人由“客身”入梦,醒后却发觉梦断古台城,以哀景衬哀情,将哀伤的心境渲染得更加寂寥凄怆。结尾之景抒发了词人对历史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甘肃省天水”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