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212 2021-03-09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12]
《黄河颂》经典练习
5《黄河颂》同步经典练
第一部分:基础经典
1.填空。
(1)《黄河颂》选自组诗__________________ ,词作者是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
(2)《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__________作品,由_________作词,________谱曲。作品
由___________________等八个乐章组成,它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瑶民(yáo) 呜咽(yè) 军阀(fá) 缴租(jiāo)
B.督促(dū) 欺侮(wǔ) 攀谈(pān) 矗立(chù)
C.盛饭(chéng) 峭壁(qiào) 骨碌(gū) 咀嚼(jiáo)
D.点缀(zhuì) 澎湃(bài) 疲倦(juàn) 倾斜(qīng)
3.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悬涯 宿营地 酣然人梦 惊涛骇浪
B.篱笆 歇歇脚 百练成钢 苛捐杂税
C.奔驰 鱼水情 不可捉摸 再接再励
D.景致 运输员 寒风凛冽 层峦叠嶂
4.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反复)
B.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比喻、拟人)[来
C.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夸张、对偶)
D.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比喻、拟人)
第二部分:能力经典
5.对诗《黄河颂》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2节“望黄河”部分,一个“望”字统领下文,“望”的内容虚实结合,章法谨严。
B.诗中“啊!黄河!”反复出现,起到了分层的作用。
C.全诗都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黄河,使感情抒发得更为直接、真切、浓烈!
D.诗歌写得明快雄健,以长句为主,长短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
6. 精美文段赏析。
我站在高山之巅, 多少英雄的故事,
望黄河滚滚, 在你的身边扮演!
奔向东南。 啊,黄河!
惊涛澎湃, 你是伟大坚强,
掀起万丈狂澜; 像一个巨人
浊流宛转,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结成九曲连环;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从昆仑山下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奔向黄海之边; 啊!黄河!
把中原大地 你一泻万丈,
劈成南北两面。 浩浩荡荡,
啊!黄河! 向南北两岸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1)诗中,诗人称“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2)为什么说黄河“浊流宛转/九曲连环”?请你具体说出黄河是从哪儿发源,流到哪里的?黄河有多长,流经哪几个省区?
(3)“啊!黄河!”在诗中多次出现,是何修辞?起什么样的作用?
(4)诗人借黄河表达怎样的感情?
第三部分:提高经典
7.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 ,流出了 ,流出了 。
A.黄皮肤人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人的群落
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黄皮肤人的群落
浏览完整试题
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人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长江之歌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啊!长江!啊!长江!
(1)本诗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长江?
(2)结合《黄河颂》,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A.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B.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比较《长江之歌》与课文《黄河颂》,说说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提示:可从内容主题、表现手法、语言风格方面入手。)
参考答案
1. (1)《黄河大合唱》 光未然 张光年 (2)合唱音乐 光未然 冼星海 《黄河船夫曲》 《黄河颂》 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
2.B【解析】A.缴租(jiǎo)。C.咀嚼(jué)。D.澎湃(pài)。故选B。
3.D【解析】A.悬涯—悬崖。B.百练成钢—百炼成钢。C.再接再励—再接再厉。故选D。
4.B【解析】B项没有使用“拟人”的修辞,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
5.D【解析】D“以长句为主”对《黄河颂》分析有误。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整齐。
6.(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所以把黄河喻为“摇篮”。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于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精神,更是可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2)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川、甘、宁、内蒙、陕、晋、豫、鲁九省区,全长5464公里,流入渤海。
(3)从不同角度赞颂黄河,环环相扣,引向深入。
(4)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7.D【解析】根据事情发展的规律,先有土地,再有人,人又创造文化,所以是“流出了漫无边际的黄土地,流出了黄皮肤的部落,流出了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故选D。
8.(1)本诗饱含激情地描绘了长江的气质、气势;热情讴歌了长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的伟大历史贡献;指出其对我们民族不断前进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A.“臂膀”指长江主干及其支流。B.“摇篮”指中华民族文明的孕育地。
(3)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中华儿女将发扬长江的伟大精神建设祖国,迈向新时代。
(4)两首歌词都是以物喻人,《黄河颂》表现其巨人形象,表达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长江之歌》热情赞美母亲河哺育中华民族的高大形象。两首歌词风格相近,都是直抒胸臆,热情豪迈。
上一篇:
《黄河颂》同步练习
下一篇:
《黄河颂》优质课配套练习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
关于“黄河颂》经”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1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