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92  2021-03-09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2]
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基础知识落实练习
第一单元 同步练习
第五课 黄河颂
一. 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狂澜( )屏障( )澎湃( ) 气魄( ) 掀起( ) 摇篮( ) 哺育( ) 滋长( ) 山巅( )
2.词语释义。
巅:
滋长:
狂澜:
九曲回环:
金涛澎湃:
宛转:
浩浩荡荡:
哺育:
3.填空
(1)写出有关黄河的诗句。
黄河之水天上来, 。
,万里写入胸怀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白日依山尽, 。
欲穷千里目, 。
大漠孤烟直, 。
(2)组诗《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 ,原名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由 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 、 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3)诗人从自然特征、 、 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
雄气概,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河的 思想感情
4.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惊涛澎湃 万丈狂阑 浊流婉转 九曲连环
民族摇蓝 一泄万丈 伟大坚强 浩浩荡荡
改正:
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
A.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B.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C.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D.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6.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歌词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B.把黄河比喻为“我们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而言。
C.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两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有致。
D.本诗和《天上的街市》都属于间接抒情。
二 .课内阅读(一)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你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1.诗人从那三个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
2.诗句“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中“望”字,把它换成“看”字好不好?为什么?
3.“啊!黄河!”在文中多次出现,所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4.为什么说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5.学习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课内阅读(二)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浏览完整试题这里,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你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1.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2.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3.诗中为什么反复出现“啊!黄河!”的诗句?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三.素养提升
1.找出注音不正确的一项( )
A.气魄(pò ) 澎湃(péngpài) 滋长(zī) 屏障(píng)
B.哺育(bǔ) 宛转(wǎn) 狂澜 (lán) 气魄(pò)
C.咳嗽(ké) 悠然(yōu) 虹口(hóng) 疙瘩(gē)
D.抹杀(mǒ) 油腻(nì) 调羹(gēng) 深恶痛绝(wū)
2.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不管是学生,还是上班族,零碎的时间,每天都在我们的生命里迅速流失。除了在手机上打游戏,刷微信、微博,我们似乎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和这些时间相处。
B.真话要出自真心,合乎客观实际,对于前者,似乎并无异议;对于后者,却是众说不一。大概是因为“客观实际”这个概念,不但包括客观事实,而且包括客观规律。
C.故事本身已经足够美好了:给他人造成损失后留言留钱,是诚信;被诚信感动而不索赔,是仁义;不仅不索赔,还给万元资助,是良善。
D.读书讲究一个“博”字,而评书讲究一个“透”字。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一点之透,便有一孔之得、一己之见,足以为己、为人镜鉴,也不枉了这个“评”字。
3.下列语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面对青春时光,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信念:珍惜,珍惜,再珍惜。
B.电影《芳华》是冯小刚与严歌苓联手打造的一部反映我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文工团生活的大片。
C.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D.中国军人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煞了。
4. 下列选项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哈尼山寨的层层梯田,被翠绿秧苗绣成碧玉般的天梯,一梯一梯向着天空伸去。我们在月下感受梯田之壮美,望疏星点点,揽 ,听蛙声阵阵;在雨中感受梯田之清新,眺 ,看梯田绵延,喜秧苗青青;在冬天感受清水滢滢, ;在春夏感受翡翠绿梯, ;在秋日感受辉煌灿烂, ,梯田接地连天,天在水田里,人在彩云中,好一幅美好和谐的田园风光图。
① 耀眼悦目 ②夜风入怀 ③气势非凡 ④远山迷蒙 ⑤波光闪烁
A. ④②①⑤③ B.④②⑤③① C.②④⑤③① D.②④⑤①③
5.下列对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竹”泛指音乐;古代住宅旁边常栽种桑树和梓树,后来就用“桑梓”指代家乡;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来就把“社稷”作为国 家的代称。
B. 《西游记》中,孙悟空对唐僧说:“两不相谢,彼此相扶持也。”在文学作品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人物彼此扶持,走到圆满,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和冬丽娅;《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和诸葛亮;《简•爱》中的简•爱和罗切斯特。
C. 现代汉语的很多成语出自古代典籍,如:“温故知新'出自《论语》;“教学相长' 出自《礼记》;“一鼓作气'出自《左传》。
D. 朱自清,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我们学过他的散文《春》《背影》。

6.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赔偿(余显斌)
①我拿上一尊泥塑,付了钱,转身就走。年轻的店主喊住我,要找补我钱。我大方地一笑:“‘泥人曾’的泥塑,值这个价。”说完,挥一挥手,就急匆匆的离开了。
②不一会儿,我就拐入一条小巷。巷子两边,粉墙黛瓦,高高低低,延伸向远处。墙头上不时冒出一两枝桃花,红艳艳的,引得蜂飞蝶舞;或者爬出几根青藤,嫩嫩的,绿绿的,曲折蜿蜒。我不禁哼起轻快的小曲,放慢了脚步。
③突然,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我停止歌唱,加快了脚步。身后又传来喊声:“先生,请停一下。” 我侧耳一听,不是店主的声音,于是停下来,慢慢地转过身。原来是一个六十左右的老人,浑身上下透着一种儒雅的气韵。
④“是叫我吗?”老人点点头,快步来到我面前:“先生刚才在‘泥人轩’买了一尊泥塑?” 我赶忙摇头。老人看见我手中的纸盒:“这就是啊!”
⑤我脸一红,声音不再柔和,厉声问道:“咋的,有啥问题吗?”老人轻轻地点点头,从我手里拿过纸盒慢慢打开。只见“关公”身着绿袍,腰围玉带,枣红脸,卧蚕眉,五绺长须迎风飘飞,倒提着青龙偃月刀,骑在赤兔马上。赤兔马前蹄跃起,后腿直立,鬃毛猎猎飞扬,几欲腾空而去。简直是极品!
⑥老人举起泥塑,“噗”的一声扔在地上,泥塑顿时碎了一地。我一惊,气红了脸:“你……要干什么!”
⑦老人笑笑,慢条斯理地说:“这尊泥塑有问题。”看我一脸疑惑,他蹲下身,用手轻轻拨弄着泥塑的碎土,里面有一团团的棉花。老人告诉我,为了泥巴筋道,泥塑结实,泥巴里要搅拌上一些棉丝。但是,绝不能是棉团。没有拌开的棉团,雨天会回潮,泥塑会鼓包,甚至鼓裂。
⑧我理解了,又迷糊了。“你咋知道这些啊?”“我就是‘泥人曾’。”老人得意地一笑,一脸阳光。“那……年轻人?”“是我儿子。”原来,在老人外出时,儿子将次品摆出来卖了。老人回来发现后,就急匆匆地追了过来。
⑨我鼻尖上冒出了汗珠,嗫嚅着,不知道说什么好。
⑩老人拍拍我的肩,安慰道:“放心,我赔。”说着,拿出两个纸盒,打开来,一尊是“千里走单骑”,和我前面买的一样,但泥质更细腻柔和,有一种流畅自然之感。关公更是眼光闪闪,嘴唇微张,好像正在呵斥对手。另一尊是“雪夜上梁山”,林冲披着斗篷,戴着斗笠,扛着花枪,双眼微眯,望着远方。枪上挑着一个酒葫芦,斗笠和斗篷上都盖着一层白雪,给人一种寒浸浸的感觉。


展开余下试题⑾我结结巴巴道:“我……只买一个。”老人将泥塑放进纸盒,用丝带小心扎好,说:“‘泥人轩’的规矩,货不正宗,加倍赔偿。这两个泥塑,都是赔给你的。”老人站起来,将纸盒递给我,拍拍我的肩,笑道:“放心,都是我捏的,货真价实。”
⑿我红着脸,接过纸盒,没有说话。迟疑片刻,我从钱夹里拿出两尊泥塑的钱,塞在老人手里,对他深深地鞠了一躬。老人愣住了,我赶紧转身离开。背后传来老人的喊声:“这两尊是赔偿的,不要钱。”
⒀可是,我已经迅速消失在小巷的拐角处,钻进了人群。因为,只有我知道,我在店里给的是假钞。 (选自《嘉应文学》2019年7期,有删改)
1.小说有两条情节发展线,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梳理补充完整。以老人的话动为明线:追赶买主 → ① → 双倍赔偿
以“我”的活动为暗线:② → 被追上,知真相 → 获赔偿,付真钞
2.第②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⑤⑥⑿段中加波浪线的地方都写到了“我”脸红。请选择其中两处,简析“我”脸红的原因。(4分)

4.阅读全文,概括老人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5.“赔偿”是小说的中心事件,也是小说的主旨所在。请简要概括文中“赔偿”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答案
第一单元 同步练习
第五课 黄河颂
二. 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狂澜( lán ) 屏障(zhàng) 澎湃(péng ) 气魄(pò) 掀起(xiān) 摇篮( lán) 哺育(bǔ ) 滋长(zī) 山巅( diān )
2.词语释义。
巅:山顶。
滋长: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安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九曲回环:本意指黄河的地理、自然特征。现在形容很曲折、复杂的情况,也可以形容河流弯曲。
金涛澎湃:金黄色的波浪互相撞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宛转:辗转。这里指弯弯曲曲地延伸。
浩浩荡荡:水势大,泛指广阔或壮大。
哺育:喂养,培养。
3.填空
1、 奔流到海不复回 2、 黄河落天走东海 3、黄河远上白云间 4、 黄河入海流 更上一层楼 5、 长河落日圆
1、 光未然,张光年,冼星海,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 2、 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热爱和赞美
4.改正:阑-澜 婉-宛 蓝-篮 泄-泻
5. B 6.D
1. 二 .课内阅读(一)参考答案:1、黄河的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万丈狂澜;地理特征:九曲连环,绵延万里;历史贡献:文化摇篮,英雄辈出,民族屏障。2、不好,“望”字表示向远处看;而“看”字的距离较近,与整首诗的气势不符。3、三次反复出现,将歌词部分清楚地分为养育、保卫、激励中华民族三个层次。4、比成摇篮是因为黄河石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成屏障,侧重葱黄核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敌的制胜法宝。5、激起中华儿女建设强盛祖国的豪情。
课内阅读(二)
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法宝。 2、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无数条“铁的臂膀”。3、反复出现此语句,把诗歌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表达了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中华民族的意思。由实到虚,步步深入。4.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和坚强的民族精神,激励广大中华儿女要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用英勇的气概和坚定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三.素养提升
1.D 2.B 3.B 4. D 5.B
6.答案:1.①摔碎泥塑,告知真相。 ②用假钞,买泥塑。
2.景物描写。借用优美怡人的景色,抒发了“我”用假钞后成功脱逃的愉悦心情。
3.第⑤段:谎言被揭穿后感到尴尬。第⑥段:泥塑被摔碎后感到气愤。第⑫段:获真诚赔偿后感到羞愧。
4.①气韵儒雅。从语言(如“先生”“请”)、举止(如“慢条斯理”“轻轻拨弄”)等体现出来的温文尔雅的气度。②技艺精湛。三尊泥塑栩栩如生。③诚实守信。“货不正宗,加倍赔偿”的规矩,不顾年迈追赶并赔偿的行为。④自豪。为自己是“泥人曾”而自豪。
5.表层含义:老人用真品赔偿次品,“我”用真钞赔偿假钞。
深层含义:老人和“我”的行为都是用诚信之行对欺骗之心进行了赔偿,从而表达小说鞭挞欺骗,倡导诚信的主旨。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2021学年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