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选自邹广文、刘文嘉《文化哲学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命运共同体既具有文明交往理论的内在逻辑,又对未来人类和平与发展做出了时代新诠释。 B. 种族中心主义观念试图将自身价值强加于他者之上,直接导致世界纷争和冲突不断。 C.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有文化渊源和历史经验做支撑,是能够深刻观照人类命运的理论。 D. 中国文化精神的特征就是共识和自律,所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不能靠硬性手段贯彻执行。 2. 下列对原文论证 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本论部分分别从本质、特征和实践三个方面,采用并列式的论证结构,较为细致地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承载的文化意蕴。 B. 文章以种族中心主义在历史上的负面影响和两次世界大战后人类文明发展的诉求,论证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是超越种族中心主义叙事的全球观。 C. 文章借助引用论证,罗列了中国哲学中的多个观点,论证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是依托中国文化面向世界文明的文化哲学表达。 D. 文章以历史上霸权主义用强制手段推广“普遍性”价值 具体事例,从反面证明了共识和自律对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命运共同体立足于全球关系,更符合国际秩序的主流要求,能够满足文明发展的诉求。 B. 中国哲学中的许多观点能够为今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立提供思想和方法上的启迪。 C. 人们认可了解决问题的最优途径,就会形成共识,自觉接受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约束。 D. “普遍性”的价值需要普遍性的认可、人类命运共同体不能让强势文化做单一的评判者。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他,曾与著名动物生态学家珍妮•古道尔一起在非洲考察黑猩猩等野生动物;他,在越南和老挝边境发现了体积庞大的剑角牛,这被誉为“20世纪最激动人心的发现之一”;他,行走于中国的野生丛林,自称“鸟人”、会说鸟语,编写被观鸟人视若“圣经”的《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他就是国际知名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家、英国著名鸟类学家、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官员约翰•马敬能(JohnMacKinnon)博士。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几近四十载,足迹遍布亚洲的森林、高原、湿地。不久前,记者在昆明举办的“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系列活动中采访了他。 记者:马敬能博士,在过去的百年里,人类新发现的哺乳动物总共只有10种,而其中3种就与您的发现有关。您一定有什么非常的禀赋能够较常人更能接近野生动物? 马敬能博士:的确,我对大自然有种特殊的感知力。这源于幼时在寄宿学校深夜熟睡中遭遇的一场大火,当时我惊醒过来后非常害怕,在滚滚浓烟中四处夺门,最终逃出,从此落下个毛病,夜里总是睡不踏实,星点动静就会醒来,而这种敏感倒十分利于丛林中对野生动物的搜索观察,可以发现许多别人忽略的东西。比如一次很多人进入森林寻找红猩猩,可总也找不着,而我刚入丛林,就听到了红猩猩特别的动静。从小我就不像自己的四位姐妹喜欢宠物那样的小动物,而关注大一些可怕的野生动物,像蜥蜴、老鹰、蛇之类。12岁时,我参加了一个非政府组织举办的鼓励年轻人接近大自然的夏令营活动,接触到一些有关地质、自然生态方面的知识,由此对大自然萌生浓厚兴趣,以至大学期间,酷爱自然历史,一心想去自然保护区工作,向往怀有孩童般的心情去体验发现的喜悦。我想这就是所谓的“禀赋”吧。 记者:我很喜欢读您的《中国鸟类野外手册》,很多网友也留言称赞这是一本非常棒的工具书。书中记载了1288种野生鸟,向读者图文并茂地介绍如何识别鸟类的简单方法。这个收集记录的工作一定很困难吧? 马敬能博士:我觉得自己是森林中的“鸟人”。我能够模仿各种稀有鸟类的叫声,并知晓那些“语言”的含义,鸟有它们的生活和情感。我就是个记录者。我觉得很有意思,很有必要整理中国这个区域里活动的鸟的情况。 记者:马敬能博士,您的右手曾经受过伤吗? 马敬能博士:在原始森林里难免会遭遇大象、悍熊的袭击,有时还得搏斗,这个小拇指是被一头野猪咬去了。 记者:您害怕过吗? 马敬能博士:当然,也有害怕的时候,但这不重要。自然界真是太奇妙了,那里总有非常全新的东西,每次的发现都令人兴奋不已。我可能很快就忘记了害怕了。 记者:马敬能博士,您从1986年起就在中国致力于自然保护研究,你对当前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有什么心得? 马敬能博士:打个比喻,物种就像图书馆藏有1万本同样的书;生物多样性则像图书馆拥有一万册不同种类的书,经济价值不变,但其知识价值相当不同。同理,森林里只栽一种树与种植不同种类的树是不一样的。生态系统正如一幢房子,门、窗等部件被取走得越多,它就越脆弱。我编了一本关于中国哺乳动物的书,收集了488种哺乳动物。事实上,对小型哺乳动物的识别比对鸟类的识别更困难。要把它们逮住,近距离地观察其牙齿、身体结构等。在中国,光鼠类就有30多种。而只有充分了解自然中动植物的特性,才能谈到如何去保护它们。自然保护其实是一种人与自然关系的调整,与科技没多大关系,重要的是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年轻的生物学家对实地考察不感兴趣,喜欢用一些高科技手段,如DNA检测等来开展研究,这是“还没学会走路就想跑”。科技的应用有时会分散人们的注意力,使人们不再关注一些根本的东西,就像计算机可能会摧毁我们的生活。但即使没有电脑、GPS、远程控制系统,也可以很好地开展保护工作。不要对自然过多人工干预,要相信大自然的力量。大自然是非常强大的,我们要有效利用大自然的能量,然后去做一些大自然想做之事,而不是违背自然规律,否则人类和自然的斗争将永远继续下去,而大自然始终会战胜,返回到其原本想要走的轨道当中。 (摘编自《大自然魅力无穷——访国际知名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家约翰•马敬能》,《科技日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关于禀赋和成就的问题,马敬能博士表示自己确实拥有非比常人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帮助他更好地发现野生动物。
展开余下试题B. 被问到收集整理上千种野生鸟类资料的困难性时,马敬能博士认为兴趣和责任可以促使自己完成困难的工作。 C. 面对有关受伤的手的询问,马敬能博士表示恐惧与发现的兴奋相比,恐惧是可以战胜的。 D. 在回答生物多样性内涵 问题时,马敬能博士表示科技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没有用处,甚至会分散保护者的注意力。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马敬能博士的经历可以证明年少时产生的兴趣会对未来的生活和职业选择产生巨大的影响。 B. 马敬能博士撰写鸟类、哺乳动物 博物学书籍,旨在呈现自己的发现的价值和对生物多样性的思考。 C. 马敬能博士认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重点在于“多样”,他用图书馆藏书的两种类型来证明这个观点。 D. 采访围绕学者和科研两个维度展开,既关注到学者开展研究的个人素质,又着眼于学者在科研工作中的特殊经历,更为读者呈现出马博士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个人心得。 6. 记者是如何做到在访谈中引发对话并将话题引向深入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云南冬天的树林 于坚 在冬天,云南的树一片苍绿。无论是叶子阔大的树,还是叶子尖细的树,抑或叶子修长的树,都是绿的,只是由于气温不同,所以绿色有深有浅,有轻有重。从云南群山的某一座山峰往下望去,只见一片葱茏,这时已是12月底,一点冷落的迹象也没有,偶尔的有些红叶、黄叶从这里那里冒出来,使山林的调子显得更为暖和。一直到3月份,这无边无际的绿色也不落去,它直接在树上转为了春天的嫩绿。 然而,树叶同样会在云南死去。 树叶永远,每一个月份都在死去。在最喧嚣、最明亮、最生机勃勃的春天,你也会看到一两片叶子,几百片叶子,从某棵树上不祥地落下来,但你永远看不到它们全体死去,看不见它们作为集体,作为“树叶”这个词的死亡。常常是,它们在每一个季节都活着,在云南所有树木的树冠的附近,保持着绿色,像永远丧失了飞翔功能的鸟群。死,永远只是单个的,自觉自愿的选择。时间并不强迫树叶们在预定的时刻(冬天)一齐死去。每一片叶子的死亡,仅仅是这片叶子的死亡,它可以在任何年代、任何季节、任何钟点内,它并不指望自己的离去同时也是一整个季节的结束。因此,死亡本身是一次选择。连绵不断的死亡和连绵不断的生命在云南的每一个季节共存,死去的像存在的一样灿烂而令人印象深刻。这就是为什么在云南冬天的山中,忽然看到一簇色彩斑斓的红叶,人会感到触目惊心、热泪盈眶。 一片叶子的落下就是一次辉煌的事件。它忽然就离开了那绿色的属性,离开了它的“本质”,离开了树干上那无边无际的集体,选择了它自己内在的、从未裸露过的深红或者褐黑。它落下来,从本该为世界所仰视的地方,落到会被某种践踏所抹去的地方。它并不在乎这种处境的变化,它只是在风来的时候,或者雨中,或者随着一只鸟的沉浮,一匹兽的动静,在秋天或者夏天,在黎明或者正午,在它自己的时间内,这片树叶忽然就从那绿色的大陆上腾飞而起,像一只金蝶。但它并不是金蝶,它只是一片离开了树和绿色的叶子,它并没有向花朵炫耀自身、进而索取花粉的愿望。 它只是要往下去。不论那里是水还是泥土,是石头还是空地。一片叶子自有它自己的落下。这不是一块石头或一只蜂鸟的落下,不是另一片叶子的落下:它从它的角度,经过风的厚处和薄处,越过空间的某几层,在阳光的粉末中。它并不一直向下,而是漂浮着,它在没有水的地方创造了漂浮这种动作。进入高处,又沉到低处,在进入大地之前,它有一阵绵延,那不是来自某种心情、某种伤心或依恋,而是它对自身的把握。 冬天,当整个世界都被北方那巨大的整体的死亡所笼罩,当人们沉浸在对乌鸦、雪和西风的体验或回忆中,在云南,有几片叶子在12月31日下午4点10分51秒落下。它们所往不同,一片在山冈的斜坡上,一片在豹子洞穴的边缘,有两片在树的根部,还有几片,踩着风梢过了红色沼泽。 在云南冬天的树林中,心情是一种归家的心情。生命和死亡,一个在树上,一个在树下,各有自己的位置。在树上的并不暗示某种攀登、仰视的冲动;在树下的并没有被抛弃的寂寞。在这美丽、伸手可触的林子中,唯一的愿望就是躺下。躺下了,在好日子,进入林子深处,在松树叶或者老桉树叶的大床上躺下,内心充满的不是孤独、反抗或期待(期待另一个季节),不是忍受,而是宁静、自在、沉思或倾听。 躺在那儿,仰望散漫在树干和叶子之间的光束和雾片;仰望在树叶间露出的斑斑蓝宝石天空,像处于一簇水草底下的虾,周围、上下全是树叶,生的和死的同样丰满、同样拥挤、同样辉煌。松开四肢、松开肺、松开心脏和血管,松开耳孔、鼻孔、毛孔,让树皮的气味,汁液和草浆的气味,马鹿和熊的气味,松鼠和蛇的气味灌进去,在没有声音的地方,倾听无以命名的声音。有什么在落叶上“沙沙沙”地走,没有脚踵地走,那“沙沙沙”也不是声音,不能模仿,不能复述,只能倾听。你最后连倾听也放弃了,你进入到那声音中,和那声音在一个内部,你像你身子下面那黑暗中的土层一样,和根,和根周围的土、水、昆虫在一起。你们并没意识到“在”,只是在着,在那儿,冬天,山中的某处。 躺在那儿,看光。看光怎样渐次向事物的西部移去,直到它们全被磨秃,最后只剩下一些蓝色的绒毛,布满树干和天空。星子在云南树林之上的冬天里,地开始潮湿,不能躺了,站起来,顺明月底下的山林漫步,到处是童话般的小光。这包括萤火虫和不同物体对月光的回应,一切事物的形都丧失了,只有光在不同的亮处、明处、晦处、暗处,不同的方位,把原来已被命名的事物打散,组合成一些圆的、方的,看上去像是一些新事物的轮廓。 那时候才21点,你离去,回头望望,那一片耸起在星夜中的黑暗的东西,是你无以言说的东西。但它在着,不需要言说。它在那儿,云南12月份的天空下。那时,世界的思想里充满了寒冷和雪。而它在那儿,在世界的念头之外,在明朗的高处,结实、茂盛,充满汁液。在那儿,阴暗的低处,干燥、单薄、灿烂而易碎。在那儿,云南的冬天,那山冈上的树林上。 (有删减)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描述了云南树木的温暖和葱郁,而后却关注树叶的死亡,呈现了对自然忠实的表达和思考。 B. 文中对落叶时间和落点的精确记录,正是对以往笼统的落叶观感的颠覆,表明作者尊重每一片叶子的行动过程,提倡认真投入地去体认一片树叶的落下。 C. “躺下”不是一个真实的动作,一种观察的视角,而是一种姿态,那就是去掉人的自高自大去欣赏自然、尊重自然。 D. 作者以他独特的方式说出了自然的神奇,同时文末的“无以言说”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类语言在表达自然时的粗糙与苍白,进而表达了人类对自然应有的敬畏和谦卑。 8. 对于树叶的死亡,作者做了详尽的观察和描绘。请概括树叶死亡的特征。 9. 文章力求客观描绘事物的真实状态,避免主观的想象与夸张。请结合作品进行赏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傅喜字稚游,河内温人也。少好学问,有志行。哀帝立为太子,成帝选喜为太子庶子。哀帝初即位,以喜为卫尉,迁右将军。是时,王莽为大司马,乞骸骨,避帝外家。上既听莽退,众庶归望于喜。喜从弟孔乡侯晏亲与喜等,而女为皇后。喜执谦称疾。傅太后始与政事,喜数谏之,由是傅太后不欲令喜辅政。上于是用左将军师丹代王莽为大司马,赐喜黄金百斤、上将军印绶,以光禄大夫养病。
展开余下试题大司空何武、尚书令唐林皆上书言:“喜行义修洁,忠诚忧国,内辅之臣也。今以寝病一旦遣归众庶失望皆曰傅氏贤子以论议不合于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为国恨之。忠臣,社稷之卫。百万之众,不如一贤,故秦行千金以间廉颇,汉散万金以疏亚父①。喜立于朝,陛下之光辉。”上亦自重之。明年正月,乃徙师丹为大司空,而拜喜为大司马,封高武侯。 傅太后欲求称尊号,与成帝母齐尊。喜与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共执正议。傅太后大怒,上不得已,先免师丹以感动喜,喜终不顺。后数月,遂策免喜曰:“君辅政出入三年,未有昭然匡朕不逮,而本朝大臣遂其奸心,咎由君焉。其上大司马印绶,就第。”傅太后又自诏丞相、御史曰:“高武侯喜无功而封,内怀不忠,附下罔上,与故大司空丹同心背畔,放命圮族,亏损德化。罪恶虽在赦前,不宜奉朝请②,其遣就国。”后又欲夺喜侯,上不听。 哀帝崩,平帝即位,王莽用事,免傅氏官爵归故郡。莽白太后下诏曰:“高武侯喜姿性端悫③,论议忠直。虽与故定陶太后有属,终不顺指从邪,介然守节,以故斥逐就国。其还喜长安,以故高安侯莫府赐喜,位特进,奉朝请。”喜虽外见褒赏,孤立忧惧,后复遣就国,以寿终。莽赐谥曰贞侯。 (选自《汉书》) 【注】①亚父:是项羽的主要谋士范增,被项羽尊为“亚父”。②奉朝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③端悫(què):正直诚谨。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以寝病/一旦遣归众庶/失望皆曰/傅氏贤子/以论议不合于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为国恨之/ B. 今以寝病/一旦遣归/众庶失望/皆曰傅氏贤子/以论议不合于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为国恨之/ C. 今以寝病/一旦遣归众庶/失望皆曰傅氏贤子/以论议不合于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为国恨之/ D. 今以寝病/一旦遣归/众庶失望皆曰/傅氏贤子/以论议不合于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为国恨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乞骸骨,指自请退职,意思是请求让自己的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后文的“就第”则指免职回家。 B. 大司空,汉代称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后去“大”字改为“司空”,掌水土事。与太尉、司徒合称三公。 C. 社稷,指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即祭社稷,后“社稷”就被用来借指国家。 D. 谥,是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文中的贞侯、成帝、哀帝和平帝都属于褒赞的谥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傅喜深受成帝和哀帝赏识、亲近,大司马王莽以年老为由辞官避嫌后,百姓把希望都寄托在担任太子庶子的傅喜身上。 B. 在堂弟傅晏的女儿成为太后后,傅喜多次劝止她不要干预朝政。傅太后就不想他辅政,致使皇上没让傅喜担任大司马之职。 C. 傅喜反对傅太后称尊,傅太后非常愤怒,皇帝不得已,就用免去师丹官职的做法来触动傅喜,但傅喜没有顺从。 D. 王莽执政后,免去了傅氏家族的官职爵位,遣返傅氏回郡,却肯定了傅喜的忠诚正直,赏赐府第,令他在长安奉朝请。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万之众,不如一贤,故秦行千金以间廉颇,汉散万金以疏亚父。 (2)虽与故定陶太后有属,终不顺指从邪,介然守节,以故斥逐就国。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和太常韦主簿五郎温汤寓目① 王维 汉主离宫接露台②,秦川一半夕阳开。 青山尽是朱旗绕,碧涧翻从玉殿来。 新丰树里行人度,小苑城边猎骑回。 闻道甘泉能献赋③,悬知独有子云才。 [注]①寓目:目之所见。②露台,露天台榭,造价高昂。③《甘泉赋》,扬雄所作,颂中有讽。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总写宫殿的景象,宫室连绵,覆盖半个秦川,夕阳下愈发壮观宏丽。 B. 颔联“尽是”写红旗之多,“翻从”写流水之态,措辞浅白而别有深意。 C. 颈联描绘了田园牧歌式的图景:路人在林荫道散步,打猎的人满载而归。 D. 诗歌紧扣题中的“寓目”来描写景物,远近结合,色彩丰富,诗中有画。 15. 诗的尾联意蕴丰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采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从空间的角度极言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人们社日迎神赛社的场景,与前面的“烽火扬州”形成对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骨文是我国商朝时期使用的一种成熟文字,因其镌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而得名,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商代遗址,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1899年,沉睡了3000多年的甲骨文,开始走进人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骨文发现的1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学人,在孤寂、琐碎、艰深、晦涩的甲骨文发掘和研究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他们的成果,去追溯和解读中华文明的内核与源头。甲骨文研究不仅是学术方面的事情,而是增强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文化走出去等紧密相关。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过程中,甲骨文研究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新的时期,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甲骨文,值得我们倍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我们应努力提高研究水平,在发掘清理甲骨的程序和工具、甲骨文的普查和采集,甲骨文的破译与著录、甚至甲骨文的科普与推广等方面,都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动学术发展和研究实力的整体提升。 在古代四大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未曾中断,而文字的传承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从甲骨文演变至今的汉字,使得中华文明得以传承,( )。新时代,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文明,必将为世界文明发展、人类社会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视野 坚定不移 珍视 博采众长 B. 视线 坚定不移 吝惜 集思广益 C. 视野 坚持不懈 珍视 集思广益 D. 视线 坚持不懈 吝惜 博采众长 18.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甲骨文研究不仅是学术方面的事情,更是与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走出去等紧密相关 B. 甲骨文研究不仅是学术方面的事情,而是与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走出去等紧密相关 C. 甲骨文研究不仅是学术方面的事情,还是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走出去等紧密相关 D. 甲骨文研究不再是学术方面的事情,而是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走出去等紧密相关 19. 下列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