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64  2021-03-15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4]
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三亚华侨学校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本试卷自行保管好,试卷讲评时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5.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失败的英雄
荆轲一生只干了一件事,就是行刺当时秦国的最高统治者秦王嬴政。这件事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人们却一直把荆轲看作一个英雄。
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里描写了五个刺客:曹沫、专诸、聂政、豫让和荆轲。比较一下这五个人的功绩,荆轲是刺杀最没有成效的一个:刺秦完全以失败告终,不但一无所获,而且损失惨重,除了自己被杀外,还搭上秦武阳、樊於期的性命,失去了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使燕遭秦的报复。但是,荆轲却成为这五名刺客中名气最大的一个。
在《刺客列传》中,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他一个人的篇幅超过了其他四个人的总和。并且司马迁在描写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刺秦过程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司马迁又为什么要对荆轲如此偏重呢?因为荆轲比其他四个刺客高出一筹,而那又是因为秦王比其他刺客要谋刺的对象高出一筹。况且,这个秦王后来横扫六国,统一天下,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王。
两千年来,人们为荆轲失败扼腕叹息,纷纷分析其失败原因。有人认为是荆轲进咸阳宫失去了帮手;有人认为荆轲剑术不精,武功欠佳,没有刺杀到秦王;还有人认为荆轲有贪生心理,没有在“图穷匕见”的第一瞬间向秦王下手,他想抓活的,给自己生还的希望。说荆轲有贪生心理我不敢认同,说他想生擒秦王倒可能是事实。人们对“荆轲刺秦”一直有一个误会,以为荆轲来到咸阳宫的目的就是杀死秦王。其实燕太子丹派荆轲到秦国,第一目的是想效仿曹沫挟持齐桓公,荆轲最好也能挟持住秦王,逼他归还侵略燕国的土地;若不行,再刺杀秦王。但最终两个目的都没达到。
世人对荆轲的失败耿耿于怀,是因为潜意识里希望他刺秦成功。然而,假如荆轲真刺死了秦王——那时候嬴政还只是一个诸侯国的国君而已,还没有变成后来的秦始皇,那么,荆轲的名声也就与《刺客列传》里其他的刺客一样了,而不会脱颖而出。所以,荆轲的英名,正在于他的“失败”。
荆轲的英名虽与成败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荆轲敢于越过易水,渡过黄河,来到强大的秦国,进入了它的心脏地带——咸阳宫去单挑秦王;他遇到的对手比其他所有刺客遇到的对手都要强大,但他敢于向最强者挑战;他去赴死,高歌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当那个号称十二岁就杀过人的秦武阳,一进咸阳宫就被那种威严的气势吓得大惊失色时,他能谈笑自如;当他面对高高在上被文武百官簇拥着的秦王时,他在孤独中完成了他应该做的所有动作。
荆轲在咸阳宫只战斗了几分钟,然而这几分钟却震撼了中国人几千年。
1.下列不属于荆轲是“这五名刺客中名气最大的一个”原因的一项是______(3分)


浏览完整试题A.司马迁对荆轲有偏爱,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最详细,篇幅超过了其他四名刺客的总和,使人们能对这位刺客有更多了解。
B.司马迁在描写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刺秦过程描写得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荆轲为了让后人知道,他与其他刺客不同,他不是为了刺杀而刺杀,而是为了表现自己敢于向最强者挑战的精神。
D.对手的地位、分量抬高了刺客的地位与分量,荆轲刺杀的对象后来成为统一中国的第一位帝王,也加重了荆轲的名气。
2.对“这几分钟却震撼了中国人几千年”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3分)
A.这场短暂战斗显示了荆轲敢于单独挑战最强者、勇于赴死的勇力、胆略与英雄气概。
B.荆轲在咸阳宫虽然只战斗了几分钟,但因司马迁的精彩描写而流芳千古,影响深远。
C.刺秦行动虽然失败了,但荆轲表现出的英雄气概却影响深远,长久地为中国人所深深敬仰。
D.荆轲在孤独中完成了他应该做的所有动作,他慷慨赴死,大义凛然。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3分)
A.世人对荆轲的失败耿耿于怀,是因为潜意识里希望荆轲刺秦成功,作者认为这种愿望可以理解,从文中看,作者也怀着同样的愿望。
B.作者认为荆轲未在“图穷匕见”的一瞬行刺,是想劫持秦王逼其归还侵略的燕地,这是有可能的,而说荆轲有贪生心理是一种误解。
C.荆轲是个流传千古、名气很大的刺客。作者开篇却从他的刺杀业绩写起,指出荆轲是刺杀最没成效的一个,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
D.文中写号称十二岁就杀过人的秦武阳在咸阳宫大惊失色的表现,是为了反衬荆轲的镇定勇敢,从而佐证文中的观点——荆轲是一个失败的英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本题3题,共16分)
最后一位客户
周海亮
他静静地坐在办公室里,等待他的客户。那客户将会带过来15万元现金。他们合作过好多次,彼此早以兄弟相称。好像这并不夸张,因为客户对他已经深深信任。
他的公司开了好几年,似乎一直运转良好。只有他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只有他知道自己赔了多少钱,又欠下多少债;只有他知道自己已经接近崩溃;只有他知道,明天,公司就将不复存在。现在他等待的,只有这最后一位客户。他将收下这位客户的15万元现金,然后在黄昏,携款潜逃。他知道他肯定可以做到,因为这位客户对他毫无戒备。他知道这是犯罪,他知道后果的严重性,可是他想博一把。
客户在约好的时间敲响了门。他把客户让到沙发上,递烟递茶,聊些无关紧要的话。太阳在窗外从容且温暖地照着,他却不停地打着寒战。终于他们聊到了正题,客户打开密码箱,他看到15摞码得整整齐齐的百元钞票。
这之前,他见到过太多次15万元。每一次都代表着一笔不错的生意。可是这一次不同。
这一次,他没有生意可做。他根本不打算、更没有信心完成这单生意。他只想骗下这15万元钱,然后,开始东躲西藏的日子。
他已经订好了机票。他知道自己一旦跟客户说了谎话,就将变成贼,就将开始逃离。可是他认为自己没有别的办法。他认为自己只能这样做。
客户问,这次有问题吗?
他说,没问题。明天早晨,您过来提货。
这时电话响了。很突然的声音,把他吓了一跳。是母亲打来的。上一次他和母亲通电话,还是一个月前。
母亲问,你还好吗?
他说,还好。
母亲说,晚上回家吃饭吧。我买了很多菜。排骨已经炖好了,晚上回回锅就行。
他说,不了。今晚,忙……
母亲问,生意不顺心吗?
他说,没有。生意很好。刚接了一笔大单子,15万。
母亲说,那就好。晚上回来吧,你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回家吃过饭了。
他说,怕真的没时间。
母亲在那边沉默了很久,然后,母亲突然问,是不是生意不顺心?
他说,没有。刚接了一笔大单子……
母亲说,你骗不过我的。上次你回家,看你唉声叹气的,就知道肯定是生意遇到了麻烦。如果撑不下去了,别硬撑,回家歇一段日子……不管如何,家永远欢迎你。
他抹一下眼睛,说,生意没事。
母亲说,我给你攒了些钱,也许能帮上你的忙。晚上你回家吃饭时,我把钱给你。
他问,多少?
母亲说,5000块。
他终于流下眼泪。今晚,他将携15万元巨款潜逃,母亲却将一直守在饭桌前,等他回家吃饭。为了赚钱,他在酒店里宴请生意伙伴,花掉很多个5000块;而他的母亲,为了他的公司,却悄悄地攒下5000块钱,并幻想用这5000块钱,将他的公司挽救。
他握着电话,流着泪,久久说不出话来。
母亲说,晚上回家吃饭吧,我等你。然后,电话挂断了。
其实,家与公司,相距不足二十里。
他慢慢踱到窗前,看窗外的阳光。阳光下人流如织,好像所有的人都是快乐的。他想他们之所以快乐,是因为他们走在阳光里;他们之所以快乐,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阴暗;他们之所以快乐,或许,只因为他们今天能够回家,吃一顿母亲做的晚饭。
客户被他的样子吓坏了,问他,你怎么了?
他说,没什么。
客户说,那我先走了。钱你收好。明天一早,我来提货。
他喊住了客户。他说,没有货。我骗了你。我犯下一个无耻的错误,我想骗走你的15万块钱。
客户愣住了,在确知他没有开玩笑以后,客户思考了很久。然后,客户说,我可以等你三天。三天里,只要你能备齐货,我还会和你做这笔生意。不过,能不能告诉我,是什么让你放弃了疯狂的举动?
他说,是母亲。因为母亲今天晚上,会一直等我回家吃饭……
那天晚上,他真的回了家,陪母亲吃了晚饭,和母亲拉了很长时间的家常。第二天回来时,他带上了母亲给他的5000块钱。他把它们存到银行,将存单镶在镜框里,小心翼翼地摆放在办公桌上,日日擦拭。
三天后,他真的做成了那笔15万元的生意。他的公司竟然起死回生。
他并不避人。他在好几个场合说起过这次经历。每到这时,就会有人感叹说,多亏了那位客户,如果没有他那笔15万元的生意,如果没有他对你的信任和宽容,你也许不会挺过来,更不可能把公司做到现在。
他点头。他承认那位善良并宽容的客户给了他很多。可是他认为,真正挽救自己的,是他的母亲。是母亲的5000块钱,是母亲的那顿晚饭,是母亲的几句问候,甚至,仅仅是母亲关切的眼神。
他坚信,虽然母亲不懂经商,但她永远会是自己最后一位客户。
(选自《绽放:开在瓶子里的温暖》,有删节)


展开余下试题4.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___(5分)
A.文章标题“最后一位客户”寓意丰富,既可指那位善良宽容,与“他”做成15万元生意的客户;也可指其母亲,因为关键时刻母亲给了“他”做人的资本。
B.小说善于通过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如写“太阳在窗外从容且温暖地照着,他却不停地打着寒战”,极为巧妙地写出“他”内心的紧张。
C.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如写“他”在与客户谈生意时,电话响了,“把他吓了一跳”,生动地写出“他”与客户谈话非常专注。
D.客户在“他”几乎陷入绝境的时候无私地帮助了“他”,明知“他”公司无货,还将那15万块钱放在“他”这里,给“他”以极大的信心。
E.小说的心理描细腻真实,如写“他”在接听母亲的电话时,想到自己携巨款潜逃后,母亲却将一直守在饭桌前,等他回家吃饭的凄伤场景,富有感染力。
5.小说中的“他”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6.准备携客户货款潜逃的“他”,却突然对客户说出自己罪恶的想法,你觉得这一情节真实吗?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答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C.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D.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8.下列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须臾,表时间的词语,表示一段很短的时间,片刻之间。形容时间短的词语还有:顷之、俄而、未几、少时等。
B.朔日,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晦,农历每月初一。望日,农历每月十五那天。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C.跂,抬起脚后跟站着。跂望,抬起脚跟远望;跂踵,踮起脚跟,形容盼望或仰慕之切。
D.舆,象形字,车的周围有四只手,合力造车的样子,原指造车的工匠。后多指车厢,车中装载东西的部分,后泛指车。
9.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用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加以说明,充分表达了“学不可以已”而必将有所成就的道理。
B.“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几个不同的比喻连用,使读者加深了对同一道理的理解。
C.《劝学》虽然以论述思想品德的学习修养为主,但作者也着力论述了关于学习文化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学习方法。
D.荀子提出的“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观点,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它启发和鼓励人们利用外物来增强自身的能力。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1.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说明他认为学习的目的是学会做人。你怎么认知这种观点?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九日①齐山登高
杜 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②。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③。
【注】①九日:九月九日重阳节。②翠微:指齐山上的翠微亭,其为杜牧于唐会昌四年9月赴任池州刺史,取李白《赠秋浦柳少府》中的“开帘当翠微”句意在齐山建“翠微亭”,以追思李白。③牛山: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见落日而北望国都临淄,想到难于永享据有国土之乐,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12.对于本诗内容与写作技巧的理解,下列解说中不正确的两项是______(5分)
A.首联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来代指碧绿的江水,流露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B.颔联写诗人理想中尽兴地过重阳的方式--应该将菊花插个满头再归去,旨在表现他对菊花的独特喜爱和对隐逸的向往。
C.颈联用了对比,将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相对比。“但将酩酊酬佳节”--斟起酒来喝吧,诗人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
D.尾联用典,诗人由眼前登临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他与齐景公有同感,却宽慰自己不必独自伤感流泪。
E.李清照的《醉花阴》与本诗都反映出古人重阳赏菊、饮酒的风俗,但诗人心境不同,本诗没有前者包含的相思之愁。
13.通过记叙重阳登高,诗人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概括。(5分)
(3)《声声慢》中表现词人愁苦太多,难以一语概括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从神态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角度,将周瑜面对敌军时的从容自信刻画的淋漓尽致。
(5)《归园田居(其一)》中诗人运用比喻、对偶的手法,表达渴望摆脱束缚,对田园生活的眷恋和向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
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_________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________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
“琴者,情也。”抚琴吹箫和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春秋时期,孔子酷爱弹琴,无论在杏坛讲学,或是受困于陈蔡,操琴弦歌之声不绝;春秋时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终以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唐代文人刘禹锡则在他的名篇《陋室铭》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境界。
“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________”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相反,人们也常用“对牛弹琴”、“________”来感叹某些人对琴的无知。人心容易流于浮躁的今时今日,亟须古琴这般恬淡、平和的音乐,让人心得以回归内心自性里丰富的精神,安住沉静。
1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修身洁行超凡脱俗指桑骂槐焚琴煮鹤
B.休养生息超凡入圣弦外之音哀梨蒸食
C.修身洁行超凡脱俗弦外之音焚琴煮鹤


展开余下试题D.休养生息超凡入圣指桑骂槐哀梨蒸食
1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陶渊明与“入耳澹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的白居易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
B.“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白居易与“入耳澹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的陶渊明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
C.白居易“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与陶渊明“入耳澹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
D.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与白居易“入耳澹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人心容易流于浮躁的今时今日,亟需古琴这般恬淡平和的音乐,让人心得以安住沉静,回归内心自性里丰富的精神世界。
B.在人心容易流于浮躁的今时今日,亟需古琴这般恬淡、平和的音乐,让人心得以安住沉静,回归内心自性里丰富的精神世界。
C.在人心容易流于浮躁的今时今日,亟需古琴这般恬淡、平和的音乐,让人心得以回归内心自性里丰富的精神世界,安住沉静。
D.在人心容易流于浮躁的今时今日,亟需古琴这般恬淡、平和的音乐,让人心得以安住沉静,回归内心自性里丰富的精神。
18.下面文段至少四处有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5分)
①疫情面前,容不得半点侥幸心理。②“早报告、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是切断疫情传播过程、防止扩散的最有效措施。③只要据实报告,就可以使自己获得及时隔离与救治,④让亲友乃至更多人做好必要防护,更能让管理部门充分掌握疫情和警示,便于统筹部署针对性的防控。⑤如此,才有利于疫情防控大局,也是对自己和亲友的负责之举。⑥相继曝光的隐瞒案例在给我们不断地敲响警钟,疫情防控工作仍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懈怠。
19.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6分)
12月14日,由中国新闻周刊主办的2019“年度影响力人物”荣誉盛典在北京举行,李子柒荣登榜单,被评为“年度文化传播人物”。李子柒的作品题材来源于中国人古朴的传统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采花酿酒、制作传统中国美食;从手工造纸,养蚕缫丝,再到制作各种家居物件……作品传达出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态度,传达出独立自强的奋斗精神,曾被共青团中央官方微博等众多主流媒体转发表扬。她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很受欢迎,在国外同样也非常受欢迎,可谓是将中国的文化传播到了全球。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似乎有些出人意料,“快递小哥”在2019年的两会上成为热词。“快递小哥”柴闪闪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媒体报道的标题多姿多彩:快递小哥“闪”进人民大会堂,他把自己“寄”到人民大会堂……他的一句“哪有什么开挂的人生?奋斗是唯一的标准答案!”瞬间传遍网络,让无数追梦人感同身受。15年前,柴闪闪中专毕业后只身从湖北老家到上海打拼,干起扛包裹的转运员。10年前,他抓住机遇埋头学习,逐渐从一名普通农民工成长为青年业务骨干。他把全国2600多个地名熟记于心,每天1万多袋邮件经他之手,快速准确地“奔赴”全国各地。1年前,他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广泛倾听各个层面普通劳动者的真实心声。他反复酝酿,认真准备代表建议,把人民的嘱托和期盼带到中央。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三亚华侨学校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卷
答案和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5.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9分)
1.C“荆轲为了让后人知道,他与其他刺客不同,他不是为了刺杀而刺杀,而是为了表现自己敢于向最强者挑战的精神。”这一说法在文中并无依据,因此是错误的。所以选C。
2.B从倒数第二段可知,“但因司马迁的精彩描写而流芳千古,影响深远”表述不正确,属于强加因果。
3.A“作者也怀着同样的愿望”,无中生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3题,共16分)
4.AEB项,本处写“太阳的温暖”是为衬托出他内心的紧张,而不是为了比较两者的不同,不是对比,是反衬。C项,“他”被电话铃声吓一跳,是反映出“他”心怀鬼胎,过于紧张的状态。D项,“三天里,只要你能备齐货,我还会和你做这笔生意。”这句话表明的是,客户没有拒绝同“他”做这笔生意,但不能据此判断客户将15万块钱“放”在了“他”这里。此项叙述欠妥当。
5.“他”是一个在生意场上曾遭挫折,几乎陷入绝境,但在亲情的感召与友情的鼓励下醒悟、奋起,终获成功的人。“他”既有脆弱的一面,也有坚强的一面。面对严重的困难,“他”想过逃避,想破罐破摔,但亲情与信任、宽容拯救了他。他险入歧途,但良知未泯。
6.这一情节显得真实。①母亲对“他”无微不至的关心是“他”突然改变想法的关键。他没有勇气撇下对他这么关心的母亲。②他的本质并不坏,他原本是个诚信的人,从他与这客户几乎成了兄弟可知。③他为人向善,从后来“他不避人,在好几个场合说起过这次经历”可知他发自内心的庆幸。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
7.B
8、B朔日,农历每月初一。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9、C“但作者也着力论述了关于学习文化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学习方法”有误,《劝学》中关于学习文化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讲得不多。
10.①才德高的人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照反省自己,就能理智而又清醒,思维敏捷并且行为没有过失了。②修养高的人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11.观点一:同意荀子的观点。学习的本质其实是改变自己,提高自己。学习是获得教养的途径,那种只为了提高某种能力或者本领、没有精神追求的学习是低级的学习,只能满足一般的生存需求。所以,学习者需要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学习做一个有德行、有操守的君子。观点二:不同意荀子的观点。在现代社会,仅仅做一个有德行、有操守的人是不够的,学习者还要有能在社会上独立生存的能力,有社会所需要的健康的人生观、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12.AB
A.“代指碧绿的江水”错,“翠微”代指齐山,注意“上”字及重阳登高的风俗。B.“表现他对菊花的独特喜爱和对隐逸的向往”错,颔联诗人意识到,尘世间像重阳节游玩这样开口一笑的机会实在难得,暗用典故表达要趁好时光,尽情放纵快乐的思想。
13.①节日登临的愉悦。江涵秋影,大雁开始南飞,一片翠微的美景,携客带酒登山,欢度佳节的乐事。②暗含人世的忧苦。世间生活难逢可欢笑的事,多是忧苦愁闷。③生命易逝的悲伤。怅望落日,古往今来一样难免生命易逝的悲伤。④努力超越苦闷的旷达。尘世难逢欢乐事,今逢佳节当尽情欢乐,“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知道古往今来都不免生命短暂之悲,因此也不必哀哀凄凄,落泪伤心。
解析:从“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可看出,景色美丽,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海南省三亚”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