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余下试题C.马隆亲历亲为,带兵自有一套。朝廷和地方兵力众多,可直接调用,马隆却自立标准,亲自选拔,不仅如此,还亲自采买武器。 D.马隆熟习军阵,并且善于巧制。马隆作战时曾根据八阵图制作偏箱车,道路狭窄就制造木屋放在车上,边战斗边前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帝日:“必能灭贼,何为不任?顾视卿方略何如耳。”(4分) (2)六军既众,州郡兵多,但当用之,不宜横设赏募以乱常典。(4分) 14.马隆采取何种措施麻痹成奚,使之懈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① 杜甫 去年登高郪县北,今日重在涪江滨。 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 世乱郁郁久为客,路难悠悠常傍人。 酒阑却忆十年事,肠断骊山清路尘。 【注】①762年至763年,杜甫在梓州(今绵阳三台县)避难一年八个月,本诗作于此期间。 15.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紧扣标题,诗人感叹自已远离故土,流寓梓州,并在这里已度过了两个重阳节。 B. 白发是人事,黄花属天时,二者对仗工整却平常,添上“苦”“羞”两字便翻出新意。 C. 杜甫写诗好用叠词,如诗中“悠悠”状写道路漫长难行,诗人体弱因而走路需人搀扶。 D. 本诗写诗人九日梓州登高,融写景、叙事和抒情为一体,体现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16. 这首诗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诗经•无衣》中的“ ”,描写战士修整甲胄和兵器,然后又以“ ”一句,表明战士们奔赴前线、共同杀敌的英雄主义气概。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 , ?”对秦统治者搜刮百姓的行为和奢靡的生活进行了质问。 (3)古人常在诗词中使用“流水”这一意象来表达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人生虚幻的感 慨,“ , ”就是这样的经典名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能量的产生不是某一特定器官来发展的,或是通过人体所有细胞来实现的。一个活细胞就好比一簇火焰,它燃烧燃料,从而产生生命所需的能量。( )因为细胞完成“燃烧”是有温度条件的,即人体的正常体温。①只有这样、千千万万个小火焰才会遇和地“燃烧”、给生命提供所需的能量。 ②在细胞中、物质会永不停歇她传化为能量、就像一个不停转动的轮子。它是自然界更新循环的一种方式。在循环过程中,以葡萄糖形式存在的糖燃料经历了分解及一系列微妙的化学变化。这些变化规律地、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每一环节都由一种特定的酶支配和控制,每一种酶都各司其职。每一环节都会产生能量,排出废物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变化的燃料分子会被传送到下一环节。当这个轮子“转”满一圈,燃料分子几乎被分解尽了,它们将随时与新的分子结合,开始新一轮的循环。这一过程是生命世界的一大奇迹。③细胞就像一间化工厂,不断从事着生产活动。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④所有发挥作用的部分极其微小,就连细胞本身也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被看到。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个富有诗意但极不准确的比喻。 B. 这个比喻虽不准确,但极富诗意。 C. 这是一个极不准确但富有诗意的比喻。 D. 这一比喻极富诗意,但并不准确。 19. 下列各项中,对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句使用了借代手法,用“小火焰”借代细胞,使其特征更加鲜明。 B. 第②句使用了比拟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细胞内物质变能量的过程。 C. 第③句使用了比喻手法,喻体“化工厂”形象地展现了细胞活动情形。 D. 第④句使用了夸张手法,突出细胞本身及其发挥作用部分的体积之小。 20.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宏伟蓝图,确立了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 ① ,归根到底要靠劳动创造。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② ,才能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汇聚强大正能量。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光荣的劳动史。 ③ ,我们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推动全社会热爱劳动、投身劳动、爱岗敬业,让勤奋做事、勤勉为人、勤劳致富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激励广大劳动群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2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 请分条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并使之形成一组整句。每句不超过14个字。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今年是牛年,牛是人们喜欢的动物之一,往往被赋予特殊意义。人们常把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人比喻为孺子牛,把勇于创新、攻坚克难的人比喻为拓荒牛,把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人比喻为老黄牛。“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是家喻户晓的美好形象,是底蕴深厚的文化意象,蕴含着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精神密码。 我们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正全力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民族复兴的路上不会一帆风顺,充满各种风险挑战。发扬好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三牛精神,我们才能乘风破浪、一路向前,才能创造新业绩,才能“了不起”。 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学校高三级部拟举办以“践行三牛精神,我们每个人都了不起”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作为学生代表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整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南通、宿迁等七市2021届高三二模考前热身练 语 文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C 2. B 3. A 4. ①引用论证,引用儿谣“摇摇摇,摇到外婆家”,论证“外婆家”充满着地域的意义。②比喻论证,用“细胞分裂”比喻人口繁殖,形象地论证了血缘社群的分裂。③举例论证,举自己的事例,论证血缘性的地缘更是显著的观点。④对比论证,将乡土社会与现代都市进行对比,论证乡土社会中血缘与地缘很难分开。 5. ①材料一写了“是什么”:乡愁是离开故土的村民对过往生活的美好记忆。②又写了“怎么办”:地方政府重视乡愁,采用各种手段来留住乡愁。③材料二写了“为什么”:乡土社会中,血缘社群分裂,一部分人远离故土落籍他乡,于是产生了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