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77  2021-04-06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77]
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祝福》基础知识落实练习
第12课 祝福
基 础 知 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寒暄(xuān)     踌蹰(chóu)
朱拓(tuò) 百无聊赖(lài)
B.监生(jiàn) 惴惴(zhuì)
俨然(yǎn) 少不更事(ɡènɡ)
C.间或(jiàn) 形骸(hái)
谬种(miù) 沸反盈天(fèi)
D.陈抟(tuán) 驯熟(xùn)
炮烙(pào) 咀嚼赏鉴(jǔ)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窖窿 蹒跚 尘芥 绞丝银镯
B.桌帏 鬼秘 胆怯 事理通达
C.渣滓 安逸 呜咽 走头无路
D.鄙薄 烟霭 蹙缩 毕毕剥剥
3.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晚饭摆出来了,四叔    的陪着。
②她    是逃出来的,不多久,这推想就证实了。
③我很    ,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
④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    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A.俨然 果然 猝然 自然
B.凛然 诚然 猝然 坦然
C.凛然 果然 悚然 自然
D.俨然 诚然 悚然 坦然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对那些在魔兽世界游戏停服期间百无聊赖的网游玩家们而言,这一看似平淡无奇却充满温情的帖子成了消解心中郁闷和寂寞的一剂良药。
B.祥林嫂死了,鲁镇还是老样子,在一片祝福的爆竹声中,我只得踌躇满志地离开这熟悉的地方和熟悉的人们。
C.大伯来收屋,又赶她。她真是走投无路了,只好来求老主人。
D.虽然表面上看来他们和常人无异,某些老同志还说他们“少不更事”,但一谈起缉毒来,大家都不得不佩服他们的专业和智慧。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小说《祝福》一拉开帷幕,鲁迅就给读者展示了一幅沉重而巨大的民俗风景画——农历新年时祝福的景象。
B.过年是中国的一个特殊节日,无论城市或乡村,无论南方或北方,无论海内或海外,只要是汉民族,都要过年。
C.送灶神是在阴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据说这天是灶神升天之日,这天晚饭之后,人们便举行“送灶君”的祭祀仪式。
D.我们在解读《祝福》时,可以深切感受到民俗文化的威力无处不在,民俗文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秩序和道德规范。
6.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祥林嫂是一个很顽强 ① 不容易被摧垮的人, ② 在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双重打击和人们的风刀霜剑中,她 ③ 连起码的做人的资格都没有争到, ④ 被吞噬被毁灭了。祥林嫂的挣扎与抗争,完全是 ⑤ 自发的, ⑥ 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色彩。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但 / 不但 而且 出自 从而
B 而 但是 不但 反而 / 而且
C 而 却 / 于是 出于 从而
D 但 但 以至于 并 / 而且
7.下列各句中对修辞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老了。”(委婉)
B.“……这实在是叫作‘天有不测风云’,她的男人是坚实人,谁知道年纪青青,就会断送在伤寒上?”(引用)
C.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比喻)
D.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夸张)


浏览完整试题8.下列句子中,表达效果最好的一组是(  )
①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空的破碗;一手拄着下端开了裂的比她更长的一支竹竿。
②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③一个十多岁的能打柴的小叔子。
④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关键能力综合练 进阶训练第二层:思维发展与提升
文 本 阅 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
“小栓的爹,你就去么?”是一个老女人的声音。里边的小屋里,也发出一阵咳嗽。
“唔。”老栓一面听,一面应,一面扣上衣服;伸手过去说,“你给我罢。”
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①,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子去了。那屋子里面,正在窸窸窣窣的响,接着便是一通咳嗽。
老栓听得儿子不再说话,便出了门,走到街上。没有多久,又见几个兵,在那边走动;一阵脚步声响,一眨眼,已经拥过了一大簇人。那三三两两的人,也忽然合作一堆,潮一般向前进;将到丁字街口,便突然立住,簇成一个半圆。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 ,几乎将他挤倒了。
“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
白天店里坐着许多人,老栓也忙了,提着大铜壶,一趟一趟的给客人冲茶;两个眼眶,都围着一圈黑线。突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刚进门,便对老栓嚷道:“吃了么?好了么?老栓,就是运气了你!你运气,要不是我信息灵……。”
老栓一手提了茶壶,一手恭恭敬敬的垂着;笑嘻嘻的听。满座的人,也都恭恭敬敬的听。华大妈也黑着眼眶,笑嘻嘻的送出茶碗茶叶来,加上一个橄榄,老栓便去冲了水。
“这是包好!这是与众不同的。你想,趁热的拿来,趁热的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横肉的人只是嚷。
“原来你家小栓碰到了这样的好运气了。这病自然一定全好;怪不得老栓整天的笑着呢。”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低声下气的问道,“康大叔——听说今天结果的一个犯人,便是夏家的孩子,那是谁的孩子?究竟是什么事?”
“谁的?不就是夏四奶奶的儿子么?夏瑜②那个小家伙!”康大叔见众人都耸起耳朵听他,便格外高兴,横肉块块饱绽,越发大声说,“这小东西不要命,不要就是了。我可是这一回一点没有得到好处;连剥下来的衣服,都给管牢的红眼睛阿义拿去了。”
小栓慢慢的从小屋子里走出,两手按了胸口,不住的咳嗽;走到灶下,盛出一碗冷饭,泡上热水,坐下便吃。华大妈跟着他走,轻轻的问道,“小栓,你好些么?——你仍旧只是肚饿?……”
“包好,包好!”康大叔瞥了小栓一眼,仍然回过脸,对众人说,“夏三爷真是乖角儿,要是他不先告官,连他满门抄斩。现在怎样?得了银子!——这小东西也真不成东西!关在牢里,还要劝牢头造反。”
“阿呀,那还了得。”坐在后排的一个二十多岁的人,很现出气愤模样。
你要晓得红眼睛阿义是去盘盘底细的,他却和他攀谈了。他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你想:这是人话么?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可没有料到他竟会这么穷,榨不出一点油水,已经气破肚皮了。他还要老虎头上搔痒,便给他两个嘴巴!
“义哥是一手好拳棒,这两下,一定够他受用了。”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
“他这贱骨头打不怕,还要说可怜可怜哩。”
花白胡子的人说,“打了这种东西,有什么可怜呢?”
康大叔显出看他不上的样子,冷笑着说,“你没有听清我的话;看他神气,是说阿义可怜哩!”
听着的人的眼光,忽然有些板滞;话也停顿了。小栓已经吃完饭,吃得满头流汗,头上都冒出蒸气来。
“阿义可怜——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
“发了疯了。”二十多岁的人也恍然大悟的说。
店里的坐客,便又现出活气,谈笑起来。小栓也趁着热闹,拼命咳嗽;康大叔走上前,拍他肩膀说:“包好!小栓——你不要这么咳。包好!”
“疯了。”驼背五少爷点着头说。
(节选自鲁迅的《药》,有删改)
【注】 ①洋钱:指银元。银元最初是从外国流入我国的,所以俗称洋钱;我国自清代后期开始自铸银元,但民间仍沿用这个旧称。②夏瑜:隐喻清末女革命党人秋瑾。秋瑾在徐锡麟被害后不久,也于一九○七年七月十五日遭清政府杀害。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在第四自然段通过“掏了半天”“抖抖的装”“按了两下”等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出华老栓夫妇二人的紧张害怕和对生病的儿子的关心。
B.“黑的人”是一个刽子手。作者通过“抢”“扯”“裹”“塞”“抓”等一系列动作表现出他对这一买卖是非常熟练的。
C.小说的情节可以概括为:老栓买药——小栓需药——茶客谈药,可见“药”是小说的线索,还由此引出小说另一个重要人物——夏瑜这个革命者的形象。
D.作者写到华老栓想用人血馒头来治好小栓的病,在此既可以看到华老栓一家的愚昧、残忍与自私,还可以看到作者急切地希望中国医疗水平的提高。
2.开头对时令的一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展开余下试题答: 
 
 
3.如何理解茶馆中的茶客听到夏瑜和牢头阿义的故事后表现出来的情绪?请结合文章加以分析。
答: 
 
 
 

学科素养升级练 进阶训练第三层: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那个夏日的下午,正是我异常繁忙之时,前行的车突然被堵在半路上,此时无事可做,只好定下心来,反正进退不得,又何必心烦气躁?眺望车外,两边都是树。平时大概没有什么人会注意绿叶的,也只有此时此境的我,在暑热逼人时又恰好身处冷气车厢,才会这么(  )地欣赏起来。那一树树的叶子,繁茂而细小,在风中翻腾起伏,日光照耀下,向阳处一闪一闪,仿佛千百面小镜在争艳竞丽。平时路过多少次了,却总是视而不见。人啊!拥有的一切,既不懂得要如何珍惜,也不觉得会瞬间失去。总以为凡事都是必然的,今天有的,明天会照旧有;等到刹那间失去了,才(  )为何当初不曾好好把握。
这一片绿让我想起了年少时光,那时候物质实在太匮乏了(  )器具用坏修了又修;手表是要戴一辈子的;衣服只有三两件,哥传弟,姐传妹。尽管如此,日子还是过得很开心。那时候,一个大杂院里住好几家人。院子中间是公用的空地,养鸡的养鸡,养狗的养狗,剩下窄窄的角落,长了一些不起眼的花花草草,也不知道是谁种下的。公用厕所旁有一棵夹竹桃,叶子尖(  )长,叶面深绿,叶背浅绿,在展曦夕照中摇曳生姿,增添了不少生活的情趣。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和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好整以暇  察觉   。  却
B.怡然自得 惊觉 : 而
C.怡然自得 察觉 。 却
D.好整以暇 惊觉 : 而
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答: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若改写成“有人养鸡,有人养狗,剩下窄窄的角落,长了一些也不知道是谁种下的不起眼的花花草草”,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祥林嫂当然极其不幸,尤其是①            ,命运出现了最大的危机。房屋被大伯收走后,她走投无路,只好投奔到鲁四老爷家。鲁四老爷和鲁四太太也还勉强能容纳她,只是忌讳她“不祥”,②            ;他们最后解雇祥林嫂,主要是因为她变得神经质,不断地唠叨,他们觉得那是一个人完全不中用了的症状。所以,③            ,并在寒冬里,以“天问”式的自言自语,倒在了荒街野巷。
5.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作答。

鲁迅提过,“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丰子恺的漫画《村学校的音乐课》却没有画人的眼睛。你觉得二者矛盾吗?请结合画面说明理由。
答: 
 
6.将下面内容改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2个字。
1927年,来自诺贝尔故乡的探测学家斯文海定到我国考察时,在上海了解了鲁迅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在中国文学上的巨大影响。这位爱好文学的瑞典人,与当时著名诗人刘半农商量,准备推荐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这可是第一位受外国人关注并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的中国作家。刘半农托鲁迅的好友台静农去信征询鲁迅的意见,鲁迅婉言谢绝了。
答: 
7.鲁镇上人们的冷漠加速了祥林嫂的死亡,当今社会中对处于危难之中者,冷漠置之者不乏其人,但见人危难勇施援手者也大有人在。对于人情冷暖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现实写一个文段。300字左右。
答: 
 
 
拓 展 阅 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出 关
鲁迅
老子到了函谷关,没有直走通到关口的大道,却把青牛一勒,转入岔路,然而他更料不到当他弯进岔路的时候,已经给探子望见,立刻去报告了关官。所以绕不到七八丈路,一群人马就从后面追来了。那个探子跃马当先,其次是关官,就是关尹喜,还带着四个巡警和两个签子手。
“站住!”几个人大叫着。
老子连忙勒住青牛,自己是一动也不动,好像一段呆木头。
“阿呀!”关官一冲上前,看见了老子的脸,就惊叫了一声,即刻滚鞍下马,打着拱,说道:“我道是谁,原来是老聃馆长。这真是万想不到的。”
老子也赶紧爬下牛背来,细着眼睛,看了那人一看,含含胡胡地说:“我记性坏……”
“自然,自然,先生是忘记了的。我是关尹喜,先前因为上图书馆去查《税收精义》,曾经拜访过先生……”
这时签子手便翻了一通青牛上的鞍鞯,又用签子刺一个洞,伸进指头去掏了一下,一声不响,撅着嘴走开了。
“先生在城圈边溜溜?”关尹喜问。
“不,我想出去,换换新鲜空气……”
“那很好!那好极了!现在谁都讲卫生,卫生是顶要紧的。不过机会难得,我们要请先生到关上去住几天,听听先生的教训……”
老子还没有回答,四个巡警就一拥上前,把他扛在牛背上,签子手用签子在牛屁股上刺上一下,牛把尾巴一卷,就放开脚步,一同向关口跑去了。
……
大家喝过开水,再吃饽饽。让老子休息一会之后,关尹喜就提议要他讲学了。老子早知道这是免不掉的,就满口答应。于是轰轰了一阵,屋里逐渐坐满了听讲的人们。同来的八人之外,还有四个巡警,两个签子手,五个探子,一个书记,一个账房和厨房。有几个还带着笔、刀、木札,预备抄讲义。
老子像一段呆木头似的坐在中央,沉默了一会,这才咳嗽几声,白胡子里面的嘴唇在动起来了。大家即刻屏住呼吸,侧着耳朵听。只听得他慢慢地说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大家彼此面面相觑,没有抄。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老子接着说,“常有欲以观其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大家显出苦脸来了,有些人还似乎手足失措。一个签子手打了一个大呵欠,书记先生竟打起瞌睡来,哗啷一声,刀、笔、木札,都从手里落在席子上面了。
老子仿佛并没有觉得,但仿佛又有些觉得似的,因为他从此讲得详细了一点。然而他没有牙齿,发音不清,打着陕西腔,夹上湖南音,“哩”“呢”不分,又爱说什么“口而”:大家还是听不懂。可是时间加长了,来听他讲学的人,倒格外的受苦。
为面子起见,人们只好熬着,但后来总不免七倒八歪斜,各人想着自己的事,待到讲到“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住了口了,还是谁也不动弹。老子等了一会,就加上一句道:
“口而,完了!”
大家这才如大梦初醒,虽然因为坐得太久,两腿都麻木了,一时站不起身,但心里又惊又喜,恰如遇到大赦的一样。
于是老子也被送到厢房里,请他去休息。他喝过几口白开水,就毫无动静地坐着,好像一段呆木头。
人们却还在外面纷纷议论。过不多久,就有四个代表进来见老子,大意是说他的话讲得太快了,加上国语不大纯粹,所以谁也不能笔记。没有记录,非常可惜,所以要请他补发些讲义。
“来笃话啥西,俺实直头听弗懂!”账房说。
“还是耐自家写子出来末哉。写子出来末,总算弗白嚼蛆一场哉啘。阿是?”书记先生道。
老子也不十分听得懂,但看见别的两个把笔、刀、木札,都摆在自己的面前了,就料是一定要他编讲义。他知道这是免不掉的,于是满口答应;不过今天太晚了,要明天才开始。
……
老子写了整整一天半,也不过五千个大字。


展开余下试题 “为了出关,我看这也敷衍得过去了。”他想。
于是取了绳子,穿起木札来,计两串,扶着拄杖,到关尹喜的公事房里去交稿,并且声明他立刻要走的意思。
关尹喜非常高兴,非常感谢,又非常惋惜,坚留他多住一些时,但看见留不住,便换了一副悲哀的脸相,答应了,命令巡警给青牛加鞍。作过别,拨转牛头,便向峻坂的大路上慢慢地走去。
不多久,牛就放开了脚步。大家在关口目送着,去了两三丈远,还辨得出白发、黄袍、青牛、白口袋,接着就尘土逐步而起,罩着人和牛,一律变成灰色,再一会,已只有黄尘滚滚,什么也看不见了。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
(节选自鲁迅《故事新编》,有删改)
8.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有三处用“一段呆木头”来比喻老子。作者把老子“画”成呆头呆脑的老头子,也“画”出了他思想过时、呆板、毫无生气的特点。
B.小说细腻地描绘了听讲时人们的神态,大家听完老子的课后“恰如遇到大赦的一样”,侧面写老子讲得太多,时间太长。
C.老子在周朝镐京为官,“打着陕西腔”“夹上湖南音”“没有牙齿”,这些合理想象出来的细节,将人物进一步漫画化。
D.老子花了整整一天半的时间,写了五千个大字的讲义,用绳子穿起木札,计两串,来敷衍他们得以出关。
9.这篇小说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作者借“老子出函谷关”的典故,意在讽刺什么?
答: 
 
10.这篇小说作者说是“故事新编”,作者在编故事时为了增加生动性,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举出两种,加以分析。
答: 
 
第六单元
第12课 祝福
必备知识基础练
1.解析:A项,朱拓(tà);B项,少不更事(ɡēnɡ);D项,炮烙(páo)。
答案:C
2.解析:A项,窖—窟;B项,鬼—诡;C项,头—投。
答案:D
3.解析:①“俨然”是庄重的样子,“凛然”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意思;②“果然”用在这也可以,文中用的是“诚然”;③“猝然”是突然的意思,“悚然”有紧张、害怕之意,与文中“惶急”相符;④“坦然”更符合当时祥林嫂捐了门槛后认为自己已赎了罪的心态。
答案:D
4.解析: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不合语境。
答案:B
5.解析:A项,偷换主语,可以在第一个分句中加上“在……时”,或者删除“鲁迅”二字。B项,搭配不当,“过年”不是“节日”,应改为“新年是中国的一个特殊节日”或“过年是中国的一个特殊活动”。C项,“这天”指代不明。
答案:D
6.解析:①处前后分别为“顽强”和“不容易被摧垮”,意思上没有转折,选用“而”,排除A、D两项。这一句话,前面说“祥林嫂”“很顽强”,后面说她“被吞噬被毁灭”,意思上存在转折,选用“但是”。“却”在此处不合语境。故选B。
答案:B
7.解析:“拥抱了全市镇”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答案:D
8.解析:①③两句是常式句,②④两句是变式句,后者在表达上更有力度。第②句,将原来属于“破碗”的定语“空的”置于“破碗”之后,单独成句,更能突出当时祥林嫂生活的艰难;②句中将“下端开了裂”放在后面,也有同样的效果。④句更能突出小叔子年龄小,但已能干活。
答案:B
关键能力综合练
1.解析:A项,“紧张害怕”错误,应该是小心谨慎。B项,“非常熟练”错误,可见他的粗鲁和狠毒。D项,“既可以看到华老栓一家的愚昧、残忍与自私,还可以看到作者急切地希望中国医疗水平的提高”错误,华老栓是因为受封建迷信毒害而造成小栓的死亡悲剧,革命者夏瑜的遭遇反映了尚未觉醒的群众与革命先驱者之间存在着可悲的隔阂。
答案:C
2.答案:作用:勾勒出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的突出特征是阴暗、凄清,还有几分恐怖,从而渲染了夏瑜就义时沉寂而肃杀的气氛。
3.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基本能力。茶馆的人对夏瑜这位革命烈士没有任何的同情心态,有的只是一种怨气,突出这些人的愚昧无知;通过夏瑜的遭遇写出了辛亥革命所起到解放民众、教化人心的作用是不够彻底的。
答案:①茶客们有年轻人,也有老年人,他们对革命者夏瑜没有丝毫的同情,有的是气愤,是对牢头打了夏瑜而感到高兴,说明这是一群愚昧、麻木的看客形象(中国人)。作者对他们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②夏瑜这样的革命者为了拯救国人,而国人却并不理解,反而为统治者叫好,说明这场革命(辛亥革命)并没有调动广大人民群众,也不能拯救当时的中国。
学科素养升级练
1.解析:第一处,“好整以暇”,既严整有序又从容不迫。用于形容军队,也可用于个人。“怡然自得”,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语境是“此时此境的我,在暑热逼人时又恰好身处冷气车厢,才会这么从容地欣赏起来”,此处强调的是得到闲暇的从容,而不是强调高兴满足,故选“好整以暇”。第二处,“察觉”,是主动发现、了解;而“惊觉”,指因受到惊动而有所察觉;警觉。语境是:等到刹那间失去了,才惊讶地发现、察觉为何当初不曾好好把握。故此处用“惊觉”。第三处,应用冒号提示下文,这句话还没有结束,不能用句号。第四处,也是选关联词,“却”表转折;“而”多表并列,句子中讲夹竹桃的叶子的特点,显然是“尖而长”。
答案:D
2.答案:画线比喻句的本体是日光照耀下的树叶,喻体是千百面小镜子,二者的相似点是繁多,细小,一闪一闪的,本体和喻体外形极其相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在夏日里偶然发现生活中被忽略的美时的惊喜之情,为后文抒发人生的感悟做好铺垫。
3.答案:运用反复,具有节奏感和韵律美。“也不知道是谁种下的”放在最后,单独成句,起到强调作用。原句更能表现当时人们轻松惬意的生活状态。
4.解析:解答本题,要结合课文《祝福》的内容。①处,结合下文“房屋被大伯收走后”可推知;②处,前文“忌讳她‘不祥’”是原因,故此处应填入结果(或做法);③处,结合课文《祝福》的内容可知,祥林嫂最终沦为乞丐。
答案:①她和贺老六的爱子被狼叼走后 ②不让她参与年终的祭祀罢了 ③祥林嫂最终沦为乞丐
5.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抓住漫画中人物的特征,结合标题“村学校的音乐课”来分析丰子恺不画人物眼睛的原因;其次要理解鲁迅先生“画眼睛”所反映的创作主张;最后分析二人创作理念的异同。组织答案时,要先做出判断,再阐述理由,表达要力求简洁、准确、通顺。
答案:(示例)不矛盾。虽然画面上的人物没有眼睛,但读者可以从他们扬着头、张着嘴的神态中体会到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正沉浸于唱歌而带来的欢乐之中。鲁迅先生用“极省俭”的语言画人物的眼睛,丰子恺先生讲究“意到而笔不到”,二者都是通过寥寥数笔刻画出人物的个性,所以不矛盾。
6.解析:这段文字的中心内容应放在后半部分:“准备推荐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鲁迅婉言谢绝了”。根据这两句话可以总结答案:鲁迅拒绝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答案:鲁迅拒绝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7.答案:(示例)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祥林嫂是死于鲁镇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2021学年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7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