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35  2021-04-13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5]
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石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卷
石城中学2023届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组题人
考试范围:必修三第一单元至第二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化缺乏逻辑吗?
有人说中国文化缺乏逻辑,要有也就是先秦名家有一点。这就让人奇怪了,逻辑和语言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逻辑怎么说话?中国人有自己的逻辑,有自己说话的一套规则。汉语是语境逻辑,是在一定语境次序中决定这个词的词性和含义,而不是脱离了语境去抽象地分析某个词,也不是脱离了语境、形式化地由大小前提得出结论。
如果认为逻辑就是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那么,就会觉得中国没有逻辑。可是,中国人几千年说话都是颠三倒四的吗?中国有中国自己的逻辑,只是我们没有挖掘出来,或者说,因为西方人没有认识到。停留在概念、思维的逻辑分析与纯理性,在中国文化里确实没有发展。但中国文化的实践性,不正是中国文化的特色吗?中国哲学有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为什么要用西方哲学的标准否定中国自己的哲学呢?
这就涉及思维方式的问题。举一个例子:《道德经》中的“道”,很多人在分析“道”到底是精神实体还是物质实体。这已经是西方的思维方式了,要去思索一个独立于万物之外的本原。如果我们不纠缠于某些具体的用语,从整体上来理解老子的意思,“道”在哪里?不是独立于万物之外有个“道”,“道”就在万物之中,离开了万物没有“道”。“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天从“道”得到清的特性,地从“道”得到宁的特性,“道”在不同的事物上表现为不同的特性。老子最推崇水,“上善若水”,观水可以悟“道”。水是无形的,但又可以随物赋形。如果撇开这些而研究“道”是一个精神实体还是物质实体,就完全偏离了老子最核心的思想。
再如,有一段时期,人们常纠结于心与物哪个是第一性的,谁决定谁。这其实就是西方思维方式,先认为二者是分离的,再去追求统一的本原。中国哲学重点探讨的不是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而是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心与物在一起会有什么反应的问题。
王阳明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过去我们认为是主观唯心主义,以为他的意思是心产生了物,其实并非如此。《传习录》记载,有一次,王阳明在外游玩,朋友指着一棵开花的树问,它在心内还是心外,王阳明回答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这里的“寂”是指不彰显,但花是存在的。不是说心产生了花,而是说心赋予了花以价值,心与花之间是相互感应的关系。儒家讲天人感应,佛家讲心缘境由,境由心显,都是要揭示心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与意义。
近代以来,由于实证科学的影响,我们已经习惯于标准化的思维方式。不同文化都是人类共同创造的,正因为有类型上的差异,文化的互补才有可能。我们当然也要学习西方文化的优点,但前提是要有文化主体性。
以西方哲学为标准解读中国哲学,就不可能了解中国哲学自身的特性,结果往往是在解构中国文化。我们不能削足适履,而要量体裁衣。只有转变思维方式,去掉有色眼镜,才能理解中国文化本身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发现中国文化对解决当前人生、社会问题的价值和意义,也才能更好地选择性吸收西方哲学的精华。 (摘编自楼宇烈《中西文化的关键性差别》)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浏览完整试题 A.逻辑和语言是联系在一起的,逻辑借由语言表达,语言的表达需要符合逻辑。
B.中国文化以实践性为主,并没有停留在概念、思维的逻辑分析与纯理性上面。
C.西方思维方式是先分离后统一的,而中国哲学重点寻求的则是先统一后对立。
D.学习西方优秀文化,是为了实现文化互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设问开头,引发读者关注,并以回答反驳了中国文化缺乏逻辑的观点。
B.文章援引《道德经》中解读“道”的例子,意在论述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C.文章对比分析老子和王阳明的主张,强调不能以西方哲学标准否定中国哲学。
D.文章指出中国文化特点,然后分析中西思维差异,最后介绍方法,思路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语需要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词性和含义,脱离语境分析某个词或进行形式化的分析, 都不符合汉语的逻辑。
B.如果我们不纠缠于具体词句,从整体上理解老子的思想,就能明白“道”并非存在于万物之外,而是万物共同的特性。
C.僧人面对风吹幡动说“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过去人们认为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符合西方思维方式的判断。
D.以西方哲学为标准解读中国哲学是削足适履,而理解中国文化本身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 式才能做到量体裁衣。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直播带货”成为中国独特的消费盛景,也成为外媒争相关注的热点。
“‘直播带货’在中国有着高达万亿元的市场。”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报道称,在中国,作为应对疫情的一种方式,无论是消费者还是销售人员对直播的使用皆出现了快速增长。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国内在线直播的用户规模预计将增至5.26亿人,直播电商销售规模将达9160亿元,约占国内网络零售规模的8.7%。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疫情期间,中国的直播行业已经成为经济复苏的重要平台。随着“直播带货”消费模式的兴起,中国市场展现出了强大的潜力和生命力,并且加快了实体商业向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日本广播协会(NHK)的报道称赞“直播带货是中国人在困境中的创新之举,是他们强大生命力的表现”。
美联社报道称,电商直播在中国的流行或许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同样受到疫情影响的美国和欧洲的零售商们可以考虑把电商直播作为新的销售方式。
(摘编自贾平凡《“直播带货”助力中国经济复苏》,《人民日报》2020年6月29日)
材料二:
直播带货作为一种线上新型销售模式,绕过了经销商等传统中间渠道,实现商品和消费者直接对接,可以较大幅度降低商品价格。当前,疫情对各消费行业冲击的时间跨度很难准确预测,消费者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也逐步发生改变。有鉴于此,越来越多网络平台正积极布局直播、社群营销等线上新零售。参与主体越来越多,供应链也变得日益完善,在专业的组货、仓储管理、配送团队配合下,消费者最快一天就能收到货。
直播带货异军突起,不仅让网络平台找到了新赛道,也为各类企业提供了新舞台。疫情之下,直播甚至成为一些行业启动复工的钥匙。众多房企项目都在直播间开展“云卖房”,一些购物中心的手表、珠宝、服饰、化妆品商家都开通了直播间,有的商家销量因此飙升数倍。一些地方政府正着手推动直播电商与专业批发市场、传统商贸企业等融合发展,积极发展“线上引流+实体消费”新模式。(摘编自樊大或《让直播带货成为经济转型新突破》,2020年4月26日)
材料三:
直播带货,借助的形式是直播,但最终交易的仍然是产品。产品质量过不过关、服务有没有保障,才是决定用户下一次会不会“买它”的关键。从主播、商家筑牢诚信基石,在产品质量、服务上严格把关,杜绝问题商品进入直播清单,到平台加强对经营者及主播的规范引导,完善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再到相关部门加强对网上“带货”行为的监管,只有各方协同发力,才能让直播带货在“阳光大道”上越走越远,让消费者在安全放心的环境中提升消费体验。
作为被无数人看好的下一个万亿级市场,直播带货是真正的“风口”还是“一阵风”,取决于其创新力,更取决于其发展走向。在经历“野蛮生长”带来的诸多问题后,如今直播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已越来越引起重视。从人社部拟增设“直播销售员”新职业,将之纳入统一管理,促使其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到浙江推动利用区块链技术对直播电商进行监管,助推解决电商交易的诚信问题,越来越多这样的努力汇聚在一起,直播经济的发展前景才能真正令人可期、更加广阔。(摘编自张凡《直播带货要筑牢诚信基石》,《人民日报》2020年6月16日)
4.下列对直播带货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2020年,中国的直播带货异军突起,市场广阔,国内在线直播的用户规模预计将增至5.26亿人,直播电商销售规模将达近一万亿元。
B.疫情期间,直播带货能够助力经济复苏,英国和日本媒体都认为,这一困境中的创新之举让中国市场展现出了强大的潜力和生命力。
C.直播带货可以较大幅度降低商品价格,因为这种线上新型销售模式,绕过了经销商等传统中间渠道,实现了商品和消费者直接对接。
D.直播带货本身是网络平台一条新的发展渠道,同时它还能够带动各类商家企业、购物中心、专业批发市场等经济实体实现新的发展。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直播带货快速发展,这既为中国经济复兴提供了重要平台,也体
现出经济发展新趋势,完成了由实体商业向数字化的转型。
B.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消费者生活、消费方式的改变,使得网络平台积极布局直播、社群营销等线上新零售,参与主体增多,供应链也更加完善。
C.直播带货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网络平台、主播、商家和监管部门的协同发力,作为一种商品交易的形式,根本上,直播带货还是要以诚信为基础。
D.直播带货是真正的“风口”还是“一阵风”?人们需要在直播带货表面热闹之下进行冷思考,这更加有利于推动直播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6.中国直播经济的发展有哪些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展开余下试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花梨拐杖
申马
父亲退下来之后,购置了两件用具:大水毛笔和拐杖。
大水毛笔,是那种用海绵做成的,上套一根塑料杆,在地上书写。这是一种锻炼与陶冶,大家都十分支持,既可防老年痴呆,也增进文化素养,于身于心都极有好处。至于那根拐杖,就遭到了大家反对。认为父亲是未老先衰的表现,正常人都是向着年轻方面去扮演,怎么会将自己打扮成老人呢?朋友也说,你不要吓我们,怎么可以拄拐呢?
可父亲就是一意孤行,坚持用他的拐杖,并且每次出门,一定得拄上它。
母亲说,你当年不是走路英雄吗?现在也不跛不瘸,你这样我都不敢跟你出去。
父亲说,你不敢出去,我就自己走,两条腿能走长途,多一条腿不是更稳健吗?果然,父亲早上一个人拄上拐杖,拿上大水毛笔到广场去写字。母亲说归说,到广场跳舞时,还是给父亲送来开水与毛巾。
说父亲当年是走路英雄,也许有点夸耀,不过能走路确是事实。父亲长着一双特别的脚板,特别就特别在于他的脚腰凹起成一道半圆弧,只有前脚掌与脚后跟着地,中间能爬过一只螃蟹。祖母就说这种脚走路不会累。果然,父亲在大串联中,曾经一步一步地走了半个中国。虽然说六十甲子回头,可他腰不弯,背不驼,膝不拐,耳不聋,眼不花,连头发也没白,并没有出现龙钟姿态。有一次在餐桌上他还说了笑话,说今天公交车一车的人就数他老,可没有一人给他让座,让他一直站到终点。我们都欣喜地说,要是有人给你让,你才后悔呢!父亲说,想想也是,至少我站着还不累。
父亲的制度一经定下,就无条件地执行。这么说吧,他不管别人怎么议论怎么嘲笑,就是我行我素,每天坚持拄拐杖才出门。一次说好了与母亲去万国酒店喝喜酒,临行时,拐杖找不到,父亲便说不去了。直把母亲气得不行,说谁的酒可以不饮,唯独这单你不可不去!封包我封,你一毛不拔,只带个肚子去吃一袋酒肉,怎么难为你了?
父亲手一伸,“拐杖!”
“这次我扶你。”
“我还没到要人扶。”
“那就走吧。”
父亲还是坚持,“拐杖!”
母亲只好让我在储藏室里找了出来,父亲才拄着它,跟母亲一起两个人五条腿走在平坦的大道上。
曾经有一夜,父亲散步到了一个城市的村庄,感觉那地方环境十分美好,有绿树,有清水,特别有一丛竹子,透着一股清逸之气,便信步走了进来。突然一条大黄狗一下扑了过来,呲着尖牙就将咬上。说时迟,那是快,父亲急掣拐杖,正好梗在那尖利的犬牙上,然后飞起一脚,将那狗踢开,再拔出拐杖,迎头就要击下。主人才急忙上前托住:对不起,请给它一条生路。回头喝声畜生,还不跪。
只见那黄狗乖乖地匍伏地上,向父亲投过哀哀的目光。父亲摸着那支拐杖,幸亏木质坚硬,否则不断也残了。
自此,父亲真的是拐杖不离身,连睡觉也要放在枕头边上。一次走累了,正好有公交车经过,便上来搭乘。车上人不算多,他在中间找了个位置坐下。有三个小青年瞪着眼睛看他手里的拐杖。一个凑近来用手摸了一下,阿伯,这拐是什么木做的?
“你看。”
“我想说是黄花梨。”
“你说是什么就是什么吧。”
“那好贵哦。”
“你猜。”
至少一只手,小青年抬起了一只手,“500元?”
父亲只微微一笑。
“5000元?”
父亲还是微笑。
“难道五万?”
父亲说,你说多少就多少吧。直把三个小青年惊讶得嘴合不回来。
车子开出了市郊,正在泥路上颠簸,三个小青年开始了行动。每人手上一把匕首,向着十多个乘客伸手:将钱包手机交出来。
面对小车匪,一车人都面如土色,前面的已经开始掏钱。父亲见状开口说,我说三位,看他们身上也没有多少油水,即使收完也不值我这根拐杖钱,不如这样吧。
三人便一齐过来,三把尖刀闪着寒光,你说怎么样?
“我们赌一把,你三人如果能夺过去它,就归你们,如果夺不了,乖乖回去改正做好人。”
“忽悠大爷,我们才不上当,即使赢了,你一去报案,不是又要回去了?”
“不会,这是赌,愿赌服输。”
“可即使是赢了,一根木头,也换不了钱。”
“我再用五万赎回来,这样可以了吧?”
“成交。”
下车,三个小青年将父亲围在中间,三把利刃在太阳光下闪闪发亮。父亲只用拐杖一挑,前面的一把小刀被挑飞,再转腕一撩,一个青年伏地,拐头一顶,后面的青年跌个仰面朝天,拐杖一个回环,侧边的青年摔出了五步以外,前后不到30秒。父亲再原地站立,双手握在杖头上,微笑着说,服了吗?回去好好做人吧。
公车抛下三人,又开动了。一车人都对父亲竖起了大拇指,也对父亲手中的拐杖另眼相看。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8年8期,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篇交代父亲退休后买拐杖,并且不听众人好意相劝,一意孤行,坚持用拐杖,为后文用拐杖打狗、打人埋下伏笔。
B. 小说对话描写言简意赅,且独立成段,很多对话未出现说话人,但描写精彩而有个性,体现作者在对话描写上高超的技艺。
C. 父亲在村庄遭遇黄狗袭击,“急掣”“梗”“飞起一脚”“踢开”“拔出”“击”等几个动词,细腻传神地表现父亲身手矫健。
D. 父亲说的坐公交车时没有一人给他让座,让他一直站到终点,以及三个青年在车上抢劫的情节,体现了作者对社会风气败坏的揭露。
8. 文中的“父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在刻画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特点?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9. 小说多次写到父亲的拐杖,有何作用?请结合小说,试从人物形象与文章结构两个方面加以探究。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瓒深忧州人之从绍也,善云来附,嘲云曰:“闻冀州人皆愿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云答曰:“天下汹汹,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遂与瓒征讨。时先主亦依讫瓒,每接纳云,云得深自结迁。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保护甘夫人,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摘之日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从平江南,以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赵范。范寡嫂曰樊氏,有国色,范欲以配云。云辞曰:“相与同姓,卿兄犹我兄。”固辞不许。时有人劝云纳之,云曰:“范迫降耳,心未可测;天下女不少。”遂不取。范果逃走,云无纤介。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先主即从之。孙权袭荆州,先主大怒,欲讨权。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因众心,早图关中,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先主不听。
建兴六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七年卒,追谥顺平侯。
(节选自裴松之注《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
B. 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


展开余下试题C. 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
D. 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驳,驳议,就他人所论予以辩驳,臣属向君主上书的一种,其他有章、奏、表等。
B. 建兴,三国时蜀汉君主刘禅的年号。年号纪年法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纪年法。
C. 关中,函谷关以西地区,此地围绕着天然地形屏障,四面各有关口,故称“关中”。
D. 注,解释古书原文的注释,宋文帝以《三国志》记事过简,命裴松之作补注。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云能征善战。他在长阪坡救下了刘备的妻儿;跟随先主平定江南;与诸葛亮分兵两路夹击成都;在箕谷大战曹真,虽兵少战败却未大败。
B. 赵云很有见识。他看出赵范投降并不是真心的,拒绝娶赵范的寡嫂,免受牵累;他反对刘
备伐吴,提出早图关中的构想,体现出一定的战略眼光。
C. 赵云深得刘备赏识信任。在公孙瓒帐下时,刘备就与赵云结交;刘备战败时也坚信他不会
弃己而去。
D. 赵云不贪财物。平定益州后,有人主张把成都的田宅分给诸将,赵云引霍去病故事上奏表示反对,但刘备没有听从。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冀州人皆愿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
(2)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友人牧江州 杜荀鹤①
本国兵戈②后,难官在此时。
远分天子命,深要使君知。
但遂生灵愿,当应雨露随。
江山胜他郡,闲赋庾楼③诗。
【注】①杜荀鹤: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未授官,返乡闲居。②兵戈:指唐末战乱。③庾楼:在江州。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末时期,战乱频仍,社会纷扰,民不聊生,官场上也是好官难做。
B.友人受天子之命到偏远州郡做官,诗人希望他理解其中深意和责任。
C.末句用庾楼赋诗的典故,“闲赋”看似清闲,却包含了诗人的丰富意绪。
D.全诗笔触细腻,感情真挚,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读来更显含蓄蕴藉。
15.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l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月作为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在《琵琶行》中,白居易与友人告别时吟唱: , ,借江月引发思乡之情,别离之绪。
(2)杜甫《登高》中,“ , 。”的诗句,表现了自己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处境,也蕴含着要与生命进行顽强抗争的精神。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近日,多家机构陆续公布2020年度十大流行语。语言是一面镜子,如实反映着社会生活的变化,流行语则是种种变化最简洁的“记录仪”。作为时代的产物,流行语反映了一定时期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事物和现象,记录着社会发展变迁,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人们的精神状态。互联网时代,更是网络流行语盛行的时代。从不同机构每年发布的年度流行语来看,网络用语的占比呈明显上升 ( )他们认为,网络流行语在反映时下社会生活的同时,也对传统经典文化和主流价值观带来不小冲击。尤其是部分网络流行语在非理性传播过程中,带有明显叛逆、污损等亚文化色彩,极易影响青少年社会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养成。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平面媒体中心主任杨尔弘指出,对于网络流行语要有所区分,其中有些是积极的,有些带有粗鄙化、低俗化倾向。总的来看,低俗负面的语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沉淀下来的才是精华,有个 的过程。
流行语反映时代变迁,并不是时代的全部,更不是我们生活的全貌,它只是反映了某些侧面。专家们表示,语言本身具有反向塑造作用,当我们选择语言时,语言本身也会反过来塑造我们的思维,会 地影响我们的文化内涵乃至思想深度。面对 的流行语,切不可盲目跟风。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趋势 泥沙俱下 潜移默化 丰富多彩
B. 态势 大浪淘沙 潜移默化 形形色色
C. 趋势 泥沙俱下 耳濡目染 形形色色
D. 态势 大浪淘沙 耳湍目染 丰富多彩
18. 文中括号中应填入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网络语言全面走进现实语言生活 背景下,使不少学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B. 网络语言在全面走进现实语言生活的背景下,不少学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C. 在网络语言全面走进现实语言生活的背景下,不少学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D. 网络语言在全面走进现实语言生活的背景下,使不少学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19.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记录仪”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五四”以来的话剧,是我国戏剧中的新形式。
B. 白居易提出“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是现实主义的创作主张。
C. (包身工)根本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
D. 乐意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多喝水是不能治疗感冒的,但是在传统观念中感冒期间需要多喝水。这是因为感冒期间人体会有头疼、咽痛或浑身酸痛等表现,喝水确实能够缓解感冒的一些症状。普通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无论是否用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般经过五到七天之后, ① 。我们每天的饮水量应该在1500 ml~2000 ml,但是感冒期间如果一味地大量饮水,就会容易造成水中毒,即造成低钠血症、细胞水肿,这时会出现头晕无力等表现,所以 ② 。此外,一些具有基础病变的患者,如心功能或肾功能受损者,多喝水反而 ③ ,更不利于感冒的恢复。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5分)
2020年5月27日11时,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攻顶队员克服重重困难,成功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登顶后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艰苦努力,2020珠峰高程测量任务成功完成。青藏高原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而成,属于全球变化剧烈地区之一,珠峰也处于整体隆起和漂移状态,回答珠峰隆起的具体量级一直是地球科学工作者关注的科学问题。近年来全球温度升高,冰雪消融,整个环境变化都可能给青藏高原带来影响,评估这种影响,也是测绘工作者的主要任务之一。
22、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11月,丁真因为一脸纯真朴素的笑容意外走红网络,成为“新晋顶流”。走红之后,丁真拒绝了很多高薪工作的邀约,也没接受网娱平台、娱乐电台电视台和外省旅游部门的邀请,选择了成为所在理塘县的旅游大使,为当地旅游贡献力量。11月29日华春莹发推介绍起了丁真的“新形象”:四川广播电视台有了位新主播,作为嘉宾的丁真用他的母语藏语播报新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江西省赣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