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215  2021-04-13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15]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20次周考语文试卷
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高2021届第20次周考试题2021.04.05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法典实施得好,人民群众权益就会得到法律保障,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就会更加有序,社会就会更加和谐。”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权利保护法,必将更好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增进人民福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实施好民法典,意义重大。
民法典实施前,我们已经有了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等民商事单行法,在过去的经济社会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时代发展,这种分散式、碎片化的民商事法律格局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民有所呼,法有所应”,民法典的颁布和实施,符合人民的利益与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生动实践,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
在时间维度上,民法典实施为民事主体全生命周期编织“保护网”。民法典实施后,自然人从出生到死亡,受到民法典全过程全方位的保护。不仅如此,对胎儿权益而言,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情形的,民法典都有特殊保护规则提供前置的保护;在死亡之后,基于社会公共利益的考虑,民法典也会对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提供延后的保护。法人虽然没有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但它是现代经济社会中的重要组织体,并且也是由自然人组织设立的。对法人的保护,一方面是在保护社会组织体自身,另一方面也是在保护自然人。民法典实施后,法人从设立到运行,从合并、分立到解散、破产,再到注销,都受到民法典一以贯之的保护。
在空间维度上,民法典实施为民事主体全领域活动穿上“防护服”。在社会生活中,不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都离不开财产权利作为保障。民法典实施后,物权编为民事主体的物权提供强力保护,最大限度保护民事主体的相关权利。民事主体参与社会经济生活,通过买卖满足所需,通过借贷融通资金,通过运输转移物资,通过合伙共同创业,通过投资获取利润,上述活动,皆有民法典合同编为其保驾护航。对于自然人而言,民法典实施后,婚姻家庭编将为结婚、离婚、收养等民事活动提供更周全的保护。另外,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活动,难免遇到民事权益被侵害的情况,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将进一步明确行为规范和裁判规范,促进公平正义。
随着民法典的实施,民事主体的权利保护在新的起点上得到强化,人民群众的权利意识和法治意识进一步提升,全面依法治国实践的全民自觉性和主动性得到增强。于国家而言,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民法典的实施必将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有力保障。
(摘编自丁宇翔《民法典实施助力全面依法治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比以往的法律都更关注广大人民的权益。


浏览完整试题B.民法通则、物权法等民商事单行法过于分散和碎片化,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C.民法典不仅为自然人提供从出生到死亡的全方位保护,还对胎儿的遗产继承权加以保护。
D.民法典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物权编、婚姻家庭编等共四部分组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将民法典与民法通则等民商事单行法作对比,有力论证了颁布民法典的重要意义。
B.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民法典实施,论证了其对民事主体各种权益的全过程全方位保护。
C.与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时代背景有关,文章着重论证民法典实施在国家层面的意义。
D.对于民法典实施,文章先交代背景,再从两个维度展开分析,最后总述它的深远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民法典实施符合人民的利益与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彰显了以民为本、为民立法的法治理念。
B.法人虽没有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但它由自然人组织设立,所以保护法人主要是为了保护自然人。
C.有人说“民法典体现了对人从摇篮到墓地的全面系统的关怀”,这与文章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
D.民法典实施进一步保护了民事主体权利,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体现出个人与国家利益的高度统一。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中国作协副主席、作家莫言新小说集《晚熟的人》出版,2020年8月18日《人民日报》记者董阳采访了莫言。
记者:你的早期小说天马行空、浓墨重彩,最新小说集《晚熟的人》更加平实朴素。小说艺术风格变化背后,伴随着怎样的创作理念转变?
莫言:作家是不断生长的。年轻的时候激情澎湃,带着一种夸张的东西进行艺术创造。随着读过的书越来越多,见过的人越来越多,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越能用更加成熟平和的态度观察和理解事物,全面客观地呈现要写的现实。过去语言上最喜欢浓墨重彩,现在觉得过多的形容词和描写会成为理解故事和人物情感的障碍,反倒是平淡朴实的语言更能直入人心。过去会抓住每一个“有戏”的情节大加渲染,很多地方把话说尽,现在是话到笔下留七分,只说三分,越来越体会到海明威《老人与海》里老渔夫跟一群群鲨鱼搏斗时那种白描式的描写更有力量,更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再创作和想象的空间。
记者:电影、电视等新艺术媒介层出不穷,文学“讲故事”的功能一定程度上被视听艺术所取代,这种新的媒介格局促使人们思考:文字的优势在哪里?文学独有的魅力是什么?
莫言:讲故事是小说存在的最基本的理由,但要把故事讲得引人入胜,确实大有学问。相比于其他艺术门类,文学之所以不可取代,关键在它的语言魅力和讲述技巧。作家应有强烈的语言追求,把锤炼具有鲜明风格的语言当作毕生的功课。尽量让自己的语言更准确、更传神,能够在一个新的用法里,让很普通的词焕发出它内在的光芒,达到能被人理解却不产生歧义的陌生化效果。如果你的故事够好,叙事的技巧高明,语言本身也非常有美感,那么你的小说就容易被更多的读者所接受。作为文学工作者,我们还承担着一个特别重大的责任——丰富和发展我们民族的语言。你想想鲁迅、老舍……我们现代汉语就是在这些文学大师的经典作品基础上构建和丰富起来的,他们的作品构成了现代汉语的基石。
记者:正如鲁迅小说里的“鲁镇”,老舍笔下的“北平城”,你的小说里有一个永远的“高密东北乡”,从事创作几十年来,你不断把这个地方讲给国内外读者,作家的“故乡”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着那么多读者?
莫言:我生发出一个雄心——把“高密东北乡”安放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上。现实的乡土是根,文学的乡土顺着这条根不断生长。家乡养育了作家,也养育了作家的文学。作家生于斯、长于斯,喝了这个地方的水,吃了这里的庄稼长大成人。在高密东北乡我度过了我的青少年时期,在这里接受教育,恋爱、结婚、生女,认识无数的朋友,听过无数的故事,这些都成为我后来创作的重要资源。但作家的真实故乡和他笔下的故乡,区别是很大的。一个人要连续地写作30年,个人经验无论多么丰富,都会很快耗尽,这就需要不断开扩生活面,以更加包容的眼光来看待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不断地从外部世界汲取写作的素材,使创作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气象,并形成自己的文学世界。
记者:正如你所说,每个作家的经验都是有限的,每个作家都不希望重复自己、重复别人,而是希望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莫言:创新首先来自新的生活和新的人物。国家发展很快,社会也发生很大的变化,过去我作品里描写的很多乡村人物形象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一批具有时代感的年轻的人物形象,出现在乡村、城市以及各个领域的舞台上,这给作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丰富的、多样性的创作资源。作为生活的艺术反映者,作家会产生很多新的想法。这些新生活、新经验,给我们提供了观照内心的新角度;同样,我们内心的新角度亦能发现事物到底新在何处,这也许就是新的文学。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莫言认为在小说创作中“话到笔下留七分,只说三分”,可以给读者留下更广阔的再创作和想象空间。
B.莫言在回答“文学独有的魅力是什么”的问题时明确表示,文学不可取代的原因是语言魅力和讲述技巧。
C.莫言认为现实的高密东北乡是根,为自己创作提供了重要资源,尽管笔下的故乡与真实的故乡区别很大。
D.莫言认为国家发展快,社会变化很大,具有时代气息的年轻人物形象涌现出来,给作家提供了创新的可能。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记者采访前做了充分的准备,熟悉莫言的作品,采访一开始便对莫言的早期小说和新小说集《晚熟的人》的风格进行了比较。
B.记者提出的问题以新变化为出发点,既关注作者创作理念的变化,又关注新媒介格局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体现出时代气息。
C.莫言作为被采访的对象,客观而又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在当下对文学及文学创作的理解,从中显现出莫言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D.文学创作与社会发展不可分离,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使文学创作不断突破、创新,改变风格,是每个作家必须面对的问题。
6.莫言说“作家是不断生长的”,莫言在哪些方面仍不断生长?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展开余下试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初冬浴日漫感
丰子恺
离开故居一两个月,一旦归来,坐到南窗下的书桌旁时第一感到异样是小半书桌的太阳光。原来夏己去,秋正尽,初冬方到,窗外的太阳已随分南倾了。
把椅子靠在窗缘上,背着窗坐了看书,太阳光笼罩了我的上半身,它非但不像一两月前地使我讨厌,反使我觉得暖烘烘地舒适。这一切生命之母的太阳似乎正在把一种祛病延年,起死回生的乳汁,通过了他的光线而流注到我的体中来。
我掩卷瞑想:我吃惊于自己的感觉,为什么忽然这样变了?前日之所恶变成了今日之所欢;前日之所弃变成了今日之所求;前日之所仇变成了今日之所恩。张眼望见了弃置在高阁上的扇子,又吃一惊。前日之所欢变成了今日之所恶;前日之所求变成了今日之所弃;前日之所恩变成了今日之所仇。忽又自笑:“夏日可畏,冬日可爱”,以及“团扇弃捐”,乃古之名言,夫人皆知,又何足吃惊?于是我的理智屈服了。但是我的感觉仍不屈服,觉得当此炎凉递变的交代期上自有一种异样的感觉,足以使我吃惊。这仿佛是太阳已经苍山而天还没有全黑的傍晚时光:我们还可以感到昼,同时已可以感到夜。又好比一脚己跨上船而一脚尚在岸上的登舟时光:我们还可以感到陆,同时已可以感到水。我们在夜里固皆知道有昼,在船上固皆知道有陆,但只是“知道”而己,不是“实感”。我久被初冬的日光笼罩在南窗下,身上发出汗来,渐渐润湿了衬衣。当此之时,浴日的“实感”与挥扇的“实感”在我身中混成一气,这不是可吃惊的经验么?
于是我索性抛书,躺在墙角的藤椅里,用了这种混成的实感而环视室中,觉得有许多东西大变了相。有的东西变好了:像这个房间,在夏天常嫌其太小,洞开了一切窗门,还不够,几乎想拆去墙壁才好。但现在忽然大起来,大得很!不久将要用屏帏把它隔小来了。又如案上这把热水壶,以前曾被茶缸驱逐到碗橱的角里,现在又像纪念碑似地矗立在眼前了。棉被从前在伏日里晒的时候,大家讨嫌它既笨且厚,现在铺在床里,忽然使人悦目,样子也薄起来了。沙发椅子,曾经想卖掉,现在幸而没有人买去。从前曾经想替黑猫脱下皮袍子,现在却羡慕它了。反之,有的东西变坏了:像风,从前人遇到了它都称“快哉!”欢迎它进来。现在渐渐拒绝它,不久要像防贼一样严防它入室了。又如竹榻,以前曾为众人所宝,极一时之荣。现在已无人问津,形容枯槁,毫无生气了。壁上一张汽水广告画。角上画着一大瓶汽水,和一只泛溢着白泡沫的玻璃杯,下面画着海水浴图。以前望见汽水图口角生津,看了海水浴图恨不得自己做了画中人,现在这幅画几乎使人打寒噤了。裸体的洋囝囝跌坐在窗口的小书架上,以前觉得它太写意,现在看它可怜起来。希腊古代名雕的石膏模型 venus(维纳斯)立像,把裙子褪在大腿边,高高地独立在凌空的花盆架了。我在夏天看见她的脸孔是带笑的,这几天望去忽觉其容有蹙,好像在悲叹她自己失去了两只手竹,无法拉起裙子来御寒。
其实,物何尝变相?是我自己的感觉背叛了。感觉何以能背叛?是自然教它的。自然的命令何其严重:夏天不由你不爱风,冬天不由你不爱日。自然的命令又何其滑稽:在夏天定要你赞颂冬天所诅咒的,在冬天定要你诅咒夏天所赞颂的!人生也有冬夏。童年如夏,成年如冬;或少壮如夏,老大如冬。
在人生的冬夏,自然也常教人的感觉背叛,其命令也有这般严重,又这般滑稽。
摘自(《丰子恺散文精选》)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的“感”有多个层次,如从光线变化感到季节变化;由阳光的温暖进入到感觉变化;由自然界的感受上升到人生的感悟等。
B.文章引用“团扇弃捐”的典故,是为了说明人们开始喜欢某些东西后来又将其遗弃,是因为受客观影响,众人皆知,不足为惊。
C.文中的“我”认为在自己眼里,有些东西变好了,有些东西变坏了,不是因为事物改变了,而是自然让自己的感觉背叛了自己。
D.“我的理智屈服了,我的感觉仍不屈服。”意思是说“我”是一个感性重于理性的人,理智最终屈服于感觉,可见“我”的倔强。
8.文末“在人生的冬夏,自然也常教人的感觉背叛,其命令也有这般严重,又这般滑稍”一句含义深刻,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9.本文语言极具特色,请从语体特点、句式特点、修辞特点和语言风格中任选两点进行简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本题共 4 小题,19分)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主臣!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印。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日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馀,不能复为官。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10.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B.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C.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D.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展开余下试题A.文帝,指汉文帝刘恒,因为他擅长于政治经济的治理,所以庙号被尊为“文”。
B.匈奴,汉朝时活跃于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屡次进犯边境,对西汉政权造成强大威胁。
C.尺籍伍符,指记载军令、军功的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不容奸诈的守则。
D.持节,节即符节,缀有牦牛尾的竹竿,古代使臣奉命出使时,必执符节以为凭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冯唐回答文帝疑问,直言冒犯龙颜。文帝向他询问李齐的情况,他认为李齐不如廉颇和李牧,直言文帝即使得到像廉李一样的大将,也不能重用,文帝大怒。
B.冯唐谈论将帅,借古制劝谏君王。他告诉文帝,古代帝王派遣将帅,礼节隆重;国内大事由帝王决断,因功封爵赏赐之事由将军在外裁定上奏,朝廷不从中干预。
C.冯唐性格耿直,论魏尚出于公义。魏尚厚待军吏,威慑东胡,因报功有误被削去爵位;他直言文帝法律严苛,赏轻罚重,文帝采纳了他的劝谏,赦免魏尚。
D.冯唐被推举为官,却年事已高。汉景帝即位,任命他为楚国丞相,不久被免职;汉武帝即位时,征诏贤良之士,大家举荐他,但他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l)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5分)
(2)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5分)
(二)诗歌鉴赏题(本题共 2 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14—15小题。
示秬秸
(北宋)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上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释)①秬秸(jù jiē):张耒二子张秬、张秸。②张耒(lěi):北宋著名文学家,曾任太常寺少卿。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
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B.开头两句写卖饼儿起床的时间和卖饼环境,正面表现了卖饼儿的勤奋坚定。
C.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
D.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15.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屈原感叹自己受着委屈压抑意志,忍受责备和辱骂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维《使至塞上》中的既言事,又写景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现诗人对友人无限关切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 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无论时代如何发展, 我们都要 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 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用四个“无论”为新时代传扬抗美援朝精神指明了方向。70年过去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硝烟早已消散,但志愿军压倒一切困难的高贵精神依然存留在很多人的心里。( )。
对当时年轻的新中国来说,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伟大的立国之战。今天接受人们致敬的老将军、老战士,当年都处在 的年纪。更有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把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朝鲜战场上。他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理想主义信念,那种不迭目标不放弃的昂扬斗志,那种无畏生死、不计得失的高尚情怀,为当代青年树立了永恒的价值坐标。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雕刻 锻造 会聚 壮志凌云 B.雕刻 造就 会聚 风华正茂
C.砥砺 锻造 汇聚 风华正茂 D.砥砺 造就 汇聚 壮志凌云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B.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因其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C.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D.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伟大的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抗美援朝精神。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波浪线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捕禁 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B.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一直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难道我们能眼睁睁地看着许同学死 去吗?
C.做好机制衔接,做好产业衔接,做好项目衔接,做好政策衔接,做好规划衔接,这是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应做好的五个“衔接”。
D.无论是太极拳的一招一式、一起一落,还是“送王船”的盛大仪式、丰富意涵,都深深浸润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气韵和中国哲学的理念。
20.下面是某研究院关于“后疫情时代”国民健康运动调查的部分统计图,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完成以下题目。(6分)

图表一

图表二
(1)根据图表一概括出两条规律性结论。(每条不超过35字,不得出现具体数字)(4分)
(2)根据图表一和图表二给中学生提一条建议。(不超过30字)(2分)
21.李华是一名记者,想去妹妹所在的城郊著名的温泉村小李庄游玩。原定3月31日(周三)去,还没成行,周一早上刚上班就看见妹妹发来一条短信:“姐,今早一游客叔叔核酸检测阳性,将隔离。”李华出于职业敏感,认为应该马上将这条短信上的信息扩写成一篇新闻稿送审。假如你是李华,请你根据李华妹妹的短信撰写一则新闻稿,要求75字左右。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底线思维是一种思维技巧,拥有这种技巧的思想者会认真计算风险,估算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并且接受这种情况。——百度百科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2020 年 4 月 13 日习近平讲话。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唐 吴兢《贞观政要 纳谏》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道德经》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作为高三学子,你有什么话想对同龄人说?请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人生经历,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会上发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第20次周考语文参考答案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四川省攀枝”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1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