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65  2021-04-25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5]
南充十中2020—2021学年度下期中学部第一次周考高2020级(高一)语文试卷
南充十中2020—2021学年度下期中学部“第一次周考”
高2020级(高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命题人:严婕文 校审人:何光明 满分:120分
一.单元语文素养(30分)
1.下面句子中画横线的字的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0分)
A.沿着荷塘,是一段曲折的小煤屑(xuè)路。
B.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掉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
C.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suǒ)的摆舞。
D.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qiào)楞楞如鬼一般。
2.下列各句中画横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还是那山水,还是那资源,但由于人的思路变了,使资源发挥了作用、山水派上了大用场。这个县的“红绿结合”文章,做得真是别具风味!
B.春天来了,祖国大地一片春意盎然,公园里花朵盛开蓊蓊郁郁,引得蜜蜂们忙个不停。 
C.明明事情很简单,我却看不出来,真是一叶而天下知秋,不见泰山。
D.近期,我国中东部地区开启“雨雪冰冻降温”模式,8日终于放晴。不过,扰人的雨水并未偃旗息鼓,在短暂间歇后,新一轮雨雪天气将再次来袭。
3.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3分)
A.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B.迷迷糊糊地哼着氓歌。
C.树缝里漏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瞌睡人的眼。
D.这令我到底掂着江南了。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太阳刚下山了     ,     ,     。    ,    ,
  。这时候蜜蜂和蝴蝶都不见了,只听得见水边青蛙的叫声,像是在歌颂月夜下莱园的美景。
①菜园中还散发着阳光留下的余温
②菜园完全是另外的景致了
③待到月亮升起的时候
④只见月光像泉水一样倾泻下来
⑤分不清哪里是花,哪里是菜
⑥把那些开花的不开花的植物全都镀上一层银光
A.①③②⑤④⑥ B.①③⑥⑤④②
C.②①③④⑥⑤ D.③①⑥④②⑤
5.下列多重定语语句中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
A.刚从国外进口的那一台文学院的先进录音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突然出现了故障。
B.那一台刚从国外进口的文学院先进的录音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突然出现了故障。
C.那一台文学院刚从国外进口的的先进录音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突然出现了故障。
D.文学院的那一台刚从国外进口的先进录音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突然出现了故障。
6.下列语句中使用借喻手法的一项是( )(3分)
A.要扫除一切害人虫。
B.雷锋说:“大嫂,别问了,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C.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D.我到了自家的房前,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7.下列对句中加点叠词的表达效果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点明了妻子半睡半醒的状态。)
B.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树木多而密且茂盛的样子。)
C.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不仅描绘出了路的弯曲,而且准确呈现了荷塘之幽,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曲径通幽的园林之美。)
D.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写叶子如跳舞的女子一样清新美丽。)


浏览完整试题8.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淮南子》中说“以大明小,见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太平御览》引作“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B.“二十四桥明月夜语出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传说隋炀帝曾月夜令宫女24人吹箫于此,故名。
C.古人有“春女秋士”的说法,春女指的是看到春天繁花似锦而快乐游春的女子,“秋士”指的是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
D.平仄,平声和仄声,泛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一般来说,普通话声调中的第一声和第二声是仄声,第三声和第四声是平声。
9.下列各句中画横线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这个让万物苏醒的节气,收藏了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又酝酿了多少春露秋霜的情怀。
②郁达夫小说奖审读委员、《文学自由谈》杂志主编任芙康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实名投票、评语公开’是郁达夫小说奖独树一帜、区别于国内其他文学奖项的重要标志。”
③著名作家郁达夫写文章,笔走龙蛇,行云流水,给人一种流畅的美感,这与从小受到的文学熏陶是分不开的。
④我们采访过的管理人员都认为,公司给予消费者畅所欲言的机会更好些,无论消费者的言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⑤发现是一种生活智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一叶知秋,这样才能发现问题背后的本质。
⑥面对来势汹汹的雾霾,政府该做些什么?前不久,各大城市相继公布空气质量实时监测数据,与以前相比,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④⑤
10.认真阅读下面文字,回答第10题。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京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斩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去一立, 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京了一”(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乎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与上面这段文字意境不相吻合的诗句是( )(3分)
A.天凉好个秋。(辛弃疾)
B.秋水日潺缓。(王维)
C.秋风秋雨愁煞人。(秋瑾)
D.秋水浅平沙。(赵长卿)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和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展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1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B.“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
C.“接着讲”主要指接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
D.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
1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B.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C.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
D.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
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与进一步阐发之间,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
B.面对中西思想的交融与互动,“新子学”应该同时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建构。
C.“照着讲”内含“接着讲”,虽然能发扬以往的思想,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


展开余下试题D.“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①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②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象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③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④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⑤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象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⑥说起了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
  ⑦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潮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同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⑧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村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⑨窗外的天气晴朗得象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罢!
一九三五十二月一日
(有删改)
1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分析与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将江南的冬景与北方的冬景、闽粤的冬景对比着写,表达了独爱江南冬景的情怀。
B.文章对江南冬景做了大量描述,并始终将景物与自身感受融为一体来写,思路清晰,首尾呼应。
C.文中在描绘江南冬雨图时,远近结合,以动衬静,黑白的画面上点缀红黄的亮色,给人以既古朴又优雅的感受。
D.本文与《故都的秋》在景物描写上都很生动,在感情基调上也都表现了浓重的悲凉,是用深沉的忧思和落寞的悲凉来歌颂江南的冬景和故都的秋天。
15.作者描写江南的冬景,为什么在文章开头先写北方冬天的生活?(6分)
答:
16.在第八段中,作者巧妙地引用了前人的诗句来描写江南的冬景,这些引用起到了怎样的效果?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答:
四.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心向往之的境界,《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2)《荆轲刺秦王》里表现宾客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望岳》一诗中描写泰山神奇秀美、雄伟高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写作。
人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由于相互间有某种联系,常常会产生一定的感悟和联想。看见流逝的江水,会想到时光的一去不返;看到再生的小草,会想到生命力的顽强;在寂静的山林里,会平息烦躁的心情;面对暴风雨,会释放被压抑的情感。单是一个秋天, 就会带给人许多不同的感受。它的萧瑟,会带来寂寞和感伤:它的成熟,会带来喜悦和满足:它的悄然而至,会使人联想到生命的代序……
对于自然,你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以“遥望星空”或“面向大海”或“问苍茫大地”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南充十中20”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