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254 2021-04-22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4]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基础练
15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基础练)
一、选择题组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王安石变法,一开始便收效颇丰,但_________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御史中丞吕诲气冲冲地在皇上面前历数王安石的十大罪状。面对吕诲强辞,王安石并不在意。让王安石寒心的人是,在推行新法后,友人司马光写下接连三封公开信指责反对他。自此,王安石与司马光昔日的友情、信任已_________。也因为这样,王安石与友人决裂,开始反击。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为了使新法免受__________,王安石写下了《答司马诛议书》。他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的指责,_________地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原则问题——名实问题。他指出决定进行变法是“受命于人主”,出于皇帝的意旨;新法的制定是“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经过朝廷的认真讨论而订立;然后再“授之于有司”,交付相关主管部门去执行。这一“受”、一 “议”、一 “授”,将新法从决策、制定到推行的全过程置于完全名正言顺、合理合法的基础上。名实已明,说明变法是正确的,司马光的攻击全是谬论。王安石面对责难,如果就事论事地一一加以辩解,那就很可能会因为对方抓住了一些表面现象或具体事实而陷于被动招架,越辩解越显得理亏;必须站在高处, ( ),为变法正名。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冒犯 万劫不复 非议 高屋建瓴
B.触犯 荡然无存 非难 高瞻远瞩
C.触犯 荡然无存 非议 高屋建瓴
D.冒犯 万劫不复 非难 高瞻远瞩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让王安石寒心的是,在推行新法后,友人司马光写下接连三封公开信指责反对他。
B.让王安石寒心的人是,在推行新法后,友人司马光接连写下三封公开信指责反对他。
C.让王安石寒心的人是友人司马光,在推行新法后,司马光写下接连三封公开信指责反对他。
D.让王安石寒心的是,在推行新法后,友人司马光接连写下三封公开信指责反对他。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事情的本质才能被深刻揭示出,对方的责难才能从根本上被驳倒
B.深刻揭示出事情的本质,才能从根本上驳倒对方的责难
C.对方的责难才能从根本上被驳倒,事情的木质才能被深刻揭示出
D.从根本上驳倒对方的责难,有利于揭示出事情的本质
二、选择题
4.(2019•南京市雨花台中学高一期中)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虽董之以严刑
A.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B.震之以威怒
C.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D.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5.(2019•南京市雨花台中学高一期中)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浚其泉源 浚:疏通
B.而况于明哲乎 而况:何况
C.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冲:前进,进取
D.能克终者盖寡 克:能
6.(2019•南京市雨花台中学高一期中)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因为诬上,卒从吏议
B.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其皆出于此乎
C.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今守之而不足
D.虽在下愚,知其不可 虽董之以严刑
浏览完整试题
7.(2019•南京市雨花台中学高一期中)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则智者尽其谋
B.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失其所与,不知
D.则思知止以安人 虽董之以严刑
8.(2019•南京市雨花台中学高一期中)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必固其根本 根本:树根
B.人君当神器之重 当:主持,掌管
C.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景:大
D.虽董之以严刑 董:懂得
9.(2019•南京市雨花台中学高一期中)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知足”“知止”两条是戒骄躁,劝皇帝要恪守本分,勤于政事,不要劳民伤财
B.作为一名君主,奖赏和刑罚都不能从个人的喜好和怨怒出发
C.“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即“用人”“纳谏”策略
D.治理天下要任人唯贤,放手让百官自己去处理职责内的事务,不必干涉。
10.(2019•南京市雨花台中学高一期中)下面对文章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魏征这篇谏疏是规劝唐太宗李世民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B.疏,是文体,给皇帝上的奏章。这篇奏章,提出十条建议,劝谏太宗
C.全文在章节结构上形成正反对比,如“积德义”与“德不厚”的对比等
D.第二段以历代帝王为例说明“创业容易守业难”的道理。
11.(2019•南京市雨花台中学高一期中)下列各句中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②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③居域中之大
④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12.(2019•南京市雨花台中学高一期中)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省略句)
B.虽董之以严刑 (宾语前置句)
C.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省略句)
D.震之以威怒 (状语后置句)
13.(2020•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高一期中)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疏,原本是“疏通”的意思。后来作为一种公文形式,成了古代官员向帝王进言,以便使下情上达的进谏奏文。如贾谊的《论积贮疏》、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等。
B.书,即信函。如手书、家书等。古人的信函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如林觉民的《与妻书》、李斯的《谏逐客书》,也可以写景,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C.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曹植的《洛神赋》等。
D.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三、语言表达
14.(2018•汪清县汪清第六中学高二期中)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藏粮于民”一直是我国传统的储粮方式。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持续保持高位,牢牢地把“粮袋子”抓在了自己手里。老百姓常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然而在粮食连年丰收、国家粮库充盈的今天, ①__,不少农户家庭甚至”零存粮”。农民存粮积极性不高,不禁让人②____。居安当思危,当务之急,国家应出台政策、采取措施,③______,这样才能在粮食安全方面“防患于未然”。
二、微写作
15.(2020•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月考)根据要求写作。
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为信念,锐行变法。南宋以后,王安石变法总体上是被否定的,王安石为北宋亡国元凶的论调成为封建时代的官方定论。历史发展到近代,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所以人们开始对王安石变法进行正面的评价,从社会现实需要出发,呼吁改革。
请结合你对王安石的了解,以“王安石,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谈谈你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
参考答案
【答案】
1.C
2.D
3.B
【分析】
1.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第一处,冒犯:言语或行动没有礼貌,冲撞了对方。触犯:冒犯;冲撞;侵犯。根据语境,此处是说王安石变法,一开始便收效颇丰,但侵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是利益上的侵犯,不是语言行动上的没礼貌,应用“触犯”;
第二处,万劫不复:指永远不能恢复(佛家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一个过程为一劫,万劫就是万世的意思)。荡然无存:原有的东西消失净尽,不复存在。语境用于写王安石与司马光的友谊和信任不复存在,应用“荡然无存”;
第三处,非议:责备。非难:指摘和责问。根据语境,两个词均可以使用;
第四处,高屋建瓴:意思是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现指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彻。高瞻远形容眼光远大。此处没有“眼光远大”的意思,是说王安石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的指责,居高临下地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原则问题——名实问题。应用“高屋建瓴”。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本题,
画线句子“让王安石寒心的人是,在推行新法后,友人司马光写下接连三封公开信指责反对他”存在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应将“让王安石寒心的人是”改为“让王安石寒心的是”;二是语序不当,应将“写下”与“接连”互换位置。
展开余下试题
AC项,语序不当,应将“写下”与“接连”互换位置;
B项,搭配不当,应将“让王安石寒心的人是”改为“让王安石寒心的是”。
故选D。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本题,
括号所在语句分号前边讲如何对待“责难”,由括号后的“为变法正名”可知,所填语句必须落脚到“驳倒司马光的指责”的意思上。据此,可以推断出所填语句应先说“揭示出事情的本质”,后说“驳倒对方的责难”,排除C、D两项。对比A、B两项,B项采用主动句写王安石应该怎么办,着眼于分析他对待指责的态度,表述更自然流畅。
故选B。
【点睛】
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 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样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4.【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判断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能力。此类题型考查形式主要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就是以选择题形式判断句式的不同,隐性是将文言文特殊句式放在翻译中综合考查。备考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复习要重点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二是对各类句式的基本知识与判断标准要理解、熟记,以便解题时进行知识迁移。
本题中,例句“虽董之以严刑”是状语后置句,“以严刑”状语后置。译为:虽然(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
A项,省略句。省略了主语。译为:做国君的人,如果害怕自满自大,就要想想江海里的水都是居于下面,由成百上千的川流汇聚而成。
B项,状语后置句。“以威怒”状语后置。译为:用声威震慑他们。
C项,定语后置句。“重、大”是“神器、域中”的定语后置了。译为: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
D.判断句。“……者也”表判断,译为:这也(就是通过)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
故选B。
5.【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实词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
C项,“冲”,应译作“谦虚”。
故选C。
6.【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运用文言文中虚词的能力。关于“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这一考点,《考试大纲》已明确规定了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但在平时的学习中,有必要涉及这18个虚词之外的虚词。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重课本,系统积累;其次要根据语境分清虚实;再次要处理好用法与意义的关系:用法决定意义,用法不同,意义也不同。
A项,两个“因”都是介词,可译作“因为”。
B项,前一个“其”是代词,可译作“它的”;后一个“其”是副词,表揣测语气,可译作“大概”。
C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可译作“却”。
D项,两个“虽”都是连词,可译作“虽然”。
故选B。
7.【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运用文言文中虚词的能力。关于“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这一考点,《考试大纲》已明确规定了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但在平时的学习中,有必要涉及这18个虚词之外的虚词。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重课本,系统积累;其次要根据语境分清虚实;再次要处理好用法与意义的关系:用法决定意义,用法不同,意义也不同。
A项,前一个“其”是副词,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后一个“其”是代词,可译作“他的”。
B项,前一个“则”是连词,可译作“就”;后一个“则”是副词,可译作“是”。
C项,两个“所”字都是助词,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
D项,前一个“以”是连词,可译作“用来”;后一个“以”是介词,可译作“用”。
故选C。
8.【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因为四个选项只有一个不对,可以使用代入法逐一进行排除。
D项,“董”,应译作“监督”。
故选D。
9.【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课内文言文《谏太宗十思疏》内容的理解能力。平时学习文言文时一定要注重理解,结合文章写作背景,掌握答题的基本技巧。
A项,“‘知足’‘知止’两条是戒骄躁”说法错误。原文“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的意思是:“作为君主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想到该知足来警惕自己;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由此可知,“知足”“知止”两条应是戒奢侈,而不是戒骄躁。
故选A。
10.【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言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读懂文章内容是关键,要结合课文的注释,联系语境,翻译文章大意;其次,是要简单地梳理行文层次,尤其要理清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
D项,“以历代帝王为例”说法错误。第二段是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故选D。
11.【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运用文言文中虚词的能力。关于“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这一考点,《考试大纲》已明确规定了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但在平时的学习中,有必要涉及这18个虚词之外的虚词。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重课本,系统积累;其次要根据语境分清虚实;再次要处理好用法与意义的关系:用法决定意义,用法不同,意义也不同。
本题中,①②中的“之”都是助词,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中的“之”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④中的“之”是代词,指代“天下”。因此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故选D。
12.【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根据特殊句式的特点来分析句子中存在什么特殊句式,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判断正误。
A项,“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语“统治者”。
展开余下试题
B项,“虽董之以严刑”是状语后置句,“以”为标志,“以严刑”是后置状语。
C项,“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是省略句,省略了代词,“以(之)为”,“之”指“三驱”。
D项,“震之以威怒”是状语后置句。“以”为标志,“以威怒”是后置状语。
故选B。
13.【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本题主要涉及文学常识的考查,其判断点为: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风格、流派等。回顾所学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B项,“可以抒情,如林觉民的《与妻书》、李斯的《谏逐客书》”理解有误。李斯的《谏逐客书》,这里的“书”不是书信,而是奏章,是古代臣子向君王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与林觉民的《与妻书》在文体上是不相同的。
故选B。
14.【答案】农民存粮却不断减少 为国家粮食安全担忧 保障农民存粮的积极性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根据后文“零存粮”可知应该填写“农民存粮却不断减少”,第②空根据后面的“居安当思危,当务之急”可知应该填写“为国家粮食安全担忧”;第③空根据前文“农民存粮积极性不高”可知应该填写“保障农民存粮的积极性”。
15.【答案】读遍史书,一览流年,没有发现第二个如你般全才的人,如你一般悲惨的人。一场最终失败的改革,但是因其富国民强的改革初衷,令我心生敬意。如果不是那样积贫积弱的时代,如果少些地主阶级的反对,也许失败的局面就会扭转。“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我想对你说,回溯历史,我懂得是时代导致的悲剧,我懂得在众人否定之时你的锐意进取。在我眼里,你就是一个造福于民又勇于改革的政治家,你就是站在高处,摆正心态为后世指明方向的改革家。
【详解】
本题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微写作的题目虽然字数少,但考查考生快速成文的能力和文字水平,体现了对记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技巧具体运用能力的考查。首先要分析材料,王安石变法在当时的社会总体上是被否定的,因为与当时的封建统治背道而驰;而在近代,王安石变法是被肯定且效仿的。题目是“王安石,我想对你说”,要有自己的见解,对王安石的变法提出自己的观点,要对此事件有一定的了解,注意事件的背景、目的、措施等。注意字数限制。
上一篇:
2021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课时练
下一篇: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重点练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
关于“统编版高一”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