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名句默写填空专题训练

阅读:6960  2021-04-22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名句默写填空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960]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汇编
1.谏太宗十思疏》中开头“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运用两个形象生动的比喻来推理,引出正题,浅显易懂。
2.《谏太宗十思疏》,作者将德比喻为木之根本,流之泉源,充分肯定德对政权稳定的重要作用:“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
3.《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认为得天下的君王易失民心原因的句子是:“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4.《谏太宗十思疏》这篇奏章意在劝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5.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谈到国君位高权重,如果“不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也就类似于砍断树根求得树术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
6.《谏太宗十思疏》起笔不凡,作者运用排喻的手法,用“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 必浚其泉源”两组比喻,引出中心论点。
7.历史启示我们,要想使国家安定,江山永固,就必须对百姓积聚道德和仁义,正如《谏太宗十思疏》中所说“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8.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开篇,用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地引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两句,强调了德义对于治国安邦的重要性。
9.《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求木”“欲流”引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结论。
10.魏微的《谏太宗十思疏》开篇用“木”“泉”作比喻,得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结论,并以此为中心展开论述。
11.魏徵《谏太宗十思疏》开篇运用排喻的手法,引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结论。
12.《谏太宗十思疏)中写木高固本、流远浚源,其目的是为了申明“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13.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以两组比喻起兴,进而提出“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指出治理国家要积聚民心。
14.《谏太宗十思疏》中,“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强调要使国家稳定,一定要积聚它的民心。
15.《谏太宗十思疏》开篇用生动的比喻推理引出正题,本文的中心论题是“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16.《谏太宗十思疏》开篇以“固本”“浚源”为喻,提出全文主旨: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17.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文章一开篇,魏征就用生活中的木与水作类比,其目的是为了向唐太宗说明“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18.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并不是起笔便开门见山地提出“十思”,而是先用“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两句阐明了天下安定的基础。
19.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以“木长”需“固本”,“流远”需“浚源”作类比,得出的结论是“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0.《谏太宗十思疏》开篇作者运用了排喻的手法,首先举出“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两组比喻,从而引出了中心论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描绘的政治境界是(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22.《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劝诫皇帝要不骄不躁,恪守职分,虚怀若谷,从谏如流的句子是“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23.《谏太宗十思疏》 中,戒骄傲的两思分别是“则思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和“则思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24.《谏太宗十思疏》中,身居高位而有危患感,就要时时用谦虚勉励约束自己的句子: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浏览完整试题25.《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的一句是: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26.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海纳百川”的道理来告诫唐太宗的句子是“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27.《谏太宗十思疏》中,从反面设喻,阐述“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观点的两句是: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28.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善用喻,喻巧而理至,用十分熟悉的树木、泉源劝谏太宗在安乐时要想到危难,避免奢侈,否则,“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危及治国之本。
29.《谏太宗十思疏》用设喻来说明不居安思危、戒奢行俭,就做不到积累德义的句子: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30.《谏太宗十思疏》的观点是:“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想要求得国家长治久安,无疑是“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塞源而欲流长也”。
31.《谏太宗十思疏》明确指出,“人君”地位高,责任重大,如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要想国家长治久安是不可能的。
32.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如果帝王 “_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那么德行就不能保持深厚,性情就不能控制欲望,如同砍断树根来求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水流得远。
33.《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谦虚有修养的一句是: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34.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指出,想到自己的地位高而险,就要加强自我修养的句子是“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想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要端正自身的句子是”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
35.《谏太宗十思疏》中言要谦恭自卑,不要志骄意满的句子是:“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36.《谏太宗十思疏》中“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言要始终谨慎,不要盘游懈怠。
37.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提出“十思”,其中劝皇帝不要放任纵欲的句子是“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38.《谏太宗十思疏》中劝诫太宗不要放任娱乐游逸、狩猎的句子是:“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39.《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游乐有限的一句是:乐盘游,则思三驱为度。
40.《论语》中记载:“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魏徵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规劝太宗娱乐游逸时要节制有度、网开一面的语句是:乐盘游,则思三驱为度。
4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一针见血地指出古代很多帝王打江山容易的原因的句子是:“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42.魏徵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手法说明有好的开始的人多,有好的结局的人少的两句是“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43.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用“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两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指出历代帝王在施政时大多虎头蛇尾,不能善始善终。
44.魏徵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创业容易守业难的原因在于: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45.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大凡帝王都是开始励精图治,兢兢业业,一旦功成名就则道德衰退,“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46.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两句表明历代所有的帝王,开头做得好确实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47.《谏太宗十思疏》中用“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说明人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坚持到最后。
48.魏徵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两句阐明历代的君王建立国家容易,让国家一直被治理好却很难。
49.《谏太宗十思疏》,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句子是“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50.《诗经》有云:“靡不有名刀,鲜克有终。《谏太宗十思疏》与此意思相近的两句是“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51.《谏太宗十思书》中,魏征告诚唐太宗如果担心意志懈怠,就要做到“恐年岁之不吾与”;如果担心耳目被蒙蔽,就要做到“慎始而敬终”,如果担心邪恶之人说坏话陷害别人,就要做到“虚心以纳下” 。
5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以“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设问,引出更为具体的分析论证,指出“殷忧”与“得志”的不同心态:“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53.《谏太宗十思疏》以三个“不”字的排比句从反面来说明问题,“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政治意图。
54.作者又用“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一组排比句从反面来说明问题,从而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政治意图。
55..《谏太宗十思疏》中用排比句阐明知人善任、简能择善效果的语句是:“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56..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的是: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57.《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做到十思,皇帝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这句话是“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58.《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帝王可以做到“十思”,就可以达到“鸣琴垂拱,不言而化”的理想政治境界。
59.《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
60.《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运用对比来论证对人的态度不同,其结果反差强烈,从而说明能否以诚相待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关键,这两句是:“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61.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劝导君主待人诚恳、不可倨傲的句子是“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62.《谏太宗十思疏》中正反两面指出国君要竭尽诚心,才能团结的句子是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63.《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指出对人态度不同,结果反差强烈的句子是“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64.《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竭诚相待而不傲物远人的句子是:“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65.《谏太宗十思疏》中运用对比句“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写出了团结他人与轻视他人会造成不同的结果。
66.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揭示君主在“殷忧”和“功成”时不同的处世态度会造成截然不同的结果的句子是:“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展开余下试题67.《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质疑帝王创业守业能力不同的句子是: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68.《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说“知其不可”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69.《谏太宗十思疏》中,国君不仅掌握帝王的重权,占据天地的重大地位,并且还要: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70.《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指出文武群臣争相效力,君王无烦心之事,那么帝王就会: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
7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强调帝王如果不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就如同“伐树根求树木繁茂,阻住源泉求泉流流得远”。
72.《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兴建要适可而止的一句是: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73.《谏太宗十思疏》中劝诫太宗不要大兴土木的句子是:“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74.《谏太宗十思疏》的“十思”中,作者告诫君王要虚心采纳臣子意见的句子是:“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75.《谏太宗十思疏》中阐明“人君”地位重要,责任重大,应该防范危险,注重节俭的句子是“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76..《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对自己喜好之物要知足的的一句是: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77.《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告诫君王“戒奢侈”的句子是: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
78.《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慎始慎终的一句是: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79.《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在“十思”中建议唐太宗要始终谨慎行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的句子是“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80.《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公平赏罚的两句是: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8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劝诫唐太宗“十思”,其中与“慎重赏罚”相关的两句是:“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82.在魏徵的《谏太宗十思书》中,其中两思是“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是说赏罚要有尺度。
83.《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虚心接受他人意见的一句是: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84..《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远离奸佞小人的一句是: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85.魏徵《谏太宗十思疏》中“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两句向帝王表达了和诸葛亮《出师表》中“远小人”、辨善恶一样的谆谆告诫。
86.《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取守天下不同是因为做法不同的句子是: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87.《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刑法威吓都无法让百姓心服的句子: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88.《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指出,面对统治者的严酷刑罚和威风怒气,人们的态度是“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
89.《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用严刑峻法压制百姓得到的结果会是:“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
90.《谏太宗十思疏》指出帝王是承受上天使命的两句是: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91.《谏太宗十思疏》指出帝王不必代替臣下职事的两句是: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
92.《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王有重大权利和地位的两句是: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93.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告诫唐太宗只有“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才能“永保无疆之休”。
94.《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帝王要总结“十思”、弘扬九德的句子是:总此十思,弘兹九德。
95.《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以自谦的口吻,强调明智之人(帝王)比自己更懂得不积德义不可能安定国家的句子是:臣虽愚下,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96.《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指出帝王在创业守业时德行方面有不同表现的句子是: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97.《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不竭诚对待臣民,如同用腐烂的缰绳驾驭马车一样可怕的句子是: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98.国家的发展和稳定必须要有各项适宜的制度,在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中“奔车朽索,岂可忽乎?”两句,以车做比喻说明这个道理,并用反问句加强了语气。
99.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君王按照十思去做,人们会各尽其才的句子是: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100.《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肯定人民力量的句子是“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和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一致的。
10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劝诫君王不能不在乎百姓产生的很小的怨恨,并且以“舟”作比应当警惕的句子是“_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102.《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水”和“舟”的关系比喻民心向背决定生死存亡的句子是:“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103.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作比喻告诉唐太宗要以民为本的句子是:“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104.《谏太宗十思疏》,作者肯定人民力量,要重视谨慎的句子是:“_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105.《谏太宗十思疏》中用比喻说明人民力量巨大、劝谏唐太宗应深切警惕的两句是:“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
106.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中用比喻的手法告诫唐太宗要重视人民力量的句子是:“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107.《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帝王不必耗费精力、违背顺其自然治理天下方针的两句是: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108.《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总结这“十思”,做到“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就能使智者、勇者、仁者、信者都能为君所用,各尽其责。
109.《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提出了“用人纳谏”的策略“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为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打下了基础,成为初唐的治国方略。
110.《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主应该选拔有才能的人,听取好的意见的两句是: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111.《谏太宗十思疏》中表明君王应善于选贤纳谏的句子: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112.《论语》中“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的选才纳言观点与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相似。
113.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唐太宗能全面做到“十思”的要求和弘扬“九德”,并且在用人和从谏方面做到“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那么管理好这个国家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
114.《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115. 《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中魏征认为唐太宗不需要劳神费思,代替百官执事而发问的句子是:“何必劳神苦思,代替百司之职役哉?”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名句默写填空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谏太宗十思”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96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