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41 2021-05-04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1]
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阿房宫赋》《六国论》课时作业
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
《阿房宫赋》《六国论》课时作业
一、文言基础
1.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处秦革灭殆尽之际(接近)
固不在战矣(所以)
B.秦人不暇自哀(空闲)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断定)
C.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如果)
破灭之道也(规律)
D.斯用兵之效也(效仿)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亲附、亲近)
答案 B
解析 A项,固:本来。C项,诚:实在。道:原因,途径。D项,效:作用,功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赵尝五战于秦 ②多于南亩之农夫
B.①至丹以荆卿为计 ②洎牧以谗诛
C.①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②骊山北构而西折
D.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②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答案 C
解析 A项,介词,和,同;介词,比。B项,介词,用;介词,因为。C项,连词,表承接。D项,介词,跟;连词,和,同。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①思厥先祖父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④可谓智力孤危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⑥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⑦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⑧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⑨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A.①③⑥⑨ B.②④⑥⑧
C.③⑤⑦⑨ D.①④⑦⑨
答案 C
解析 ①古义:泛指祖辈、父辈。②古义:天气。④古义:智谋和力量。⑥古义:旧事。⑧古义:可惜。
4.下列加点词语中,从词类活用角度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①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②李牧连却之 ③鼎铛玉石 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⑤燕赵之收藏 ⑥日削月割 ⑦族秦者秦也 ⑧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⑨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⑩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A.①④/②⑤/③⑧⑨/⑥⑦⑩
B.①⑤/②⑥⑦/③⑧/④⑨⑩
C.①⑥⑦/②⑤⑧/③⑨/④⑩
D.①⑥/②/③⑧/④⑦/⑤/⑨⑩
答案 D
解析 ①辇:名词作状语,乘辇车。②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③铛、石:名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铁锅,把……看作石头。④礼:名词用作动词,礼遇,以礼相待。⑤收藏:动词用作名词,收藏的金玉珍宝。⑥日、月: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一月月地。⑦族:名词用作动词,灭族。⑧鉴: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鉴。⑨完: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⑩终:形容词用作动词,坚持到底。
5.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蜀山兀,阿房出。
(2)《阿房宫赋》中运用通感修辞手法,写出歌舞盛况的句子是:歌台暖响,春光融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从最普遍的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做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
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告诫世人只感叹是没有用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否则终将重蹈覆辙的语句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六国论》一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六国论》中用形象的比喻表现六国子孙割地之轻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浏览完整试题
(7)《六国论》中引用古人的话,用比喻表明割地赂秦必然招致灭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六国论》中设身处地为六国出谋划策,指出要好好对待贤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六王毕 四海一 (2)舞殿冷袖 风雨凄凄 (3)秦爱纷奢 人亦念其家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六国破灭 非兵不利 战不善 弊在赂秦 (6)举以予人 如弃草芥 (7)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火 薪不尽 火不灭 (8)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6.翻译下面的句子。
(1)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待到)戍边的士卒(陈胜、吴广)一声呐喊,函谷关被(刘邦)攻占,楚人放了一把大火,可惜(那豪华的宫殿就)化成了焦土!
(2)秦人来不及为自己悲哀,而后来的人为他们悲哀;(如果)后人为他们悲哀却不以他们为鉴,也会使后来的人再为后人悲哀。
(3)既然这样,那么六国的土地有限,而暴秦的欲望没有满足,六国送给秦越多,秦侵犯六国越厉害。
(4)(今天)如果凭借这么大的一个国家,降低身份重蹈六国灭亡的旧事,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7.下列各选项中,对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庾:露天的谷仓
B.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槛:门槛
C.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哀:为……悲伤
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以……为鉴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槛:栏杆。
8.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南亩”指的是农田。因为南坡向阳,利于农作物生长,古人田地多向南开辟,故称。
B.“城郭”泛指城邑,城指外城的墙,郭指内城的墙。
C.“独夫”即独夫民贼,指残暴无道失去人心的统治者,这里指秦始皇。
D.“函谷”即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较早的雄关要塞之一,是秦国的门户。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
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B.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C.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D.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注意“也”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用法不同,在这里表句末停顿。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用了六组“……多于……”的句子构成排比,尽情地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B.作者先以“嗟乎”发出感叹,对比人心事理,指出“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进而质问道:“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C.作者在“呜呼”之后提出论点,阐明兴亡自取的道理,指出奢侈浪费祸害之重,委婉地提出了节俭持国的观点。
D.文章最后,用“后人”的委婉称谓,提醒唐朝统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辙,借古讽今,可谓意味深长。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指出奢侈浪费祸害之重,委婉地提出了节俭持国的观点”错,而是指出仁政与统治者的长治久安息息相关。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瓦缝参差不齐,比人们身上穿的丝缕还多。
(2)假使秦王朝又爱护六国的人民,那就顺次传到三世还可以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灭(它的)族呢?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如(1)中的关键词“参差”“帛缕”,(2)中的关键词“使”“递”“为君”“族”。
一、文字运用和诗词鉴赏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可见历史及其叙述在国家、民族、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借鉴意义。__①__,正在于其著述者对待过往的历史有严肃认真的态度,有后人应有的敬意,而非凭空想象,随意为之,并使其庸俗化。否则,其著述非但起不到以史为鉴的作用,__②__,使后来者通过一面夸张变形的“哈哈镜”观察过往的历史。近些年来,__③__,已经在读者尤其是那些并不专门研究历史的非专业读者中造成了不良后果,影响到他们对历史的正确认知。
展开余下试题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历史之所以能为后世所借鉴 ②反而可能扭曲历史 ③一些历史读物的庸俗化倾向
解析 首先要准确理解所给材料的基本意思:对以史为鉴的态度。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可知第一个空是对下文的总结,从正面来谈以史为鉴的意义。第二个空从反面谈庸俗化历史的危害,第三个空则是谈一种社会现象,从下文的内容比较容易推断出来。
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过 骊 山 作
杜 牧
始皇东游出周鼎,刘项纵观皆引颈。
削平天下实辛勤,却为道旁穷百姓。
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
牧童火入九泉底,烧作灰时犹未枯。
(1)请分别从贾谊的《过秦论》和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找出与画线句内容相一致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概括分析本诗的主旨和立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②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诗中用通俗的语言对秦始皇进行辛辣的讽刺,既肯定他削平六国、统一天下的艰辛,又批评他不知体恤百姓,一味残暴,以至断送天下的愚蠢。末两句写秦始皇苦心经营的坟墓,到后来失火烧毁,他自己只落得个尸骨不全的可悲下场。这是对秦始皇梦想独霸天下、万世为君的深刻讽刺。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阿房宫赋》相似,也是借古讽今,劝谕当政者不要胡作非为,以免引起人民的反抗。
解析 (1)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阅读能力。本题用来作比较的分别是贾谊的政论文《过秦论》、杜牧的文赋《阿房宫赋》和杜牧的诗歌《过骊山作》。“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意思是:统一天下后,秦始皇不知体恤民心,不懂民本思想才是最愚蠢的,最终却成了作茧自缚,函谷关变成了囚禁自己的牢笼、埋葬自己的坟墓。贾谊的《过秦论》在论述秦朝灭亡的教训时,指出:“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其结果是“黔首不愚”。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些经典的语句说的都是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不知体恤民心,不懂民本思想,最终埋葬了自己。(2)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过骊山作》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却为道旁穷百姓”是理解这首诗的关键。首句是说始皇最终拥有了天下。周鼎代表国家政权。他拥有天下后曾巡游各地,于是引起刘、项的“引颈”而观。项羽更是明确发出了“彼可取而代之”的想法,吓得项伯赶快捂住他的嘴,告诉他这是要灭族的!可项羽后来还真做了当年想做的事。所以第四句的主语仍然是始皇,他因为道旁引颈而观的刘、项想要夺他的天下,于是不惜使天下百姓穷困,例如“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之类。可是这些做法并未有效果,“黔首不愚尔益愚”,最后自以为“金城汤池”的关中却成了始皇自掘的坟墓。这首诗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劝谕当政者不要胡作非为,以免引起人民的反抗。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为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①!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扺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②杜牧《阿房宫赋》其人王佐才也。”因出卷朗诵之,郾大加赏。曰:“请公与状头!”郾曰:“已得人矣。”曰:“不得,即请第五人。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容激厉。郾曰:“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节,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后又举贤良方正科。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后迁中书舍人。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情豪迈,语率惊人。识者以拟杜甫,故称“大杜”“小杜”以别之。
(选自《唐才子传•杜牧》)
【注】 ①薄施尘露:效微薄之力。尘露,比喻微小的贡献。②进士:唐代凡参加礼部考试者均称“进士”。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扺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其人/王佐才也。
B.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扺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其人/王佐才也。
C.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扺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其人/王佐才也。
D.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扺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其人/王佐才也。
答案 C
解析 “十数辈”作文士的定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B两项;“览之”的主语是“吴武陵”,不是“书”,排除D项。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中国的避讳制度起源于西周初年,取字的习惯也是从这时开始的,一般而论,名是让别人称呼自己的,是一种谦虚与礼貌。
B.京兆,地名,古代的二级行政单位,所辖范围相当于陕西西安及其附近所属地区。
C.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太学和郡国学主要是培养统治人民的封建官僚,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或两者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D.补阙,唐武则天垂拱元年置,职责为对皇帝进行规谏及举荐人才,与拾遗同掌供奉讽谏,分左右补阙,左补阙属门下省,右补阙属中书省。
答案 A
解析 A项“名是让别人称呼自己的”错,名是留着自称的。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牧当初在京城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只好流落到东都。
B.主司侍郎崔郾和太学博士吴武陵发现了杜牧的才华,一起推荐了他,让他参加了正科考试。
C.杜牧因政绩突出,多次升迁,曾担任三个州的刺史。
D.杜牧因其诗情豪迈,语言直率惊人,和杜甫的风格相似,被后人称为“小杜”。
答案 B
解析 B项,“一起推荐了他”与原文不符,是吴武陵向崔郾推荐了杜牧。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节,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因为您德高望重,替明君选人才,我不敢不尽力做点微薄的贡献!
(2)许多人都说杜牧行为自由,不拘小节,然而我尊重你的建议,不敢再改了。
【参考译文】
杜牧,字牧之,是京兆人,善于写文章。开始时参加科举考试未中,流落到东都,当时主司侍郎是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向崔郾推荐说:“因为您德高望重,替明君选人才,我不敢不尽力做点微薄的贡献!前几日偶尔遇见十几个文士,眉飞色舞,拍掌称快,共同阅读一卷文章,我看后,是进士杜牧写的《阿房宫赋》。这个人有辅佐君王的才能。”于是拿出文章朗诵起来,崔郾大加赞赏。(吴武陵)说:“请您给他第一名!”崔郾说:“已经有别人了。”(吴武陵)说:“不行,就给第五名。还不行的话,就把赋还给我!”言辞面容很严肃。崔郾说:“许多人都说杜牧行为自由,不拘小节,然而我尊重你的建议,不敢再改了。”后来又举荐他为贤良方正科。沈传师上表请杜牧担任江西团练府巡官,又担任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升迁为侍御史,多次升迁为左补阙,曾担任黄、池、睦三州刺史,后来升迁为中书舍人。杜牧刚直有奇节,敢议论国家大事,指陈利病特别中肯。死时五十岁,死前自己撰写墓志,焚烧了所写的许多文章。因他诗情豪迈,语言率直惊人。认识他的人都把他比作杜甫,故称“大杜”“小杜”来区别他们。
上一篇:
2021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阿房宫赋》基础强化训练
下一篇: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阿房宫赋》课时作业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
关于“2021学年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