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345  2021-05-08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45]
浙江省名校联盟新高考研究语文试卷(三)
浙江省名校联盟2020年新高考研究语文卷(三)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这个奋发有为、砥砺前行的年代,我们都是追梦人,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只管撸(lū)起袖子加油干,着(zhuó)力将个人追求熔铸于中国梦中。
B.白居易的讽喻诗自然都是些有裨(bì)于政事的说教,而他写闲适诗也要拿“知足保和”之意劝诫(jiàn)他人,并向大众传授他如何得大自在的心诀。
C.中美双方不应设置壁垒,而应摒(bìn)弃零和博弈的旧思维;不应任由无耻
谰(lán)言泛滥,而应秉持发展的眼光,为两国关系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
D.托尔斯泰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zī),覆盖两颊的长髯,朝上倒竖的眉毛,一绺绺灰白的鬈(quán)发,看起来颇有长者风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和字形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和字形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
【解答】A.“不弛于”中“弛”应改为“驰”;
B.“劝诫”中的“诫”应读作“jiè”;
C.“摒弃”中的“摒”应读作“bìng”;
D.全部正确;
故选:D。
【点评】同音字的三种类型:
1.音同形似,即读音相同,形状也相似。
例如:“松弛”的“弛”与“奔驰”的“驰”,读音完全相同,形状相近而意义不同,极易用错。还有“品尝”的“尝”与“赔偿”的“偿”、“嘹亮”的“嘹”与“撩拨”的“撩”,都属这类情况。
2.音同形异,即读音相同,形状不同。
例如:“贡品”与“供品”、“法制”与“法治”,这几组词由于读音相同,在实际运用中极易张冠李戴,导致失误。
另一种误用情况也必须引起注意,即由于读音相同造成事实上的生造词语,这种情况高考中已多次出现。如把“部署”写成“布署”,把“迫不及待”写成“迫不急待”,把“殴打”写成“欧打”等。
3.音同义近,这类读音相同、意思相近的字虽然数量不多,但在判断时出现失误的可能性却极大。
例如:“鹊”与“雀”就曾出现在高考试卷上。还有如“水蒸气”极易误写成“水蒸汽”,“销毁”误写成“消毁”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5分)
一个叫李仁志的中学生对着同学讲述自己的妈妈是外卖配送员的故事,感动了无数网友。【甲】尽管这只是一档节目,但一个男孩敢于向外人介绍母亲“卑微”的工作,表达对母亲的职业身份恰如其分的认同,还是需要足够勇气的。李仁志不但没有因母亲是一个外卖配送员而嫌弃她,而且在社会偏见的刺激下更加心疼母亲,这样的孝心可赞可叹。在关于外卖配送员的价值迷思亟须破解的背景下,李仁志呼吁大家用正常的眼光看待母亲的职业,这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乙】“我妈妈是外卖配送员”之所以能看哭很多人,一是李仁志的演讲体现了对一个平凡职业的正确认知,二是作为一个孩子,对于母亲的职业,李仁志一直保持着由衷的坦诚与体面感。【丙】自始至终,李仁志自尊,不煽情,所谓“少年感”,大概就应如此。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恰如其分 B.而且 C.亟须 D.难能可贵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 B.乙 C.丙


浏览完整试题【分析】(2)本题考查词语和成语的理解和正确运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理解词语要理解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辨析常见的同义词、多义词、反义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联系生活和自己的积累,推想句子中有关生词和新生词语在语境中的恰当意义。正确理解与运用常见成语则需要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和所携带的故事意义,辨析常见成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辨析常用成语的感情色彩等。
(3)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的使用标点。常考的标点符号有9种:问号、顿号、逗号、分号、冒号、括号、引号、书名号以及破折号。本题着重考查分号,应了解分号的用法结合原文辨析使用是否正确。
【解答】(2)A.恰如其分:办事说话正合分寸,语境是对母亲职业身份的认同很恰当,使用正确;B.而且:表示更进一步,语境是没有嫌弃母亲,更加心疼母亲,是反向递进,应用“反而”。C.亟须:急切需要,语境是价值迷思急切需要破解,使用正确;D.难能可贵:不容易做到的事情,非常可贵,语境是呼吁大家用正常眼光看待母亲的职业非常可贵。故选B。
(3)乙处“一是李仁志的演讲体现了对一个平凡职业的正确认知”后的逗号应改为分号,“一是”和“二是”这两个层次是并列关系,故应用分号。故选B。
答案:
(2)B
(3)B
【点评】要全面地掌握一个词语,应从读音、字形、意义、运用四个大的方面去把握。要尽量在语言环境中学习词语的运用,在阅读课内和课外的文章中去体会词语。抓住整个句子,由整体到局部,准确把握词语的含义。要弄懂成语的意义,可以了解成语的来源,掌握成语之间词义的差别、使用对象的不同、感情色彩的区别、词义的轻重、是否符合语境等,考查是否望文生义、张冠李戴、褒贬失当、不合逻辑、表意重复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真正的默读,务必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这样才能保证阅读感知的完整性和一定的阅读速度,进而扼要把握文章的大意。
B.吴春耕表示,2019年要加强贫困地区特别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区国家铁路网、国家高速公路网等对外骨干通道的畅通,同时强化内部通道的连接。
C.在过去几年里,中超球队大手笔不断,实力悍将甚至明星球员被纷纷引入,足坛名帅也纷至沓来,但大手笔的投入,本土球员的水平并没有得到提高。
D.短短两天时间,短视频《啥是佩奇》就刷爆网络,视频播放量超3100万次,微博“啥是佩奇”话题阅读量则高达3亿次之巨,这是主创者所始料未及的。
【分析】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解答此类题,需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熟练掌握《考试大纲》明确提出的六种常见病句类型,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解答】A.没有语病;
B.搭配不当,“加强……畅通”不能搭配,可改为“加强……建设”;
C.中途易辙,“但大手笔的投入”没表述完,就易辙为“本土球员的水平并没有得到提高”,可改“本土球员的水平并没有得到提高”为“并没有让本土球员的水平得到提高”;
D.句式杂糅,“高达3亿次之巨”两句式杂糅在一起,要么说“高达3亿次”,要么说“达3亿次之巨”。
故选:A。
【点评】句式杂糅的的类型:
①两个句式的杂糅
例如: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主要原因是……”和“是……造成的”两个句式杂糅,去掉其中一个即可)
②两个句子的粘连
例如:作为生物进化的直观而形象的证据,1861年在德国索伦霍芬附近的朗恩艾特罕出土了第一具始祖鸟化石成了尽人皆知的最为著名的化石。(句子结构杂糅,“出土……化石”和“成了……化石”两句话“拼装”在了一起,使整个句子的句子成分不再是“一套”,以致结构混乱,将“出土”后的“了”改为“的”)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
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动力和基础,_________①____________,就是开发人的创新思维。西方的语文课程与教学非常强调“批判性”。在西方的语文课程和教学目标中,无论是总述还是细部,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许多表述中即使没有“批判性”这三个字,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譬如,“认识作者所要传递的价值观、前提及隐含的意义”“识别别人讲话中的宣传成分和基本态度”等。在西方,“批判性”不仅作为一种治学的技巧来传授,而且当作一种理想的人格来影响学生。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中“简明”即语言表达要“简要”“明白”使人能明白无误地理解不会产生歧义。“连贯”是指语言表达时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一致,句序合理,衔接自然。“得体”指能够根据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符合语境的要求。
【解答】语段分析了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关系。第一处根据“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动力和基础”、“就是开发人的创新思维”推断,应该是“开发人的批判性思维”;第二处根据“西方的语文课程与教学非常强调‘批判性’.在西方的语文课程和教学目标中,无论是总述还是细部”推断,应该是“‘批判性’都占据着突出的位置”;第三处根据“许多表述中即使没有‘批判性’这三个字”及后面的例子推断,应该是“实际上也渗透着‘批判性’的精神”。
答案:
①开发人的批判性思维;
②“批判性”都占据着突出的位置;
③实际上也渗透着“批判性”的精神。
【点评】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词:
1.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
2.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3.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展开余下试题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1月29日晚,咪蒙公众号发表了《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该文主人公是某市理科状元,家境贫寒,名校毕业后不断打工贴补家用,最终因病早逝。在“寒门”“状元”“死亡”等多种标签加持下,此文迅速刷爆朋友圈,收获了无数人的眼泪。
但次日一早就有网友指出该文存在诸多疑点,内容疑似虚构。如文中晒出的中学照片在四川某市,但该校并非全省排名前几;照片中标注时间为2011年10月,而该校操场是2012年秋才修好的;该市当年的理科状元现正攻读博士学位;主人公2013年看网络剧《灵魂摆渡》,而《灵魂摆渡》首次上线在2014年2月;主人公“进阿里两年就升到了P7”,而阿里公关部称两年升P7不可能等。
面对汹涌的质疑,咪蒙团队回应称该文为非虚构写作,“细节上做了模糊化处理”。然而,一旦细节不可信,非虚构文本就无法称其为非虚构,而已堕落为网友谑称的“韭虚构”。为了流量,为了受众,为了金钱,为了收割大量韭菜,咪蒙团队不惜以虚假故事熬制鸡汤,骗取大众情感。
(1)用一句话归纳上述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上述消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90个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1)本题考查压缩语段,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关键信息,灵活组织语言。
(2)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评论,可结合社会现状,分析现象的利弊,合理作答。
【解答】(1)概括内容要筛选关键总结性语句,一般在开头或结尾;如第二段第一句,“但次日一早就有网友指出该文存在诸多疑点,内容疑似虚构”;第三段最后一句,“为了流量,为了受众,为了金钱,为了收割大量韭菜,咪蒙团队不惜以虚假故事熬制鸡汤,骗取大众情感”。
(2)《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是一个完全捏造、无中生有而假装是真实发生的故事。它用非常巧妙成熟的手法,玩弄了读者的智商和感情,洒了一通鸡汤,骗取了一大波流量。评论时可以结合这些内容进行表述。
答案:
(1)“寒门状元之死”刷爆朋友圈,并引发广泛质疑,受到尖锐批评。
(2)咪蒙公众号以“寒门”“状元”“死亡”等博眼球的关键词来制造热点,虚构煽情故事,根本上是为了扩大自媒体流量,换取金钱。这种行为已丧失了媒介伦理底线,有关部门应适时介入,加强监管。
【点评】材料分析概括题的解题技巧
1.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这是概括要点的基础。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就必须理清思路,把握文意,清楚某句、某段、某篇描述的对象、说明的事物、议论的话题。
2.依据话题,从思路上分清内容的主次。概括要点有个角度和范围的问题,要依据提出的问题或考试题目要求,确定角度和范围。当然,一般概括内容的要点,都是从该文章的总体,或说主体内容角度来要求的,所以,在概括的过程中,要从理清思路的角度,分清主次,突出主要内容。
3.组织准确、精炼的语言概括内容要点。概括用语的来源一般有三种:①有现成的可以提取;②重要词语摘录;③需要自行概括。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
材料一:
到底何为国学?胡适说:“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显然,胡适的定义外延过于宽泛,内涵不够确定,所以没有被广为采纳。后来大家把国学和我国的固有学术联系起来。钱穆提出:“用意在使学者得识二千年来本国学术思想界流转变迁之大事,以培养其适应启新的机运之能力。”马一浮也指出:“今人以吾国固有的学术名为国学。”这是与胡适不同的国学定义了。长期以来,学界使用的事实上是后一个定义。不难看出,只就这两个定义所涵蕴的范围而言,国学概念的界定,已经历了内涵收缩的过程。一个概念的成立,其涵义不应过宽过泛,否则将造成概念的流失。为此,马一浮又给出了国学新定义。他认为定义国学为固有学术,内涵还失于宽泛笼统,仍不易把握,使人不明白是何种学术。所以他提出:“今揩定国学者,即是六艺之学,用此代表一切固有学术,广大精微,无所不备。”马一浮给出的国学定义,学理意味极深厚,可惜时人未予重视。
(节选自刘梦溪《国学辨义》)
材料二:
国学决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表面上它是研究过去的文化的,因此过去有些学者使用“国故”这样一个词。事实上,它既与过去有密切联系,也与现在甚至将来有密切联系。现在不是都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吗?什么叫“特色”?特色表现在什么地方?我觉得,特色最容易表现在精神文化方面,哲学、宗教、文学、艺术、伦理、道德等都属这个范畴。这些东西也是能够交流的,所谓“固有”并不排除交流,这个道理属常识范围。以上这些学问基本上都保留在我们所说的“国学”中。其中有不少东西可以说是中华文化、中华智慧的结晶,直至今日,不但对中国人发挥影响,它的光辉也照到了国外。最近听一位领导说,他在新德里亲耳听到印度总统引用中国《管子》关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话;在巴基斯坦他也听到巴基斯坦总理引用中国古书中的话。这足征中华智慧已深入世界人民之心。这是我们中国人应感到骄傲的。所有这些中国智慧都明白无误地表露了中国特色,它产生于中国的过去,却影响了中国和世界的今天,连将来也会受到影响。
(节选自季羡林《谈国学》)
材料三:
究竟何谓国学?国学内容究竟何指?又该如何理解?迄今仍众说纷纭。理解的歧异主要表现在国学内容究竟指何方面。吕思勉说:“国学者,吾国已往之一种学问,包含中国学术之性质与变迁,而并非与外国绝对不同之学问也。……又常有以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等以区别东西洋之文化,实亦不然。”吕思勉对国学并未就学术本身予以界定,只是较为概括地指出国学包含中国学术性质与变迁,尤为强调国学与西学并无绝然不同,而在这方面是有深意的。它表明吕思勉并不认同国学与西学是古今之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反击了西化派认为国学与西学绝然对立,不可调和,而必以西学取代国学的观点。虽然就国学本身而言,吕思勉并未讲得分明。
(节选自姜寿田《国学概念的提出与辨析》)
7.下列对材料中“国学”概念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胡适对“国学”概念的界定过宽过泛,事实上已造成了“国学”概念的流失。
B.马一浮将“国学”揩定为六艺之学,内涵确切容易把握,在国学界影响深广。
C.季羡林认为“国学”要放在古今中外框架下考察,打破中国“固有”的观念。
D.吕思勉指出“国学”里面也包含了西学成分,因此国学不是古学,而是今学。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梦溪认为,与胡适不同,钱穆和马一浮将国学和中国的固有学术联系起来,使国学概念变得明确,尤其是马一浮的国学定义。
B.季羡林指出,国学虽与过去有密切联系,但与现在甚至将来的联系更为紧密;国学虽然诞生于中国,但照样能够影响世界。
C.姜寿田认为,吕思勉虽然没有明确界定国学概念,却强调国学与西学有相通之处,从而反击了以西学取代国学的主张。


展开余下试题D.总体而言,三则材料对于国学概念的阐述各有侧重,也可互补,国学既是本国固有的,也与世界相通,封闭中有开放。
9.比较马一浮和吕思勉对于“国学”理解的异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筛选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到材料中圈出有关“国学”的内容,再与选项进行比较。
(8)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然后到材料中找到马一浮和吕思勉关于“国学”的言论,再比较异同。
【解答】(7)B.“内涵确切容易把握,在国学界影响深广”错误,材料一中说的是“马一浮给出的国学定义,学理意味极深厚,可惜时人未予重视”,可见“影响深广”一说错误。C.“……打破中国‘固有’的观念”错误,该信息属于曲解文意,材料二中说的是“所谓‘固有’并不排除交流”,并非是打破“中国固有”,而且国学就是一国固有之学术。D.“‘国学’里面也包含了西学成分,因此国学不是古学,而是今学”错误,选项强加因果,且“国学不是古学,而是今学”也错误,材料三中说的是“它表明吕思勉并不认同国学与西学是古今之学”,并非“国学不是古学,而是今学”,选项曲解文意。故选A。
(8)B.“但与现在甚至将来的联系更为紧密”错误,材料二说的是“它既与过去有密切联系,也与现在甚至将来有密切联系”“它产生于中国的过去,却影响了中国和世界的今天,连将来也会受到影响”,材料没有把国学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影响放在一起比较,“更为紧密”一说错误。故选B。
(9)马一浮的观点主要在材料一中,如“他认为定义国学为固有学术,内涵还失于宽泛笼统,仍不易把握,使人不明白是何种学术。所以他提出:‘今指定国学者,即是六艺之学,用此代表一切固有学术,广大精微,无所不备。’马一浮给出的国学定义,学理意味极深厚”;吕思勉的观点在材料三中,“国学者,吾国已往之一种学问,包含中国学术之性质与变迁,而并非与外国绝对不同之学问也…又常有以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等以区别东西洋之文化,实亦不然”“并未就学术本身予以界定,只是较为概括地指出国学包含中国学术性质与变迁,尤为强调国学与西学并无绝然不同”“并不认同国学与西学是古今之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反击了西化派认为国学与西学绝然对立,不可调和,而必以西学取代国学的观点”。找到这些内容之后,分析二人观点的相同之处,他们二人都认为国学是中国固有学术,能彰显中国学术的性质,接着分析二人观点之中的不同之处,由这些内容可知,马一浮是从学理上来界定国学,强调国学的固有属性和纯粹性,而吕思勉是从国学和西学的关系上来阐释国学,强调国学的普适性。
答案:(7)A。
(8)B。
(9)同:都认为国学是中国固有学术,能彰显中国学术的性质。异:马从学理上界定国学,更加强调国学的固有属性和纯粹性;吕从国学和西学的关系上阐释国学,更加强调国学的普适性,即国学与西学的相通性。
【点评】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住在溪边
张宪光
搬到大张泾的溪边两年多了,独赏四时景物,静观晨昏天色,多少将那人生的焦灼稀释了些。“轻鯈出水,白鸥矫翼”是寻常的景象,每次散步我都要去看望那只白鹭,就像看望一位老友。它似乎一直在那儿,或停于水中杂木之上,或优雅地掠过河面,或没入竹丛深处。而让我沉迷的,则是观水。五六月的水色是清明的,七月的雨水则让水位一下子涨了三十多公分,也变浑浊了,晨昏时刻水波旖旎流转,最是让人莫测深浅。那深绿色的河水里,究竟有多少游鱼,有多少淤泥,有多少水藻荇,有多少动物的尸骨,还有多少肮脏的垃圾,没有人知道。但是河水依然悠哉乐哉,每天随风泛起波纹,缓缓地流淌,藏污纳垢的同时,保有一份淡然。仅仅看着那默默的河水,心里便感到一种安定,一种无忧无惧的从容。
溪边的蝉声,总让我想起歙县的渔梁街。我曾在那里的一幢老房子里住过几天,每天都可以听见河对岸知了和鸟儿的怪叫声,把我从寂静中叫醒。窗子下面,就是徽溪,发源于黄山东麓,一路迤逦而前,汇入新安江。晚上推窗而望,零星的渔火闪闪烁烁,如水的月光倾泻在江面上。那几天的晚上,朋友们坐在桌边,一杯一杯复一杯,在月色里对酌,似乎忘掉了整个世界,不知今夕何夕,不知身在何处,但闻蟋蟀声时起时落。酒酣,复继之以茗谈。谈了些什么?胡开文的墨,巴慰祖的篆刻,腐乳及酱菜,黄牛肉,鬼故事……偌大的禅院,空荡荡的,黑魆魆的,除了我们的声音,便只有淡淡的月色,以及偶尔传来的蝉声。
住在溪边,喜欢听雨,也喜欢独坐窗前,看着晚霞一点点烧红了西天,然后从树巅慢慢落下去,淡下去。然后,看着暮色一点点从杂草丛中爬上窗台,爬上树梢,与笼盖四野的天色接起来。此刻,溪边的莽苍烟树全都静默着,樟树静默着,桂树静默着,成排的柳树静默着,散发着淡淡香气的四五棵香橼树静默着,长满了杂草的园子亦静默着。这个时候,我知道,这溪水,这园子,真正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此刻,我才懂得了辛波斯卡所说的那种“单向关系”:“我知道叶子、花瓣、核仁、球果和茎干为何物,也知道你们在四月和十二月会发生什么事”,但是,“矮树林,灌木丛,草地,灯心草……,我对你们说的一切只是独白,你们都没有听见”。然而在这个静寂的时刻,动物们则不甘寂寞地表达着它们的存在:鸟儿在鸣叫,虫儿在低吟,也许蚯蚓在泥土中翻身,远处的青蛙也时不时地吊吊嗓子。静寂与喧闹,仿佛是一对孪生兄弟,相反相成,不可须臾分离,这就是自然的声部。
说起来,我也是出生在溪边的。我的故乡就在溪边,水瘦山寒的那个冬天,母亲不知怎样咬断了脐带,将我带到了这个世界。那个名叫西崮的山村,前边有一条清浅的小溪,水源来自上边的一个群山环抱的河坝。山都不高,但恰好围成一个河坝,将四山的雨水、山溪汇在一起,成为整个村子的水源。从河坝流下来的水,沿着一个不高的崖壁流下来,汇成一个石盆,再蜿蜒而下,清清浅浅地汇入下游的大河。村子的后边,也是一条小溪,从北崮那边流下来,与村前的小溪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浙江省名校”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4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