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阅读:302  2021-05-08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02]
2021年浙江高考语用题专练:正确使用词语、标点语文试题
2021年浙江高考考点:“正确使用词语、标点”(解析版)
考点:
1.多用于否定式或不能用于否定式的词语
2.词语的重复与矛盾
3.褒贬词语误用
4.词语的对象误用(张冠李戴)
5.敬辞谦词误用
【词语易错类型示例】
一、多用于否定式或不能用于否定式的词语
【示例1】
1.济事(能成事;中用,多用于否定式)
2.不免(不能用于否定式)
二、词语的重复与矛盾
(一)重复
【示例2】家庭条件的优越和父母的溺爱,养成了他傲慢狂妄的个性,不管对谁都侧目而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样子。
【解析】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与句中“傲慢狂妄”有重复之嫌。
(二)矛盾
【示例3】
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解析】
“防患未然”指“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与句中“在种种灾害面前”矛盾。
三、褒贬词语误用
【示例4】
书记、市长严令当地公安机关限期破案,公安倾巢出动,设卡排查,当夜就抓获小偷,钱包如数追回。
【解析】
“倾巢出动”比喻全部出动,多用于贬义。此处为感情色彩不当。
【示例5】
敌人被打跑了,但我们知道,他们不会甘心失败,一定会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解析】
“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聚集力量再干”,是褒义词,不作贬义用。

四、词语的对象误用(张冠李戴)
【示例6】表“夫妻”的词语
1.比翼双飞(比喻夫妻情投意合,在事业上并肩前进。)
2.遇人不淑(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
3. 举案齐眉(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4. 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
5. 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离婚后重新团聚。 )
【示例7】表“男女”的词语
1. 两小无猜(两个人之间(通常是男女二人)从小时候就在一起,互相之间没有任何怀疑和不自然。)
2. 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儿童之间两小无猜的情状。)
3.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
4.人老珠黄(只用于形容妇女)
5.秀外惠中(女性)(外表秀丽,内心聪明。)
【示例8】表“人”的词语
1.休戚相关(人与人)
2.炙手可热(人)(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3.络绎不绝(人、马、车、船)
4.济济一堂(有才能的人)
5.崭露头角(青少年)
五、敬辞谦词误用
(一)敬辞
【示例9】有什么困难尽管告诉我,我一定鼎力相助。
【解析】
“鼎力”指能够扛鼎的巨大力气、能力,是赞美他人之辞;该成语属于敬辞,不能用于自己。
(二)谦词
【示例10】
会议开始时气氛有些沉闷,主持人建议李教授先来一段开场白,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解析】
“抛砖引玉”是谦辞,多用于自己一方,用在这里颠倒了主从或尊卑关系,显然不正
【考题解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今年第8号台风“玛莉亚”于11日9时10分在福建连江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甲】受台风影响,福建东部地区、浙江沿海地区暴雨如注,多地发生海水倒灌、房屋受损等险情。浙江省军区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出动近千名官兵在温州、台州等地开展抗击台风工作。【乙】8时40分许,玉环市芦蒲镇分水码头附近120多米海堤发生海水倒灌险情,人武部紧急出动60多名民兵奔赴现场,装填泥土,扛沙包,堵决口。经过3个小时的奋战,险情得到处置。


浏览完整试题一般台风的寿命是2到7天,大约125个小时,这么算来,“玛莉亚”要走了,她于一周前形成,到此时已经时日无多,就算加上她的“女汉子”属性,也会在这两天内就垮掉。【丙】台风消亡的方式有两种:一种因在陆地受到摩擦,能量慢慢地会供应不过来,最终消亡,不过残留的卷云还会带来后续的降雨。第二种是继续北上前往日本,变成温带气旋,然后缓慢地消失。很显然,这次台风“玛莉亚”会在陆地因阻碍而渐渐消散。由于登陆后“玛莉亚”被切断了海水潜热能源供应,加上我国东南繁华的城市建筑,会形成各种阻力,相信没多久“玛莉亚”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终于消失不见,或许最后没风了,独留几片残云给庄稼们贡献一点雨水。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启动 B.处置 C.时日无多 D.终于
1.D【解析】改为“最终”。终于: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情况(多用于希望达到的结果)。不合语境。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2.C【解析】“第二种是……”前面的句号应改为分号。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简笔是淡妆的少妇,繁笔是浓妆的少女。虽然两种风格迥异,但都有一种夺人神魄的魅力。【甲】简笔那浅淡的装束中分明隐藏了一份精致与考究,繁笔虽是浓重的扮相,却没有雕琢的痕迹。
简笔又像是一幅粗线条勾勒出来的意象画,寥寥数笔却给人无限开阔的空间,即使是那么简单的一两笔,人的思维也会鬼使神差般地一直铺展下去。【乙】简笔的魅力就在于以有限的语言传达无限的韵味,把人带入一个无边无际的世界,就像这样很简单的一句,“那一年,他没有走完秋天”,不多的几个字,其意蕴却无限丰富,其中的悲痛、无奈与感悟,使每一位读者的心都不能阻止地醉在那汪微妙的忧伤与痛苦的水中了。
【丙】繁笔呢,似乎有些不喜宁静,总爱把什么东西都大力渲染一番,好像是活力无限的少女,大有要炫耀一番的派头。似乎那种无尽的热情与活力不经释放会把人憋出病来,让人体味到一种直接生动的痛快淋漓。
3.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使 B.鬼使神差 C.感悟 D.体味
3.C【解析】感悟:有所感触而领悟。不合语境,应为“喟叹”。
4.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4.A【解析】“考究”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分号。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2题。
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甲】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相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魄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沽名钓誉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乙】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恐怕要算《礼记》了。【丙】《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5.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契合 B.自诩 C.沽名钓誉 D.风气
5.C【解析】沽名钓誉:故意矫情做作或使用某些手段骗取名声和荣誉。不合语境。
6.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 .丙
6.A【解析】“审美趣味”与“伦理道德意识”中间的逗号应改为顿号。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4题。
汉末魏晋对社会影响最大的主要是两类人物:英雄和名士。【甲】前者以曹操、刘备、祖逖、桓温为代表,后者的典型则有孔融、阮籍和嵇康。
他们截然不同,但也不乏相通之处。名士们纵然放浪形骸,不拘礼节,英雄们又何尝把礼教和舆论放在眼里?桓温读《高士传》,看到某“道德楷模”的故事,竟厌恶得把书都扔了。
【乙】在英雄看来,成就大业,夺取天下不过囊中取物。因此他们大多豪气干云,充满自信,不惮把自己的本色甚至野心展露出来,此之谓“英雄气”。而名士却多半只有派头,因为他们并不能创造历史。于是名士的骄傲和自信,就只能表现为个人风采和人生态度。比方说,风流倜傥,恃才傲物,卓尔不群。
【丙】也许,这就是区别:英雄气,名士派;英雄本色,名士风流。
7.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截然不同 B.纵然 C.展露 D.恃才傲物
7.B【解析】“纵然”表假设,根据语境,应用“固然”之类表已然之词。
8.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8.B【解析】“成就大业,夺取天下不过囊中取物”中的逗号应改为顿号,并列成分当主语。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题。
远见卓识往往“自绝”于当代。卓则必绝,远则自离。贾谊因他的卓尔不群,自然而然地与他同时代的人离绝了。他藐视他们,他们也排挤他。【甲】他们根深而叶茂,藤粗而蒂固;他则一无所恃——他只能恃文帝的保护。但文帝也一样脆弱。
平心而论,文帝刘恒还是很信任也很愿意重用贾谊的,他究竟不是一个昏君。但他不能失去朝廷权力的平衡,他也不能为了一个贾谊而触犯众怒。一边是功高盖主的老臣,一边是初出茅庐的后生。【乙】两边既已势不两立,剑拔弩张,文帝只能倾向前者;没有前者的拥立,就没有他的今天;没有前者的支持,也没有了他的明天。贾谊的失败是时势所必然,不是文帝个人品性所能挽救的。【丙】于是,贾谊也就只能满怀失意和挫折感,还有满怀的委屈和孤独感,满怀的不平与轻蔑,一步一步地向长沙踟蹰而来。
9.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卓尔不群 B.平心而论 C.究竟 D.踟蹰
9.C【解析】应改为“毕竟”。“究竟”表示追根究底,用于疑问句,语气不肯定;也可兼作名词,表示原因和结果。“毕竟”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有加强语气的作用。


展开余下试题10.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10.B【解析】第一个分号应改为冒号,后面是提示内容。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或许生命的意义就在于风霜雪雨洗礼后的坚强。风雨能够磨炼我们的性情,霜雪能让我们变得从容坦然,命运在磨难中千回百转,生命在挫折中隽永。【甲】那么,就算做一棵小草,也要向着阳光努力地生长;就算是一条彩虹,也要在雨后照亮天空;就算是一片叶子,也要找寻属于自己的春天。用一颗禅心看世界,是人生的大智慧,禅机蕴藏于万象之中,善是禅之根本,学会用淡泊宁静的心境,去应对一切悲喜磨难,从容自若。【乙】荣辱不惊,淡看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笑望云卷云舒。痛苦使我们学会成长,泪水教会我们如何去遗忘。行亦禅,坐亦禅,在心灵的一片净土上,用云水禅心来扫荡,浩渺的江湖里,心中始终有一盏明媚的灯火,【丙】你就不会迷失了人生方向,幸福就会源源不断,隽永绵长。
1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千回百转 B.从容自若 C.扫荡 D.始终
11.C【解析】扫荡一指军事行动;二指荡平、彻底清除之意。用在此处不合语境。此处用“涤荡”更恰当。
1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 B.乙 C.丙
12.B【解析】乙处第二个逗号改成分号。前后两个分句是并列关系,因此两分句间应用分号。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甲】齐白石授徒时有一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李苦禅谨记老师的这句话,因此他学的是老师独到的艺术匠心,而不是简单地描摹老师的艺术样式。在绘画体裁上,齐白石一生“为万虫写照、百鸟传神”,“万虫”“百鸟”寄托了齐白石对自然生活的感念。而李苦禅则有意避开老师常画的风物,更强调对象的象征意义,赋予对象某些人格内涵。如综合了鹰、鹫等多种猛禽特点的“雄鹰”形象,是阳刚的化身;风中伫立的劲竹是刚正不阿的人格写照;“雪侮霜欺芳益烈”的白梅则表现了坚贞不屈的品格……
【乙】李苦禅对《易经》很感兴趣,他在绘画中追求一种“禅境”,齐白石赞扬他“能将有法为无法”。齐白石爱画暮鸦归林,从鸟的朝飞暮还中领悟人生的真谛:【丙】李苦禅每临自然生机景象,往往喃喃念叨陶渊明的诗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3.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体裁 B.赋予 C.刚正不阿 D.坚贞不屈
13.A【解析】体裁是指文体,此处意为绘画素材,应为题材。
14.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 B.乙 C.丙
14.C【解析】丙处最后的句号应放后引号后面,因为本句的引用属于部分引用 。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甲】竹海中有着太多的美,值得摄影家、画家去发现和品评:株长达十余米的高肩叶藤竹,是摄影家的最爱。这种攀缘缠绵、身材高挑的竹子,如果遇到一只鸟落到竹梢上,竹竿便会很优美地倾伏下来,打破千篇一律直冲天空的固定形态,产生难以名状的奇妙美感。【乙】画家最痴迷的是马来甜龙竹。这种竹子竹节短粗并且长满了白斑,犹如翠绿的底色上布满了花纹。它裸露出褐色的根茎,根茎上的须根排列有序地生长出来,极像一个毛茸茸的大线团。【丙】须根生长非常有规律,均匀地向下舒展开去,即使交织到一起也错落有致;根部的竹节长势有别,或长或短,使得竹节上的须根有了韵律般的疏密。次序井然的须根和纵横交错的枝叶把整个马来甜龙竹装扮得风情万种。
15.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品评 B.千篇一律 C.难以名状 D.即使
15.A【解析】品评意为评论高下、优劣。应为品味。
16.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 B.乙 C.丙
16.A【解析】甲处最后的冒号应为句号。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到了黄昏,雨又淅淅沥沥地下起来了。【甲】细柔的雨丝密密地斜织着,雨声便如春蚕咀嚼蚕叶一般,嘈嘈切切地将白昼的余光一点点啃啮殆尽。灯光照着的地方,依稀可见晶亮的雨丝倏忽而逝,天地也仿佛由无数雨丝连接起来了。
瓦似乎是专为雨而设置的乐器。一旦雨滴纷至沓来,瓦的音乐就叮叮地奏响了。那声音酷似古筝, 清脆,且韵味实足,在黑夜里向四面八方弥漫。【乙】雨势急骤,琴声就慷慨激越;如两军交锋擂鼓助阵。雨势减缓,音乐也跟着弱下去,像激战过后的短暂休憩。【丙】雨声大概是世界上最繁复难解的音乐,你听,那节奏,那旋律,似重章叠句又似包罗万象,而那些尽职的瓦片只是专注地演奏着,听雨人的脑海中便漫漶出不尽的情意。听雨,就是听灵魂对话,听真情奔泻,听年华永不停歇地淙淙流淌。
17.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倏忽而逝 B.纷至沓来 C.实足 D.休憩
17.C【解析】实足,确实足数的,涉及到数量。不合语境。应为“十足”,意为达到充足的程度或完全的地步,也指成色纯。此处强调“韵味”,应用“十足”。
18.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 B.乙 C.丙
18.B【解析】乙处“激越”后应用逗号,不能用分号。
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出青州城南五里,有一山名云门山。自山脚下遥望山顶,崖上隐隐有一寿字,这就是人们要来看的奇迹。【甲】一条石阶小路折转而上,两边一色翠柏,枝枝蔓蔓,撒满沟沟壑壑。偶有一两株树直挡路中,那是修路时不忍斫损,特意留下的,树皮已被游人摸得油光。环视四周,让人感到往日岁月的细密。片刻我们爬到半山望寿阁,在这里小憩,山顶石壁上的大红寿字已赫然在目。
【乙】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寿字,是书法的精品,极品,日本的书道专家还常渡海西来奉若神明呢。这是明代嘉靖三十九年,青州衡王为自己祝寿时所刻,距今已四百多年。山上残雪未消,我在料峭春风中,细细端详这个奇迹。【丙】这字高七点五米,宽三点七米,也不知当初怎样写上去、刻出来,却又这样不失间架结构,点画笔意。这衡王创造了奇迹,但他当时的目的并不为艺术。衡王刻字希冀自己长寿百岁,同时也向老百姓摆摆皇族的威风。但是数代之后衡王府就被抄家,命不能永存,威风也早风吹雨打去。倒是这个有艺术价值的寿字,寿到如今。
19.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细密 B.赫然在目 C.奉若神明 D.端详
19.C【解析】奉若神明,崇拜得像迷信者敬神那样。形容对某些人或事物的盲目尊重。此处不合语境。可改为“顶礼膜拜”,意为比喻非常崇拜、敬仰。
20.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 B.乙 C.丙
20.B【解析】乙处,第二个逗号改成顿号。
十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甲】巍巍祁连横贯甘、青两省交界,蜿蜒如卧龙。它是那样的挺拔,山峰陡峭,棱角分明,直刺蓝天;它是那样深邃,层峦叠嶂,山重水复,气象万千;它又是那样美丽,白雪皑皑,银光闪闪,朝晖夕阴。【乙】大自然又是变换莫测的,早晨过沟时还是涓涓细流,清澈见底,让人情不自禁地捧起清凉的水洗把脸;下午归来时,因上游冰雪融化或突降暴雨,沟内洪水下泄,波涛汹涌。
祁连山的美妙和神奇吸引着地质工作者前往探索。尽管在野外考察充满了神奇和乐趣,却也是单调枯燥和艰难危险的。有时浓雾迷漫,辨不清方向;有时突遇大雨,山洪暴发。【丙】但是艰难困苦阻挡不了地质工作者的脚步:山越高,意志愈坚;岭越远,胸怀愈宽。


展开余下试题2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层峦叠嶂 B.朝晖夕阴 C.变换 D.尽管
21.C【解析】变换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应为“变幻”,意为不规则地改变。
2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 B.乙 C.丙
22.B【解析】乙处,第一个逗号应为冒号,整个句子为总分关系。
十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甲】睿智豁达的苏轼认为,贾谊“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不懂韬光养晦,不能自用其才。【乙】而历经宦海沉浮的王安石比苏轼更为洞明,在“贾生”诗中他提出了自用其才的标准。他说君王待臣厚薄,臣子是否自用其才,评价的标准不在于官爵高低,关键要看臣子的谋议是否得到采纳和施行。这是很有见地的经验之谈,显然,政治家们要比诗人们眼光更为深邃,值得后人深思和借鉴。
【丙】透视贾谊的人生际遇和苏轼、王安石等人的诗作情怀,我们可从中受到启迪,那就是要学会刚愎自用,方能成才。
23.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韬光养晦 B.沉浮 C.深邃 D.刚愎自用
23.D【解析】改为“自用其才”。刚愎(bì)自用指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听不进一点儿别人的意见。含贬义,感情色彩不对。
24.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 B.乙 C.丙
24.B【解析】乙处,引号改为书名号,因为是诗篇名。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2021年浙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0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