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43  2021-05-13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3]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21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21年4月15日 上午7:55-10:25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各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的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案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般而言,中国古代城市的排水系统主要由城内沟渠、城市水系、机械排水与透水型地面等组成,通过疏导与调蓄的方式疏解内涝。
城内沟渠大致可分为明渠与暗沟,又可分成天然沟壑和人工管渠道。中国古代城市很早便开始运用沟渠疏排城内积水,在偃师商城和安阳殷墟中都发现有较完整的沟渠排水系统。学界一般认为,西周至战国时期,城市沟渠排水系统已经较为完善。沟渠排水思想得到运用,在《管子》中有“内为落渠之写,因大川而注焉”的总结。中国历代都城都有系统的沟渠网络,汉长安城大道旁皆有沟渠,环绕城市的城墙底部有城内向城外排水的圆形陶管道。唐长安城大部分街道两侧都有挖土而成的明沟,宽度在2.5米以上,口宽底窄,以便排水。北宋东京城内主要干道皆有明渠与暗沟。元大都初建时,便凿有七处泄水渠,据考古调查,在今西四牌楼附近地底发现有石砌明渠,宽1米,深1.65米。明代北京城内沟渠众多,据侯仁之先生统计,见于记载的城内主要沟渠有大明濠、东沟与西沟、东长安街御河桥下沟渠、龙须沟、虎坊桥明沟等。都城之外,地方城市的沟渠系统亦是相当完备。如清代重庆有贯穿全城的17条水沟,只是这些水沟现在早已多不见踪影。在古代城市中大量的人工管渠道和天然沟壑成为排泄内涝的重要通道。
城市水系也是中国古代城市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天然水系,也包括人工运河、护城河等,其不仅有疏导内涝的作用,还兼具调蓄功能。古人对城内湖泊、壕池与河流等的疏导与调蓄功能很早便形成清晰的认识。据研究,北宋至明清时,古人对城市水系排涝作用的认识更加明确,认为“城市水系乃是城市之血脉”。城市水系在疏排内涝的作用上较为明显。北宋东京汴梁的城市水系由三重壕池、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以及凝祥池、金明池、琼林池、玉津池等组成。明清北京城的城市水系由内外城壕、筒子河、前海、后海、北海、中海、南海等组成。
此外,机械排水与透水型地面等的运用亦是疏排积水的重要方式。北宋时,东京城汴河上设置有泄水斗门,通过斗门启闭节制水流,如王士俊《汴城开渠浚壕记》中所言“水门启闭,各有宣节”。明代南京城市水系中采用水管铜闸节制水流,闭闸时水阻不流,开闸时水逐渐流出。清代的桂林城壕池与漓江相通,城壕与漓江间有雨水闸门,视城壕与漓江水位的相对高低而启闭。城市内部沟渠、河道等排水不及时,往往还会利用水车人工排水,如雍正《河南通志》卷五载明隆庆二年秋,开封连续大雨三日,“城中用水车輙水出城”。透水型地面的运用亦是中国古人防涝的经验总结。清代紫禁城内路面铺设的是透水砖,雨水可透过砖缝渗入地下,而不是淤积于路面。还有将道路设计成中间高两边低,利用低处透水地面排水的做法,如《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元大都皇城内“草场上的道路高出草场地面九十厘米,路面经过铺砌,使得污泥雨水不至于淤积路面”。实地考察表明,中国古代小城镇街道有的完全是天然泥路,有的虽然铺石块为路街,但其间的缝隙并不勾浆,都能使雨水自然渗透。


浏览完整试题中国古代城市排水系统亦有许多值得反思之处,如排水系统便是排涝系统,这种观念一直影响到现代;城市排水系统的管理时常是阶段性的“以人治水”,而非常态性的“制度治水”;都城与地方城市排水系统存在较大差距等。但总体上来说,依靠城市排水系统的定期疏浚与管理制度的保障,通过城内沟渠、城市水系、机械排水与透水型地面等疏导与调蓄方式,古代城市可以较好地疏导内涝。
(摘编自蓝勇、张亮《中国古代的城市内涝与治理》,《光明日报》2020年8月3日14版)
材料二:
一些试点“海绵城市”局部内涝现象相对减少,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看海”问题。
据业内人士介绍,“海绵城市”一般都增加了透水地面,增强自然土壤吸纳雨水的能力;适度提高地下管线标准,增强地下排水系统抗灾能力;实现泵阀全自动化,运用智能管网提高系统运转效率,对于减少区域性的城市内涝确实有效。
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导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俞孔坚说,过去的“海绵城市”试点范围是城市局部而非整个城市,建设效果显著,但要彻底解决城市的内涝问题,还需从源头开始,在更大范围内与国土生态治理。水利工程生态化、田园海绵化等系统治理结合在一起,用基于自然的理念,系统解决城市洪涝问题。
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利学会城市水利专委会主任委员程晓陶表示,“海绵城市”要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有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一些发达国家用三四十年才走完这一历程,我们需要更多基础研究、监测分析,不能想着靠短期高投入一蹴而就。”
(摘编自舒静、胡璐等《年年“城市看海”的囧能破不?》,“新华视点”2020年7月2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城市都有系统的沟渠网络,这种系统网络早在西周至战国时期就已经较为完善,为排水和排涝发挥了重要作用。
B. 中国古人对城内湖泊、壕池、护城河等天然水系等的疏导与调蓄功能认识得很早,认为“城为排水和排涝发挥了重要作用。
C. 泄水斗门、水管铜闸和水车皆为疏排积水的设备,通过开关斗门、铜闸节制水流和水车人工排水将城内积水排出。
D. 现代的“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是继承了古代中国人透水型地面的运用这一防涝经验,一些试点“海绵城市”局部内涝现象相对减少。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通过对古代城市内涝与治理的研究,可以汲取古人的智慧,对今天城市内涝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借鉴。
B. 如果要探究中国古代城市内涝治理的办法,一是通过考古发现古代城市排水排涝的措施方法,二是研究中国古代的典籍,尤其是有关治水方面的典籍。
C. 总结中国古代和现代 城市内涝治理的经验与教训,学习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利用好现代科技手段,坚持不懈地努力,“海绵城市”这一目标的实现指日可待。
D. “城市看海”的问题之所以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是因为试点范围还只是城市局部,以及只想着靠短期高投入。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城市内涝治理研究范畴的一项是( )
A. 对历代都城排水系统的考查
B. 研究地方志有关城市抗洪记载
C. 研究古代河流的变迁
D. 对城市内涝进行监测分析
4. 材料一 论证上有何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5. 如何破解年年“城市看海”这一难题?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谈一谈你的看法。
【答案】1. C 2. D 3. C
4. ①采用总分总式结构(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先总体介绍中国古代城市的排水系统设施以及疏解内涝的方式,接着分别介绍各排水系统设施,最后阐述中国古代城市内涝治理方面值得反思的地方。②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多处运用例证法,如举偃师商城、汉长安城等十余例;多处运用引证法,如《管子》等记载数例,翔实有力地阐释了我国古代城市在内涝与治理上的成就,说理充分透彻。
5. ①借鉴我国古代城市以及其他发达国家治理内涝 经验;②扩展“海绵城市”的试点范围,由局部试点扩展到整个城市;③加强基础研究、监测分析,为治理城市内涝提供科学依据;④从源头开始,强化系统治理的观念。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A.“中国古代城市都有系统的沟渠网络”错误,从材料一第2段“中国历代都城都有系统的沟渠网络”和材料一第5段“都城与地方城市排水系统存在较大差距”等可知,地方城市不一定都有系统的沟渠网络。
B.“护城河等天然水系”错误,由材料一第3段内容可知,“护城河”不属于天然水系,而是人工挖掘。
D.“主要是继承了古代中国人透水型地面的运用这一防涝经验”错误,从材料二的第2、3段内容可知,“海绵城市”建设不仅仅是增加透水型地面,还有其他举措,无主次之分。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D.“是因为试点范围还只是城市局部,以及只想着靠短期高投入”强加因果。从材料二第3段内容可知,“城市看海”的问题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的原因并不是试点范围的局限与思想上存在希望“靠短期高投入”一蹴而就的误区,其与当前的治理水平和治理措施有关,涉及多个方面的问题。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
A.考查都城排水系统,属于城市内涝治理研究范畴。
B.“有关城市抗洪记载”显然是城市内涝治理研究范畴
C.“古代河流的变迁”不完全在城市内部,也不属于城市内涝治理范畴。
D.监测分析城市内涝属于城市内涝治理研究范畴。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关系的能力。
结构上,材料一先总说“中国古代城市的排水系统主要由城内沟渠、城市水系、机械排水与透水型地面等组成,通过疏导与调蓄的方式疏解内涝”,接着分别介绍“城内沟渠”“城市水系”“机械排水”“透水型地面”等几种城市排水系统,最后一段指出“中国古代城市排水系统亦有许多值得反思之处”,并作出总结“但总体上来说,依靠城市排水系统的定期疏浚与管理制度的保障,通过城内沟渠、城市水系、机械排水与透水型地面等疏导与调蓄方式,古代城市可以较好地疏导内涝”,故而是总分总的结构。


展开余下试题从论证方法上来说,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如“在偃师商城和安阳殷墟中都发现有较完整的沟渠排水系统”来论证“中国古代城市很早便开始运用沟渠疏排城内积水”,“汉长安城大道旁皆有沟渠”“唐长安城大部分街道两侧都有挖土而成的明沟”“北宋东京城内主要干道皆有明渠与暗沟。元大都初建时,便凿有七处泄水渠”等来论证“中国历代都城都有系统的沟渠网络”。还采用引用论证方法,如“《管子》中有‘内为落渠之写,因大川而注焉’”“王士俊《汴城开渠浚壕记》中所言‘水门启闭,各有宣节’”“雍正《河南通志》卷五载”“《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等,翔实地阐释了我国古代城市在内涝与治理上的成就,论证严密,说理透彻。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就文中某一问题提出个人见解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依靠城市排水系统的定期疏浚与管理制度的保障,通过城内沟渠、城市水系、机械排水与透水型地面等疏导与调蓄方式,古代城市可以较好地疏导内涝”可见,现代城市也要借鉴古代排水技术;“一些发达国家用三四十年才走完这一历程,我们需要更多基础研究、监测分析,不能想着靠短期高投入一蹴而就”可见,我们还要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
“据业内人士介绍,……适度提高地下管线标准,增强地下排水系统抗灾能力;实现泵阀全自动化,运用智能管网提高系统运转效率,对于减少区域性的城市内涝确实有效”可得出③加强基础研究、监测分析,为治理城市内涝提供科学依据;
“俞孔坚说……过去的‘海绵城市’试点范围是城市局部而非整个城市,建设效果显著”可得出②扩展“海绵城市”的试点范围,由局部试点扩展到整个城市;
“要彻底解决城市的内涝问题,还需从源头开始,在更大范围内与国土生态治理”可得出④从源头开始,强化系统治理的观念。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二十年后
[美]欧•亨利
瑟瑟的寒风夹杂着雨意,一位巡警在马路上威风凛凛地走着。他边走边一家家打量,还不时转过头,用警惕的目光向平静的通衢大道两头远望,那甩警棍的动作多姿多彩,再加上体格魁梧,却不带傲气,俨然一个太平天下的卫士形象。
走过一个路段的正中时,警察突然放慢了脚步。一家幽暗的五金店的门口,有个男子斜靠门站着,嘴里叼了根烟,并没点着。看到警察走过来,他抢先说话了。
“没事,警官,我在等一个朋友,”他镇定自若地说,“二十年前约好现在相见。你听了觉得奇怪,是吗?你要是不放心呢,我可以把事情说给你听听。二十年前,这家店是一家餐馆,叫大乔•布雷迪餐馆。”
“餐馆早五年就没有了。”警察说。
站在门道里的那个人划着一根火柴点燃雪茄。火柴光一亮。只见这人长着个方下巴,脸色发白,目光倒炯炯有神,右边眉毛附近留着个小白伤疤。领带扣针歪别着,上面镶着颗大钻石。
那人说:“二十年前的今晚,我跟吉米•韦尔斯在这儿的餐厅吃饭。我们俩都是在纽约长大的,多年来亲如兄弟。那时我十八,吉米二十。今朝教育:jzjy365.com收集。第二天我要去西部闯荡。在吉米看来天下似乎只有一个纽约。那天晚上我们约定,二十年后,都将在此地、此日、此时再次会面。”
“这事倒挺新鲜。时隔二十年才又见上一面,未免太久了点。分手以后你知道你朋友的消息?”警察问。
那人答道:“说起来我们也有过一段书信往来,但过了一两年便断了联系。但我相信,只要吉米还活着,他肯定会来赴约的。”等朋友的人掏出一块漂亮的表,表盖上镶着小宝石。
“十点还差三分钟,”他说,“我们在这餐馆分手的时间是十点整。”
“你在西部混得不错吧?”警察问。
“你猜对了!吉米要是比得上我一半就好了。他是个大好人,只是有点死板。我发财可也不容易,非多长几个心眼不可。在纽约,人总是墨守成规,人要开窍得到西部去。”
“我得走了!希望你的朋友真能来。到时候没来你就走吗?”
“不会。”那人说,“我至少多等他半个小时。只要他还活着,他肯定会来。再见,警官。” 警察甩着警棍,又开步了。
“再见,先生。”警察说完,又继续巡逻,边走边一家家打量。
这时,天下起了濛濛细雨,风也越刮越紧。五金店门口的那个人抽着烟还在等。
他等了约莫二十分钟后,一位高个子大步流星穿过马路径直朝他走来。这人穿着长外套,衣领翻上来盖住了耳朵。
“鲍勃,真是你吗?”来者不敢相信地问道。
“吉米•韦尔斯,你来了呀!”站在门边的人高声叫了起来。
“哎呀呀!”刚来的人也高声叫,一把抓起对方的两只手,“果然是鲍勃。我只知道只要你还活着,一定会上这儿来。唉,二十年,可真不算短呀!鲍勃,老饭馆拆了,要是如今还在,我们可以到里面再吃上一顿。在西部混得怎么样,老弟?”
“好极了!一切如愿以偿。你变多了,吉米。奇怪,你怎么又高了两三寸呢?”
“是呀,二十岁以后我又长个儿了。”
“在纽约过得不错吧,吉米?”
“还过得去。我在市里的一个部门谋了个位置。走,鲍勃,我领你到一个熟悉的地方,咱们叙叙旧。”
两个人手挽手沿马路走着。从西部归来的那个志得意满,讲起这些年的作为。另一个把头缩在大衣领里,津津有味地听。
十字路口有家药房,仍灯火辉煌。到了灯光下,两人同时转身瞪大眼看着对方的脸。
从西部来的那个突然站住了,松开手臂。
“你不是吉米•韦尔斯,”他惊叫起来,“二十年的时间的确长,但再长的时间也不会把鹰钩鼻变成个扁鼻。”
“二十年足可以把一个好人变成坏人,”高个子说,“鲍勃,你已被捕十分钟了。芝加哥警方猜到你会到这个城市来,打了电报说想与你谈谈。放老实点,知道吗?老实才聪明。有人叫我带张条子给你,看完了我们再去局里。你到那儿窗户下看,是巡警韦尔斯写的。”
从西部来的人打开交给他的小纸条。刚看的时候他的手还正常,但到看完时却抖得厉害。条子上只写了几句话:
鲍勃:
我准时到了约定地点。你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原来是芝加哥通缉的罪犯。我不便自己动手,便找了位便衣代劳。
吉米
(节选自《欧•亨利短篇小说选》,有删改)
文本二:
契诃夫式的幽默讽刺在于对庸俗的生活场景和片断的戏仿,欧•亨利则擅长利用“偶然”“巧合”,以出其不意的情节营造幽默讽刺效果,欧•亨利不像契诃夫那样漫不经心地描述生活中的一些见怪不怪的事,而是着意于编排精巧曲折的情节,利用生活中的巧合和偶然,让出人意料的结尾给小说增添幽默效果。再者,欧•亨利小说中夸张大胆的情节设计也着实让小说的幽默感得到升华。
叙述语调与作家的创作个性,艺术风格有非常直接的联系。契诃夫属于那种天生冷静、沉稳、含蓄而又不乏幽默感的人,他向来主张要客观冷静地反映生活。欧•亨利的大部分作品叙述语言非常幽默,充满抒情和主观的议论,这使得作家的叙述语调显得热烈而夸张。作者在小说中不时会以叙述者的口气作一些幽默调侃,有时是对作品中人物的评论,有时是对某种观点的界定。尽管契诃夫与欧•亨利都描绘了形形色色的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和命运,其小说都独具幽默和讽刺的魅力,但是在传达幽默讽刺层面两者的艺术表现方式有着截然不同的特色。
(节选《一样的幽默,别样的风格》)


展开余下试题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关于风雨的环境描写“天下起了濛濛细雨,风也越刮越紧”,既烘托了鲍勃紧张的心情,又照应文章开头“瑟瑟的寒风夹杂着雨意”,为下文做铺垫。
B. 鲍勃领带扣针“镶着颗大钻石”,“表盖上镶着小宝石”,可以看出他在西部发达了,也可以体现他想向朋友炫耀的心理。
C. 鲍勃看完小纸条时,手却抖得厉害。手“抖”的细节描写表现他当时意识到原先的巡警竟然是吉米时的惊愕。
D. 作者尽量用简练的笔墨,主要用对话的方式叙述故事,两位主人公的言语形成鲜明的对比,西部客话直、言浅,警察则语隐、言深。
7. 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吉米去见20年前的好朋友时,不急不喜,“他边走边一家家打量”,一只手把警棍耍出许多复杂而美妙的花样,体现出一个“公安护卫”形象。
B. 警察在巡街时,“用警惕的目光向平静的通衢大道两头远望”,为后文他发现鲍勃是通缉罪犯后机警的表现埋下伏笔。
C. 小说借鲍勃与警察的对话,给我们讲述了二十年前鲍勃与好友吉米的故事,吉米的故事是小说主线,是实写。
D. 小说结尾以吉米给鲍勃的纸条解谜,交代鲍勃满怀期望等待的老友居然是警察,且吉米早就发现了他是被通缉的罪犯,奇峰突起,出人意料。
8. 作者通过两难境地的创设,真切地反映出人性的复杂。人性的复杂表现有善与恶、情与法的关系。结合文本一,分析在两难境地时人性的复杂性。
9. 如欲以“论幽默”为题写一则《二十年后》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二,列出评论要点。
【答案】6. A 7. C
8. ①鲍勃对友情忠诚、执着,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善”;而他是通缉犯,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他的缺憾和弱点,又让我们看到了他的“恶”,体现了“善”与“恶”的关系。由其结局可知,鲍勃处于“善”与“恶”的两难境地。②吉米一心要维护法律的尊严,绝对不会徇私枉法,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卫士”形象,体现“法”;但“法”的背后,似乎也违背了“情”,将本为温馨的赴约变得冷酷,吉米找人代捕虽体现了“法”中残存的一丝“情”,但仍体现“情”与“法”的两难。
9. ①《二十年后》以鲍勃收到一张简短的便条为结尾是幽默的具体表现。这张便条揭开了读者之前的悬念,也包括鲍勃的悬念,突然出现给读者预料不到的震惊。②《二十年后》中叙述语言幽默,充满抒情和主观的议论。针对吉米和鲍勃的形象描写。将吉米刻画成“太平天下的卫士“形象,鲍勃是西部的暴发户,意图在朋友面前炫耀一番。③《二十年后》夸张大胆的情节设计让小说的幽默感升华。针对通缉犯鲍勃面对警察镇定自若地交谈;鲍勃和便衣相认后,手挽手沿马路走着;从西部来的人在灯光下瞪大眼,惊叫起来。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A.“既烘托了鲍勃紧张的心情”理解有误,环境描写“天下起了濛濛细雨,风也越刮越紧”,没有“烘托鲍勃紧张的心情作用”。此处的环境描写的作用是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风雨的描写为便衣出场时因风大天寒“穿着长外套,衣领翻上来盖住了耳朵”,而鲍勃没有辨认出不是吉米提供合理性。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C.“吉米的故事是小说主线,是实写”理解有误,作者把笔墨集中在鲍勃身上,通过他的嘴,讲述了他和朋友二十年前的约定,以及他自己在二十年的发展状况。吉米走后,小说也是围绕“鲍勃”与便衣的活动展开的。所以鲍勃的故事是主线,是实写。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
《二十年以后》是一篇非常值得我们反复阅读、体会的作品,作者通过曲折有致的构思、丰富多样的手法,为我们讲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两个情同手足的好朋友,约好20年后见面。20年过去了,一切物是人非,唯一不变的是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然而,上天对他们开了一个玩笑。因为20年的沧桑岁月,让他们一个变成了警察,另一个却成了通缉犯!于是,身为警察的吉米陷入了情与法的艰难抉择中。他不忍亲自逮捕老朋友鲍勃,只得找了个便衣警察来做这件事。在这篇小说中,作者通过这样一个两难境地的创设,真切地反映出了人性的复杂层面;鲍勃对友情的忠诚、执着,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善;而他犯罪,又让我们看到了他的恶。作者在鲍勃身上并未浓墨重彩地表现他作为通缉犯的一面,而是通过语言描写,在表现他的缺憾、弱点的同时,深刻地剖析他本质上善良的一面。而吉米,一心要维护法律的尊严,所以绝对不会徇私枉法,而因为重感情,所以也绝对不会落井下石。作者通过对这两个小人物的塑造,不仅引发我们对情与法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同时,也以对小人物间淳朴友情的礼赞,为我们带来许多温馨的感动。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
阅读文本二可知,作者认为欧•亨利小说具有三个特点:①从结尾上,着意于编排精巧曲折的情节,利用生活中的巧合和偶然,让出人意料的结尾给小说增添幽默效果;②小说中夸张大胆的情节设计也着实让小说的幽默感得到升华;③从语言上,作品叙述语言非常幽默,充满抒情和主观的议论,这使得作家的叙述语调显得热烈而夸张。这几个特点都在《二十年后》有所体现。
(1)从故事的结尾看,结尾用便条的形式揭示出杰米和便衣警察的身份,解开疑团,使小说情节相对完整,但又没有按传统的小说写法交代每一个人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来看,结尾交代了一切都是杰米的安排,突出了杰米的性格特征。从写作手法来看,本文的结尾属于欧亨利短篇小说的典型结尾方式,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2)他作品中的精妙譬喻﹑夸张新奇的语言往往是无意而为的,也恰恰是这些无意的幽默与夸张令人击掌。①例如,在《二十年后》开端,如在小说的一开始,作者简练的三句话,交代了主人公之一的吉米•维尔斯的职业,以及故事将要发生的时间、地点。在刻画吉米维尔斯的肖像时,作者只用了简单的两句话:“那甩警棍的动作多姿多彩”和“这位警官以他坚定的外形和轻微的摆动描绘了一副和平卫士的图景”。作者仅用了“转着它的警棍”,“眼花缭乱的花样”,“威风凛凛”突出了主人公之一的形象。寥寥数笔就把一个刚正敏捷、忠于职守的好警察形象勾画出来。②而对反面人物鲍勃的出场作者是这样描写的“一个嘴里叼着根没点着的雪茄烟的人靠在一家已经熄了灯的五金商店门门前。”从“靠”字可以推测出他是一个散漫、不拘小节的人由此可知他在西部过的是随意不羁的生活。而在对鲍勃肖像正面刻画的时候,作者说:“他下巴方阔,目光敏锐,有眉毛附近有一块小小的白色伤疤。”简练的一句话不仅刻画出鲍勃的容貌及性格,并用“伤疤”暗示了其在西部的经历,以及这些经历对鲍勃的内心世界的影响。从“表盖上镶着小钻石”可推测出鲍勃的经济状况,一定是在西部发了财。活脱脱给读者刻画了一副不拘小节、粗俗阔绰的老油条形象。③欧•亨利也尽量用简练的笔墨描写二人的对话。两位主人公的言语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西部客话多,警察语少。西部客话直、言深,警察则语隐、言浅。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作者再次为故事发展高潮的戏剧效果做足了铺垫。简练的语言,让读者清晰了然地明白两位主人公的性格特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湖北省新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