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45  2021-05-17
标签:苏教版 高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5]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北仑中学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应用(共1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在整个旅途中,她一直是直挺挺地背靠着椅子,两手按着膝(xī)盖上的一个漆皮剥(bō)落的皮包。她脸上露出那种安贫若素的人惯有的镇定安详的神情。
B她脚上穿着一双打有铁掌的短统靴,站在那儿显得笨重、牢靠;身上穿着棉绒坎肩、长围裙和用家织的条纹呢做的裙子,裙子的底色是紫黑的,条纹是砖红色的,裙裾(jù)上还镶着一条金色的阔滚边。
C.如果这个斑点是一只钉子留下的痕迹,那一定不是为挂一幅油画,而是为挂一幅小肖像画——一幅鬈(quǎn)发上扑着白粉、脸上抹(mǒ)着脂粉、嘴唇像红石竹花的贵妇人肖像。
D.在大炮的痉(jìng)孪性的撞击下,桅(wéi)杆上已经有了伤痕,甚至有了裂缝,这些桅杆嵌在龙骨里面,穿过一层层甲板,成为船上的粗大的圆柱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甲】我不晓得,在财运亨通的幸福家庭里,是否有谁注意了这位哑巴女孩?但是,那位哑巴姑娘一旦干完了活儿,获得几许空闲,马上就走到河岸边坐着。
  大自然似乎弥补了她不会说话的缺陷。小溪的絮语、村人的喧哗、船夫的哼唱、鸟儿的鸣叫、树叶的簌簌声,都汇合在一起,与四周的颤动融合在一起,犹如大海波涛,拍打着那位姑娘永恒孤寂的心灵的彼岸。【乙】大自然的各种响声、不同语言和多彩运动,就是这位哑巴姑娘的语言,就是长着大黑眼睛和长长眼睫毛的素芭的语言。这种语言琳琅满目,从蟋蟀鸣叫的草地到星空无言的世界,只有手势、表情、音乐、哭泣和叹息,充盈在那广阔的语言世界。
晌午,渔夫和船夫都匆匆赶回家吃饭,村人正在午睡,鸟儿停止啼鸣,渡船停泊在岸埠。人类忙忙碌碌的世界,仿佛停止了自己的一切活动,蓦然间它变幻成一座可怖且孤寂的塑像。【丙】那时辰,在炎热炙人的辽阔无垠的天空下,唯有一个无言的大自然和一位无言的女孩子,面对面静坐着——一个置身于炎热的阳光之下,一个静坐在一棵大树的绿阴底下。
2. 文段中加点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亨通 B. 融合 C. 琳琅满目 D. 蓦然
3. 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甲 B. 乙 C. 丙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嫦娥四号”翩然降落月背的消息震惊世界。有媒体说中国的登月技术已领先美国,也有媒体说登月技术美国依然是老大,美国宇航局对此不以为然。
B.在新近发布的合同示范文本中,取消了购物、另行付费项目以及自由活动等行程安排。旅行社、导游或司机如果有此方面的安排,则要对游客进行相应的赔偿。
C. 面对新一轮购房潮,我国近期出台了“认房又认贷”的楼市调控政策,旨在以有效抑制投机投资需求为目的,稳定市场预期,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D. 被采访的代表委员们认为,家长的焦虑心态客观上助推了课外辅导热,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及对知识的强烈需求则是校外培训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5.下列选项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人称的叙述,会使小说的叙述显得真实亲切,拉开了作品和读者之间的距离,也便于抒发感情;但只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受到一定的限制。第三人称的叙述,相对来说比较自由;但不如第一人称的叙述那么亲切和没有距离感。


浏览完整试题B.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德国文学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娜塔莎》节选自他的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其作品还有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长篇小说《复活》、自传体小说《童年》《少年》等,被公认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
C.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其作品的主要特色是幻想与现实的巧妙结合,以此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审视人生和世界。他的重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代表作《百年孤独》《家长的没落》《霍乱时期的爱情》等
D.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意识流文学代表作家之一,被誉为“20世纪最佳女作家”。其主要著作有风格独特的长篇意识流小说《追忆似水年华》、《到灯塔去》和《海浪》等。
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
鸟类世界精彩纷呈,它能开阔我们的视野,并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传承。在我国,____①_ ,如鹤代表延年益寿,燕子是春天、爱情的象征,喜鹊是好运与福气的象征等。古往今来,鸟类更是众多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等诗句;___ ②____,如“笨鸟先飞早入林”“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等等;还有以鸟类为意象创作的各类文艺作品,如《天鹅湖》《孔雀东南飞》《百鸟朝凤》,____③__ _,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
材料一:
理论上说,名字只是一个人的代号。只要不违背公序良俗或者给生活带来困扰,符合顺口好记易写等基本的标准,任何汉字都可以自由使用。不过在现实中,孩子的姓名都承载着家长的期待和祝愿,也体现了家长的文化思考。因此,在更广的范围内,姓名必然会反映某方面的时代特征,乃至形成一种普遍的定势。
在之前的传统观念里,孩子的名字往往追求与所谓“五行”互补。而在某一个年龄段中,名叫“建国”“爱华”“援朝”“建军”的人会特别多。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言情小说、偶像剧以及之后的网络小说为代表性载体的流行文化逐渐风行,这些作品中,宇轩、诗涵、欣怡等人物姓名,诉之于内在含义,更加追求字眼本身的文雅和美感,在一片“伟”“丽”“红”中,自然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当深受这种文化影响的一代为人父母后,给下一代起名时自然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影响。
当然,起名之事纯属各个家庭的“内政”。不过,这种现象本身及其所引发的调侃,却足以说明,尽管在字眼上显得更为“讲究”和“洋气”,但引发这一风潮的毕竟只是浅层次的流行文化。它虽然具备很强的浸润能力,也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审美启蒙的作用,但却存在内涵欠缺等问题。
在这种文化引发的跟风效应下,就出现了一个悖论:家长在起名时的初衷是追求个性化特征,摆脱过去的“俗套”,并尽力展现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但因为影响他们思想情趣的来源相对单一,加上这种文化本身也流于浅薄,群起效仿后就不免形成了新的俗套。
无论起什么样的名字,本不存在什么是非之辩,也不涉及所谓“土洋”或者“优劣”。不过,多到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去浸润浸润,一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二来用一个既响亮好听又不落俗套的名字作为给孩子的第一份“礼物”,倒是两桩美事。
(摘编自杨京《给孩子起名何必像拍“偶像剧”》)
材料二:
姓名的流变史,也是一部沉甸甸的社会发展史。魏晋以前单名通行,南北朝时单双名平分秋色;大家族逐渐收缩成小家庭后,“某”字辈几近消亡;独生子女时代到来后,孟仲叔季式的姓名关联也没了;到今天,单名见得少了,双名通行了,甚至三字名迭出,可能也是因为前人把能用的名字都用了。人名,无疑是时代的镜子,看名字猜辈分,往往能猜中大半。今天的年轻父母,已很少垂爱“莲”“娟”等字,但他们很可能给孩子取个英文名叫Lily(百合花)或Rose(玫瑰)。回看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一个名字,就可能凝练着一种时代气质。曾有学者翻阅人口普查资料时发现,一位出生于1977年7月的女孩叫“囊萤”,这样的命名,就很有回归知识、只争朝夕的时代紧迫感。50后“抗美”“超英”“爱华”扎堆;60后、70后“红卫”“伟红”常见;80后诞生了无数“ABB”;而90后的父母在港台文化冲刷下不自觉拥抱“子豪”“嘉昕”等。
生养孩子不易,命名权可不是比黄金还珍贵吗?《诗经》早已检索,《史记》也已参看,能征求的意见也都征求了,这个过程,可不比十月怀胎轻松。可是,苦思冥想,怕还是挡不住大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据报道,2010年后的男孩,子轩、雨泽、宇轩遍地,女孩则多有子涵、雨涵、欣怡。这些重名,再次说明审美是时代雾气下的露珠,有网友因此调侃,50年后的场景怕会是:“子萱大妈,去跳舞啦”“子璇大妈好巧啊,你也来啦”“子旋大哥,您老也来凑热闹啦”。
(摘编自何鼎鼎《在姓名中辨认时代的脉动》)
材料三:
出生姓名是人格尊严的稳定起点。首先在于家庭是个体成长的关键基础,而这个基础的起点是姓氏,因为姓氏是标示家族血缘的文字符号。在现代国家,作为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姓氏也是一种法律制度。子女的姓氏不是父母无拘无束自由选择的,而是受到宪法和法律的规制。以往多数国家都在婚姻法中规定“一家一姓”原则,旨在保障家庭在形式上的一致性和同一性。到了20世纪后期,越来越多的国家不再强制要求妻改夫姓,子女随母姓成为一种可能的选择。
出生姓名是人格尊严稳定起点的另一层含义在于,一个新生儿不仅需要家庭的呵护,也需要宪法保护其人格尊严。姓名是人格的一部分,姓名体现的人格尊严不在于姓名有多么高雅、独特或者响亮,而在于稳定。对于一个新生儿而言,最重要、最基本的人格尊严莫过于随父姓或随母姓,登记于这个家庭的户籍本中,在法律上成为这个家庭的一分子。一个新生儿需要有一个安定、稳固的起点,才能自由发展成为一个有尊严的人,随父母姓氏正是这个起点。
与姓氏不同,宪法对于名字没有强制性要求,父母有充分的自由选择子女的名字。当然,自由并不等于无拘无来,因为每个儿童都需要获得正常的名字,作为其人格自由发展的稳定起点。汉字博大精深,用规范汉字取名足以容纳父母的意愿和情感。


展开余下试题(摘编自刘志鑫《称姓取名,不只是私事儿》)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受流行文化影响的一代人为孩子取名,群起效仿后易形成新的俗套。
B.姓名的流变史是一部沉甸甸的社会发展史,个人的名字凝练着一种时代气质。
C.孩子的姓名体现着家长的文化思考与期待,因而家长可以自由使用任何汉字来给孩子取名。
D.之所以父母给孩子取名会陷入新的俗套,主要在于影响他们思想情趣的来源相对单一。
8.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发展百废俱兴,许多新生儿名字与此相关,如“建设”“兴国”“强国”等。
B.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原名文浚,因早年信奉王阳明心学,践行“知行合一”理念,逐改名“行知”。
C.在《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和杨康这两个名字,依凭南宋历史背景,寄寓“靖康之耻”内蕴。
D.数据显示,“文革”期间取名用“红”字,由先前第45位升至第1位,“文革”结束后则又下降到第6位。
9.假如你是家长,给孩子取名时要注意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破晓歌声 [美]雅典娜•阿塔娜
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期。今年的圣诞雪应当是红色的。战况日益激烈,德国人、英国人的鲜血在新年继续交融、浸染着佛兰德斯的土地。吉姆朝背后殷红的战场扫了一眼,回到营房。哨兵呼地站起来,微微一抬左手里的刺刀。
“是我!”吉姆叫道。
“吉姆?”哨兵放下步枪,“谢天谢地,你还活着。”他如释重负地说。
“你好,沃特。”吉姆招呼老朋友。沃特凝视着他,眼窝深陷的大眼睛在黑暗中看不清楚。想到这场可怕的战争随时随地可能夺走任何人的生命,他俩不禁打了个寒战。
“有一段时期我们压根儿没想过死亡这回事。”吉姆说。
“那是两年之前了,我们在教堂为圣诞音乐会做最后的排练。”沃特回忆道。
“你沙哑着嗓子参加合唱。”
“唱《平安夜》的时候,我砸场了。”沃特十分伤感地说,“当时尴尬得要命,因为《平安夜》一向是我最喜欢的圣诞歌曲。”
“喂,你不应该说喜欢它!”吉姆生气地低语,一下子将沃特从逝去的好时光中拽回来。
“为什么不该?”
“你不知道是谁写的那首歌?”
“当然知道,弗朗兹•格鲁布。”
“他是德国人。”
“那又怎么样?”
“沃特•史密斯下士,两年来,我们英国人一直在向德国阵地开火。怎么能够一边和德国人打仗一边依然喜欢他们呢?”
德国士兵雅各布只晓得冬天到了,时间融化成一片硝烟,如同白雪在千万双皮靴底下被踏成泥浆。弗兰德斯不是梦想家的乐土。所以,雅各布“不相信奇迹”。他报名参军,并非他多么想把英国人从地球上抹去,只是因为征兵已经开始,他别无选择。
琥珀色的朝阳即将升起,雅各布从新鲜的积雪上面踩过去。他年轻,头发乌黑,眼神精明沉稳,眉毛陷在额头一条深深的皱纹里。他曾是一位温文尔雅的音乐家,现在却一脸老气横秋。战斗把他变硬了。
“早上好。”
雅各布弯下腰。“也祝你早上好,”他对招呼自己的士兵卡尔说,“尽管并没有什么好事儿。”
“你怎么知道呢?”卡尔反问。“或许今天是英国的投降日,我们不用再打仗了。”
雅各布嗤之以鼻,“你想要胜利?你找错地方了。”
“想想吧,”卡尔补充道,“你最后一次聆听和平之音是什么时候?自从1914年,我们就一直在跟英法军队交火。”
“那又如何?”雅各布问。
“嗯,你不认为一切总有结束的一天吗?有朝一日大家会厌倦战争,会渴望停下来听一听子弹以外的声音。”
“不!”枪炮的怒吼声中,吉姆看见沃特倒下了,他大叫一声,跃出战壕跑到好友身边。鲜血从沃特土黄色军装的前襟扩散开来。看在上帝的份儿上,眼下可是12月24号,平安夜——惊喜奇迹之夜啊。
“平安夜到了。”他嘶哑着嗓子说。
“不……不。”吉姆感觉自己的泪水流淌下来,“沃特,听我说,你必须活下去,你必须好起来。”然而沃特的目光逐渐散开,直视苍穹。
他说:“吉姆,我们应该合唱一首,《平安夜》……”
“坚持住,你会没事的。”吉姆哽咽得说不下去了。他试图扶起老朋友的身子,他不允许沃特死掉,可是沃特直挺挺地躺着不动,伤口还在汩汩地流血,胸前染成一片红色。他的手紧紧抓着吉姆的衣袖不放。
“《平安夜》,吉姆。”他轻声说,“请开始吧。”
“《平安夜》。”吉姆呆呆地重复道。
沃特深吸一口气,微启嘴唇,他最喜爱的圣诞歌曲的第一句音符飘了出来。
他们周围,激战正酣。然而在那一刻,对于吉姆,全世界只剩下挚友美妙的歌声。吉姆的心在剧烈颤抖。随后他的歌声汇入沃特的歌声,帮助他把调子接下去。像多年来一样,他俩一块儿唱啊唱。
“雅各布!”一只手推推他的肩膀。雅各布跳将起来,步枪差点落地。“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他责问道。
“听!”卡尔在枪林弹雨的呼啸声中大喊,“圣诞节!圣诞节!”
雅各布竖起耳朵,然后听到了阔别许久的声音。歌声越来越响亮。熟悉的旋律!
“《平安夜》。”卡尔高喊。“弗朗兹•格鲁布的歌。他们在唱!他们不完全讨厌德国人呵!”
雅各布听不见卡尔在讲什么。他侧耳倾听,全神贯注于音乐。随后他跟着哼起来,记起了歌词——突然他开始用母语演唱《平安夜》,他的声音甚至盖过了隆隆的战火。
在他四周,士兵们垂下手中的枪支,瞪大亮晶晶的眼睛。朋友和敌人都停止拼杀,静静站立,屏息谛听。他们听见两个男人在唱歌——一个用英语,一个用德语——歌唱希冀地球和平的同一首歌。
当歌声余韵袅袅升入星空,大地一片安宁。
10.简要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1.本文的行文构思有什么特点?请加以概括分析。(6分)

12.小说中有三处唱《平安夜》的描写,请分析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4分)

13.结合文中英军士兵沃特与德军士兵雅各布这两个人物形象,谈谈你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与理解。(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水北山居记
  古之君子,其在朝市也,虽繁华之胶葛,恬然视之,而却有山林之遐思焉。今之君子,其在山林,虽清旷有余,往往嗤鄙为不足,而数兴朝市之外慕,唯恐失之。岂人之彝性或固然欤?抑习俗相仍之久而弗克变欤?有能特立而不为所移者,殆所谓盆盎中之古罍洗也。
  湖府经历叶君伯旼,世居永嘉城中。永嘉为海右名郡,南引七闽,东连二浙,宦车士辙之所憩止,番舶夷琛之所填委,气势薰酣,声光沦浃。人生其间,孰不闻鸡而兴,奔走于尘土冥茫中,以求遂其尺寸之欲?伯旼则不然。结庐蜃江之北,茅檐竹扉,仅蔽风日,名之曰水北山居。间与二三友携酒壶,出由白鹿城,登华盖名山,持杯浩歌,声振林木;或櫂短艇,具笭箵,垂纶于江水中;或呼小奚奴相随,行吟梦草堂上,诗句不逼古人不欲休。当其适意时,乾坤空阔,竟不知荣辱之代迁,而寒暑之往来也。人皆曰:贤哉,吾伯旼!高情逸韵,皦皦霞外,迹虽朝市而心实山林,其近于古之君子哉!


展开余下试题  然予窃有疑焉:使伯旼为布衣时,假此以洗心涤虑,庶几可也。今佐大府,为元僚,任七品之职,耸四民之望,亦云重矣;而犹不忘乎山居,无乃不可乎?试以伯旼之意逆之:官书丛脞,不暇爬梳,戴星出入,犹以为不足,其能索句于寂寞之滨乎?上承乎府公,下辖乎掾曹,不敢抗之以为高,不欲抑之以为卑,虑宜详矣,其能钓沧波而出白鱼乎?民情真伪而莫之辨,官事鞅掌而莫之集,凝思入乎茫杪,精析极乎毫厘,其又能漱醪看山而流连光景乎?是三者,伯旼今咸无之,而犹道之不置者,将冯梦以见之耶?或志之以示不能忘也?我知之矣:士君子不以出处二其心,故贱贫不能慑,富贵不能骄,始终一节,卓为名臣。伯旼之贤所可称道者,盖如是而已。
  虽然,予犹有一说,为伯旼告焉:当大明丽天,万物毕照,名一艺者必收,占一才者必庸。有如伯旼之学之美,谁不羡之,其有不登于枢要者乎?伯旼宜悉屏江湖之念,而益存魏阙之思。俟他日功成名遂归老于水北山居岸巾而坐与二三友追叙平生旧游烹鲜酣觞从容而赋诗尚未晚也。
(取材于宋濂同名散文)
14.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句不逼古人不欲休   逼:逼近,接近
B.官书丛脞         丛脞:细碎,杂乱
C.试以伯旼之意逆之     逆:推测
D.占一才者必庸        庸:平庸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或志之以示不能忘也    秋以为期
B.有能特立而不为所移者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宦车士辙之所憩止         安能以身之察察
D.其有不登于枢要者乎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古之君子身在朝市,心在山林;今之君子身在山林,心慕朝市。作者和当时的人都认为伯旼就是古之君子。
B.作者认为伯旼值得称道的地方只是不因为出仕或退隐改变心志,贫贱不能令其恐惧,富贵不能令其自满,操守始终如一,超越众人而成为名臣。
C.作者认为伯旼的行为值得商榷,作为一名地方官,身负一方百姓的重望,不能耽于山水之乐。
D.作者建议伯旼应彻底打消寄情自然的念头,多一些为朝廷做事的心思。功成名就后再辞官回到水北山居养老,过潇洒从容的生活。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俟他日功成名遂归老于水北山居岸巾而坐与二三友追叙平生旧游烹鲜酣觞从容而赋诗尚未晚也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人生其间,孰不闻鸡而兴,奔走于尘土冥茫中,以求遂其尺寸之欲?(4分)

(2)是三者,伯旼今咸无之,而犹道之不置者,将冯梦以见之耶?(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山亭柳•赠歌者①
[宋]晏殊
家住西秦。赌博艺②随身。花柳③上,斗尖新④。偶学念奴⑤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消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注】①此词是晏殊晚年知永兴(治所今陕西咸阳一带)时所作。此时晏殊年过花甲,被贬多年。②赌博艺:凭借多种才艺。③花柳:指青楼歌馆。④尖新:新颖。⑤念奴:唐代天宝年间著名歌女。
19.“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巧妙地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两句诗,从侧面写出歌者高超的技艺。(2分)
20.请简析这首词的叙事特色。(6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6分)
材料一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
材料二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雍也》)
材料三
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①,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孟子•尽心上》)
【注】①权:权变。
21.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教育方法。(2分)
22.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儒家中庸之道的理解。(4分)

(四)名句默写
23.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4小题)(8分)
(1) ,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2) ,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 。(苏轼《赤壁赋》)
(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5)颜渊喟然叹曰:“ ,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
(6)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杜甫《蜀相》)
四.作文(60分)
24.2020年8月,一段“老人无健康码乘地铁受阻”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引发公众对于老年人遭遇“数字鸿沟”窘境的热议。对此,有人认为,老年人在网络时代遇到了更多障碍,社会必须要管。也有人认为,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拥有一颗不老的心,老年人也能跨过“数字鸿沟”。还有人认为,数字时代需要跨过“数字鸿沟”的又岂止是老人。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材料,联系实际,写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义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北仑中学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A 【解析】(B“裾jù”应为“裾jū”;C “鬈quǎn”应为“鬈quán”。 D.“孪”应为“挛” )
2.C 【解析】“琳琅满目”改为“包罗万象”。琳琅满目,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
3.A 【解析】问号改句号。
4.D 【解析】A项,表意不明,“对此”究竟是针对前面哪一种看法,原句没有明确;
标签:苏教版 高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浙江省宁波”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