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241  2021-05-15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1]
2021年6月浙江省高考语文考前高仿模拟卷(五)
2021年6月浙江省高考语文仿真模拟卷05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芭蕾(léi)舞孕育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并在不断革新中风靡世界。基本动作有腰、踮脚、踢腿、扬腿、旋转(zhuǎn)等,开、绷、直芭蕾三因素,具有收缩纤维的功能。
B.审丑有一定历史性。这种“丑”是丑到了“骨髓(suǐ)里”。打着土味、原生态、真实场景的幌(huǎng)子,却裹胁着网民对土味的渴望汲取,把网民带到丑的阴沟里。
C.病毒面前,是部署周密的应急大作战,是气壮山河的生命大救援,是团结互助的全民大动员,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liàng),一曲生命的赞歌在人们心中萦(yíng)回。
D.风吹进枪口,发出嘘嘘的声响,风凛(lǐn)冽地迎面刮来,有时还夹着干燥的雪珠。整整一天我在缈无人烟的荒野上踯躅(zhú)……直到夕阳西堕,我才策马回庄园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5分)
朋友的乐趣在相同中容易见出,朋友的益处却往往在相异处才能得到。(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古人常将之用来譬喻朋友的交互影响。玉石有瑕疵棱角,用一种器具来切磋琢磨,它才能圆融光润,才能“成器”。人的性格也难免有瑕疵棱角,如私心、成见、骄矜……多受切磋琢磨,便能洗刷净尽,臻于完美。
(乙)交友是一件寻常事,人人都有朋友;交友却也不是一件易事,很少人有真正的朋友。势力之交固容易破裂,就是道义之交也有时不免闹意气之争。王安石与司马光、苏轼、程颢诸人在政治和学术上的倾轧便是好例。他们个个都是好人,彼此有相当的友谊,而结果闹成和市俗人一般。交友之难,从此可见。前人谈交友的话说得很多。(丙)例如“朋友有信”“久而敬之”“君子之交淡如水”,待朋友须视如己出,要急难相助,须知护友之短,像孔子不“假盖”(借伞)于悭吝的朋友。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难免 B.臻于 C.意气 D.视如己出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三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我们要永葆“闯”的精神,坚持“干”的作风,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为改革前行注入驱动力。
B.脱贫攻坚不可本末倒置,这就要求我们秉承实事求是和求真务实,规范考核管理制度,激励一线扶贫干部把心思用在“扶贫”实践中。
C.七代传承的京剧谭门除了艺术的臻美、上天的眷顾和自身的坚守外,“唱戏要高调门、做人要低调门”的家风也伴随谭氏一门走向京剧中兴。
D.机械手简直就是一个神奇的“擒拿利器”,可独立完成水下拾取、回收、布放等任务,并可与其他工具配合开展水下采样、测量等作业。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分)


浏览完整试题免洗洗手液有一定的灭菌作用,①____ 。这是因为,人在与外界接触的过程中,除了病毒、细菌,手上还会沾染灰尘、泥土、油渍等污物。洗手液只有灭菌效果,但无法清除这些物质。而流水洗手能利用水的流动性冲刷掉一部分病原体及污物,配合上洗手液、肥皂的使用,②________。此外,一定浓度的免洗洗手液虽然能有效灭菌,但是因酒精浓度高,频繁使用会对手部皮肤造成一些影响,尤其是对于敏感皮肤的人。免洗洗手液含有酒精,③_______,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使用免洗洗手液时一定要远离火源。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议大家还是通过规范洗手进行清洁。
6.近日,杭州11位疾控专家通过实验,对围桌共餐时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用餐后菜品的细菌数量进行了对比,结果令人震惊。下图是对比结果图,请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菜名 餐后测试结果(cfu/g)
使用公筷 不使用公筷
凉拌黄瓜 16000 45000
盐水虾 150 220
干锅茶树菇 4600 79000
炒芦笋 30 530
咸菜八爪鱼 20 5000
注:cfu是菌落形成单位,菌落形成单位指单位体积中的细菌、霉菌、酵母等微生物的菌落总数。g是克。cfu/g表示一克检样里面含细菌菌落总数。
(1)请用一句话概括图表的主要对比结果。(不超过30字)(2分)
(2)针对上述结果,请结合图表,给出具体建议(不超过15字),并说明提出此建议的理由(不超过70字)。(4分)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10分)
材料一: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年度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的人口数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81%,共中65周岁及以上的人口数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2.6%,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老年人的比例正在逐年上升。
老龄化社会进程,带来的却是被忽视的大量需求。有专家表示:“全社会的老龄化是大趋势,但老年人互联网渗透率只有不到两成。现在已经有老人手机,而且很多手机也具有极简模式,方便老人使用。”但是在不断推出的智能终端设备和多样化的APP面前,老年人在“数字鸿沟”里愈陷愈深。
(摘编自通信世界网《老年人“数字鸿沟”有多深?》)
材料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强调,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技术发展带来的“鸿沟”,共享科技创新成果,是考验社会治理的重要课题。为解决这一课题,《方案》从7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出发,举出20项重点任务,以具体解决老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对每项任务明确相应的落实主体,并给出三大方面的保障措施:
一是建立机制。国家要建立部际联席会议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统筹推进;地区要建立相应协调推进机制,细化措施,确保落实到位。二是加强督促。各地区各部门要建立工作台账,定期组织开第三方评估,确保各项工作措施做实做细。三是营造环境。把促进老年人融入智慧社会作为国情教育的重点。
此外,有关专家还指出,协调智能化与老龄化发展,还需全社会共同努力。除了《方案》提出的相关措施之外,还要“保基本、优服务、促培训”,一方面针对老人们不想用的问题作出应对,另一方面针对不能用和不会用给予对策。只有让智能化发展适应老年人,且改进传统服务方式,才能最终将问题解决。
(摘编自智能制造网《智能化和老龄化如何协调发展?》)
材料三:很显然,健康码、手机支付之类管理便利,嫁接于智能手机等设备之上,对没有相关设备或者不会使用相关设备的人来说,反而成了最大的不便。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在开发相关功能时就应该想到,并且做好备用方案,而不是一再对老年人简单粗暴地说“不行”。
关注老年人的需求,解决老年人在用智能技术方面可能遇到的突出因难,智能社会建设完全可以充分兼顾老年人需要。遇到新问题,想尽办法解决,这才叫公共服务。相反,习惯性当“甩手掌柜”,那是公共服务“病”了。此番国务院办公厅专门针对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遇到的困难给出实施方策,正是针对这一问题“对症下药”。
在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语境下,用人性化服务弥合数字鸿沟,本应成为一种常态。之所以让老年人在智能时代遇这么多辛酸,背后的实质是服务意识不到位,与过去一些部门“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是同一棵树上结下的不同果子。那些真正服务意识强的地方和单位,老年人被落下、被遗忘的感觉或许就要轻很多。所以,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并融入智慧社会,关键需要夯实相关部门的责任。
(摘编自《别让老年人被智能时代抛下》晏庆盛)
7.关于老年人“数字鸿沟”,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字鸿沟在老龄化社会进程中的体现之一,是智能终端设备和多样化APP不断推出,而老年人的大量需求被忽视。
B.数字鸿沟的产生,表明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遭遇了困难,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方案》,帮助老年人跨越了这一鸿沟。
C.数字鸿沟问题的彻底解决,一方面需要针对老人们不想用的问题作出应对,另一方面还要针对不能用和不会用给予对策。
D.数字鸿沟在智慧社会建设中是完全可以弥合的,只要提升人性化服务,就可以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并融入智慧社会。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数据显示,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比例在逐年上升,虽然有老年手机等可供使用,但老年人互联网渗透率仍然较低。
B.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方案》高度重视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上遇到的困难,以三大保障措施解决这一考验社会治理的重要课题。
C.智能化发展对没有相关设备或者不会使用相关设备的人来说,成了最大的不便,因此智能化发展需要兼顾老年人的需求。
D.一些部门服务意识不到位和长期存在的“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导致老年人在智能时代遭遇诸多辛酸,深陷数字鸿沟。
9.老人被家属抬着进银行刷脸认证,老年病人因没有健康码被困医院门口等新闻引发了公众热议。请结合上述材料,提出避免此类现象发生的合理化建议。(4分)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0-13题。(20分)
火熜暖心
宣迪淼
家乡有句古话:手捧六谷(玉米)棒,脚下一火熜,赛过活神仙。
烘火熜是绍兴一带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名儿,是过去农耕社会农村冬天里不可或缺的宝贝,几乎家家户户都人手一个火熜。在那物质匮乏的时光里,家里可以没有鱼,没有肉,没有温暖的棉衣,但绝不可能没有火熜,火熜是昔日广泛流行的取暖用具。


展开余下试题火熜是个土名,它的书名叫火炉,主要包括手炉和脚炉。《红楼梦》第九回曾写到,宝玉入学堂就学,袭人细心地给宝玉准备了火炉,“脚炉手炉也交出去了,你可逼着他们给你笼上。”可见,古时富人家的孩子上学堂都用火熜取暖。
火熜按制作的材料不同可分为篾火熜、铜火熜、洋铁火熜三类,其形状也繁多,有八角形、圆形、方形、腰形、花篮形、南瓜形等,其中使用铜火熜最为普遍。
铜火熜一般都用黄铜、紫铜制成,也有少数是白铜的。通常中间是一个薄薄的圆形桶体,下端铆接着较厚的底部,上面是一个可以脱卸的盖子,装有半圆形的提柄。让人印象最深刻的通常是它的散热区——火熜盖,贵重的火熜盖以镂空的技法制作而成,雕刻的艺术形象常有喜鹊绕梅、五蝶捧寿、梅兰竹菊等美丽纹形,跟熜身用浮雕的工艺绘成的人物山水、福禄寿喜、花鸟虫鱼等花纹映衬,相得益彰,可谓是艺术和实用价值完美结合的实用器。
孩提时,我的曾祖母常随身带一个圆形的铜火熜,上面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无数黄豆那么大的小孔,我一直纳闷到底有多少个孔呢?可一直不敢凑上脸去数,因为曾祖母曾神秘地对我说,如果小孩去数小孔的数目,他的脸上就会长上与小孔同等数量的麻子。现在自然明白,麻子与小孔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曾祖母怕我受烫才是事理的内核。
篾火熜在家乡产毛竹的山区用得比较普遍,山里人家有个谜语:祝(竹)家的囡,姚(窑)家配,像篮不拎菜,当中焐焦灰——谜底就是火熜。民谚喻物理,这个谜语清楚地说明了篾火熜的结构组成:内胎是经过民间缸窑锻烧而成陶土制的钵,外包篾片篾丝编打的篾壳,篾壳构图很漂亮,好似一只花篮,身上再栽一条如茶壶柄的把手,俗称为提柄。
火熜最主要的功用是取暖。入冬后,百姓人家在火熜中燃上木炭、锯末或砻糠等,大伙把手和腿脚都烤得暖融融的,这样子十分舒适。宋范成大有诗云“为问灞桥风雪里,何如田舍火炉头”,他对平常田舍人家的炉火暖身的光景由衷地羡慕。
三九腊月,古时的士人们也遍用火熜,除了在家拥炉而读、衙门办公使用,在出门访友,乘车坐轿时经常也带上一个烧得旺旺的火熜。宋代苏门四学士之一张耒描摹初冬官府诗说“昨夜新霜满玉阶,初冬处处火炉开。中官逐院传宣赐,南国诸侯进橘来。”初冬一来,他与同僚获旨用上了火炉,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元人张翥有诗“水远天低。雪意垂垂。火炉头、煨芋燃萁。”诗里道出了火熜的另一个功用是可以烘烤,煨烤食物、年糕、六谷(玉米)、芋艿和番薯等,边取暖边亲手烘烤些五谷杂粮,若是再温一壶土酒,又不担心酒驾,自由自在走上几口,倒真有帝王之气象。
想起冰心先生在《我的童年》一文中回忆:“年轻的母亲穿着沿着阔边的衣裤,坐在一张有床架和帐楣的床边上,脚下还摆着一个脚炉。”有情人追忆似水年华,心音切切。回想起我的童年时代,下雪天起床,准能看见外屋摆放着一个火熜,火熜盖上,烘着我的棉裤棉鞋,母亲在旁小心守着,真是母爱挚挚。再想起我儿子出生后,岳母找过来的第一件护儿物竟是火熜,她递给我们的话语大意是,火熜在屋檐外火红的,图吉利,还能为外孙烘尿布,老办法接地气哩。
火熜火红火红,里面燃的是母爱,让人刻骨铭心。
红烛红窗红装束,新房新户新人来。家乡人至今还保留着一个习俗:每逢女儿出嫁,娘家都得陪嫁一个火熜,而且要把火生得旺旺的由女儿带到夫家,娘家人还须在火熜里点一支烟拿回家中,祈愿双方都红红火火的。对于家乡的民风民俗来说,延续香火是火熜 的象征寓意。
烘火熜有温度,有气氛,有香味,有意蕴。
今天,烘火熜之举行将退出历史舞台,可围着家人烘火熜的暖暖情结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火熜编织了生命暖和的部分,让那些岁月的日子,布满了暖人的光和热。
今又冬夜,入梦,发现六谷已经煨熟,发出“咯嘎、咯嘎”的脆响……
10.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4分)
11.结合具体文句,体会文章结尾的妙处。(4分)
12.文章多处引用诗文,有什么作用?(6分)
13.结合全文,理解题目“火熜暖心”包含的多层意蕴。(6 分)
三、古诗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答李诩第二书
(宋)欧阳修
修白:前辱示书及《性诠》三篇,见吾子好学善辩,而文能尽其意之详。今世之言性者多矣,有所不及也,故思与吾子究其说。
修患世之学者多言性,故常为说曰:夫性,非学者之所急,而圣人之所罕言也。“六经”之所载,皆人事之切于世者,是以言之甚详。至于性也,百不一二言之,或因言而及焉,非为性而言也,故虽言而不究。
予之所谓不言者,非谓绝而无言,盖其言者鲜,而又不主于性而言也。《论语》所载七十二子之问于孔子者,未尝有问性者。孔子之告其弟子者,凡数千言,其及于性者一言而已。
《语》曰“性相近习相远”者,戒人慎所习而言也。《中庸》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者,明性无常,必有以率之也。然终不言性果善果恶,但成人慎所习,而勤其所以率之者尔。予曰因言以及之而不究也。
修少好学,知学之难。凡所谓“六经”之所载、七十二子之所问者,学之终身,有不能达者矣;于其所达,行之终身,有不能至者矣。以予之汲汲于此而不暇乎其他,因以知七十二子亦以是汲汲而不暇也,又以知圣人所以教人垂世,亦皇皇而不暇也。今之学者,于古圣贤所皇皇汲汲者学之行之,或未至其一二,而好为性说,以穷圣贤之所罕言而不究者,执后儒之偏说,事无用之空言,此予之所不暇也。
或有问曰:“性果不足学乎? ”予曰:性者,与身俱生而人之所皆有也。为君子者,修身治人而已,性之善恶不必究也。使性果善邪,身不可以不修,人不可以不治;使性果恶邪,身不可以不修,人不可以不治。不修其身,虽君子而为小人;能修其身,虽小人而为君子。故为君子者,以修身治人为急,而不穷性以为言。
或又问曰:“然则三子言性,过欤?”曰:不过也。“其不同何也?”曰:始异而终同也。使孟子曰人性善矣,遂息而不教,则是过也;使荀子曰人性恶矣,遂弃而不教,则是过也;使扬子曰人性混矣,遂肆而不教,则是过也。然三子者或身奔走诸侯以行其道或著书累千万言以告于后世未尝不区区以仁义礼乐为急盖其意以谓善者一日不教则失而入于恶恶者勒而教之则可使至于善; 混者驱而率之,则可使去愚而就善也。其说与《语》之“性近习远”、《中庸》之“有以率之”皆合。夫三子者,推其言则殊,察其用心则一,故予以为推其言不过始异而终同也。予之所说如此,吾子其择焉。
(本文有删改)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辱示书及《性诠》三篇 辱:承蒙
B.率性之谓道 率:率真
C.又以知圣人所以教人垂世 垂:流传
D.遂肆而不教 肆:放任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故思与吾子究其说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B.皆人事之切于世者 凌万顷之茫然
C.孔子之告其弟子者 所以遣将守关者
D.虽君子而为小人 摇尾而求食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阳修开门见山,盛赞李诩好学善辩、文能尽意并交代回信的原因,世人对人性的论述量多,但还不够深透,有待继续阐发。
B.作者通过自己的求学经验,推断孔子和孔门弟子均无暇论述人性,而“今之学者”与“古圣贤”的学识相去甚远,却在这点上乐此不疲。


展开余下试题C.文章最后两段以“问答”方式先阐明性善与性恶的具体区区别,再假设说理,以孟子、荀子、扬子三人为例,说明重要的是教人为善。
D.本文表达上多对比和引用,语言整散结合,有感染力,而且构思别致,借批评“世之学者”委婉指出李诩存在的问题,启人深省。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然三子者或身弗走诸侯以行其道或著书累千万言以告于后世未尝不仁又礼乐为急盖其意以谓善者一日不教则失而入于恶恶者勤而教之则可使至于善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故为君子者,以修身治人为急,而不穷性以为言。
(2)推其言则殊,察其用心则一,故予以为推其言不过始异而终同也。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落花
(唐)严恽
春光冉冉归何处,更向花前把一杯。
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
和严恽秀才落花
(唐)杜牧
共惜流年留不得,且环流水醉流杯。
无情红艳年年盛,不恨凋零却恨开。
19.两诗都着力描摹了□□□□的场景,表达了□□□□的情感。(各限四字作答)(2分)
20.赏析这两首诗艺术技巧的异同。(6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6分)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礼记•曲礼上》)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
21.《礼记•曲礼上》的“贫贱而知好礼”,可以看作是对《论语》中“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的__________(人名)和“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的_________(人名)的高度评价。(2分)
22.梁朝皇侃在其《论语义疏》一书中将《论语》中的“未若贫而乐”改为“未若贫而乐道”。有学者认为改得恰到好处,请你揣摩一下,这样改好在哪里?(4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既竭吾才,_____________________,卓尔。虽欲从之,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廊腰缦回,________________;各抱地势,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3)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屈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以见放。”(《渔父》)
(5)_________,_________。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人们从美食中感受人文情怀的温度,领略中华文化的厚重。在我国,食育文化源远流长,既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等与二十四节气相应的饮食风俗,又有“孔融让梨”等做人应该懂得礼让的经典故事,还有“饮食贵有节,做事贵有恒”的人生智慧……有人认为食育既是回归生活的教育,也是一种回归教育的生活。
对于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21年6月浙”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