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32  2021-05-26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2]
四川省广元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高考适应性统考语文试题
广元市高2021届第三次高考适应性统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和第Ⅱ卷中的单项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3.考试结束时,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学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历史层面的积累,需要总结以往的文化成果,在此基础上还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一是关注儒学自身的多样特点。儒学的特点之一是“派中有派”,先秦时期有荀孟的区分,后来分别形成了注重外王、事功的路向与注重内圣、心性的进路。就今天的发展而言,需要关注儒学不同流派及其思想成果对现代的意义。二是注意儒学与其他学派的互动和论辩。就社会秩序的建构而言,儒家注重礼的规范系统和法家注重法的约束体制以及治理程序,都构成了社会有序运行的条件。从价值体系方面看,道家注重自然原则儒家更注重仁道原则;从确立合理的价值体系来说,两者都值得关注。墨家讲“兼爱”,相对于儒家以亲亲为出发点而言,墨家赋予人道以普遍的意义,也体现了更为宽广的理论视野。三是处理好中西文化之间的关系。一方面,需要防止单向迎合西方思想的趋向,如西方有正义论,便以所谓“中国的正义论”去对应;另一方面,应警惕另一极端,即简单地回归传统,注重儒学向经学还原,便属这一趋向。
以中西之学作为背景,对待儒学比较合理的方式包括两方面。其一,以西学作为理解儒学的理论参照系统。在原有形态下,传统儒学中不少观念的含义往往未能充分彰显,在一定程度上,借助西学的理论框架,有助于揭示其深层的意蕴。其二,中西之学的关系并不是单向的,而是具有互动的一面,参照西学固然有助于理解中学(包括儒学),儒家等中国思想也可以回应西方思想中可能面临的问题。
今天应该如何看待儒学?这里涉及情感认同和理性分析之间的关系。对于传统儒学,一方面应该有必要的情感认同,对儒学要有充分的敬意和尊重;另一方面需要有理性分析的态度,对儒学可能具有的理论限度,予以充分的认识和把握。如果仅仅强调理性的分析,缺乏情感认同,则儒学容易被视为认知的对象,其价值内涵难以得到充分肯定;相反,如果单纯注重情感认同而忽视理性分析,则可能走向传统的卫道的立场,对儒学的限度曲意回护。
今天发展儒学,同时需要立足现实,注重时代的变迁。从时代的历史变迁看,人类社会已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文明之间的冲突、国际关系的争端所给出的中国回应。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儒学可以提供多重思想资源。如从儒家“仁者以万物为一体”的观念出发,便应当尊重自然,由此走向人与物的统一;应当注重人与人关系的协调,建立和谐的社会共同体。孟子提出“仁民爱物”:“仁民”就是以仁道的原则对待他人,“爱物”则要求将这一原则引入处理人与自然界关系的领域。这种观念对今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从更形而上的层面看,儒家所具有的对天下的情怀,蕴含着意义的关切。心学提出“意之所在便是物”:对人来说,世界所具有的意义,离不开人自身对世界的观照和作用,其中内含意义的关切。这种关切对于理解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深入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能够提供具体而深厚的资源。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杨国荣《推动儒学创新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墨家主张“兼爱”,赋予人道以普遍的意义,相对儒家的人道原则和法家的自然原则具有更为宽广的理论视野。
B.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找寻类似的概念以对应西方的理论或一味强调儒学向经学还原的做法,均不利于儒学的发展。
C.由于缺少以西学作为理解儒学的理论参照系统,传统儒学中不少观念的价值含义往往未能充分地彰显出来。
D.儒家“万物一体”的观念阐明了人和物、人与人的关系,“意之所在便是物”表明世界内含意义的关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循着“承先”而“启后”的思路阐述了对儒学及其现代发展的思考,脉络清晰。
B.文章陈说观点时使用“往往”“在一定程度上”等说法,体现了作者用语的分寸感。
C.文章提出为了处理好中西文化关系需要以比较合理的方式对待儒学,富有启发意义。
D.文章引用传统儒学观点,论证了儒学可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多重思想资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思想趋向,推动儒学创新发展不能仅仅偏于一端,需要关注儒学本身的多重路向。
B.发展儒学不能仅仅执着于儒家立场之上,应以更宽广的视野看待儒家与不同流派之间的关联以及各自的理论意义。
C.借助西学有助于深刻把握儒家一些观念的含义,而儒学对回应和解决西学中的相关问题也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D.对儒学缺乏情感认同而走向简单否定的趋向比起单一的卫道意识,更加不利于儒家文化生命在今天的延续发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4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
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中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又叫生存贫困,指个人和家庭依靠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要),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到2020年底,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6079元增长到2020年的12588元。99.9%以上的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全面实现贫困人口看病有地方、有医生、有医疗保险制度保障。截至2020年底,全国贫困地区新改建公路110万公里,新增铁路里程3.5万公里,贫困地区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路。贫困村通光纤,和4G比例均超过98%。贫困县网商从2016年的131.5万家增长到2020年的311.23万家。
(摘编自央视网2021年4月7日)
材料二:
吉尔吉斯斯坦前驻华大使穆拉特别克·伊马纳利耶夫认为,中国为全世界消除贫困作出重大贡献。中国减贫事业所取得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伟大胜利,这一成就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和成功实施的改革。
乌兹别克斯坦国立大学经济学教授哈桑。阿布卡斯莫夫表示,中国减贫的成功实践表明,与贫困作斗争最重要的是勇气、远见、责任和担当。一个国家只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决心并付诸有效行动,就能够向着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前景不断迈进。
《菲律宾星报》专栏作家李天荣指出,中国的减贫实践给菲律宾带来重要启示,那就是减贫离不开坚强的领导、离不开民众的合力、离不开改革的决心。
埃及中国友好协会主席艾哈迈德·瓦利认为,从中国的减贫实践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尽管面临各种挑战,中国从容应对并如期完成目标任务,值得很多国家学习。
(摘编自新华网2021年4月7日)
材料三:
古巴拉丁美洲通讯社记者:中国如何防止农村人口返贫?
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王正谱答,将建立长效机制,即防止返贫的监测和帮扶机制。主要是监测收入状况、“三保障”状况、饮水安全状况,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对脱贫县设立五年的过渡期,主要帮扶政策保持稳定并不断完善。继续强化帮扶,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有针对性地做好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
日本读卖新闻记者: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远景目标,国家乡村振兴局如何做?
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洪天云回应,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汇聚全党上下、社会各个方面的强大力量来推动实施,需要各地各个部门协同作战、共同推进。乡村振兴部门将会同相关部门一起深入推进各项措施落地见效,同时抓重点工作。农民收入提高,主要通过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关于农村发展,下一步将启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摘编自齐鲁网2021年4月6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我国已历史性地整体消除贫困。
B.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0年达12588元,相比2013年的6079元,翻了一番多,脱贫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C.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强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也实现跨越式发展,脱贫地区落后面貌明显改变。
D.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中国为全球减贫事业和人类发展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汇聚民众力量,在改革中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的有益经验值得借鉴。
B.监测农村低收入人口的收人状况、“三保障”状况、饮水安全状况,建立防止返贫的监测和帮扶长效机制,我国将持续发力防止农村人口返贫。


展开余下试题C.对脱贫县设立五年过渡期,继续强化帮扶,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我国将长期保持扶贫政策的连续和稳定。
D.汇聚各方力量,各部门协同作战,深入推进各项措施落地见效,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我国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6.以上三则材料中,央视网、新华网、齐鲁网报道的角度和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画春
刘凤荪
我从画室出来,上电梯,看到清洁工张云春。我说,我在那楼时你在那楼,我在这楼时你又在这楼,我思想艳阳的时候,你就擦出一个春天。
他笑了,他笑起来真好看。
矮个子,瘦瘦的,圆圆的脸,皮肤黝黑,满脸弧形的皱纹,细小的牙,每次的笑容都会存留很久。
他和他的妻子都属于就地过年的,年三十也在工作,一天都没有休息。
他老婆叫秦克萍。他们穿浅绿色的工作服,长年如是,那是早春的颜色。这让我们在冬天的时候想到春天的脚步,在春天的时候又想到春意勃发。
每次从电梯里出入,湿润、芬芳的气氛让我忍不住一而再地缩鼻子;有家乡味弥漫,思维飘摇起来,想起故乡的老樟树,红石桥,披蓑衣的人赶着老牛悠悠走,艳艳的藤黄色从远处铺陈过来,有斑鸠在寂寂地歌唱。该是刚下过一场好雨,把大地都洗得干净了,水流到溪里去,溪水并没有变脏,依旧吐着处子的矜持,水里有逗水的鱼,激灵激灵地拍着身子。柚子树在桥那边的人家院子里开花,香味漫过来。眨眼间,眼眶里已蕴满欢喜的眼泪。
其实电梯里什么也没有,四面都是镜子,视觉错误让狭小的空间空旷起来,玻璃面上非常干净。就是这洁净的空旷和柚子花型的芬芳还有清洁工淡淡的汗味,让我想起艳阳里的故乡。
很长的时间里,我并不知他们的姓名,只知道他们是物业聘用的清洁工。有了寒暄,我知道他们是重庆人,有两个孩子,都读了大学,各在不同的城市打工,都不在这里。寒暄时,我一般都操起并不熟练的重庆话,他们的笑容会益发烂漫,也就用家乡话和我唠。片刻里,我们成了老乡。
今年,珠江边风铃木花开得迟,有几次我去珠江边打探,都很落寞。那花不如旧年抢春,就少了许多奔放的韵律。回到小区看到张云春,弧形的皱纹四处漫开,他依旧灿烂地笑。
他这一笑,让我忽略了风铃木的迟延,看到了春天的奔放。
他知道我是画画的。画家好,他说,没有屋,就画屋;没有花,就画花。
他说得太好了,我就画了一路风铃木的芬芳。上
没有桥,就画桥。
没有樟,就画樟。
没有蓑衣、牛轭、斑鸠唱,就点染赭石、花青和藤黄。
这不,画家明明就是他们,他们用的是擦布,用的是热忱,用的是对这座城市的爱。
有一次风暴袭过,小区里到处是白色的泡沫垃圾。那时我正在跑步,看到一个绿衣人奔跑。旋即又出现一个绿衣人。他们就是张云春和秦克萍。很明显,他们在为修复小区环境忙碌。没空和业主寒暄,但他们的眉宇间没上锁,淡淡的笑意依旧往外溢。
我想起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一名医生对病人说的话:你不要担心,把你的担心都给我。
风暴过后很安静,我在画室里看到珠江上的凫洲桥,车悠悠行,水缓缓流,天空蔚蓝如洗。
出画室下电梯到地上,看到如茵的草坪,看到铺翠的春羽,看到泼朱的秋枫,看到典雅的羊蹄甲,还看到笑眯了眼的使君子藤,一切都那么安好。泡沫呢,一星不存。
还看到张云春,他依旧笑,依旧说:画家好,没有屋就画屋,没南瓜就画南瓜。
老秦呢,也在忙吧?我问他。他笑着随手一指,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没看到秦克萍,倒是看到另一个清洁工。那人也姓张,叫德伟。新冠肺炎在武汉喧嚣的时候,我认识了他。他那时负责清扫整个小区的落叶,拿2000元的月薪。他再三说自己很快乐,一有闲暇就吹笛。站在垃圾车旁,他吹《天边》,我就看到一只鸿雁飞呀飞,他吹《白毛女》,我就看到杨白劳给喜儿扎红艳艳的头绳……
有很长时间没看到张德伟了,倒是经常看到老高。就因为在电梯上对他微笑过,他就把我当作他的亲人,曾送我他捉的鲫鱼,后来他老婆突然得心梗走了,他去了故乡。一年后他又回来,带来好些他种的南瓜。他不知道我姓名,也不知道我住哪楼哪幢,就久久地候在路边,终于看到我练剑走过,满脸欢欣地献上他种的南瓜。
老高不会笑,但种的南瓜实在甜。小瓜种,肉质实在,放个三几月的不烂。
他看到我画的黄花风铃木,难得地露出了笑脸。他说:画家好,缺什么就画什么。
秦克萍也说过的,她说,嘉陵江好长,船儿排队抢春。远离故乡,看不见,比不了,能画一个多好。
温馨的赞语,胜过微信上一百个点赞。缺什么就画什么,多么现实的神话,多么富有神话味的现实!
静下心来想想,这些“绿衣人”才是真的画家。一双粗糙的巧手,一张浸透了他们青春的擦布,春天不在的时候,他们为我们画春,春天来的时候,为我们引领芬芳。当我们思乡的时候,他们为我们画故里,画桥、画水、画鲫鱼、画绿柚。还有杜鹃花红,还有南瓜花黄。
(略有删节)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关注现实而用笔巧妙,“和他的妻子都属于就地过年的”“新冠肺炎在武汉喧嚣的时候”“今年,珠江边风铃木花开得迟”等句就极俭省而自然地点明了时间和空间背景。
B.本文善从细处落笔表现人物,如“弧形的皱纹四处漫开,他依旧灿烂地笑”通过细微神态描写凸显出张云春的心情,“就久久地候在路边”通过行为细节凸显出了老高的为人。
C.本文取材自由但安排精心,重点叙写小区的一对清洁工夫妇张云春和秦克萍,又自然带出另两个清洁工张德伟和老高,表现了这一小人物群体的美好品质,拓展了作品的意义。
D.本文语言富有文采,如“你就擦出一个春天”文句富有意蕴,“他们的眉宇间没上锁”一句妙用修辞,“车悠悠行,水缓缓流,天空蔚蓝如洗”一句语言典雅华丽而句式灵活。
8.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6分)

9.本文题目“画春”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盛度,字公量,世居应天府,后徙杭州余杭县。举进士第,补济阴尉。试学士院,为直史馆,累迁尚书屯田员外郎。契丹寇边,从幸大名,数上疏论边事。奉使陕西,因览疆域,参质汉、唐故地,绘为《西域图》以献。改开封府判官,坐决狱失实,降监洪州税。度尝奏事便殿,真宗问其所上《西域图》,度因言:“酒泉、张掖、武威、敦煌、金城五郡之东南,自秦筑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碣,延袤万里。有郡、有军、有守捉,襟带相属烽火相望其为形势备御之道至矣唐始置节度后以宰相兼领用非其人故有河山之险而不能固有甲兵之利而不能御。今复绘山川、道路、壁垒、区聚,为《河西陇右图》,愿备上览。”真宗称其博学。后迁右谏议大夫、权知开封府。寇准罢相,度以交通周怀政,出知光州。乾兴初,再谪和州团练副使。还知审刑院,以右谏议大夫知扬州。初,度谪洪州,建请复贤良方正科,又请建四科以取士。既而用夏竦议,置六科,其议亦自度始。复为翰林学士、史馆修撰,迁给事中。寻进承旨,以礼部侍郎兼端明殿学士,召问边计,退而条十事上之。景祜二年,拜参知政事。时王曾、吕夷简为相,度与宋绶、蔡齐并参知政事,曾与齐善,而夷简与绶善,惟度不得志于二人。及二人俱辞相,仁宗问度日:“王曾、吕夷简力求退,何也?”度对曰:“二人腹心之事,臣不得而知,陛下询二人以孰可代者,则其情可察矣。”仁宗果以问曾,曾荐齐,又问夷简,夷简荐绶,于是四人俱罢,而度独留。迁知枢密院事。以太子少傅致仕,卒。赠太子太保,谥文肃。


展开余下试题(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五十一》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襟带相属烽火/相望其为形势/备御之道至矣/唐始置节度/后以宰相兼领用/非其人/故有河山之险而不能固/有甲兵之利而不能御
B.襟带相属烽火/相望其为形势/备御之道至矣/唐始置节度/后以宰相兼领/用非其人/故有河山之险而不能固/有甲兵之利而不能御
C.襟带相属/烽火相望/其为形势备御之道至矣/唐始置节度/后以宰相兼领用/非其人/故有河山之险而不能固/有甲兵之利而不能御
D.襟带相属/烽火相望/其为形势备御之道至矣/唐始置节度/后以宰相兼领/用非其人/故有河山之险而不能固/有甲兵之利而不能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3分)
A.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称号。科举制度形成于隋唐,明清正式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即乡试、会试和殿试。
B.真宗是帝王庙号,,庙号是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起的名号。后文的文肃是谥号,即帝王或大臣等死后评给的称号。
C.陇右是古地区名,泛指陇山以东地区。陇即陇山,绵延于陕西省和甘肃交界的地方;陇为甘肃省的别称。
D.权知指临时代理某官职。宋初官员被临时差派某地治事,其官衔前常带“知”字,知为主持意,暂代者称权知。
1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盛度科举入仕,数度起落。他进土及第后开始步入北宋政坛,由地方官至京官,曾被贬洪州、和州,出知光州,终登知枢密院事的高位,在太子少傅位上退休。
B.盛度积极进谏,受到赏识。契丹人侵北宋北部边境时,他曾屡次上疏议论边事;被贬洪州后,他又先后建言恢复贤良方正科和设四科取士,随之进位担任承旨。
C.盛度博学多才,重视边防。他在对前代边疆防务研究的基础上,重新绘制了山川、道路、壁垒、区聚,取名为《河西陇右图》,献给皇上参考,受到真宗称赞。
D.盛度为人精明,遇事谨慎。在仁宗问及王、吕二人辞相原因时,他既没有正面回答,也没有借机说别人的短处,非常策略地回答了仁宗问话,后得到重用。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奉使陕西,因览疆域,参质汉、唐故地,绘为《西域图》以献。

(2)以礼部侍郎兼端明殿学士,召问边计,退而条十事上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六州歌头.题岳鄂王庙①
刘过[南宋]
中兴诸将,谁是万人英?身草莽,人虽死,气填膺,尚如生。年少起河朔,弓两石,剑三尺,定襄汉,开虢洛②,洗洞庭。北望帝京,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过旧时营垒,荆鄂有遗民。忆故将军,泪如倾。
说当年事,知恨苦:不奉诏,伪耶真?臣有罪,陛下圣,可鉴临,一片心。万古分茅土,终不到,旧奸臣。人世夜,白日照,忽开明。衮佩冕圭百拜,九泉下、荣感君恩。看年年三月,满地野花春,卤簿③迎神。
[注]①岳鄂王庙:即岳飞庙。岳飞,宋时抗金名将。②开虢洛:指岳飞郾城大捷。③卤簿:本为帝王驾出时仪仗,此指迎神赛会。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少起河朔”到“洗洞庭”几句用洗炼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岳飞的英雄事迹:早年从军,武艺高强,南征北战,屡建战功。
B.“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既是用典,又是比喻,写出了岳飞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悲惨命运,表达了诗人的愤慨之情。
C.“臣有罪”四句,对当时赵宋王朝明褒实贬,言外之意是皇帝没能明辨忠奸真伪,酿成了岳飞惨死的千古奇冤。
D.结尾三句写每年三月春来人们举行迎神赛会,这与“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有异曲同工之妙,令人唏嘘。
15.英雄不会寂寞,岳飞活在人们心中!请结合这首词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孔子在《论语.里仁》中也认为应把别人当作自己修身养性的参照,且应该这样做:“   ▲   ,   ▲   。”
部(2)《荀子·劝学》中曾形象地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韩愈则在《师说》中将这种认识直接表述为“   ▲   ,   ▲   ”。
555(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六国与秦都是自取灭亡。他认为,“   ▲   ”,则六国能抵御强秦;“   ▲   ”,则秦可江山永固。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时间如水,波平如镜。突然落下一颗石子,一时间__________,泛起阵阵涟漪。历史的碎片一股脑儿地跳将出来——三星堆,这个“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的地下历史宝库,带给我们太多的震撼和惊喜——神秘莫测的青铜纵目面具、青铜大立人、黄金权杖、《山海经》记载能“通天通地”的青铜神树等等,你们从哪里来?那鼓凸的眼睛,想述说什么?
“三星堆”,顾名思义,像星星一样的三个土堆。专家表示,三星堆所在的三个土堆,就像一根直线上的三颗金星,当地人便把这三个土堆及其周边地区叫做三星堆。
三星堆古遗址,是我国西南地区迄今发现的范围最大、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35年前的1986年,三星堆遗址首次大规模发掘,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叹为观止,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一眼穿越三千年,重新__________后的三星堆考古工作,还将为我们续写哪些传奇?在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内出土的海贝、金面具残片、象牙制品、丝绸织品、玉石器等文物为我们研究当时社会以及当时人们的思想都提供了重要物证。
走在城市的街头,高楼__________,有序排列;商店__________,到处都是;车来车往,人潮涌动。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三星堆遗址的再次发掘,让我们又一次想起了这些问题。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想一项是(3分)
A.波光潋滟 启动 鳞次栉比 星罗棋布
B.波光粼粼 起动 星罗棋布 鳞次栉比
C.波光潋滟 启动 星罗棋布 鳞次栉比
D.波光粼粼 起动 鳞次栉比 星罗棋布
18.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三星堆遗址首次大规模发掘,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令人叹为观止,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B.首次大规模发掘的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令人叹为观止,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C.首次大规模发掘的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叹为观止,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D.三星堆遗址首次被大规模发掘,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叹为观止,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19.下列关于文中相关语句标点符号的解读,正确的是(3分)
A.原文“历史的碎片一股脑儿地跳将出来——三星堆,这个‘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的地下历史宝库……,句中破折号强调被引出的下文。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四川省广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