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165  2021-05-29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5]
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检测题(三)
部编语文七下第六单元检测题(三)
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共7小题,共28分)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故人/不独亲其亲 B. 货/恶其弃于地也
C. 是故/谋闭而不兴 D. 是谓/大同
2.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愤怒,生气 B. 知 困,然后能自强也 困:困惑
C. 不以千里 称也 称:著称 D. 盗窃乱贼而不 作 作:兴起
3.下列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北冥有鱼》选自《庄子》。《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B.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道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C. 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D.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即兴演讲稿,是李公朴在闻一多的追悼会上发表的一次演讲。
B. 《礼记》是道家经典著作,是秦汉以来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C.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梁衡,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D. 《马说》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韩愈的作品,这是一篇说理文。这篇文章借千里马的遭遇谈人才问题,发出了“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的慨叹。
5.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惠子相梁》中,庄子往见惠子,表明了自己的清高,无意功名利禄,指责了惠子为保住官位而偏狭猜忌的心态,但这些作者并没有直接道出,而是寓于一个虚构的故事中,使人感到意味隽永,具有更强的讽刺性。
B.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的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文章轻松闲适,意味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C. 《虽有嘉肴》一文使用摆事实、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体现了儒家思想中重视实践的理念,提倡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的行为。
D. 《大道之行也》文中的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6.阅读《卖炭翁》这首诗,完成各题。
(1)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 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 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 “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浏览完整试题C. “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 “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7.语言表达(本大题共7分)
下图是中国环境标志图形,仔细观察主体部分(汉字和英文除外),写一段解说文字。要求:说明内容包含构成要素、造型特点及其含义,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阅读文章,回答问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论人才
①“时势造英雄,英雄亦能造时势”,但历史上能“造时势者”实属少数,更多的时候,我们读到的是一些比较哀怨的声音。左思有“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的慨叹,王勃有“冯唐易老,李广难逢”的感慨,苏轼更是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自喻,他们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翻开历史,如冯唐、李广身负雄才,却难遂志愿者,车载斗量,正如古人所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②百里奚出游列国求仕,历经宋、齐不用,身为虞大夫而虞国亡,后来在秦国主政,却促进了秦国的崛起。百里奚在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何也?“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司马迁一席话道出其中奥妙,人才不仅在于发现,还在于使用,而用与不用又恰在于用人者之明与不明。倘若不量才而用,视宝玉为瓦砾,人才与庸才又有什么区别?
③当然,天下人才无数,而赏识者因时间、精力乃至视野所限,并非能识遍所有人才。因此,生逢其时的有才之士,不应去学姜太公钓于隐溪,而应有勇气展露才华,甚至毛遂自荐。
④韩信有大将之才,跟随项梁无所知名,后跟随项羽,积极进言献策,亦不被采用,官职仅为郎中。后来跟随汉王,多次主动与萧何交谈,始有“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美谈,并获得萧何力荐!默默无闻的韩信能担任大将军之职,虽离不开萧何知人的才略、离不开汉王善任的胆识,但更离不开毛遂自荐的自信和审时度势的智慧。倘若韩信一意消沉,自己不努力争取,今天世上怕就没有几个人知道还有韩信这个将才了。
⑤以上几人,百里奚、韩信终能施展才华,冯唐、李广却只有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慨叹。同样是生逢其时,却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遭遇。
⑥我们身处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我们身边也不缺乏各种各样优秀的人才。要想致力于国家的建设,实现人生的理想抱负,不仅需要有虚怀若谷、求才若渴的“伯乐”,更需要有勇于担当、积极向上的“千里马”。只有这两者兼备,才会成就事业。所以,一个人有才华,并且受到赏识和重用,才有得到实现人生理想的机会。
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分)
9.选文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4分)
10.选文第②③④的顺序能否调整,请具体分析原因?(4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本大题5道小题,16分)
略说“知人”
①中国有句俗话,叫“知人知面不知心”,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了解人难,难的是
了解人内在的品德。伪劣商品难辨,因为它有迷惑人的包装;伪善小人难识,因为它有欺骗人的假言。而知人之难,并不只在于识别伪善小人,还在于人性之复杂--说假话有时是为了怕伤人,回避真相有时是为了保全真情,岂能一概否定?所以,中国古代把“知人”当成最高的智慧,《书经》说“知人则哲”,《老子》说“知人者智”。
②知人涉及择友,知人方能交友。《文中子》说:“君子先择而后交,故寡尤;小人先交而后择,故多怨。”《战国策》江乙说:“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择友,当择其德,唐孟郊《审交》诗:“种树须择地,恶土变木根。结交若失人,中道生谤言。惟当金石交,可与贤达论”--这些都是择友的经验之谈,经过、见过、受过,才总结出来的。
③知人涉及育人,知人方能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孔子是最了解自己学生的。子夏三年丧毕,去见孔子,孔子给他琴,让他奏乐。子夏拂弦,侃侃而乐作,然后说:“先王制礼乐,我不敢情绪低落,弹奏得过于压抑。”孔子说:“子夏够得上是君子。”闵子骞三年丧毕,也去见孔子,孔子也给他琴,让他奏乐,闵子骞拂弦,切切而悲作,然后说:“先王制礼乐,我不敢忘记悲伤,弹奏得过于欢乐。”孔子也称赞他是君子。同样三年丧毕,孔子从音乐中知道他们一个哀未尽,一个哀已尽。孔子知道他们既能用真实的情感来弹奏,又能把这种情感加以理性的解释。像孔子这样细腻的老师,怎能不培养出优秀的七十二弟子?可是,社会越来越复杂,老师了解学生的一时一事,又怎能了解学生的一世?
④______。刘邦称帝后,在洛阳南宫置酒,宴席之上,他问群臣:“我所以能得天下,是因为什么?项羽所以失天下,又是因为什么?”臣子们的答复,他都不满意。最后他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有天下也。项羽唯有一范增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这个故事首先说的是用人,嫉贤妒能,唯愚是举,当然是胜利之大忌;可是,用人首先在知人,刘邦若不能把张良、萧何、韩信的德才了解得那么透彻,把他们从芸芸众生中挑出来,焉能任用他们建功立业?
⑤知人确实很难。人们常说多数人“心里有杆秤”,又说“日久见人心”。陆游有两句名言:“万事不如公论久,诸贤莫与众心违。”然而欲知真相,公论尚需长久;欲晓一心,还要先见众心,这都是不容易的。有时候,急于结交和用人,等不得那么久,一旦交友不慎或任人不淑,吃亏、误事、受气、遭罪,哭都来不及。所以就有发明“测谎器”、动用“特异功能”来分辨人好坏的梦想。只是高科技虽已有可能“克隆”人,要从人的心里掏出真伪、优劣来,恐怕一两代人还等不到。唯一能依靠的,是修养出衡量人的自身境界,把握好判断人的正确标准,历练出观察人的犀利眼光。
⑥知人是一种智慧,又是一种境界、一种素养。如何知人是难以定出一套范式的,但古人有些知人的经验倒可以参照。先秦诸子中,庄子是大家公认看问题很透彻的,他提出以“九征”观察人的经验。所谓“九征”,就是把人放在最容易显出真面目的环境下,多方面去考察他的各种品德。这可给贤能者以表现的机会,也可给不肖者以暴露的机会,最终能将贤与不肖分清。


展开余下试题 ⑦“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其实,马各有其用,何须都日行千里?仅仅识得千里马,也还不够;______。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01月15日24 版)
1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2分)
12.根据上下文结构和第④段主要内容,在第④段句首填上分论点。(2分)

13.第②段加线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分)
14.选文语言在严谨之余,不乏生动之处,请从第⑤段中列举出一处,并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5.能读懂议论文,并根据文意续写,是阅读能力升华的一种表现。现在请在结尾横线处补上一句话,为文章作结。(4分)
三.文言文阅读(14分)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庄子〉二则》)
【乙】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①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④。”
(选自《韩非子•喻老》)
【注】①患:担忧。②睫:眼毛。③庄蹻:楚国的大盗,实为人民起义领袖,与楚王不同时,系寓言假托。④明:眼睛明亮,引申为明智。
16.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2处)(2分)
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怒而飞 怒:_________ (2)志怪者也 志:_________
(3)楚庄王欲伐越 伐:_________ (4)王乃止 乃:_________
18.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化而为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B. 安知鱼之乐/王之伐越,何也
C. 去以六月息者也/不以千里称也 D. 不知其几千里也/安求其能千里也
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0.从课文的节选部分来看,庄子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写出一个与“鹏”有关的文学形象或一句诗词名句或一个成语。(4分)
四.作文(50分)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的生活处处有故事,一句话的背后有故事,一段诉说有故事,一次流泪有故事,……请以“这里也有故事”为题,完成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
答案和解析
1.A 2.A 3.B 4.D 5.C 6.(1)A (2)D
7.【答案】示例:中国环境标志图形由中心的青山、绿水、太阳及周围的十个环组成。图形的中心结构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外围的十个环紧密结合,环环相扣,表示公众同心同德,携手并肩,共同保护环境;同时,十个环的“环”字与环境的“环”同字,即别出心裁,又寓含丰富,耐人寻味。(言之有理即可)
8.一个人有才华,并且受到赏识和重用,才有得到实现人生理想的机会。
9.用左思、王勃、苏轼的诗句及冯唐、李广的事例,引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观点,引发读者对人才问题的思考并引出下文。
10.不能。因为②③④段层层递进的证明了中心论点。第②段通过举百里奚的例子,具体有力的论证了“人才不仅在于发现,还在于使用,而用与不用又恰在于用人者之明与不明”这一观点。第③段紧承第②段,分析指出:有才之士,应有勇气展露才华,甚至毛遂自荐。第④段紧承第③段用韩信毛遂自荐的自信和审时度势的智慧进一步证明了第③段的观点。
答案:
11.知人是一种智慧,又是一种境界、一种素养。
12.示例:知人涉及选贤,知人方能善任。
13.道理论证。引用《文中子》《战国策》《审交》三部书中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强调“知人涉及择友,知人方能交友”的观点,同时使其更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使论证有力。
14.示例:“一旦交友不慎或任人不淑,吃亏、误事、受气、遭罪,哭都来不及”。这句话用词鲜明、生动,“哭都来不及”更具感情色彩,强调交友不慎带来的后果,引人深思。
15.示例:各马各用,更显“伯乐”本色。
本文采用道理论证、举例论证证明“知人是一种智慧,又是一种境界、一种素养”的中心论点,主要从“知人涉及择友,知人方能交友”;“知人涉及育人,知人方能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知人涉及选贤,知人方能善任”三个方面展开论证。
辨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题目,要求学生首先能够正确辨别论证方法:举例论证要有具体的事例,道理论证要运用定律、公式、名言警句能论证论点;对比论证要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进行论证,比喻论证是用人人熟悉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然后明确每一种论证方法的具体作用,把握关键词语和答题模式。
16.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
17.(1)振奋,这里指振动翅膀
(2)记载
(3)攻打
(4)于是
18.D
19.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20.作者笔下的大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诗词: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的《上李邕》
成语典故:鹏抟九天 万里鹏程 鹏路翱翔 鹏霄万里 鹏举鸿飞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2021学年部”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