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17  2021-05-31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7]
江苏省徐州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模拟(打靶卷)语文试题
徐州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模拟(打靶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出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
三星堆遗址3到8号祭祀坑的发掘让大家对三星堆的认知更加清晰了。三星堆文化比较吸引人的是青铜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异于中原文化的面具、人像,一类是和中原文化类似的青铜容器。从成分分析,异于中原文化的面具、人像的铅含量分布分散,普遍超过10%,锡含量为5%-13%;而和中原文化类似的青铜容器锡含量分布分散,高于 15%,而铅含量集中分布在10%左右。提示两类青铜器工艺差异较大,可能不是同一个地方生产的。综上,可推测出三星堆文化中中原风格的青铜器可能不是三星堆本地生产,而是由江淮一带输入的。
(摘编自王超《三星堆遗址新发现带给我们的思考》)
材料二∶
三星堆的城邑位于一条大河南岸,城中央另有一条河流横贯,将城内空间划分为南北两部分,城邑的功能分区呈现河北为世俗区而河南为宗教区的空间格局。贯穿全城南北的内城墙将大城划分为东西两城,以分隔城内不同社会等级和职业的社群。城市因而形成南、北上下城区,东、西并列双城的城市结构。三星堆古城的规划思想和文化传统,对以后古蜀国的都城,乃至于秦汉帝国的都城规划都有很大的影响。金沙村遗址和战国时期的成都城,都是将城市规划在一条宽阔的河流岸边,却另有一条稍小的河流从西向东穿城而过,将都城划分为南、北两个城区。城的北区布置宫殿等世俗建筑,城的南区安排神庙等宗教祭祀场所,突出表现人与神分离的二元思想。横贯城市中间的河流,既起着分隔世俗之人与神职人员功能区的作用,也起着联系河北面人的空间与河南面神的空间的纽带作用。这实际上就是有学者所说的象天法地的都城规划。秦国的都城咸阳在渭河北岸,也先后建有旧、新咸阳城,前者是本孝公时营建的咸阳都,后者则是秦始皇仿效六国宫殿陆续域筑的宫殿区,他还将咸阳城区扩展到渭河南岸,形成了河流横贯大咸阳的都城格局。由于秦始皇不断神化自己,将自己视为三皇五帝的升华,故他将原先古蜀国象天法地的都城规划移植至咸阳,更强化了天而弱化了地,变象天法地为象征天汉。古文献记载的成都与咸阳同制(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秦咸阳的形态是端门四达,以则紫宫;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三辅黄图》),就是这种规划思想的产物。
(摘编自孙华《三星堆遗址与三星堆文化》)
材料三∶
鉴于文献录无法作为主要研究依据,我们便只能倾听那些出土文物的沉默的自白了。它们试图告诉我们,尽管三星堆文明成分驳杂,却是典型的外来文明,向我们展示出高度开放的成都盆地的全球化特征。
根据现有文物推断,三星堆遗址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土著期(前 2800-前1300年)主要为陶器和石器,属于新时期时代和青铜时代早期;第二期为插入期(前 1100年-前900年),又可称为在国期),大量青铜器突然闪现、毫无征兆,器型诡异,风格跟第一期截然不同,显示有外部先进文明强行插入;第三期为后焚毁期,插入式文明遭到解体,但本地余韵犹存,而且在百里以外的金沙村一带,有被轻度沿袭、模仿和复制的迹象。


浏览完整试题现有的研究报告,试图抹除三个时期、尤其是土著期和插入期的迥异之处,将其视为一种连续的自我继承关系,而真正值得谈论的,恰恰是那个短暂的插入期,它跟原住民缔造的第一期文化有本质差异,而非基于华夏文明的次生文明。
我们已经发现,三星堆可能是政教合一的王国,其统治阶层来自异乡,其人类学表征为窄脸、大眼、高鼻、大耳和阔嘴,脸部轮廓具有显著的凹凸风格(如图)。
从公元前 4000年到前 600 年的轴心时代,从埃及、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到印度,存在着一个地域广阔的西亚/埃及文明共同体(以下简称西亚文明共同体),其特征就是巴别神系及其对应的神庙和祭拜体系、人口聚集的城市、青铜铸造技术、发达的海陆两栖贸易,还有基于象形文字的抽象字符,以及狂热的黄金崇拜(埃及尤甚)。
神鸟生命树、黄金面具和权枚、南亚象牙和印度洋贝币,所有这些三星堆出土物品,足以证明它跟西亚文明共同体的同质性。
该共同体涵盖古埃及人、苏美尔人、闪族人和印欧人等,并拥有近似的人类学体征:长方脸、大目、高鼻、大耳和阔嘴,以及由此形成的凹凸分明的面部轮廓。
即便如此,这个盆地小国的民族结构仍然是多元的。它的王族、祭司和铜匠,正如青铜雕像和面具所塑造的那样,属于西亚人种,并以笄发为辨认标识,但人数有限; 而它的民众则是以辫发为标识的原住民,他们是聪明的蚕农,为数众多,在国王和祭司指导下勤勉地劳作。
(摘编自朱大可《三星堆王国的神学战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类似于中原文化的人像、面具、容器等青铜器锡含量高于15%且分布分散,而铅含量分布集中在在 10%左右。
B.一条河流横贯三星堆城邑的全城,将大城划分为两城,以分隔城内不同社会等级和职业的社群。
C.成都城与咸阳城同制,都是受到三星堆城邑影响,都是建在宽阔河流岸边,另有一条河流穿城而过
D.三星堆王国期的统治阶层很可能是人数占少数的来自西亚文明共同体的异族人种,并带来了外部文明。
2.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对青铜器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三星堆文化在和外界文化的交流的基础上,还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B.材料二认为,随着秦始皇对自我的神化,都城咸阳也由三星堆的象天法地规划思想提升为象征天汉的规划思想。
C.材料三中所说三星堆这个盆地小国的多元,就是指世俗人的世界与宗教神的世界的二元。
D.来自西亚的文明,在三星堆存在了大约两个世纪,其文化对古蜀国和秦汉帝国都有很大的影响。
3.有人认为三星堆与中原文化有密切联系,不适合作为依据的一项是(3 分)
A.中原信仰中,认为太阳是神鸟,宇宙中心有扶桑、建木、若木三棵神树,三星堆的青铜神树上面铸有九只鸟,其宇宙观与中原相似。
B.越南发现与三星堆形制相似的牙璋,《交州外域记》也记载后蜀王子将兵三万来讨雏王、雒侯(交趾地区),服诸雒将,蜀王子因称为安阳王。
C.三星堆的发现的玉牙璋、青铜兽面牌、陶盉在形制上与中原二里头文化发现的玉牙璋、重要礼器青铜兽面牌、陶盉一样。
D.三星堆大量使用青铜礼器,那里出土的一些青铜方尊,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商代礼器是一样的。
4.材料二、材料三内容各有侧重,请分别概括。(4分)
5.就文化认知而言,三则材料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6 分)
(二)现代文阅读 II (本题共 4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 题。
红围巾
刘庆邦
喜如春天去相亲,到秋天还没有下文。相过亲的喜如,好像一下子就长大了,好像换了一个人一样。
喜如鼓足勇气对娘说∶ 娘,我想要一条围巾。长这么大了,这是她第一次张口跟娘要东西。娘说∶ 我是想给你买条围巾,哪有钱呢!喜如不说话了,她的嘴又撅了起来。还是那天去相亲前,娘说去村东头的五婶子家给她借一条围巾戴上。五婶子是刚娶到村不久的新媳妇。五婶子结婚那天,喜如去看过,五婶子头上的确戴过一条新围巾。那条围巾是大红的,把五婶子的脸都映红了。那天娘空手去,又空手回来了,没借到围巾。娘去得晚了,五婶子的红围巾已被别人提前一天借走了。那人的闺女也是要去相亲,也需要戴一条红围巾。喜如把自己相亲不成的原因最后归结到没借到围巾上。要是戴上一条围巾呢,她的脸会显得红一些,好看一些,也许人家会看上她。
娘见她像是生气了,替她想了一个办法,说要不然你去地里扒红薯吧,你扒的红薯,单独放在一边,等攒够两筐,让你爹挑到集上卖了,卖的钱够买一条围巾了,就给你买围中。
当天下午,喜如就扛上钉耙,挎上荆条筐,到地里扒红薯去了。地里的红薯已经收过好几遍,喜如放眼望去,见地里仍有几个人在不同的地方扒着。她往地中间走了走,找到一块无人扒过、又离别人较远的地方,开始扒,扒了一丈多远,没扒出一块红薯。她把粘在一起的湿土块都捣碎,万一哪一块泥土里包着一块红薯呢。可以说喜如每扒一钉粑都满怀希望,希望怀得像红薯一样大,像红薯一样红。可土一扒开,希望顿时破灭。喜如不泄气,上一个希望破灭了,她把新的希望寄花在下一钉耙上。钉耙扬起,她的希望也随之升起。
太阳落下去了,有人用钉耙把挑起筐,回家转。喜如不想走,她扒到的红薯还太少。她往村庄的方向看了看,见灰趴趴的庄子上冒出了炊烟,还隐约听到了拉风箱的呼啦声。欲哭的感觉又在喜如心头升起来了,她说∶扒个红薯真难啊!当个人真难啊!她又对红薯说∶红薯,红薯,你们别跟我作对好不好?你们救救我好不好?我一个闺女家,也没别的想头,不就是想买一条围巾嘛!也不知道红薯听到她的话没有,反正红薯还是没有出来,星星都出来了,红薯也没出来。
第二天,天还没有大亮,参没起来,娘没起来,喜如就起来了。娘说天还不明,让她再睡一会儿。她没有说话,扛上钉耙挎上筐就走了、走到门外,她听见答对娘说∶ 喜如这闺女大了、 知道操心了。爹说的话,喜如有点似懂非懂,知道操心,操什么心呢?不过她听出爹是在夸她.
喜如埋下头来扒红薯,在土里发现了一条红头绳一样的细根。这样的细根,他们这里叫行条。她顺着行条往下扒,越扒行条越粗,喜如禁不住有些心跳,她预感到这下有戏了,行条尽头可能会带出一块较大的红薯。果然,喜如在二尺多深的地下扒到了一块红薯,这块红薯不算小,至少有一斤多重、红薯的颜色是嫩红的,嫩得像新生婴儿的皮肤一样。 她对着红薯又看又闻,差点把红薯亲一口。接着,喜如又扒到了好几块红薯。那些红薯有烂的,也有完整的;有的像小老鼠,有的像线穗子。看看,扒不到的时候,红薯不知在哪里躲着,一块儿红薯都不出来。扒到的时候,红薯接二连三地就来了。难道水中的鱼儿爱成群结队,土中的红薯也喜欢扎堆儿不成!


展开余下试题喜如把她扒来的红薯放在灶屋里,上面盖上一把干草,她扒回的红薯差不多有一筐了。如果有两筐红薯就可以换一条围巾的话,目前她已经有了半条围巾。
有一天中午,喜如从地里扒红薯回来,发现她的红算少了。别看上面的干草还盖得好好的,她一眼就看出红薯少了。而且,红薯少得很明显,只留下完整的,凡是烂的都没有了。喜如顿时很生气,这事不会是别人干的,一定是娘干的。娘难道就不知道,她每天起五更打黄昏,扒一点红某有多难!但她没有去问娘,一问就显得跟这个家离心了,生分了。有一点她想到了。烂红薯容易坏,不禁放,娘可能是怕烂的红薯坏掉,就挑出来吃了.
中午饭,娘做的炒红薯丝儿。这证实了喜如的猜测,娘肯定把她扒的一部分红薯拉成了丝儿。为了赌气,也是为了抗议,喜如午饭没吃炒红薯丝儿,坚决不吃。她只喝了一碗稀饭就算了。晚上扒红薯回来,喜如发现她的红薯堆又有了变化。这次变化不是少了,而是多了。她认得出来,多出来的红薯都是完好无损的,红薯的块头儿太小也差不多.不用说,这些多出来的红薯都是从他们家的红薯窖里转移出来,添加在她的红著堆上的,有一点她吃不准,多出的红著,不知是娘给她添上的,还是爹添上的?爹是个细心人,爹给她添红薯的可能性大些。爹不但把吃掉的红著补充上了,还多添了不少红薯。这让喜如觉得有些惭愧,她中午不该不吃炒红薯丝儿,不该给娘脸子看。还好,她没把赌气的原因说出来,没有跟娘吵架。要是跟娘吵了架,不知她会惭愧成什么样呢!
逢集这天,爹把她扒的红薯装了两大筐,准备挑到集上去卖。爹说,卖了红薯,买一条围巾,保证没问题。
听了爹的话,喜如的脸一下子就红透了,恐怕比红围巾还红。
既然扒的红薯够买一条红围巾了,喜如就不必再去扒红薯了。可爹去赶集后,喜如又到地里扒红薯去了。娘看在眼里,暗自纳闷儿,女儿家的心事让人猜不透,她为什么还去扒红薯呢?
(有删改)
6.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喜如想要一条红围巾,想让自己好看一点,说明她的爱美之心开始萌发,渴望借助红围巾相亲成功。
B.喜如发现红薯少了很生气,又发现红薯多了很惭愧,但她什么都没说,正是成长中的少女情绪表现变得含蓄和隐蔽的反映。
C.本文主人公喜如为了得到红围巾,而通过起早贪黑去扒红薯,旨在表明农村生活的艰苦和物质的匮乏。
D.文中喜如爹娘对女儿扒红薯换红围巾的举动,既心疼又理解∶心疼女儿在劳动中吃了不少苦,理解女儿的渐渐成熟。
7.下列对这篇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小说注重描写喜如的内在心理,能直接揭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化,更具真实性
B.小说运用了口语化的语言表达,如看看,扒不到的时候,红薯不知在哪里躲着等,充满生活气息,真实亲切。
C.小说选材精当,全文围绕喜如扒红薯,展开故事叙述,情节紧凑,跌宕起伏,具有较强的阅读吸引力。
D.小说运用比喻手法,写红薯像红头绳, 像小老鼠,像线穗子,生动表现了喜如扒出红薯后的喜悦和兴奋。
8. 结合全文,分析小说以红围巾为标题的作用。(4 分)
9.文章结尾娘看在眼里,暗自纳闷儿,请你以喜如的身份给娘写段话,解释还去扒红薯的原因。(不超过 60 字)(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王敬则,晋陵南沙人也。明帝即位,以为直阁将军。坐捉刀入殿启事,系尚方十余日,乃复直阔。泰始初,以敬则为龙骧将军,随宁朔将军刘怀珍征寿春。殷琰遣将刘从筑四垒于死虎,怀珍遣敬则以千人绕后。直出横塘,贼众惊退。除奉朝请,出补东武暨阳令。既入县,军荒之后,县有一部劫逃紫山中为民患,敬则遣人致意劫帅,可悉出首,当相申论。治下庙神甚酷烈,百姓信之,敬则引神为誓,必不相负。劫帅既出,敬则于庙中设会,于座收缚,曰:“吾先启神,若负誓,还神十牛。今不违誓。”即杀十牛解神,并斩诸劫,百姓悦之。迁员外郎。 苍梧王①狂虐,左右不自保,敬则以太祖有威名,归诚奉事。每下直,辄往领军府。夜著青衣,扶匐道路。为太祖听察苍梧去来。太祖命敬则于殿内伺机,未有定日。既而杨玉夫等危急殒帝,敬则时在家,玉夫将首投敬则,敬则驰诣太祖。太祖虑苍梧所诳,不开门。敬则于门外大呼曰:“是敬则耳。”门犹不开。乃于墙投进其首,太祖萦水洗视,视竟,乃戎服出。敬则从入宫,明旦集议,敬则拔白刃在床侧跳跃曰:“官应处分,谁敢作同异者!”
太祖受禅,材官荐易太极殿柱,顺帝不肯出宫逊位。明日,当临轩,帝又逃宫内。敬则将举人迎帝,启譬令出。
寻迁吴兴太守。郡旧多剽掠,有十数岁小儿于路取遗物,杀之以徇,自此道不拾遗。又录得一偷召其亲属于前鞭之令偷身长扫街路久之乃令偷举旧偷自代诸偷恐为其所识皆逃走境内以清。三年,以改葬去职,诏赠敬则母寻阳公国太夫人。太祖遗诏敬则以本官领丹阳尹。寻迁会稽太守。
敬则名位虽达,不以富责自遇,略不衿裾,接士庶皆吴语,而殷勤周悉。明帝即位,既多杀害,敬则自以高、武旧臣,心怀忧恐。帝虽外厚其礼,而内相疑备,数访问敬则饮食体干,闻其衰老,且以居内地,故得少安。
(选自《南史·齐书·王敬则传》有删节)
注释∶①苍梧王,刘旻,南朝宋第八任皇帝,后被杀。王敬则原为其侍卫。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又录得一偷/召其亲属于前/鞭之令偷扫街路/久之乃令偷举旧/偷自代诸偷/恐为其所识/皆逃走境/内以清/
B.又录得一/偷召其亲属于前鞭之/令偷扫街路久之/乃令偷举旧/偷自代诸偷/恐为其所识/皆逃走境/内以清/
C.又录得一/偷召其亲属于前鞭之/令偷扫街路/久之乃令偷举旧输白代/诸偷恐/为其所识皆逃走/境内以清/
D.又录得一偷/召其亲属于前鞭之/令偷扫街路/久之乃令偷举旧偷自代/诸偷恐为其所识/皆逃走/境内以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尚方,古代制造帝王所用器物的官署,多以役徒服劳作,也作为羁押罪囚的地方。
B.奉朝请,古代诸侯春季朝见天子叫朝,秋季叫请,称定期参加朝会为奉朝请。
C.处分,文中指关于皇帝人选的具体安排,现在多指对犯罪的人进行处理或处罚。
D.逊位,也称退位,是指封建时代君主或其他统治者放弃自己职务和地位的行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王敬则行事鲁莽,去面见皇上启奏事情,竞然带着武器就进去了,结果被朝廷处治。
B.王敬则机智巧妙,他利用暨阳百姓对神灵的敬畏,剿匪成功,然后杀了十头牛庆贺。
C.王敬则忠于太祖,在苍梧王被杀、朝中危乱之时,他竭尽全力帮助太祖掌握了权力。
D.王敬则治乱严明,他用杀一儆百的方式,快速改变了吴兴抢劫掠夺事件多发的状况。


展开余下试题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殷琰遣将刘从筑四垒于死虎,怀珍造敏则以千人绕后,直出横塘,贼众惊退。(4分)
(2)乃于墙上投进其首,太祖索水洗视,视竟,乃戎服出。(4分)
14.王敬则半生功劳显赫,却受到明帝疑备,他是如何自我保全的?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 题。
癸丑春分后雪
苏轼
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
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注∶ 此诗作于神宗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首联雪入春分点明时今,省见稀写出春分下雪十分罕见,不胜威表明半开的桃李经不起春雪的欺凌。
B.颔联应惭写出跟梅花相比,桃李更应因见识短浅而惭愧,面对突如其来的春雪只能像柳絮一样,漫天飘零了。
C.颈联不分东君写出掌管自然造化的东君不按时令行事,发阴机写出东君暗设机关图谋摧残半开的桃李。
D.本诗以春雪入题,寓物说理,借题发挥,字里行间虽弥漫着诗人的不满情绪,却也暗含着诗人的旷达乐观。
16.有人评价苏诗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情境之外。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诗中的新意和妙理。(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写木\金的变化,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曹操攻破荆州后在长江边横执长矛,饮酒作诗的英雄形象。
(3)荷这一意象常常被文人墨客运用于诗词中,请举出两个咏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纪录片《先生》聚焦民国国家讲坛上的大家身影,以最负盛名的近现代教育家为主角,揭示中国教育的宏观走向和个性榜样,梳理中国教育百年间的重大事件、观念嬗变,旨在溯源问脉,固本图新。《先生》的___▲___标准为∶开一代风气的教育启蒙者;性情、经历、作为有传奇性;对当代教育具有参照和启迪。头十集选定的十位人物是∶ 蔡元培、胡适、马相伯、张伯苓、梅贻琦、竺可桢、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陈寅恪。他们也曾身为学生,唯理想至老不灭,或者说破灭一次,再理想一次。在___▲___的文化民国、烽火连天的战乱守拙、大江大海的南渡北归里,他们宛如灯塔,各自照亮二方山河。《先生》系列纪录片以先生般的个性制作,映现先生们贴近群众又___▲___的独特全貌。为今日中国教育立镜一面,呼喊十声,余音袅袅是千年前范仲淹先生的长叹∶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___▲___。他们将苦难化作光明的文字,用背影证明民族的正面。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遴选 风雨如晦 鹤立鸡群 源远流长
B.遴选 波澜壮阔 卓尔不群 山高水长
C.筛选 波澜壮阔 卓尔不群 源远流长
D.筛选 风雨如晦 鹤立鸡群 山高水长
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B.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C.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20.请用平易朴实的语言,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重新表述出来。(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 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人们常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氧化物称为土,例如,将氧化铝称为陶土,氧化钙称为碱土等,事实上,稀土是镧、镜、钇等 17种金属元素的总称。因为当时冶炼提纯难度较大,用于提取这类元素的矿物比较稀少,而且获得的氧化物难以熔化,也难以溶于水,也很难分离,且外观酷似土壤,___①___, 这一名称从18 世纪沿用至今。
现实中,小到手机屏幕、数码相机,大到导弹、雷达、潜艇,___②___,作为不可再生的稀缺性战略资源,它有工业维生素\新材料之母之称,广泛应用于尖端科技领域和军工领域。___③___。两者的元素原子、电子层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它们在矿物中共生情况和离子半径皆不同。在应用上,轻稀土也被业内人士称为假稀土,虽然存量大、应用广,但价值相对低廉;而重稀土资源稀缺,可用于航天、军事、国防及新材料合成等高科技领域,价格昂贵,可替代性小。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个字。(6 分)
22.中华中学校园电视台打算利用上述语段做一个介绍稀土知识的科普小视频,视频分三个板块,请你为这三个板块各设计一个小标题,每个标题不超过6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全国各地 955 位中学生以《我不想做这样的人》为题,写下了对未来的思考。
我不想做一个浑身带刺的人,我不想做一个遗忘历史的人,我不想做一个不爱国的人……当我变成父母、师长、前辈的时候,希望我的孩子能对我说∶我想成为你这样的人!
复兴中学某班级围绕上述话题展开讨论,作为班级学生,你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高三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D(A项,类似与中原文化的青铜器是青铜容器;B项,分隔城内不同社会等级和职业的社群的是贯穿全城南北的内城墙;C项,秦始皇“将咸阳城区扩展到渭河南岸,形成了河流横贯大咸阳的都城格局”,是在原来处于渭河北岸的都城咸阳扩建到了南岸,构成河流横贯格局,而非“另有一条河流”)
2.(3分)C(材料三中的“多元”指的是“民族结构”,即王族、祭司和铜匠是西亚人种,民众是原住民)
3.(3分)B(只能说明古蜀与越南地区的密切联系,佐证了从蜀地通往越南路线存在的事实)
4. (4分)①材料二侧重论说三星堆文化的影响;②材料三侧重推断三星堆文明的来源。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
5. (6分)①要重视对考古发掘的研究;②要善于利用史料文献;③要注意文化常常同时具有独立性和交互性;④要有宽广的视野,能多角度进行比较;⑤要言必有据,不盲从别人。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4小题,16分)
6.(3分)C (“旨在表明农村生活的艰苦和物质的匮乏”错,旨在表现喜如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7.(3分)D (“红头绳”比喻的是红薯的细根)
8.(4分)①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②指代喜如所追求的美好事物;③象征喜如对幸福的期待和向往。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9.(6分)答题要点:①因体味到劳动的辛苦,知道了父母的艰难,想替父母分忧;②想通过劳动减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徐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