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125  2021-06-02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5]
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模拟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
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1
(四)古诗文阅读(20分)
尽管有了“健康码”,但很多同学依然担忧,纷纷表示还是不清楚伤寒感冒和新型冠状肺炎的区别,语文老师找出了张仲景的《伤寒论》,摘录了其中一些文字,和大家一起学习。
阴阳大论云: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冷冽,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
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耳。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成杀厉之气也。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暑病者,热极重于温也。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热病,皆由冬时触寒所致,亦为伤寒之属。
尺寸①俱浮者,太阳受病也,当一二日发。以其脉上连风府②,故头项痛,腰脊强。尺寸俱长者,阳明受病也,当二三日发。以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也,当三四日发。以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此三经皆受病,未入于府者,可汗而已。
尺寸俱沉细者,太阴受病也,当四五日发。以其脉布胃中,络于嗌③,故腹满而嗌干。尺寸俱沉者,少阴受病也,当五六日发。以其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尺寸俱微缓者,厥阴受病也,当六七日发。以其脉络于肝,故烦满抑闷。此三经皆受病,己入于府,可下泻而已。
①尺寸:尺部寸部的脉象②风府:穴位名③嗌:ài咽喉
16.同学们阅读这篇文章时存在一些字词上的疑问,于是找了出来,把不能理解的字加点,饱读诗书的你正好可以回答:(4分)
(1)冬气冷冽(_________)
(2)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 (_________)
(3)腰脊强(_________)
(4)络于肺(_________)
17.语文老师想考考大家断句的能力,将划线句子的标点去除,这并不能难倒你,请你给下面这个句子断句并翻译。(限断三处)(3分)
冬 时 严 寒 万 类 深 藏 君 子 固 密 则 不 伤 于 寒
18.阅读完文章后,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被寒邪而伤,立刻发出来,那就是伤寒,如果没有发作,随着免疫力的提高,也就好了。
B.寒毒邪气藏于肌肤之内,四季都可发病,但是春天发病更加可怕,比夏天发病更严重。
C.春夏季也会得伤寒,但基本上都是由于在冬季触犯了寒邪,寒邪伏藏所致。
D.口腹部胀满,咽喉干涩,多发于四五日之时,是因为太阴而得病的,是病还没有进入肺腑,所以可以靠自身运动治愈。
19.请你结合下列材料,联系文本,谈一谈伤寒和新型冠状肺炎的异同。(4分)
材料:
新型冠状肺炎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新陈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
【答案】
16. 清冷 规律 同“僵”,僵硬 缠绕连接
17.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冬季严寒,自然界各种生物深深地潜藏、伏匿,懂得养生的人能顺应自然之性而防护固密,所以不能被寒邪所伤。)
18.C
19.异:1.新型冠状肺炎最长潜伏期一般认为是14天,但是伤寒有的冬季感染,到春夏才会发作。2.普通伤寒基本可以靠自身出汗或者下泻治愈,而新冠肺炎一般情况下需要住院治疗。3.新冠肺炎是病毒所致,而伤寒是由于寒气入身导致的。同:两种疾发病时都会有干咳,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


浏览完整试题【分析】
16.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冽,本义,清冷。序,一词多义,规律。强,通假字,同“僵”,僵硬。络,本义,缠绕连接。
17.考查译句和断句。冬时,冬季。万类,自然万物。固密,坚固严密。于,被。故翻译为:冬季严寒,自然界各种生物深深地潜藏、伏匿,懂得养生的人能顺应自然之性而防护固密,所以不能被寒邪所伤。根据句意可断句为: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
18.A.根据第二段中的“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可知本项“随着免疫力的提高,也就好了”表述有误;
B.根据第二段中的“暑病者,热极重于温也”可知本项“春天发病更加可怕,比夏天发病更严重”表述有误;
D.根据末段中的“此三经皆受病,己入于府,可下泻而已”可知本项“病还没有进入肺腑,所以可以靠自身运动治愈”表述有误;
故选C。
19.考查比较阅读。不同点:第一点:根据文本第二段中的“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可知有的伤寒冬天感染,到春夏才会发作,潜伏期比较长,而新冠肺炎潜伏期一般为十四天。第二点:根据文本第三段中的“此三经皆受病,未入于府者,可汗而已”,第四段中的“此三经皆受病,己入于府,可下泻而已”可知伤寒可以通过出汗和下泻治愈,而新冠肺炎需要入院治疗。根据文本第二段中的“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耳”可知伤寒是由于寒气入身所致。而新冠肺炎是因为感染了新冠病毒所致。相同点:根据材料中的“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和文本中的“故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腹满而嗌干”“口燥舌干而渴”可知伤寒与新冠肺炎都有干咳,鼻塞、流体、咽痛和腹泻等症状。
【点睛】
译文:
《阴阳大论》说:春天气候温暖,夏天气候炎热,秋天气候凉爽,冬天气候严寒,这是四季正常气候的变化规律。
冬季严寒,自然界各种生物深深地潜藏、伏匿,懂得养生的人能顺应自然之性而防护固密,所以不能被寒邪所伤。如果不慎感受了寒邪,这就叫伤寒。四时之气皆能伤人而致病,但伤寒这种邪气,是最为凛冽、肃杀的邪气,所以为害最烈。感邪后立即发病的,名叫伤寒。感邪后不立即发病,寒毒邪气藏于肌肤之内,到了春季发病的,就成为温病;到夏季发病的,就成为暑病。所谓暑病,是热甚而重于温病的病症。所以辛苦劳累的人,春夏季之所以多患温热病,都是由于冬季触犯了寒邪,寒邪伏藏所致。也是伤寒一类。
尺部寸部脉象均浮的,是太阳受邪患病,多在一二天发病。因为太阳经脉上连风府,所以有头项疼痛、腰脊拘紧不柔和等症状。尺部寸部脉象都长的,是阳明受邪患病,大多在二三天发病。因为阳明经脉起于鼻旁,行于目下,所以有身体发热、目痛、鼻干燥、不能安卧等症状。尺部寸部脉象都弦的,是少阳受邪患病,大多在三四天发病。因为少阳经脉循行胸胁、出入耳中,所以有胸胁疼痛而又耳聋的症状。太阳、阳明、少阳这三经患病,为病在经脉,邪气尚未传入腑,可以用发汗法治愈。
尺部寸部脉象都沉细的,是太阴受邪生病,大多在四五天发病。因为太阴经脉络于胃,循行咽部,所以有腹部胀满,咽喉干燥的症状。尺部寸部脉象都沉的,是少阴受邪生病,大多在五六天发病。因为少阴经脉穿过肾、络于胸膈,连系舌根,所以少阴病见舌燥、口渴。尺部寸部脉象都微缓的,是厥阴受邪生病,大多在六七天发病。因为厥阴的经脉环绕阴器,入属于肝,所以有烦闷、阴囊缩入的症状。太阴、少阴、厥阴这三经患病,邪气已经传入胃腑,可用泄下法治愈。
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①有声。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仲淹使②陕西,辟③掌书记。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④。顾侍臣曰:“如欧阳修者,何处得来?”修平生与人尽言无所隐。及执政,士大夫有所干请,辄面谕可否,虽台谏官⑤论事,亦必以是非诘之,以是怨诽益众。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修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⑥,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⑦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注:①(嶷(yí)然)形容年幼聪慧。②(使)指范仲淹担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的职位。③(辟)征召,举荐。④(面赐五品服)指当面赐给他五品官的服饰。⑤(台谏官)御史台和谏院的官员。⑥(官书)官府公文。⑦(狱)案件。
16.根据下面的对话内容,完成相应的填空。(4分)
小明:古代很多文人从政都有被贬官的经历,文中范仲淹、欧阳修就被贬了。
我:是啊。古代对贬官的表达多样,除了“贬”外,短文中(1)___________也表示贬谪的意思。
小明:这叫多字表一意,那应该也有一字多义的情况吧?
我:有呀,比如“修笑而辞曰”的“辞”,意思是(2)___________,我们学过的“旦辞爷娘去”的“辞”却是“告别”的意思。
小明:我发现虚词的用法比较多,比如“以荻画地学书”中的“以”是(3)___________的意思,《岳阳楼记》中“属予作文以记之”的“以”却是“来”的意思。


展开余下试题我:古代还有很多字,意思和现代不同,比如“未尝及文章”的“尝”,意思是(4)___________,现代大多是“品尝”的意思。
小明:看来我们得好好积累文言词语。
17.下列对于文中欧阳修的事迹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欧阳修四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一直是他母亲教育他成人。
B.因范仲淹被贬之事,欧阳修写信谴责高若讷,结果高若讷状告皇上,欧阳修被贬夷陵县。
C.欧阳修论事直截了当,敢于说真话,所以树敌众多,经常被人诋毁。
D.欧阳修同学者经常谈论文章和政事,认为文章可以修身,政事则涉及百姓的利益。
18.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昔 者 之 举 岂 以 为 己 利 哉 同 其 退 不 同 其 进 可 也
19.曾国藩说:“古人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最难,自周汉以后,罕见德传者。”立德,即树立德行,欧阳修是否符合立德的标准?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5分)
【答案】
16. 黜或徙 推辞,推托 用,拿 曾经
17.D
18.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
19.符合。欧阳修站在公正的角度指评政事,穷究是非曲直,公正无私;直言不讳,不畏皇权,在皇帝面前也敢于说真话,不随波逐流;勤政爱民,对待政事勤勉谨慎,不敢疏忽;同其父亲一样,为死囚找活路,杜绝冤假错案,宽以待人。
【分析】
16.第一空:“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中的“黜”和“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中的“徙”也是贬谪的意思。
第二空:“修笑而辞曰”的“辞”是推辞、推托的意思。
第三空:“以荻画地学书”中的“以”是介词,用、拿的意思。
第四空:“未尝及文章”的“尝”为古今异义,古义是曾经,今义是品尝。
17.D.根据末段中的“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可知欧阳修与学者只谈政事,不变文章。故选D。
18.本题考查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我昔日的举措岂是为了一己之利?我们虽然同时被斥退,但也不必同时升迁。故断句为: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
19.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根据第二段中的“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可知欧阳修能站在公平的角度来指评政事,公正无私。根据“修论事切直”“修平生与人尽言无所隐。及执政,士大夫有所干请,辄面谕可否,虽台谏官论事,亦必以是非诘之”可知他直言不讳,不畏皇权,在皇帝面前敢于说真话,不随波逐流。根据末段中的“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可知他勤政爱民,对待政事勤勉谨慎,不敢疏忽。根据末段中的“修闻而服之终身”可知他同父亲一样,为死囚找活路,杜绝冤假错案,宽以待人。
【点睛】
译文: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即死了父亲,母亲郑氏一直守节未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以芦荻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幼年时,欧阳修就聪敏过人,读书过目不忘。等到成年时,更是超群出众,卓有声誉。
范仲淹因著文指陈时弊而被贬谪,在朝官员大多上章为他解救,只有左司谏高若讷认为应当黜除。对此欧阳修写信对高若讷进行谴责,说他简直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一事。高若讷将欧阳修的信交给皇帝,以致欧阳修被贬出为夷陵县令,不久又迁任乾德县令、武成节度判官。范仲淹任为龙图阁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后,聘请欧阳修为书记官。欧阳修笑而谢绝说:“我昔日的举措岂是为了一己之利?我们虽然同时被斥退,但也不必同时升迁。”
欧阳修论事切直了当,因此有些人把他看作仇敌一样,唯独仁宗勉励他敢于说话,当面赐给他五品官的服饰。对侍臣说:“像欧阳修这样的人,到哪里去找啊?”欧阳修平生与别人谈论事情,从来都是尽其所言,没有什么隐瞒。待到他治理政事时,士大夫有什么请求,则当面说明行还是不行,即使是御史台和谏院的官员论事,他也必定问明是非,由此怨恨诽谤他的人越来越多。欧阳修以高风亮节严格要求自己,因多次遭到污蔑,六十岁时,就接连上书请求告老退休,皇上则下诏书对他尊宠有加,不让他退休。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的官职退休。熙宁五年(1072),去世,追封为太子太师,谥号为文忠。
欧阳修当初在滁州时,别号醉翁,晚年改号为六一居士。前后几次被放逐流离,但志气还是如常不衰。在贬职夷陵县时,没有什么排遣,就取出旧日已办的案卷反复阅览,结果发现案中是非颠倒、违法曲断的错误比比皆是,于是他仰天长叹说:“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县,尚且如此,全国就可想而知了。”从此以后,他遇事不敢疏忽不慎。当文人求见欧阳修时,他跟他们谈话,从不涉及文章的事,只谈论官吏治事的问题。他认为好的文章只在滋益自身的思想,而政事的好坏则关系到群众的利益。欧阳修幼年时失去父亲,母亲曾经对他说:“你父亲做官的时候,常常在夜间点着蜡烛办理官府公文,多次停下来叹息。我问他什么事情,他便说:‘是死刑案子,我想寻求保全犯人生命的可能,却没有找到。’我说:‘生路可以寻求吗?’他说:‘去寻求生路而得不到,被判死刑的人和我就都没有遗恨了。经常为死囚寻求生路,仍然还有失误造成不该死的人被处死的,然而世间的官吏却常为犯人寻找处死的理由呀。’他平日教导别人的子弟,经常用这些话,我都听熟了呀。”欧阳修听了这段话,终生照做不忘。
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
子鱼论战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①谏曰:“天之弃商久矣②,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③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不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④伤,不禽二毛⑤。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⑥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⑦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⑧可也。”
(选自《左传》)
[注释]①大司马:掌管军政、军赋的官职,这里指公孙固。②天之弃商:上天遗弃商朝已经很久了。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③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目夷,字子鱼。④重:(chóng)再次。⑤二毛:头发斑白的人,指代老人。⑥阻隘:阻,迫也。隘,险也。勍(qíng):强大。⑦胡耇(gǒu):年老之人。⑧鼓儳(chán):鸣鼓而进攻队伍混乱的敌人。儳,参差不齐,这里指队伍混乱的敌军。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宋人既成列 既出,得其船
B.国人皆咎公 以彰其咎
C.虽及胡耇 及鲁肃过寻阳
D.若爱重伤,则如勿伤 莲之爱,陶后鲜有闻
17.参考词典解释,谈谈“虽”在下列句子中的表达效果。(4分)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古代汉语词典》“虽”的义项:①虽然。②即使,纵然。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展开余下试题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19.在《子鱼论战》中,宋襄公说了两次“不可”,在《曹刿论战》中曹刿说了两次“未可”。一个是君,一个是臣,却在不同的战争中说了表示同样意思的话,请结合材料分析这相同意思的话语里所表现出的不同的形象特点。(4分)
(链接材料)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选自《曹刿论战》)
【答案】
16.A
17.“虽”在这里是虽然的意思,写出宋襄公作为已经亡国的商朝后代自认为坚守着君子气节,实际上却是死守教条主义,使军队错失战机以致失败,从中可见其迂腐和愚蠢。
18.等楚军摆好了阵势,然后才开始攻击,结果宋军大败
19.曹刿:两次“未可”是曹刿对于鲁庄公想要在作战中轻举妄动的制止。“未可”的实质就是对进攻时机和追击时机的准确把握,可见曹刿明察虚实而后动的沉着、冷静,一个具有卓越的军事谋略和指挥才能的谋士形象赫然呈现。
宋襄公:大司马子鱼建议抓住战机,攻其不备,先发制人,但宋襄公坚持“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的迁腐教条,拒绝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以致贻误战机,最终招致失败,两次“不可”可见宋襄公的迂腐虚伪,不懂变通。
【分析】
1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既:都是“已经,……之后”的意思;B.咎:埋怨、责怪/过失; C.及:碰到、遇见/等到; D.爱:怜悯/喜爱;故选A。
17.本题考查词语赏析。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我虽然是已然亡国的商朝的后代,但也不会攻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虽”在这里是虽然的意思,宋襄公“不鼓不成列”,作为“亡国之余”仍坚守着所谓的君子气节,致使军队因错失战机而失败,实际上是死守教条主义,表现了他的迂腐和愚蠢。
18.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既:已经,……之后。陈:通‘阵’,这里作动词,即摆好阵势。败绩:大败”的翻译要正确。
19.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曹刿:两次“未可”是曹刿在“公将鼓之”“公将驰之”的情况下说的,在他看来,鲁庄公在作战中轻举妄动,有些冒进,因为真正的好时机未到。“未可”表明了曹刿对进攻时机和追击时机的准确把握,从而写出了他的沉着、冷静,卓越的军事谋略和指挥才能。
宋襄公:大司马子鱼在“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和“既济而未成列”的情况下建议宋军进攻敌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做到先发制人。而宋襄公坚持“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的迁腐教条,以致贻误战机,最终招致失败。两次“不可”可见宋襄公的迂腐教条,不懂装懂,不会变通。
【点睛】
译文:
楚国攻打宋国来救郑国。宋襄公将要应战,大司马公孙固劝谏说:“上天抛弃我商国已经很久了,主公想要复兴,这是得不到宽恕的。”宋襄公不听。冬十一月己巳朔日,宋襄公与楚军战于泓水。宋军已经摆好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河。司马子鱼说:“敌众我寡,趁他们没有完全渡河,请下令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当楚军已经全部渡河,但尚未摆好阵势,司马子鱼又请求攻击。宋襄公说:“不行。”等楚军摆好了阵势,然后才开始攻击,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卫队也被歼灭了。
宋国人都埋怨宋襄公。宋襄公说:“君子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捉拿头发花白的人。古人作战,不在隘口处阻击敌人。我虽然是已然亡国的商朝的后代,但也不会攻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子鱼说:“主公并不懂得战争。强大的敌人,因为地形的狭窄而摆不开阵势,这是上天在帮助我们,这时候对其加以拦截然后攻击他们,不也是可以的吗?就算是这样还怕不能取胜。况且今天这些强悍的楚兵,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碰到老人,捉住了就把他抓回来,何况只是头发花白的人!对士兵讲明耻辱,教导作战是为了杀死敌人。敌人受了伤但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次攻击使其毙命?如果是因为怜悯那些受伤的人而不想再次加以伤害,那还不如开始就不要击伤他。同情年长的敌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用兵讲求抓住有利的条件和时机,击鼓进军则是振奋士气。在险阻隘口的地方打击敌人,也是应该的;锣鼓响亮是为了振作士气,那么攻击没有摆开阵势的敌人也是可以的。”
链接材料:鲁庄公和曹刿乘坐同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击鼓进军,曹刿说:“不可以。”齐军击了三次战鼓,曹刿说:“可以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将要下令追击齐军,曹刿说:“不可以。”曹刿下车观察齐军车轮辗过的痕迹,登上车厢前的横木眺望齐军,说:“可以了。”于是下令追击齐军。
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
田豫传
田豫,渔阳雍奴人也。刘备之奔公孙瓒也,豫时年少,自托于备,备甚奇之。备为豫州 刺史,豫以母老求归,备涕泣与别,曰:“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鄢陵侯彰征代郡,以豫为相。军次易北①虏伏骑击之军人扰乱莫知所为。豫因地形,回车结圆陈②,弓弩持满於内,疑兵塞其隙。胡不能进,散去。追击,大破之,遂前平代,皆豫策也。迁南阳太守。先时,郡人侯音反,众数千人在山中为群盗,大为郡患。前太守收其党与 五百余人,表奏皆当死。豫悉见诸系囚,慰谕,开其自新之路,一时破械遣之。诸囚皆叩头,愿自效,即相告语,群贼一朝解散,郡内清静。具以状上,太祖善之。 鲜卑素利等数来客见,多以牛马遗豫;豫转送官。胡乃密怀金三十斤,谓豫曰:“我见公贫,故前后遗公牛马,公辄送官,今密以此上公,可以为家资。”豫张袖受之,答其厚意。胡去之后,皆悉付外,具以状闻于官府。
(注)①易北:易水北面。②陈:通“阵”。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自托于备,备甚奇之。(感到惊奇) B.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遗憾)
C.多以牛马遗豫(给予;赠送) D.具以状闻于官府(听见)
17.对文中画下划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军次/易北虏伏骑/击之军人/扰乱莫知所为。
B.军次易北/虏伏骑击之/军人扰乱/莫知所为。
C.军次易北虏伏/骑击之/军人扰/乱莫知所为。
D.军次易北虏/伏骑击之/军人扰乱/莫知所为。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郡人侯音反,众数千人在山中为群盗,大为郡患。
②今密以此上公,可以为家资。
19.田豫具有哪些优点?请结合材料分析。(4分)
【答案】
16.D
17.B
18.(1)郡里有个叫侯音的人造反,聚集几千人在山中做强盗,成为郡中的一大祸患。
(2)我现在暗里把这些金子送给您,您可以把它作为您的家资。
19.(1)宽厚善良:侯音聚众造反,田豫却将俘虏的侯音党羽释放,让他们悔过自新,可见他的宽厚善良。(2)善于用兵:他依据地形,排兵布阵,善用疑兵,大破胡人。(3)为官清廉:胡人曾两次向田豫行贿,但田豫一律交公,因而受到表彰,可见其为官清廉。
【分析】
16.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D.语句“具以状闻于官府”的意思是:他详细地把情况说出来,因此在官府中闻名。“闻”是“闻名”,而不是“听见”。故选D。
17.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2021年浙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