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458  2021-06-10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58]
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散文阅读(二)
期末复习专题训练:散文阅读(二)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我的两个梦
袁隆平
①时光如白驹过隙,一转眼,90年过去,我成了正儿八经的“90后”。我大半辈子都在与水稻打交道。我最关心的,就是与水稻和粮食相关的事。
②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华大地上到处灾荒战乱,人民生活颠沛流离,少年时我就被迫从一个城市辗转到另一个城市,虽然少不更事,但每当看到沿路举家逃难、面如菜色的同胞,看到荒芜的田野和满目疮痍的土地,我的内心总会泛起一阵阵痛楚。报考大学时,我就对父母说,我要学农。母亲听了,吓一跳说:“傻孩子,学农多苦啊,你以为好玩儿呢?”但我是真正爱上了农业,死活要学,还摆出大道理:吃饭可是天下第一桩大事,没有饭吃,人类怎么生存?最后父母尊重我的选择。
③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安江农校地处偏远,临行前,学校的领导告诉我,那里很偏僻,“一盏孤灯照终身”,你可要做好思想准备。当时我想,能传播农业科学知识,也是为国家做贡献!没想到,去了不久,就碰上困难时期。我当时想,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我要为让中国人吃饱饭而奋斗!
④一天,我看到一些农民从高山上兑了种子担回来种,就问他们为什么跑到那么高的山上去换种呢?他们说山上的种子质量好一些,产得多些。他们接着还说了一句话,叫做“施肥不如勤换种”。这对我有很大启发:农业上增产的途径有很多,但其中良种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⑤从此以后,我开始自己的杂交水稻研究之路。一路走来,有汗水和辛酸,也有丰收和喜悦。科学探索无止境,在这条漫长而又艰辛的路上,我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⑥禾下乘凉梦,我是真做过。我梦见水稻长得有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我则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其实我这个梦想的实质,就是水稻高产,让人们吃上更多的米饭,永远都不用再饿肚子。
⑦做梦容易,但要把梦变成现实,则需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和努力。我清楚地记得,那是1961年7月的一天,我到安江农校的试验田选种。突然,我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稻株。穗大,颗粒饱满。我随手挑了一穗,竟有230粒之多!当时以为,选到了优良品种,岂不是可以增产无数粮食?
⑧第二年春天,我把种子播下,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一眼望去,高的高,矮的矮,没有一株赶得上最初的那株水稻。我不甘心,开始反复琢磨其中的奥秘,研究那一片试验田的稻株比例,最终得出一个结论:水稻是有杂交优势的,那株鹤立鸡群的水稻,就是天然的杂交水稻。既然天然杂交稻具有这样强的优势,那么人工杂交稻,也一定有优势。当时,遗传学理论一直否定自花授粉作物有杂交优势。我对此理论提出质疑。随后,我又拜访专家,翻找资料,最终得出结论,既然自然界存在杂交稻,那么人工杂交水稻也一定可以利用。而要想利用这一优势,首先需要找到“天然的雄性不育水稻”。
⑨于是,我又走上曲折的寻找之旅。
⑩1973年,我们协作组历尽千辛万苦才通过测交找到恢复系,攻克“三系”配套难关,才有了新中国第一代杂交水稻。1995年,第二代以光温敏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稻研制成功。2011年,我们又启动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的研究与利用,这是以遗传工程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杂交水稻,已初步研究成功。现在,我们甚至开始了第四代、第五代杂交水稻的研制。


浏览完整试题⑪科学探索永无止境,我的另一个梦,就是杂交水稻走向世界、覆盖全球梦。
⑫为了实现这个梦,我们一直在努力。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我们坚持开办杂交水稻技术国际培训班,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技术人才,我还受邀担任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杂交水稻。目前,杂交水稻已在印度、越南、菲律宾、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美国、巴西等国实现大面积种植。今年6月,在长沙举行的中非经贸博览会上,来了不少非洲国家农业界的朋友,看到他们对杂交水稻充满感激和期待,更坚定了我们将杂交水稻推向世界的信心与决心。
⑬我已经90岁了,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要力争让我们的团队早日完成每公顷18吨的高产攻关,做好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的生产应用。我希望最终能实现“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两大心愿。
(节选《人民日报》2019年10月23日20版)
(1)简要概括作者选择学农的原因有哪些?

(2)作者在第⑦段说“做梦容易,但要把梦变成现实,则需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和努力。”结合文章相关部分,说说作者袁隆平为实现自己的两个梦,付出了哪些劳动和努力?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
袁隆平
①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②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方。
③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④还记得吗?1957年前,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我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妈妈您哪!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我总记得,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您才敢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间小道。
⑤对于一辈子都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您来说,70岁了,一切还要重新来适应。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一定好好地陪陪您……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
⑥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召集人,怎么着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其实我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是您的最后时刻。我总盼望着妈妈您能多撑两天。谁知道,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赶,可是我还是没能见上妈妈您最后一面。
⑦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这么多年哪,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试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
⑧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
⑨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无法想象,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著和鼓励,我怎么能够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胆识?无法想象,没有您在我的摇篮前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⑩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安江可好?那里的田埂是不是还留着熟悉的欢笑?隔着21年的时光啊,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哔啵作响,水田在西晒下泛出橙黄的颜色……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1)文中作者说“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出母亲对作者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2)根据文章内容,请解释下面句子中画线词语的不同含义。
①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②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3)本文在语言上有独到的特点,请你赏析下列句子。
①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哔啵作响,水田在西晒下泛出橙黄的颜色……(从描写的角度)
②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从修辞的角度)

(4)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蕴含了作者对母亲哪些丰富的感情。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紫藤萝瀑布
宗璞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展开余下试题⑦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⑧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⑨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⑩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⑪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文章第⑧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作用是什么?

(2)花本无言,人自有情。本文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在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深情。请选一句你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

(3)本文和《一棵小桃树》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牡丹的拒绝
①牡丹绚丽娇艳,雍容华贵。这是早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的美,不惧怕争议和挑战。
②欧阳修曾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③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却不料它与洛阳水土最亲合。传奇的身世与最美的容颜使洛阳牡丹名噪天下,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绝佳品种,独出此地。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去看洛阳的,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真看过牡丹。
④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花会。这一年的春却来得迟迟。
⑤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嗖嗖,总让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你悄悄闭上眼睛不忍寻觅,你深呼吸掩藏好了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城公园。然而,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洁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
⑥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⑦惊愕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
⑧于是看花人说这个洛阳牡丹真是徒有虚名。于是洛阳人摇头说其实洛阳牡丹从未如今年这样失约,这个春天实在太冷,寒流接着寒流怎么能怪牡丹?当年武则天皇帝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明朝游玩上苑,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惟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如今怎么就能让牡丹轻易改了性子?
⑨于是你面对绿色的牡丹园,只能竭尽你想像的空间。想像它在阳光与温暖中火热的激情;想像它在春晖里的辉煌与灿烂。它不开则已,一开则倾其所有挥洒净尽,终要开得一个倾国倾城,国色天香。
⑩其实你在很久以前并不喜欢牡丹。因为它总被人作为富贵膜拜。后来你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你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感动: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依然娇艳鲜嫩。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⑪所以在这阴冷的四月里,奇迹不会发生。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一年度的盛大节日。它为什么不拒绝寒冷?
⑫天南海北的看花人,依然络绎不绝地涌入洛阳城。人们不会因牡丹的拒绝而拒绝它的美。如果它再被贬谪十次,也许它会繁衍出十个洛阳牡丹城。
⑬于是你在无言的遗憾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品位这东西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你叹服牡丹卓尔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视的美。
(1)作者说“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真看过牡丹”,根据文意分条陈述理由。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3)从⑤段开始,作者转换视角,以“你”的角度来抒写牡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作者将洛阳牡丹人格化,赞美了洛阳牡丹怎样的品格?

(5)文末写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请分析二者的差别。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鲜艳的谦卑
我每每因单位琐事烦得挠头,骑电动车上下班,途中都能看到打理花木的工人。这些人大多是上了年纪的女人,衣着朴素。我看她们俯首在树荫底下,手里只需要掌控花与草、枝与叶,便十分羡慕那种纯粹。
四季里的多数时间,她们戴一种碎花遮阳帽,边沿宽大,帽后接块布,拉起来可以把大半张脸遮住,是绿树绿草间显眼的一片鲜艳。她们佩戴护袖、手套,坐在随身带的小凳子上,用称手的工具挖、铲、萧,割,时不时交错着说话。我听不到笑声,只是猜想有笑的羽翼飞过她们头顶。
好几年前,我也买过这样的帽子。假期戴出门,被一位亲戚笑话:“你真像清洁工。”我颇愤愤了几分钟。其实,这帽子挺好,只是小城的清洁工人戴不了它。这是园林工人的“标配”,让她们可以安心与植物为伍。远远望去,大大的帽檐让工人们变身为土地上的一朵朵蘑菇。我幻想自己是其中一员,双手粗糙皲裂,但大脑缓慢清闲。没有各种会议、材料、检查的催逼,我愿意像蘑菇一样呆头呆脑。
经过多次更新换代,如今,清洁工的着装是小城马路上最醒目的存在。那些夺目的颜色——亮橙、明黄、湖蓝、翠绿,堆砌一身,和横竖交错着亮闪闪的反光条相互映衬着。这群衣着鲜艳的工人,却跟行道树一样,是行人熟视无睹的对象。
有时,一位清洁工在认真擦拭垃圾桶;偶尔,一群清洁工在路边清洗围栏。我心里暗想,这完全是在做无用功嘛。车来车往,灰尘不断,一边清理,一边变脏。如此徒劳,倒很像人生的隐喻。这只是我悲观主义发作时的慨叹,工人们的劳动肯定有用,这几年,小城更加干净明亮,都是他们的功劳。
我与清洁工们不曾近距离接触过,却有几个瞬间总是不忘。
雨天,秋凉。我散步归来,撑伞走在人行道上。目光一扫,被蜷缩成团的鲜艳人形吓了一跳,一位清洁工大妈正躲在绿篱后的墙边避雨。她大约知道吓着我了,歉然笑笑。我的心脏猛颤一下,又不敢表露太多。她在工作,用体力挣一份薪水,不需要我去可怜。我亦冲她笑笑,继续往前走——这是我能想到的最妥当的尊重。
后面两个画面就明亮多了。夏天傍晚,5点钟以后,一批清洁工人聚到阴凉处,大肚子中年领班给他们开会。应该是每天例行的训话,气氛并不严肃。领班话音刚落,一位大妈就冲人群喊起来:“光头强,你过来。”笑声轰地飞到天上,那种快乐来自久处的熟腻,来自对群体的认同。她和他们,置身于这个明亮鲜艳的群体里,每个人都平等而体面。


展开余下试题最难忘的一幕,发生在好几年前。那时候,清洁工人只有一件橙色马甲的标识。也是傍晚,在垃圾中转站旁,此处再清理也有特殊气味。临近下班,车辆扫把都已收拾停妥。附近商铺突然传来节奏感极强的音乐,一位六十来岁精瘦黧黑的男性清洁工眼睛亮起来,放下手头活计,随着音乐尽情扭动身体。细瘦的手臂在头顶招摇,脚底分明是秧歌步子。旁边的工友们乐呵呵望着,眼角都笑出大把皱纹。
我在路这边凝望,为那点辛苦工作后的清甜微微笑着。
我的六十多岁的父亲,因为家累,至今也还在工地上做活。每天体体面面出门,回来一身泥灰。爱干净的他,一天里要洗濯多次。在体能允许的条件下,工作让他确定自身的尊严,更求取心下的安定。他还有个不算出息的儿子,时时会伸手索取。
第一年去工地做活,父亲心情郁悒,告诫母亲不要告知别人他做的事情。在工地上辗转数年,他有了一群相熟的工友,工头对他信任尊重,乐意给他介绍新活路。在他们中间,父亲轻松自在。
可安慰的是,我的父亲与那些穿戴鲜艳的工人们,身体尚且康健,可以自由行动,且有了认可自身的小小团体。鲜艳颜色的制服或是身上的泥灰,似乎将外界屏蔽了,可以忽略猝不及防的冷眼。往内,他们抱成团,可以平等倾诉生活的沉重,可以叫伙伴“光头强”,亦可在休息的时候大声说笑。
我爱我的父亲,也爱与他一样谦卑讨生活的人们,更加珍惜他们在工作时得到的一点点快乐。
那是鲜艳制服之外的另一点鲜艳——是从心里长出来的。

(1)文中描写清洁工的哪几个瞬间令作者难忘?请概括回答。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远远望去,大大的帽檐让工人们变身为土地上的一朵朵蘑菇。

(3)文中除写清洁工人外,又提到了“我”的父亲,这样行文有何目的?

(4)文末写道:“那是鲜艳制服之外的另一点鲜艳——是从心里长出来的。”请说说“另一点鲜艳”中的“鲜艳”一词有着怎样的含义?这个词在文中有何作用?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一盏红灯笼
查 干
在我们北方,灯笼红总是先于花红的。花红时节一到,灯红便退到幕后,卸妆、睡觉。它们是功臣,凌寒去迎春,迎来了温暖,也不虚张声势,悄悄然离去。如此看来,我们古老的红灯笼,从不缺乏贵族之气。不像漫天飞舞的烟花,富而不贵。本来烟花是属于物质的,华而不实,只图瞬间的辉煌与炫耀。而红灯笼,则是属于精神的,高雅且安稳。我们的古人,喜挂红灯笼,不仅为了装饰和美观,更是含有心灵的寄托与期冀。因为那是享誉四海的——中国红。
记得童年时,在除夕之夜,家里总要挂一盏六角形的红灯笼。立一高竿,于院子中央,悬于之上。它可以照彻整个院落,造成一片梦幻色彩。大门两侧,则必须放置两盏大大的冰灯,银亮银亮的,冷冽且刺目。这样,一红一白,相映成趣,节日气氛,立刻呈现出来。
六角形的灯笼架,是父亲用细铁丝编织而成的。每当大年三十,母亲用红纱布把它缝裹起来。再放一根粗粗的蜡烛于笼底,以备点燃。母亲曾经说过,每年除夕,悬挂一盏红灯笼,不仅仅是为迎接财神和灶神,更是为了祭奠逝去的亲人。在灶台的墙壁上方,置一横着的木板,木板上敬置各类熟食和茶酒。那个时候,假如不落雪,就算不得是真正的冬天。山山岭岭,沟沟壑壑,被一片白雪覆盖,家家户户的房顶,必然睡有积雪,在夜色中,被红灯笼照射得格外迷人。我们这些孩子,好动亦淘气,不过半袋烟工夫,便跑出去看那一盏高高在上的红灯笼。而后,搓搓手,捂捂耳朵,跑回家,再出来。何况,屋门外、猪圈前、鸡舍边,都贴有喜庆的红对联或方块福字。字都是用蒙古文写的,我是撰写对联的“小先生”,那一刻,显得很牛气。左邻右舍,也来求我,还送来一些糖球之类,彩色的、圆圆的,煞是诱人。这一天,每一个家庭都很忙碌,气氛亦显得喜气洋洋。屋里点燃了佛灯与香火,火盆里的火,旺旺的、暖暖的。我们这些孩子,急不可耐地把新衣服拿了出来,叠好放于炕头。炕头还有一挂挂的鞭炮、二踢脚,怕潮湿了不响,用炕温烤着。这一天,还有一件事是不可忘记的,那就是院子里扫开一片雪地,撒去一些谷子之类,去喂饥寒中的鸟们。这一天,父母严令,不让我们这些孩子杀鸟、惊鸟、赶鸟。于是,我们把弹弓都收起来,挂在高处。不知为什么,这一天,我们都乐意把弹弓收好,心中没有了往日的猎鸟欲,觉得自己仿佛有了菩萨之心。人性被白雪洗净了,被红灯笼照亮了。
关于这一天的气氛,宋代诗人王安石描写得最为逼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们那里没有屠苏酒,只有村里酒家酿制的红高粱酒。桃符,也是没有的,有的只是画在纸上的门神。再有,是贴在门楣上的横幅“抬头见喜”几个字。如此,家里的气象,就显得格外安静、安全、安详起来。而且,无论家里的角角落落,或院里院外,也都显得干净而整洁。每个人也都洗了澡,理了发,精神了许多,仿佛变成另一个人。这一切的变化,都是心里盼有春天的缘故。其中,那一盏红灯笼的大写意最为突出,亦最让人难忘。离开家乡之后,每当思念起母亲,最先撞入心灵的,有两件事:一是那盏照彻夜晚的除夕之夜的红灯笼,另一个是从白雪覆盖的烟囱缭绕上升的青蓝色的炊烟。
闭目而思,离别家乡已有六十余个春秋。那一缕青蓝色的炊烟,早已从视野里消失,却常常在满怀乡愁的心里缓缓升起。那一盏六角形的除夕夜高高挂起的红灯笼,也从视野里消失了,然而,它常常照亮我寂寥的心壁。如今,故乡与我相隔千山万水,然而,心灵的距离,只有咫尺而已。自从自己安家立业,每当大年三十,我总是要悬一盏红灯笼于向南的阳台之上,直至正月十五元宵节。意愿是让它与故乡的红灯笼遥相辉映,以便缩近乡愁的邈远距离。
(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20年1月17日)
语文王老师推荐大家阅读《一盏红灯笼》,请你回答下面的问题。
(1)文章用词精练,请你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说说文中两个画线句子妙在哪里。
①每当思念起母亲,最先撞入心灵的,有两件事。
②意愿是让它与故乡的红灯笼遥相辉映,以便缩近乡愁的邈远距离。

(2)阅读文章后,老师请你从情感流露、形象表达、写作手法方面任选一个角度来赏析,写一段赏析性文字。
写作提示:①结合文章内容;②不少于100字。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五瓣丁香
赵丽军
①又是丁香盛开的时节。
②公园里、街道旁,一团团、一簇簇,开满了丁香花。微风拂过,幽香阵阵,令我忍不住停下脚步。深深陶醉其中。
③喜欢丁香花。喜欢它小小的花朵,淡淡的颜色;喜欢它娇弱的身躯,浓郁的香气;更喜欢那个带给我很多希望的美丽传说:谁要是找到了五瓣丁香,就会和幸福、快乐在一起。
④上大学时听说了这个美丽的传说。
⑤从此,每逢丁香盛开,我都会和室友们一起深入丁香花丛,仔细寻找那象征幸福如意的五瓣丁香。
⑥丁香是簇生的花朵,一夜春风吹来,满树繁花盛开,那么多的小小花朵团团密密紧挨在一起,简直壮观!
⑦丁香一般花开四瓣,五瓣丁香只是成百上千、甚至成千上万朵四瓣丁香中仅有的一朵两朵的变异。因此,要从千千万万的四瓣丁香中寻找出一朵五瓣的幸福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2021学年部”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5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