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141  2021-06-13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1]
2021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过关测试语文试题
过关测试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国人擅长在石头上进行书法创作,取 的材料气质,达到永存文字的理想。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体量巨大、保存容易、镌刻困难、端正严肃、 等特性,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早早有所区别。( )但秉承的文明理念,拥有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一致,就是代表仪式与权力。
金属出现时,正是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键期,在如此珍贵的材料上铸造文字,与当时使用文字的重要地位相匹配。先秦的金文,甚至更久远的甲骨文,它们一些基本特点,包括书写方式、表达内容,以及实际功用和精神赋予,都被后来石头上的书法所继承。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唯一的书写形式。
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所处环境 ,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起到点题作用,又隐身于大山大水之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石文”兴起的初期,正是纸张发明的时候。其后,石头上的书法与纸张上的书法交织前行,聪明的中国人充分利用石头与纸张不同的载体特性, ,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用的样式。
B.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许多不同的样式被创造性地发明了。
C.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许多不同的样式被创造性地发明了。
D.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参考答案】D(3分)
【解析】A.B.C.三个选项,主动被动相结合,与前后文语意不连贯。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熟语)的能力。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亘古不灭 朴素无华 息息相关 扬长避短
B.亘古不灭 朴素无华 休戚相关 相得益彰
C.亘古不变 质朴无华 息息相关 扬长避短
D.亘古不变 质朴无华 休戚相关 相得益彰
【参考答案】C(3分)
【解析】略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B.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C.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一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D.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使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一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参考答案】B(3分)
【解析】A项,缺少谓语;C项,缺少谓语,“唯一”语序不当;D项,主语残缺。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运用中修辞手法的能力。
4.下面是中国地质大学60周年校庆公告的初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5分)
中国地质大学60周年校庆公告
金秋十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将迎来建校60周年诞辰。为了更好地展示学校办学成就,表达广大校友的共同心愿,学校将以“地学摇篮•六秩华章”为主题,于2018年10月20日在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原北京地质学院校址),隆重举行学校成立60周年庆典活动。


浏览完整试题诚邀社会各界宾朋光临惠顾,期盼广大校友重返我校!
特此公示,敬祈传达。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牟6月20日
【参考答案】(5分)
(1)诞辰(生日,多用于所尊敬的人),改为“华诞”
(2)“光临惠顾”删掉“惠顾”(或改为“拨冗莅临”)
(3)“重返我校”改为“重返母校”
(4)“特此公示”改为“特此公告”
(5)“敬祈传达”改为“敬祈周知”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运用中语句衔接的能力。
5.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组句式整齐的句子。(6分)
天空不是最高的,最高的是我们的要求:最远的不是天边,而是永不能实现的目标;最广的不是海洋,是人们的胸怀;我们的心灵是最美的,而不是天上的彩虹。
【参考答案】(6分)
示例:最高的不是天空,是我们的要求;最远的不是天边,而是永不能实现的目标;最广的不是海洋,是人们的胸怀;最美的不是天上的彩虹,而是我们的心灵!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连贯和逻辑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 分)
(一)
高中语文试卷2021年05月02日
一、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36分)
1.(2021高一下•鹤岗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9分)
茶马古道这一文化概念的创设始于云南边疆,它是学人在实地调查中逐渐浓缩出来的文化概念。茶马古道的名称一经问世就得到广泛认同,除了学术界,很多地方政府也把这一品牌纳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品牌来建设。普洱茶销售热、收藏热就是典型案例。
茶马古道现已不再局限于云南、四川与西藏这三个省区,茶马古道的所指已经空前泛化。这种新创名称泛化使用的经典本土话语,非常切合知识生产、创新,对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均有意义。如今,各类茶马古道博物馆星罗棋布于古道各地,以茶马古道命名的电视剧、影片、纪录片、客栈旅馆、小镇更是耳熟能详,有关大学还创建了茶马古道研究学刊。
茶马古道至迟在中古时代就畅通了,但它之所以能延续千年而不辍,古道上通行的除了茶叶一类货物以外,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茶马古道名称的创设与推展,生动地告知新与旧的相对性,历史与现实等其他界域之间决非封闭和孤立,而是有着兼容古今、生发出富有时代气息的新鲜创意的“息壤”。今天在制订文化发展战略时,应该提出认真研究茶马古道文化精华的问题,茶马古道上的边销茶对于维系边疆与祖国内地之间的联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历代政治家都把茶政与边政的关联视为经国之大事,边疆与内地之间以茶马为主体的贸易千年不绝于途,历史的经验昭示来者,保护和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注定成为必然的选项。
茶马古道贸易网络的变迁与贯通、路径与方向的调整,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政治形势和周边诸多地缘政治势力间的角力博弈格局情势,其间上演的历史大剧生动鲜活,亦戏亦史。
新近在藏西阿里地区扎达、普兰等区域的考古发掘中发现的汉晋时期的内地丝绸、茶叶实物,彻底推翻了茶马古道始于唐代的说法。丝绸、茶叶如何北上、西进的长时段贸易历史有待深入研究。考古学的证据要求今人放开想象力,对上古时代中国西部的文明史要有全新的体认。人们对藏西文化、文明的了解还很不够,不能仅仅在唐代的西域概念内求全求新,应呼吁从广度和深度上积极拓展中国文化的当代视野。环喜马拉雅区域研究近来深受学界关注,而这一地带的关联性与茶马古道贸易网络的贯通密不可分,需要用全新思维来回溯历史发展轨迹。
茶马古道作为一个重要的学术话语,它的问世合乎当下国家强调的民族团结。茶叶与生俱来的亲和、整合、温润、清新、明澈、香软的品质,也与中国的和合文化精神、知行合一的观念契合。自古以来中华大地上多民族共居为其最大的特性之一,而“定于一”的统一精神自始至终通透贯彻于中华各民族的精神血脉之中。
茶叶在中国备受各族人民喜爱,如滇西北各民族对茶的利用,饮用方式的差别,对茶文化内涵的文化理解差异,促成各取所需,各品其味,合乎气候、海拔、物产、族性,每个民族对茶的利用与区域文化的整合,恰恰符合中华文化多样与政治一体的伟大格局。当前文明冲突论再次沉渣泛起之际,各民族人民结合茶文化、茶马古道贸易史,很容易理解文明不会冲突,恰恰是不文明才会冲突。自我中心的优越感和刻板印象左右下的种种偏见,以及资源掠夺等才是引发冲突的本源所在。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第1728期木仕华的《“茶马古道”文化概念的当下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茶马古道作为浓缩出的文化概念,它的创设源于云南边疆,此概念现得到了广泛认同。
B.茶马古道名称的发展让人明白历史与现实等其他界域间有可生发新鲜创意的“息壤”。
C.茶马古道网络的贯通及路径的改变能够完全反映出当时相关政治势力博弈的格局情势。
D.茶叶所具诸多品质契合中国的和合精神,各民族对茶文化的理解彰显了文化的多样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从茶马古道的概念创设说起,集中论证了“茶马古道”这一文化概念的时代意义。
B.陈述以茶马古道来全名影视、小镇、刊物等事实,是为了论证茶马古道的诸多现实影响。
C.五段中例举扎达、普兰等地新近的考古发现,主要是想证明茶马古道并非始于唐代的观点。
D.最后一段中,作者认为联系茶文化和茶马古道贸易史,更容易了解不同文明冲突的根源。
(3)根据原文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为文化概念的茶马古道,在被学者提出之后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B.茶马古道的精华文化对于国家制订全民族的文化发展战略仍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C.中国文化的当代视野要求我们放开想象力,全新认识中国西部地区的上古文明史。
D.历代的政治家都把茶政与边政的关联视为经国之大事,今天的治国也应该这样。


展开余下试题【答案】 (1)C(2)C(3)B
【考点】社会科学类,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2.(2021高一下•鹤岗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5分)
汽车等待的时候
夜幕初降,这位穿灰色衣服的女子来到小公园里那个宁静的角落,坐在长椅上看书。她的衣服灰色朴素,她的脸蛋非常漂亮。前一天和再前一天,她都在同一时间来到这里,有一个年轻人知道这件事。
这个年轻人走近前来。就在这一刹那间,她的书滑出了她的手指,落在地上。那年轻人捡起来,有礼貌地将书还给那女孩子,说了几句关于天气的话,然后就站在那里等着。
那女孩子看看他朴素的衣服和平凡的脸。
“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坐下,”她用女低音说,“光线太差了,不宜看书。我倒愿意谈谈。”
“你知不知道,”他说,“你是我见到过的最漂亮的女孩子。我昨天就看见你了。”
“不管你是谁,”那女孩子用一种冷冰冰的语气说,“你必须记住我是一个有身份的女人。”
“请原谅,”这个年轻人说,“这是我的不是,你知道——在公园里有些女孩子——当然你不会知道,但是……”
“好啦,别说啦,我当然明白。现在谈谈这条路上来来往往的人吧。他们去向何方?他们为什么如此匆忙?”年轻人没有回答,他捉摸不透他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我跑来坐在这儿,是因为只有在这里我才可以接近普通群众。我跟你说话是因为我要跟一个未受金钱玷污的人说话。哦,你不知道我多么讨厌它——钱,钱,钱!还有那些包围我的男人。我讨厌享受,讨厌珠宝,讨厌旅行。”
“我一直认为,”年轻人说,“金钱一定是一样很好的东西。”
“当你拥有几百万几千万的时候,兜风、宴会、戏院、舞会、晚餐!我讨厌这一切。”这位年轻姑娘说。
小伙子颇有兴趣地看着她。“我一直喜欢,”他说,“读到或是听到有关富人生活的情况。而且我一向认为,香槟酒是连瓶冰镇,而不是把冰搁杯里的。”
“哦……也许……是的,我们闲着无聊,有时就靠标新立异来找消遣。目前流行的花样是把冰块搁在香槟酒里。”女孩子岔开话题,“有时候,我想,如果有一天爱上一个人,我要爱一个普通的人。——你的职业是什么?”
“很低微,但是我希望出人头地。你说你能够爱一个普通人,当真的吗?”
“当然。”她说。
“我在一家餐厅工作。”他说。
女孩子缩了回来。
“不是当跑堂吧?”女子略微带着央求的口气说。
“我在那家餐厅里当出纳员,也就是那家你现在看得到的有着耀眼的电灯招牌的餐厅。”
女子看看表,站了起来,“你怎么不上班呢?”她问。
“我上夜班,”小伙子说,“我得一个钟头之后才开始工作,我还有希望再见到你吗?”
“我不知道,也许。我必须快走。哦,今晚还有一个宴会和一个音乐会呢。也许你来的时候注意到一辆停在公园拐角上的白色汽车吧?”
“红色轮子的那辆吗?”年轻人说。
“哦?……对,我总是坐那辆车过来。司机在那里等我,晚安。”
“现在天色挺暗了,”年轻人说,“公园里人杂。我能陪你走到汽车那边吗?”
“哦……假如你尊重我的话,你得在我走后,在这条凳子上再坐10分钟。”她说着就走开了。
年轻人看着她那优雅的身姿,然后站起来,悄悄跟着她。当她走到公园门口时,她扭过头来看看那辆汽车,在它边上走过,穿过喧闹的大街,走进那有着耀眼的电灯招牌的餐厅。一位红发女郎离开出纳员的桌子,这位穿灰色衣服的女子接替了她。
年轻人把手插到口袋里,慢慢地沿大街走去。迟疑地逗留了片刻,然后,他跨进那辆等着的汽车,舒舒服服地往座垫上一靠,吩咐司机说:“亨利,俱乐部。”
(取材于欧•亨利《汽车等待的时候》)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将故事安排在夜幕初降的小公园的宁静的角落里发生,为人物形象的塑造创设了特定的背景,更有利于主旨的体现。
B.小说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及心理细节的描写,塑造两个青年的形象,借此揭露、批评了当时社会的不良风尚。
C.小说对处于下层社会女子的描写,表达了对弱势群体生活贫困的关切,表现了作家的社会责任感。
D.小说结尾出人意料,既让忍俊不禁,又令人回味无穷,讽刺了贪慕富贵的社会风气,凸显出了“欧•亨利”式小说结尾的艺术魅力。
(2)小说结局出人意料,但前文有多处伏笔。请找出其中的两处,并做分析。(6分)
(3)根据文本,概括女孩的形象。 (6分)
【答案】 (1)C
(2)①女子身穿灰色朴素的衣服,不可能马上去参加宴会、音乐会,暗示并非富人。
②不了解香槟酒是连瓶冰镇的,暗示不熟悉宴会上的细节。
③对汽车轮子是否红色有些迟疑,说明不是汽车的主人。
④当听说男青年是“在一家餐厅工作”时,便“缩了回去”,暗示其羡慕富人、不想和穷人交往的心理。
(3)①普通劳动者,社会地位不高(餐馆出纳);但年轻漂亮。
②装腔作势,故作矜持,自欺欺人(假装爱读书,故意把书掉在地上,以便同男子交谈谈话中又说自己讨厌金钱等)。
③虚荣,内心空虚,羡慕富人生活(说汽车在等自己,马上去参加音乐会等)。
【考点】分析作品的结构,概括作品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作品的内涵,欣赏作品的形象,小说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分析鉴赏文学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涉及情节作用、形象特征、主旨把握、手法运用等方面。此类题要求学生全面把握文章内容、结构、主旨、手法的基础,明了各个选项的设题角度,仔细辨别,判定正误。一般错误的选项的命题都会有明显的漏洞,或文意、或手法。要仔细阅读文章找到这些问题,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
(2) 此题考查赏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注意在解答过程中,不能观点与事例割裂,或者只列举事例而不加分析。 “伏笔”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仔细阅读文本,不难找出此类句子。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人物形象能力。人物形象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他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然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3.(2021高一下•原阳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2分)
材料一:
数据显示,单位质量氢的热值约是煤炭的4倍,汽油的3.1倍,天然气的2.6倍。氢能具有燃烧热值高、环保、利用形式多、可储运等特点,正逐渐被业内关注。氢分为绿氢、蓝氢和灰氢。


展开余下试题国际公认绿氢最为干净,即通过来源于风能和太阳能的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取,突出特点是不存放碳,但受制于发电成本;蓝氢较为干净,通过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制取,但需运用CCUS技术实现碳中和;灰氢主要由煤炭、天然气、焦炉煤气、氯碱尾气制取,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适用于市场发展初期。据国际权威机构估利,目前来看,灰氢价格的11元/公斤,蓝氢价格略贵于灰氢,而绿氢价格高达38元/公斤。
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氢仍面临着经济性难题,如何降低成本,迈向大规横商业化应用,仍值得探索。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指出,工业方面,目前在若干工业中从技术上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氢。在交通运输部门当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使用可再生能源生产的氢气作为燃料时,可为人们提供低碳出行选择,而且提供的驾驶性能可与传统车辆相当。
要实现可再生能源制氢的商业化运营,除了在终端扩大应用规模以外,也要在上游和中游多下功夫。
(摘编自《“绿氢”将迎经济性“大考”》)
材料二:
高压气态储氢在国内处于小规模示范推广阶段,虽然成本相对较低、能耗相对较小,但运输效率低,不适合大规模应用推广。相比于气态氢,液氢具有高效可控、不易污染、品质稳定等特点,将成为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应用的重要推动力,随着氢能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大规模应用推广,储氢密度和传输效率都更高的低温液态储氢将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氢液化工厂投资大、耗电多,是液氢被认为不经济的重要因素,而随着规模的扩大,到了运输环节、加氢环节,液氢的能耗成本会越来越低,其最大优势在于终端加氢站的规模化应用。因此,只有发展全产业链,才能显现出液氢的优势。
(摘编自仲蕊《是什么制约了液氢商业化应用》)
材料三:
商用车油耗高、污染排放物多,用氢燃料替代效果显著。此外,氢燃料电池车相比锂电池车在大载重、长续驶和高强度交通中具有先天优势,能较好地弥补纯电动商用车技术的不足。
氢燃料电池车的发展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依赖于整个氢能产业链的发展,尤其是加氢站,政府应该主导推动其完善,这样才有利于加快氢能源车的普及和技术研发进程。
近来,不论是在厢式物流车、园区接驳车还是在城市公交车领域,一种以氢燃料电池为动力源的氢燃料车正在陆续突破技术关、成本关和商业模式关三大门槛,步入规模化示范运营阶段,以氢燃料电池为主的商用车正在以实力证明氢燃料商用车商业化运营成为现实。
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华南生产基地和长江氢动力研发中心分别落户云浮、佛山,前者年产能为5000辆的新能源商用车;后者年产新能源汽车6万辆,建成投产后总产值将达200亿元。
(摘编自王紫、连品洁(氢燃料商用车有望率先步人商业化运营))
(1)下列对“氢”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氢是一种高热值的环保燃料,它的单位质量热值约是汽油的3.1倍,煤炭、天然气无法与其相比。
B.氢能具有环保、利用形式多、可储运等优点,但利用可再生能源来发电制氢仍面临着经济方面的难题。
C.生产灰氢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按国际标准估测,灰氢每公斤的价格略高于蓝氢而低于绿氢。
D.绿氢是国际公认的最干净的新能源,与灰氢和蓝氢不同,其生产过程中不排放碳,但用电成本较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3分)
A.虽制氯成本高,但在交通方面使用氢气作为燃料时,会给人们提供驾驶性不输传统车辆的低碳出行选择。
B.氢燃料电池车在环保节能和电池性能上优势明显,很显然,它的这些特点是锂电池车所不具备的。
C.氢电池车的发展与普及,除了要解决技术问题,还有赖于整个氢能产业链的发展与政府的积极推动。
D.“三大门槛”的逐渐突破,昭示着氢燃料车进人了规模化示范运营阶段,其年产能与年产值前景可观。
(3)国内气态储氢和液态储氢哪个更具有优势?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6分)
【答案】 (1)C(2)B
(3)①气态储氢成本较低、能耗较小,但运输效率低,不适合大规模应用推广。②液态氢虽成本高,但液态储氢具有储氢密度高、高效可控低温、不易污染、传输效率高、品质稳定等特点。③随着氢能与氢燃料电池车的大规模应用推广,液氢的能耗成本会越来越低,液态储氢更具有优势,液态储氢将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考点】新闻,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这类题需要考生仔细认真阅读文本,迅速提取信息,与选项内容加以细致比对,筛选、聚焦错误点,并灵活理解准确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首先审清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在读完一遍文本的基础上快速找出选项中可能有问题的敏感处,再次回归原文,筛选并提取出能与选项敏感处加以对照分析的句子,细致分析灵活理解,做好抉择。常见问题有:推测变肯定导致表述绝对、信息杂糅不合文本、时空错位、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无中生有过度解读文本等等。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回归文本,找寻相关语句,用自己的话进行分析概括。首先弄清题干的问题,是“国内气态储氢和液态储氢哪个更具有优势”,其次认真阅读文章,找到有关键字“气态储氢”“液态储氢”的段落区域,筛选作答。
三、古诗文阅读(34分)
1、(2021•浙江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25分)
夏严二相
[明]江盈科
世庙①时,夏桂洲讳言、严介溪讳嵩俱江右人,两公次第入政府,而夏为先辈。夏负气自豪,见谓凌一世,然节目疏阔,盖君子人也。严则内险外柔,深中叵测。初拜相时,其子世蕃犯赃,有左验②,为言官所持。夏时谋急击严,严知之,乃父子俱谒夏,赂门者径造榻前,跪而自诉,气甚下,卑词哀恳,桂洲以为能屈己也,置不击。严自是心颔夏,思有以中之。后夏以香叶巾忤旨,被逐家居,已而复起入相。严乃日伺其短,冀于一逞,而夏竟不之觉。时人为之谣曰:“夏桂洲正好休时不肯休,晴天不肯去,只待雨淋头。”又曰:“严介溪人可欺天不可欺,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后夏果为严所中,与曾铣同戮于市。
夫严之甘心于夏,三尺童子皆知之,要于桂洲再入为相,则亦有自取之道矣。余闻桂洲微时遇一僧隐龙虎山,僧一日语侍者曰:“为我治斋,明日有相国来谒。”次日桂洲谒僧时,犹青衿耳。侍者问僧曰:“安所得相国?”僧曰:“夏生是已,二十年后当为相国。”已果然,夏以故甚敬僧。及再入相,又往谒僧,僧卧榻不起。桂洲曰:“某此来与上人作别,奈何不一见?”僧曰:“我头疼,若起来,头如欲断。”盖逆知桂洲之不能免,而桂洲不悟,竟复起见戮,如僧所云。噫,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氏之言,岂欺我哉?非独桂洲,亦非独僧能知桂洲也。宋时寇莱公功盖一世,位极人臣,隐士魏野作诗遗之曰:“好去上天辞宰相,却来平地做神仙。”而寇犹假天书干进 , 竟放逐以死。乃知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2021学年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