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基础题(6分) 1、(2021•浙江模拟)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用石碾(zhǎn)碾麦子前,要先用簸(bò)箕将麦子过滤一下,滤去其中的草屑和砂石,碾玉米后要用簸箕将粉与糁分离开,这些工作除了簸箕任何家什都不能胜任。 B. 土墙的土是从园地里刨(páo)起的,园地的土在一茬茬的播种和收成中,就如收藏那些随机遗落的菜子和草根一样,收藏了一代代洒落在这里的祈(qí)盼目光。 C. 莺啼鸟啭(zhuàn)芳草绿,又是一年茶香时。趁着好时节,携亲带友去大自然吧,汲(jí)一瓢清冽的春水,煮一壶清幽的春茶,让一颗喧嚣躁动的心慢慢舒展开来…… D. 韶华流转,曾经的风华变成了班驳的回忆,我们也渐渐褪去懵(měnɡ)懂,成长为大人的模(mú)样,多想用一纸素笺记录那逝去的青葱岁月,祭奠曾经的纯真年华。 【答案】 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石碾”的“碾”应读niǎn;B.“菜子”应写作“菜籽”;D.“班驳”应写作“斑驳”。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准确辨析字音和字形的能力。对字音的考查主要是针对多音字、易误读字、形近字、方言字等。记忆时要注意多音字的不同意义,据义定音;注意生活中常见又容易读错的字的正确读音,做到准确识记;注意形近字的不同读音,可以据形定音。解题时,需要结合平时的积累逐个辨别,做到准确无误。 2、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而且要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②在王守仁看来,“知”与“行”的合一是强调既要“知”,又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③知行合一,是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的认识论命题。 ④所谓“知”是指科学知识,所谓“行”是指人的实践。 ⑤知行合一也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这一命题主要涉及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 ⑥知行合一,这是阳明文化的核心。 A. ⑤④①⑥③② B. ①③⑤④⑥② C. ②③⑤④①⑥ D. ③④②⑥⑤① 【答案】 D 【考点】语句连贯(排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通读语段可知核心词是“知行合一”。首先要提出“知行合一”的起源,即③中“知行合一,是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的认识论命题”。④中分别解释“知”、“行”的概念,是对③的补充说明,故④在③后。②是对“知行”关系的阐述,强调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和④中分别解释“知”、“行的概念联系紧密,故②在④后。⑥强调知行合一是“阳明文化的核心”,紧承②中“在王守仁看来”,故②⑥排在一起。⑤中“知行合一也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是对“知行合一”概念的补充说明,①是对“知“行”统一必要性的认可,⑤和①将“知行合一”上升到中国古代哲学层面进行论述,且①是全段的总结,“知”“行”结合方为“善”,故⑤在①前。因此,最恰当的排序顺序是③④②⑥⑤①。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语段,初步感知大体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顺序、逻辑顺序,做到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一般用排除法。此类题一般结合排除法进行